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史观杨国平论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史观

    认为,若能禀承这一精神,佛教在今后的事业中会“继续起着新的积极作用”。[1](P134)  上述思想只是说明了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佛教在...常识答问》中所说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1](P134)中的“前人”指的就是太虚大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赵朴初先生是直接的继承了太虚大师的佛教理念,而且也是在深刻理解了佛教史基础上才提出来的。...

    杨国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4360936.html
  • 神圣与世俗 ---从佛教丧葬仪式探讨当代台湾殡葬发展

    三节 佛教徒个人丧葬仪式100  第四节 受到佛教团体奥援的佛教徒丧葬仪式115  第五节 佛教团体参与丧葬仪式的实践与推广134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141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的交融及张力141  ... 表44:联合奠祭流程134  表45:联合奠祭8992年举办数量统计表135  表46:中台禅寺佛化联合奠祭程序表:136  表51:丧葬仪式神圣与世俗诠释差异143   -------------...

    谢坤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770752.html
  • 宋道发: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

    宋高僧传》、《比丘尼传》(大正藏第50卷)、《名僧传钞》(续藏第134册)、《佛祖统纪》(大正藏第49卷)、《法苑珠林》(大正藏第53卷)、《观音义疏》(大正藏第34卷)、《法华义疏》(大正藏第34卷)、...观音慈林集》(续藏第149册)之“感应篇”,录观世音信仰之事迹及感应154件;顺治十六年(1659)周克复着《观音经持验记》(续藏第134册)载灵验事迹118则。   此外,《莲宗宝鉴》(续藏第...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277136.html
  • 佛祖统纪中的本□观

    迦佛的最后身,所呈现的成佛的过程,才得以将佛法,完整地 呈现于此世。 ────────────── (注16) 《佛祖统纪》,页134b。 (注17) 《佛祖统纪》,页230a。 (注18) 《佛祖统纪》,页134c。 152 页   由志磐...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86c:18)  manojba-gandham ca vimubcamana(132:21)  14. 有诸宝树自然庄严。(87a:26)  ratna-vrksa-vicitritam(134...:12)  55. 其人现在自然如是。(134a:4-5)  drsta-dharmikam ca tesam nirvartisyati(390:7-8)  在比较难解的词义方面,第4条“珍宝自然”...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

    》卷上,《卐续藏经》第134册,第825页上-下;《法华经持验记》上卷,《卐续藏经》第134册,第911下-912页下;《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大正藏》第49册,第555下-556页上;《释氏稽古略...卐续藏经》第134册,第825页下。  9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载:"言讫长往。...... 即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寿六十有四。"《大正藏》第51册,第431页下。  10 《净土往生传》...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462664.html
  • “本无”与“非有非无”――《不真空论》所破“本无”浅析

    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验之,最得其实。”僧佑《出三藏记集·序卷第八》,《大正藏》卷55,第58页。  [6] 日本·文历二年(1235),笠置寺僧宗性曾抄出,现存《卍续藏》,134册。  [7]《卍续藏》,134册,第354页。  [8] 罗因博士根据道安其它有关般若思想的作品认为“五阴本无”是“一切诸法,本性空寂”的意思。详见罗因《“空”、“有”与“有”、“无”――玄学与般若学交汇...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
  •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

    における净土の理念>,《干舄龙祥博士古稀记念论文集》所收,1964。  3. 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藏》五五,页84下。  4. 《大乘大义章》,《大正藏》四五,页122下、页134中~页...,则是梦表之圣人。然则成会之来,不专在内,不得令同于梦明矣。(《大正藏》四五,页134中)  7. 鸠摩罗什的回答,首先说明三种的见佛三昧,其次说明:定中见佛虽和梦同样地,都是依 于唯心的忆想分别,但...

    陈敏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371087.html
  • Rethiking Transendence

    return," "the master does not immediately filter his direct experience..." (p 134) . For him, things "...manifest themselves just as they are" (p. 134), without labels, ...

    Dale S. Wright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195272485.html
  • The Logical Structures in Pali Gathas

    #7747; paṭicca sambhūtā // hetubhaṅgā nirujjhare ti // // (SN.vol.1,p.134,G) “ This ...hetuṃ paṭicca sambhūtaṃ // hetubhaṅgā nirujjhati // //(SN.1,p.134) “ This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223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