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Zen and Pragmatism

    inherently aesthetic is attested by its influence upon art, [30] several examples of which .... 30 glory!" But why should not a Zen man be ready to say "Oh" or "Ah" to the bucket, too? The ...

    Van Meter Ames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0472976.html
  •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

    所以他亦觉悟到: 「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慧者,未易也。你我当拌命修行,以待时可也。」[30]此时憨山的修行观,似有修行为服务作准备的意念,而非修行纯粹只是为己之修道而已。因此这种「修行以养道待时」[... 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台北,法尔出版社,1987),页655   [29] 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四》(台北,法尔出版社,1987),页1288---1289。   [30] ...

    见晔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1173050.html
  •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淮南从事>诗也提到陆勋宅有「禅居」,郑谷<赠泗口苗居士>诗云:「岁晏乐园林,维摩契道心。」此「园林」也是居士习禅之所,唐代文士习禅宴坐之风由此可见。(注30)  第三节 唐人宴坐诗之内涵  《全唐诗》...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073060.html
  •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ldquo;问:‘何等是界义?'答:‘因义,种子义,本性义,种性(姓)义,微细义,住持义,是界义。'”[注释:《瑜伽师地论》卷56,《大正藏》第30卷,...梵语gotra的译文,本义是种子姓类、种属或族姓。《瑜伽师地论》卷20载:“问:此种姓名有何差别?答:或名为种子,或名为界,或名为性。”[注释:《大正藏》第30卷,395页下。]...

    方立天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473178.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1)

    立意命名」,是有其见地的。  因僧肇是「以不迁当俗,不真为真」,亦即「正言似反」,其实际论  旨则在说明「是物不迁,非真不迁」也。「以其物有迁变,故今示之  以不迁为妙。若真不迁,又何足云」(注30) ...因」的定义。因此定义为「实相」的  思想进路,正如镇澄用「法住法位」解「不迁」一样,在论式上当然  可以成立。只是未必是镇澄的问题所在。此处可将镇澄的论式列举如  左,以相对照(注30) :  ?A、...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173399.html
  • 王政与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

      份僧尼事先得到消息,藏匿获免,佛像经书也多秘藏(注30),公元四四  八年寇谦之殁,继而崔浩因胡、汉间的冲突遭到族诛。这使得寇、崔  连手建立的儒道混合的政教理念遭受巨大打击。公元四五二年,文成 ...,释道安,《大正藏》册50,页352-a。  注10 同07。  注11 《魏书》,卷84,,页1-2。  注12 《魏书》,卷114,,页30。  注13 同上,页9。  注14 同上,页...

    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373401.html
  •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

    不足一小时。出家人生死事大,未敢放逸安居也。[30]  (一)严持戒律   弘一法师的一生,是追求完美的一生,这一特性,出家后主要体现在他对戒法的轻重等持方面。按陈慧剑教授所著《弘一大师传》所说,法师...,莆田广化寺印。   [24] 见《弘一大师讲演录》第27页,四川省宗教文化经济交流中心。   [25] 见金梅《徐蔚如的提示与弘一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文。   [26] 见《弘一大师讲演录》第3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人间净土”、“儒佛会通”等方面分别切入,进行了详细研究,特别阐明了“人生佛学”与“人间佛教”在太虚思想结构中的关系。[29] 其它一些论文,如潘桂明《从太虚的人间佛教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佛教》[30]、王...及其人间佛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30] 载《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  [31] 载《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32] 载《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佛门中的“安居”犍度

    29~30页,台湾德山寺,1995年。   [21] 《大正藏》22册,938页。   [22] 引自杨化群:《藏传因明学》,第6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 引自马一浮:《复性...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8.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详梵典之难易,论译人之得失,可谓洞人幽微,能究深隐。”30此中所说“梵典之难易”即指“三不易”,此中所说“译人之得失&rdquo...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89——290页   28、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63页   29、参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僧叡著《大品经序》,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92页   30、语见《续...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