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间虚假 唯佛独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心莲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光中极尊 阿弥陀佛
  心莲居士 主讲
  南无阿弥陀佛!
  蔡居士你好,各位莲友们,大家好!
  蔡居士,听了我为你讲的“快乐幸福永恒的生命”,你说你还有一些问题想了解。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还是不能够透彻地了解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是如何以他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代替我们众生的信愿行?谢谢你提出这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凡夫有我们凡夫的智慧和境界,所以凡夫都能够了解凡夫。佛也有佛的智慧和境界,但是佛的智慧深不可测,连等觉菩萨都不能够完全了解,只有佛才能够了解佛的智慧和境界。那么家禽走兽呢,也有它们的聪明和境界。我非常喜欢小动物,我养了两只小白纹鸟,我是从它们一出生就带回家,用喂食管养大的。我为它们买了鸟笼,装置了鸟槽,各种饲料,还有水瓶,都准备得非常的齐全。它们也把我当作它们的妈妈,和我非常亲近。只要我打开鸟笼的门,它们就会很自然地飞到我的肩膀上或手掌上,跳跳蹦蹦地唱歌,非常可爱。但是这只小公鸟呢,就是有一个非常执着的习性,它把笼子当作它自己私有的房子,任何人都不可以伸手进笼子里面。我非常喜爱这两只小鸟,为了让它们长得健康、漂亮,除了正常的饲料之外,我每天都会将水果或小黄瓜切得细细小小的,放在一个小碗,送进笼子里面给它们吃。当我伸手进去,那只小公鸟就会很紧张很生气地咬我一下。我了解是它的愚痴,我也没有生气,我仍然每天都送食物给它们。现在我养它们已经养了五年了,直到现在,每当我伸手进笼子送食物的时候呢,这只小公鸟还是会生气地咬我一下。唉,可笑的愚痴啊!这些养鸟生活的点点滴滴,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
  我很早就接触到佛法,常常看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经句,也了解人生无常,有生必有死的这个道理。但是除非是死亡真正地降临到自己或自己亲爱的人的身上,否则不会有那么真切、震撼的感觉。人在生命的旅程中,一定要亲自遭受到生离死别,在承受悲伤痛苦的时候,智慧才能够得到磨炼和成长。几年前,医生宣布我母亲得了癌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当时对我来说,真是晴天霹雳!我亲眼看到妈妈从得病到往生这三个月中,身心所受的煎熬和痛苦。除了悲伤忧急之外,我对生死问题起了大觉醒: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决心一定要解决生死这件大事!
  在还没有认识阿弥陀佛本愿以前,我曾经学习过一些别的法门。但是五戒持不好,禅定的时候呢也是妄念纷飞,无法达到无念无我的境地。贪嗔痴也降伏不了。每天烦恼恐慌地生活,精神上真是非常地痛苦。后来了解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用了五劫时间所思维出来的誓愿,竟然是为了我这种绝望而无力自救的人!阿弥陀佛为了我们修行,将成就的名号回向给我们,让我们永断轮回生死之苦,而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是佛智慧和慈悲的布施和回向。当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原来是阿弥陀佛在呼唤我们!佛的无限慈悲和智慧真是不可思议呀!但是听了阿弥陀佛本愿,还是有好多人不相信,以我们卑微、自私、狭窄的心胸,又如何能够臆测出佛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伟大的胸怀呢?就像我很爱我的小鸟,我为它们准备好一切:笼子、饲料、水瓶,它们都不知道。连我送水果给它们吃,它们不了解,还要咬我一下。我真正地体会到一件事:小鸟的智慧是比不上人类的,如果小鸟只要相信我们人类的智慧,一切信靠我们为它作的完美安排,它们就可以活得健康舒适,无忧无虑。我们凡夫如果只要深信佛的智慧,信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不就能够了脱生死,作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吗?本愿法门是唯信独达的法门,唯信独达就是惟有信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必能达到往生。我们凡夫的智慧比得上佛吗?所以信心就是明信佛智啊!
  好,蔡居士,现在我就来答复你的问题。
  在《无量寿经》中,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个愿以后呢,接着就作了三誓偈。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个愿以后,为什么又要再加上这三誓偈呢?三誓偈也就是三重誓。就是他又重新发了三个誓愿。因为他知道我们众生贪嗔痴的本性疑心很深,所以发了四十八愿以后,又再作了三重誓。一方面加强誓愿的重点,并且都以“不取正觉”和“誓不成佛”来证明佛救度我们的真实和诚恳。这三誓偈也等于是四十八愿的主要内容标题。
  请蔡居士和各位莲友将《无量寿经》翻到上卷四十八愿完结的地方,也就是三重誓开始的地方。
  第一偈: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第一偈的意思是说,我建立了超世殊胜的大愿,一定会完成这个无上的佛道。如果这个愿不能够达成,我就誓不成佛!这个第一偈呢,就是说四十八愿都是超世愿,因为四十八愿是诸佛以前所没有发过的愿,所以叫做超世愿。
  第二偈: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第二偈的重点呢,就是显示佛力回向一切的功德给我们。大家看“大施主”,大施主是什么意思呢?法藏菩萨要做大施主,将他的功德回向给贫苦的众生。所谓贫苦,就是没有智慧能力的人,像我这种无力自救,无法脱离六道轮回的人,就是贫苦的人。也就是说,法藏菩萨要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功德回施给我们。所以《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个愿呢,都是他力所回向的。
  第三偈: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这第三偈非常重要呵!法藏菩萨说,当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名声,也就是名号,要超越十方,如果这个名号不能够遍闻于十方,我就誓不成佛!这第三偈呢,可以看得出来,佛的本意是要以名号闻信于十方。在前面他所发的第十七愿和第十八愿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就是要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度尽一切的众生。
  现在请蔡居士将第十八愿和第十八愿成就文分开写在一张纸上。我先顺便解释一下“成就文”这三个字的意思:法藏菩萨一共发了四十八个愿,每一个愿都已经成就了。就是说每一个愿都有它的成就文。释迦牟尼佛对每一个愿的成就所解释的经文,就叫做成就文。这一定是要在康僧铠翻译的《无量寿经》中才看得出来。目前慧净法师所编订的《无量寿经》已经将每一个愿的名称和每一个愿的成就文都在经文的上端标识得非常的详细清楚,对我们学习本愿法门的莲友实在是一大利益和方便。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本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是行。
  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信愿行好像是说:我要相信佛;我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子就叫做自力信心念佛。但是有一点我们先要明白:这个第十八愿不是我们凡夫所发的愿,而是阿弥陀佛为了救度十方众生所发的愿!对不对?
  好,现在请蔡居士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三个心用笔把它框起来。然后在它的左边写上“南无”两个字。在“乃至十念”旁边,写上“阿弥陀佛”四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三个心合为一体,就是一个信心。“至心”成就了名号,所以至心呢,也就是代表名号。“欲生我国”,这个心和刚刚说过的“至心”呢,都包括在信乐里面。也就是说,我们的信心包括了相信名号,也包括了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个愿心。合在一起呢,就是一个信心。因为我们凡夫不可能说我们有三个心,这三个心合在一起,简称为信心。“至心信乐”是信心,也就是一心。一心呢,也叫做金刚心。也叫做大菩提心。“欲生我国”是归命,一心归命就是“南无”的意思。这个一心归命原本是阿弥陀佛一心发愿,呼唤我们归命西方极乐世界。我先解释一下一心:佛的心才是一心。真如之体是唯一,所以真如的名字就叫做一心。一心就是没有二心,所以佛才有一心。我们凡夫的心和佛的心是千差万别的,凡夫的心是生灭心,见色着色,随境就转,所以凡夫不能达到一心。善导大师解释六字名号,他说:南无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言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善导大师说的发愿回向,就是阿弥陀佛发的第十八愿回向给我们众生,叫我们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先南无我们,南无我们的心是佛的金刚真心。我们了解、体会而感受到了阿弥陀佛的金刚真心,这个时候呢,就变成我们的金刚信心。也就是说,佛先一心要我们归命,我们感受到了佛的慈悲救度,而生起一心归命的信心,这个就是信心决定。决定就是信心永远不变的意思。“乃至十念”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名号呢,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成佛的果号。是佛代替我们修行而完成的。我们既没有发愿,也没有修行。名号是阿弥陀佛早在十劫以前为了救度我们,经过永劫修行,已经完成。完成了我们众生可以往生的功德。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所以“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在阿弥陀佛来说,是他悲心的呼唤,悲心的流露。在我们“乃至十念”的时候呢,是一种信心欢喜的表达。那么刚刚我请蔡居士将“南无阿弥陀佛”套进第十八愿之中,你就可以将第十八愿念成:设我得佛,十方众生,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或者呢,你也可以念成: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南无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隐藏在第十八愿之中的。所以本愿就是名号,名号就是本愿。蔡居士,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妙呢?这样你就一目了然了,是不是?
  事实上,第十八愿最简单的含义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说: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众生,我为你们修行完成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你们相信我的名号而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你们不能往生,我就誓不成佛!
  阿弥陀佛因为顾念我们末法众生不能修行,不能往生。所以佛先替我们众生永劫修行,将一切的功德都纳入名号中,来代替我们的信愿行。我们了解了整个第十八愿的来龙去脉,以及名号的来源,信靠这句名号,称念这句名号,就必定往生!
  法藏菩萨的因愿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成佛的果号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代表佛已取正觉。法藏菩萨成了佛,所以众生百分之百都可以往生。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作为我们往生的信心。所以我们信心的对像是名号。有信心必有行为。对名号的意义了解了,名号进入心中,叫做“信”。由于信,所以欢喜地称念,叫做“行”。也可以说,信心是母亲,称名是孩子。有了信心,才会称名,就像一定是先有母亲,才会生出孩子一样。有了信心,自然而然的就会欢喜地念佛。
  我们现在已经很明白地看出来,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三心十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信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口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就叫做“信行合一”,也叫做“机法一体”。“机”是代表众生;“法”是代表佛。所以这就是佛凡合为一体的意思,简称为信心念佛。信心念佛的人,必定往生。所以得到信心而念佛,就叫做他力信心念佛。因为信心是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而来的。一般普通净土宗的莲友,念佛都有自力的习惯。特别是圣道门自力修行,修戒定慧的莲友,如果转过来修本愿法门,自力的习惯很难更改。对于他力念佛比较难以理解。而且还有一些人呢,总是觉得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做,好像不放心,而想以自力来做才觉得确实可靠。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现在不是要去信靠凡夫,我们所要信靠的是大慈大悲,发愿要救度我们的阿弥陀佛啊!所以这个时候呢就要细细地去体会法藏菩萨发第十八愿救度我们的悲心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由来,就会领会信心的确是从阿弥陀佛所回向给我们的。为什么一定要领会这一点呢?因为本愿法门是绝对佛力救度的法门,也是信心得救的法门。请大家注意本愿法门的“本愿”这两个字:本愿就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第十八愿。所以本愿法门是以阿弥陀佛的救度为本位。本愿法门并不是张三法门或李四法门,如果是张三法门就是以张三为本位,对不对?如果你将本愿法门当作自力的法门,那就变得文不对题了。也违背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和本愿就不能相应,也就不能往生真实报土了。信心是来自佛力,而不是自力,这是本愿法门得救的关键所在。
  我们先来分判自力法门和他力法门在基本上的不同。
  圣道门是难行道,圣道门的一切都是自力修行。他们从戒定慧入门,成佛的关键呢,是在是否断尽了所有的贪嗔痴的烦恼。因为圣道门是自力的法门,所以,他们要分别善与恶。在还没有成佛以前,凡夫都是意识心和分别心。所以我们凡夫的心都是分别心。
  刚刚我们说的是圣道门的自力法门,那现在我们再来说净土宗的他力法门。净土宗是易行道。本愿法门是绝对他力救度的法门,是以信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入门,往生的关键,在信与疑的断定、所以我们净土宗的祖师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说,易行道就是以一个信字,方便易行而快速地达到不退转之位。中国的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也说,易行道呢,就是只以信佛因缘,乘佛愿力,便得往生。两位祖师都强调往生都是只以“信佛”两个字,就能够往生。而释迦牟尼佛在解释第十八愿的成就文的时候,那我们众生是怎么往生的呢?信心欢喜,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以,净土宗的往生完全是靠他力,也就是靠佛力,也就是靠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本愿力。而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已经成就了万善万德的名号,所以我们的信心就是名号。
  既然我们是靠他力,也就是靠佛力,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佛的境界。前面我说过,佛已经达到真如的境界,真如的名字就是唯一,唯一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善恶。就是因为佛的境界是没有分别,所以佛心才能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在阿弥陀佛发的第十八愿的对像--十方众生,是什么众生呢?就是因为没有分别,所以阿弥陀佛所救度的对像不分男女老少,圣人、愚人,无论是修行的、没有修行的,出家的、在家的,善人、恶人,都是佛平等救度的对像。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认知,才能够得到真实的信心。我再随便举一个例子:医生的天职是什么呢?是救人。对不对?那么今天有一个强盗中了枪弹,满身是血。他被送到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一看见他,就会立刻为他止血、开刀、急救。医生总不会看到他先查问:这位先生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救,坏人就不救。不会这样子,对不对?医生是人,何况阿弥陀佛呢?佛在成佛以前,都发大菩提心,救度众生。法藏菩萨的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佛的正觉就是要为了众生的往生,自他不二,机法一体。这就是佛心。所以本愿法门就是唯信独达的法门。
  或许有人会问:本愿法门只讲信心,不讲善恶吗?请问,什么是真正的善?我们凡夫有时候帮了人家一点忙,做了一点好事,就牢记在心,不能忘记。如果别人不承认,不领情,那么就会很不高兴,有的人还会生气。还有一些人做了一点布施,就变得骄傲自大而期待报酬。这算是什么善呢?世界上还有没有什么善能够超越阿弥陀佛本愿的善呢?我们的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就是我们人生痛苦的实相。各种众生有各种众生的业报,各人有各人不同层次的苦恼、愤恨、不满、不平,没有人能够获得片刻的安宁和平静。如果没有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样痛苦的人生你绝对感觉不到“人生难得今已得”的喜悦。阿弥陀佛早知道我们是贪嗔痴的凡夫,烦恼强盛,无法自救。也了解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由于我们的贪嗔痴已经造了八十亿生死重罪。阿弥陀佛也明白末法众生无力修行,只有三恶道轮回一条路。就是因为阿弥陀佛了解这一切,他怜悯我们,才以他不可思议的智慧和无限的慈悲,用五劫那么悠长的时间,来思维,来发愿。又用永劫的时间,来为我们众生修行,完成了我们永断生死轮回的功德。以一句万善万德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地送给我们每一位众生。我们只要相信、接受、称念这句名号,就必能得救往生。阿弥陀佛的慈爱悲心已经到了极处啊!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成就的名号就是万善之善。
  因为名号是万善之善,具足了阿弥陀佛一切修行的功德,所以十方诸佛才会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那么这种威神功德到底是什么呢?就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众生只要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了解名号的来源和功德,立刻就会知道是阿弥陀佛至心回向往生的功德给我们。因此,只要生出信之一念,就必定往生,而入不退转之位。这就是名号的威神功德啊!得到信心的人自然而然地会去报佛恩,也会自然而然地行善,将来往生成佛以后呢,还能够再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所以信顺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万善中之至善。
  好,接着我们来看看自力念佛的情形是怎么样。自力信心念佛的人,大部分都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有的是以念佛的功夫来降伏自己的妄念;有的是以自力念佛的功德来消除自己的业障;有的是以累积念佛的功德回向,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自力信心念佛。但是凡夫的本性是贪嗔痴,凡夫的心是意识心,是生灭不断的。譬如我们情绪好的时候,念佛的心情就很安稳。今天作了些布施善行,心中很快乐,所以念佛的心情也很愉快。有些圣道门转过来的莲友,因为自力变成了习惯,有的时候对于分别善恶就会起疑心。有时候他们会想:像我智慧那么高,才能那么好,就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太简单了吧?这样子念,真的可以往生吗?还有一些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接触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一念烦恼又起来了,什么你长我短,人我是非,一面念佛,一面妄想。后来发现自己不能够专心,又开始分别善恶。所以又怀疑自己不能够往生。所以自力信心念佛的人常常是一面念佛,一面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可以往生。因为凡夫的自力就是无力,就是业力,不可靠啊!
  而他力信心念佛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我们是贪嗔痴的凡夫,常常有妄想杂念,自己知道恶业多,善业少,无法往生。所以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了解阿弥陀佛的无缘慈,同体悲,没有分别。阿弥陀佛主动发愿来救度我们这种无法自己修行,了脱生死的人。所以我们的心能够完全地投靠到阿弥陀佛的身上,只要信心决定,往生就决定。但是这种信心不是靠我们凡夫的妄心所相信的某些事情,信心是从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而来。我们相信的是佛的大智慧,是佛的金刚真心。金刚就是永远不会变的。佛的金刚真心成就了金刚不变的万善万德的名号。名号就是代表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寿无量光的生命。蔡居士,你说可靠不可靠呢?因为你刚刚接触到本愿法门不久,对于自力、他力这两个名词还是不太习惯。简单地说,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自力就是凡夫的力量。那么,到底是阿弥陀佛可靠呢?还是我们凡夫可靠呢?这样想就会明白了。
  我们人类最殊胜的是有一颗心,心虽然是无形无状的,但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能够辨别事物,都是靠心的作用。蔡居士的第二个问题,是希望我今天多谈信心的问题。前面我们也说了许多有关信心。信心是一种心相,是属于灵性的东西,很难用文字语言表达得清楚。我们不能够只在经文中来找信心,如果完全用知性来分别灵性,那么永远也接触不到灵性。我们除了看经文之外,还要用我们的心去体会,去感受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大悲之爱。本愿法门要建立信心之前,先要有两个理念:那就是自觉罪恶观和面对生死观。自觉罪恶观就是以前我在“快乐幸福永恒的生命”中所说的要了解自己的心,也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机法两种深信”。当你有了机的深信,当你自身了解你自己真的无法出离六道轮回,那么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对阿弥陀佛的救度生出归命之感。面对生死观呢?就是要立刻面对生死的问题。我们常常感叹到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看到春夏秋冬的变迁,觉得四季无常。但是四季的变化还是有规则的,但是众生的死亡却常常是毫无预期的,突然会来到。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立刻解决,我们才能安心快乐地生活。我们看中外古今,非常有权势有财富的人,到了年老的时候,最害怕的呢就是死亡。以我们中国秦始皇来说,他是君临天下,智勇双全的帝王。以他皇帝的地位,他可以为所欲为。我曾经到大陆看过万里长城,也上过万里长城。我发现每一块石阶都是又深又宽,要将那么巨大又无可计量的石块要运到山上,而又能够砌成万里长城,想像得到当时要耗用多少千万百姓的血泪生命!秦始皇当时呼风唤雨的权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从历史上的记载,我们知道当他面临死亡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地恐惧和脆弱。他曾经出重金奖赏,他妄想不要死,甚至派人出海,到各处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最后求不到仙丹的时候呢,他又妄想在他死后,仍然要过着像皇帝一样奢华权威的生活。从他墓穴挖出来的像真人一样高大的人偶,还有壮实的战马,看得出来,秦始皇对权力仍然有着强烈的执着。看着他墓穴挖出来的殉葬品、兵马俑,我深深地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悟道时所说的众生妄想执着的本性,一点也不错。我们十方众生,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无论圣贤愚劣,富贵贫贱,与生俱来都希望长生不老。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呢,所有的动物都会生老病死,所有的植物都会生住易灭,所有的物质都会成住坏空,因为一切都是有生有灭的。再有智慧、再有财富的人,都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路程。人的生命所依存的只是一丝似有似无的呼吸而已,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停止。如果没有马上解决生死这件大事,那么死亡呢就会变成六道轮回的连续剧,我们将永远地在生死的苦海中浮沉。所以信顺阿弥陀佛本愿的莲友,我们比秦始皇还要有福报喔。因为我们能够很幸运地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法门。信心决定,往生就决定。我们都是无量寿,对不对?而且我们都能够获得生死俱不忧的人生观。
  许多人对信心得救的这个道理很难理解,那么今天最后呢,我再用一点时间和大家来体会心灵的存在。我们人是心灵和肉体的结合体,如果没有心灵,那么除了肉体的病痛之外,就应该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了。心灵是看不见的,但却是永远不灭的。肉身是心灵的外衣,这件外衣最多只能穿一百年,一定会支离破碎,化为尘土。但是凡夫只执着于自己看得见的这个肉身,每天清洗、装扮、吃补药、做运动,视如珍宝。但是我们仍然有烦恼痛苦,对不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在迷妄虚假不安的世界中生活,心灵没有真实的依靠。将来我们命终往生的时候,并不是肉体的往生,而是心灵的往生。我们的生命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这个尽虚空遍法界的这个宇宙之中。阿弥陀佛也在这个宇宙之中。只要有生命的,都在这个宇宙之中。佛和凡夫有一个共同而相通的东西,就是佛性。佛和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谁也没有离开过谁,只是妄想执着贪嗔痴,使我们感受不到佛的存在。但是佛却看到我们在迷妄烦恼中受苦,他不救我们,要救谁呢?佛是以佛性平等的心看待众生,佛永远都离不开众生。所以阿弥陀佛从五劫思维发愿到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兆载永劫的修行,都是发自他的真实心来救度我们。就是因为发自他的真实心,所以他才能够成佛。虽然我们凡夫都是妄心,就像莲池中的污泥,浑浊不洁。但是当我们的心神触感到佛的真实心,就能够生出信心。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像在污泥中竟然能够生出美丽的莲花一样。因此,信心念佛就是和佛的生命连接在一起,被他的光明摄取不舍。
  蔡居士,对于人生,你应该体验得比我还要深刻。世间的风霜无常,缘生缘灭,一切都是虚假迷妄。你曾经对我说,最近二十年来,你都在应酬中生活,灯红酒绿,佳肴美食。但是,每次在曲终人散的时候,你更觉得空虚幻灭的悲哀。人世间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健康、财富、地位、名誉、娇妻,这种迷信支配了人类的一生。不错,这些也算幸福。但是这些幸福是短暂的,是虚假的。这些幸福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不安。因为人生无常,明天会怎么样,没有人知道。健康的人还是会生老病死,年轻的人有时候也会遇到灾难意外。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甚至失去生命。财富、地位、名誉、娇妻,有的时候也是在一夜之间都会失去。和古人相比,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太丰富了。蔡居士,虽然你已经拥有人世间的一切,但是你说,在你的生命中,好像还是缺少了些什么。因为你的心还是空虚孤独的,生命还没有得到真正永久的依靠。如果你信靠了阿弥陀佛,你将会获得幸福的重生,这是真的。当你的心对五欲无常的生活都了解了,都厌烦了,都失望了,你才知道人情的哀乐冷暖,世间的物转星移,一切风花雪月,都是梦啊!
  蔡居士,人间虚假,唯佛独真。越是觉醒到生活在黑暗虚假之中,才更能体会到佛的光明和真实。我们生命真正的依靠是什么呢?唯一真正的依靠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众生都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真快乐
下一篇:摈弃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