-
24-b1。 [2] 『爾時世尊游羅閱城耆闍崛山中,時羅閱城中有比丘字檀尼迦陶師子,在閑靜處止一草屋,彼比丘入村乞食,後有取薪人破其草屋持歸……時彼比丘即便和泥作全成瓦屋,取柴薪牛屎燒之,屋成色赤...不與而取。」……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訶責檀尼迦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四分律》卷第一,大正藏22.572b6-573a29;《根本薩婆多部律攝》記載發生地...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2042010.html
-
B本,及 MSA、唐译本而作了些补充校订。而在1958-1961年,长尾雅人出版 Index to the Mahāyānasūtrāla?kāra 的 Corrigenda 中,对 S.Lévi 本...[42],即:收藏于日本龙谷大学的A、B本, p. 33 及收于尼泊尔 National Archives 的C,D,E,F,G本,以及在西藏的四种版本。 [43] p. 34 而舟桥校订...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有不同解说。其中的代表是: 一、狭义的原始佛教限定说:以宇井伯寿为代表,他区分了根本佛教(B.C.431~350年顷:佛陀教化活动的时期)与原始佛教(B.C.350~270年顷:从佛灭后到部派未成立...详见《佛所行赞》卷3(《大正藏》第四卷,页二十四中~下,以下简称为T4.24b-c)。 页121 “成道”之巴利语是 abhisamboddhi,意指正觉、等觉,而由此衍生出正觉者、等觉者(...
元弼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144460.html
-
的
b. 依于身语的实际行动
c. 实际行动之后的残存习惯力
a 即思业(cetanā-karma),属于身、语、意三业中的意业。 b 与c 是思已业(cetayita-karma),[183]属三业中的身业与语业。又,由于b 是身、语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实际的行动,所以是身、语的表业(vij?apti-karma),亦即现行。c是b成为习惯力之后的残存者...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8.html
-
为入息的说法 (略称为B说)。 (3)以“ana”(持来)名为温暖的气息,以“apana”(持 去)名为寒冷的气息的说法 (略称为C说)。 (4)以“ana”(持来)名为向上的气息,以“... │ │ │ 的诸说 │ A说│ B说│ C说 │ D说 │ ├─────┼──┼──┼─────┼─────┤ │ “ana” │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
-
Alqa B?lyk部落[[3]]。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前部王车伊洛率军随魏师西征焉耆,留其子歇驻守交河。沮渠无讳弟沮渠安周[③]乘机攻陷交河,其地并入高昌。约一千余家车师民众随车歇投奔车伊洛,...。榜题的文字分别为: ?itu? Tutu? B?gni? ?duq k?rki bu ?ryr(此为智通都统匐之圣像) 智通都统之像 Singui Tutu? B?gni? ?duq k?...
李树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851370.html
-
正25,208c9~13) 《大智度论》卷27中说: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大正25,256b15~17) 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是慈悲...法次第说大慈、悲名为大。复次,诸佛心中慈、悲名为大,余人心中名为小。……菩萨大慈者,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大正25,256b22~27)慈悲说为大小,是心念上比较...
陈美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799.html
-
出版社。1988.b 《布敦佛教史(下)》,郭和卿译,《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70册,台北:华宇出版社。 汝佛1998 《智慧猛利的文殊师利菩萨》,《中国佛教月刊》第42卷,第6期。 西藏学丛书编委会1987.a 《西藏佛教经论研究》,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b 《西藏佛教史论集》,台北:文殊出版社。 吴汝钧1995 《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二刷。1996.a 《佛学...
伍启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4559016.html
-
不即不离, 一体互融的,故窥基又云:“应知诸法遍计所执无,故有空;依他、圆成有,故有不空也。 ” B11 正由于真俗二谛的这种相互涵融,因此在遍计所执性为依他起性所遮遣的同时 ,依他起性亦为俗谛... ,此性非无,名依他起。” B12 即遍计所执是有相而无实相,依他起性在遮遣俗谛的 同时,便亦开显了诸法不得离识而缘起的真性,是即为圆成实性。因此圆成实性也即是涵摄 了真俗二谛 ( 非有非空 ...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269535.html
-
, 428a28ff.;SBh 199, 9ff.; Tp 93b7ff.) 在〈声闻地〉中, 所谓「相似」( pratirupa, gzugs brnan)的概念与「影像」(pratibimba, gzugs brnan) 之用 语,于梵语语义上相近,在藏译中则以同语翻译。因此,我 们将列出〈声闻地〉中之「有分别影像」的定义(以 B 表示) ,以和上述之「相似所缘」之定义 (以 A ...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67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