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上座部佛教的称谓系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称谓问题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指称某一事物。这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十分复杂,因为每一种事物不是只有一个名称,而是随着立体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有多种指称方式。对于人物的多种称谓反映的是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称谓问题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有多少种组织结构,有多少种不同的群落,就有多少种称谓系统。佛教僧团是一种历史悠久、支脉复杂的社会群体,且由印度本土传布到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同一宗教信仰的人群又处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中,因而佛教僧团在不同地域、不同传承中有不同的称谓系统。
  在僧团内部的称谓以及外部对僧团的各种称谓反映了佛教的教义与戒律等理念及僧伽与僧徒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笔者曾在斯里兰卡留学,亲身感受到佛教与社会完全融为一体的佛化社会的行为模式在称谓问题上的反映,以及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僧伽所处的特殊地位。因此本文拟就亲身所见所闻谈谈斯里兰卡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称谓系统。
  一、僧人的法名
  俗人出家,加入僧团,就意味着由于信仰而舍弃家居生活,专事修行。这样的改变在称谓上的反映则是放弃了在家时的姓名而采用法名。
  佛陀住世时,出家的仪轨相对简单,只是佛陀本人对欲出家者说:“善来,比丘。”彼人便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得具足戒。《善见律毗婆沙》载,依此法得戒者为一千三百四十一人。这些人则称为“善来比丘”。
  在僧团内,他们依然使用在家时的姓名,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在当时佛陀的大弟子中德高望重者,已开始被人们以其出生地称呼,以表示敬重,如目犍连也被称为“拘律陀”(古印度地名,目犍连出生地)。
  后来的出家众日渐增多,且由佛的弟子们授戒,于是开始由授戒师给予法名。在《增一阿含》中有“四河入海,不复河名,四姓出家,皆为释种”之说。在中国的东晋时期,道安首倡所有出家人皆以“释”为姓,名则得之于授戒师。此后汉地出家佛弟子的法名均由此构成,如释道安、释法云等等。
  在斯里兰卡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出家人的法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名字为其出生地,第二名字为授戒师所赐,如:Walpola Rahula (瓦尔朴拉· 罗睺罗),前者为其出生地,后者为其法名;又如:Kualalumpur Dhammajoti (吉隆坡· 法光)。
  虽然僧人的法名是如此确定的,但这一法名不能随便用于称呼,其使用范围是有限制的,主要是用于自称。在非常庄重的场合,自称时常冠以Bhikkhu (比丘),如:Bhikkhu Kualalumpur Dhammajoti ;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如护照、文件等,则不冠以Bhikkhu ,而使用法名全称;在比较随便的场合,则只称法名第二部分,如:Dhammajoti 。
  其次,在毕业、授职典礼等官方场合,由他人称呼其名,通常在名前冠以the Reverend (缩写为the Rev. 意为尊敬的),或Venerable (缩写为Ven. 也是尊敬之意),如:the Reverend Walpola Rahula 。在非正式的、与某僧人较熟识的场合,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可用法名的后一部分称呼之,但不可直呼,可称为:Venerable Dhammajoti 。
  对于国内外有名望的大法师,或一省、一市之僧领,则多用其出生地+法师称呼之,如:Walpola Hamuduruwo (意为法师或师傅,是斯里兰卡对所有僧人最最常用的称呼)、Columbo Hamuduruwo 等。有时,为了表示对大法师的敬意,常常使用敬语形式Hamuduruwane (即词尾变形)。
  以上是和僧人法名相关的称呼问题,在斯里兰卡,对僧人所使用的敬语称谓相当多,容后专章叙述。
  二、对僧人的称谓系统
  佛教四众分为两个社会群体,即出家众和在家众,分别有各自的称谓系统。出家众称为Samgha (僧伽、僧众),又分为男女二部,男部由Bhikkhu (音译为比丘,意译为乞食男)和Samanera (意为沙弥,或十戒男)组成;女部本应由Bhikkhuni (比丘尼或说乞食女)和Samaneri (沙弥尼、十戒女)组成,但由于比丘尼传承在斯里兰卡已经断绝,至今没有二部受戒的比丘尼,只有十戒女。以上所有这些名称一般不用于相互之间的称谓,僧人与僧人之间、俗人对僧人称呼时,按照长幼、身份、职业和职责有许多不同的称呼方式。
  在斯里兰卡使用最多、最普遍的称谓形式是Hamuduruwo (意为法师或师傅),无论长幼、身份高低、是否认识,都可以这一称谓称呼。为了更确切地表达或表示敬意,则是在这一称谓前加不同的定语。
  例如按长幼称呼时,对于年幼的小沙弥(十几岁),出家人、在家人一般称之为Podi Hamuduruwo (意为小师傅)以表示尊重与亲近。在僧团内部,年长的僧人或地位高的僧人或依止师对小沙弥常称之为Podi nama 、Podi unnanse 、Podi tana 、Podi atta 等,这些称呼的基本意思都是“小和尚”,有时亲近师或依止师在向他人介绍徒弟时使用Gola Nama ,意为学僧。对于年纪稍长,或有身份的僧人,如一寺之住持,则使用Loku Hamuduruwo (大和尚、大法师)称呼之。例如在我们所住的寺庙内,常听到僧人或在家人以此称呼庙里的住持。
  按照在僧界僧职的高低,有Mahanayaka (大导师或大首领)和Nayaka (头领或导师)等称谓。前者用于称呼某一教派的大首领或全国性佛教组织的领导,在斯里兰卡,主要有三个教派,这些教派的首领加上其他几个小教派和全国性组织的头领,能称为Maha nayaka 的僧人不过十人。在使用这一称谓时,通常称为Naha nayaka Hamuduruwo 。Nayaka 一般用来称呼地方省或区的僧领,或大寺之住持,通常称为Nayaka Hamuduruwo ,这一称谓与Loku Hamuduruwo 可以互用。
  另外,也可按照僧人的职业称呼之。在南传佛教国家,僧人可在政府、学校及其它社区部门任职,因此,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称呼方式,如:Veda Hamuduruwo( 从医的法师) 、Nakathbalana hamuduruwo (占星师)、Chitra-adina ham uduruwo (美术师)、Guru hamuduruwo (老师)等。
  不管僧人地位多高,从事何种职业,一律住在寺院中,过僧团集体生活,并在寺院中担负一定的职责,因而,可根据僧人在僧团中的任职称呼之。如:Bana kiyana hamuduruwo (说法师)、Pirith kiyana hamuduruwo (诵保护经师)、Kavi bana kiyana hamuduruwo (偈陀讲法师)、Kruhtyadikari hamudu ruwo (掌财师)等。
  由于寺院生活相对简单、清净,有利于僧人的学习与修行,因而僧团中的著名学者或学问僧层出不穷,他们或在国内外的大学中获得博士学位,或通过佛教界的全国考试,获得班的达(或译为班智达)学位。这些法师深得僧俗各界的尊重,获得博士学位的,一般称为Doctor 某某,如:Ven. Dr. Dhammajoti ;获得班的达学位的则称呼Pandita hamuduruwo 。据说,班的达学位甚是难考,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梵、巴文,而且要能诵多部经,并擅说法布道。每年考试通过率仅为2 %。在我们所住的寺庙中,有大约60 位僧人,而获得此学位者仅一人。
  三、对在家众的称谓
  斯里兰卡是一个全民信教的社会,除了庞大的僧团之外,其余的人构成了在家信众,称为Upasaka (为受三归、持五戒的在家男居士,音译为优婆塞,意译为信男、近事男),和Upasika (受三归、持五戒之在家女居士,音译为优婆夷,意译为信女、近事女)。这两个名称和比丘、比丘尼一样,是对某一类人的统称,因此一般不用于指称某人。
  由于在家信众的护持与供养,僧团才得以生存、壮大,因此僧徒把在家信众称为供养人,即:Dayaka (音译为檀越,意译为男施主、男供养人)和Dayika (檀越、女施主、女供养人)。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一般不和姓名连用。
  此外,僧人对在家人,尤其是长者,经常使用敬语,留待后章再述。
  四、敬语的使用
  在一个佛化的社会里,僧团与在家信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家信众把护持三宝、供奉僧团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万的斯里兰卡,有大小寺庙5000 多所。为使僧人衣食无虞,每一个寺庙所在地的信众安排好每日一户,轮流给僧人供斋,诚心诚意,乐此不疲,总是把最好的饭食供奉给僧团。僧人们把在家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把为在家众排忧解难,扶危济困,使其精神怡悦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们为每一家的婚丧嫁娶、生日庆典、店铺开张等,尽心尽意作法事,进行法布施,更确切地说,是僧团承担起了全社会的思想教育工作。僧俗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在称谓上则是大量敬语的运用。这些敬语大致可分为僧人对僧人、出家人对在家人、在家人对出家人等几类。
  僧人和僧人之间,除了上述所说的Nayaka,Maha nayaka,Loku hamuduruwo 等表示尊敬的称呼外,对受具足戒十年以上的比丘经常用尊称Istaweera (意为尊者)。常和法名一起使用,例如:Dhammajoti Istaweera,R ewatha Istaweera ;或与另一尊称Vahanse 一起使用,例如:Istaweerayan vahanse (尊敬的上人)。
  出家人对在家人出于敬重,常称之为妈妈、长者、兄弟、姐妹等,如对年纪稍长的男居士称为Unnehe 或Loku unnehe (意译为大德、长者),对年纪稍长的女居士称为Upasakamma( 施主妈妈) 。把在家众称为长者、妈妈、兄弟等是僧人对在家人表示亲近与尊重时使用的,在家人却不能用这样的称呼来称呼出家人,因为从理念上说出家无家。
  在家人对出家人所使用的敬语更为复杂,除上述的尊称外,还有Hamuduruwane :这是通过“法师”一词的词尾变形生成的“法师”的敬语形式。
  Vahanse :这是使用最普遍的敬语形式,可以和其他称呼一起使用,意为尊敬的。
  Oba vahanse:Oba 是“你”的敬语式,这一称呼相当于英语的Your Honor 。
  Tamunnanse 也是Your Honor ,这两个称谓形式用于对僧人说“您”时使用。
  Suwameen vahanse :此词是上流社会人士对僧人的尊称,可译为“最尊敬的”。因为此词太正规,所以不是社会上的流通敬语。
  Sadu :此词是年轻人中流行的对僧人的敬语。
  敬语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僧俗之间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佛化社会僧伽所处的特殊地位。
  (本篇文章的撰写得到T.Assaji 法师的帮助,在此谨表谢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