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畫的意趣
十一世紀以降,在禪宗門人及宋代文人眼中,那種刻意的樸拙、克制下的簡約以及自由自在的單純,似乎都有審美價值。不須努力追求高超的技巧,也不須把物體依現實限定的樣貌,一模一樣地畫出來。那不過是妄圖再去製造又一個投射幻象的格局罷了。有意地打破完整的概念,是使文學與藝術更具包容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意念與形象在這兒只是一種暗示,需要透過讀者與觀賞者自己的想像才能完全。由是之故,我們可以看出一種普遍的趨勢:在書法方面,「筆跡」在字體中隱沒到最小的限度;在繪畫方面,我們就會經常遇到一些不同的畫,畫不同的物體,但是看起來卻個個相似,那是因為畫法已被簡化到只在暗示的地步。
「假使有人以一般的酷肖觀念去評量一幅畫,他的知見幾乎無異於孩童。」這是黃庭堅的好友蘇軾經常說的一句話。想去捕捉事物的本質並以審美的眼光去體驗它,而它卻非話語可描述的,甚至可說是遠超一切文字、符號、形象之疆界以外的--作者在這兒忍不住想說一句抽象的話--這樣的念頭必定觸動了北宋文人當中某一個人的共鳴。禪的要旨「以心傳心」必定預示了這一點。
有個禪寓言,共分十章,人稱「十牧牛歌」(或「十牛圖」),十一世紀起開始流傳。根據這個寓言有人做詩歌,有人畫圖畫。它為習禪者指示一條說是無形,卻似可見的道路,幫助他們通達悟境;寓言中的牧牛人一開始覺察到失牛,同時即相信終會找回所失之牛。像這樣由察覺然後展開一路的尋覓直到尋獲,以及尋獲之後的情形,可比喻在禪的道路上,一路向上的探尋與逐漸發展的過程,最後到成熟的悟境。在第八章裡,我們發覺整張圖畫只是一個空圓圈--一個平易的象徵,代表人牛俱忘那一刻。
圓相,長久以來就是禪宗意識的核心部分。我們看三祖鑑智僧璨在他的「信心銘」一文裡論及圓相時說:「圓同太虛,無欠無餘」。圓相示現完美,象徵無始亦無終,代表所有的矛盾皆銷熔於此,一切只是和諧,由此而達到「真空」。它象徵所有被創造的事物之無形無色的純粹存在狀態,也就是「未生之前自己的本來面目」,說到這種純粹的存在,無門關有一句:
「就算我們畫它,它何曾被畫!」
因此在禪書畫裡,象徵「見性」最恰當的符號--或許我們該說「非符號」--就是空白之處。「直指人心」便得目睹「未生之前本來面目」(用禪宗語錄的話語來描述)是一種如何的景象呢?日本熱海美術館的一幅幽默的水墨畫,為我們將它勾畫了出來。此畫由日本禪師兼書畫家默菴靈淵所作。他在一三二五年直到一三四五年去世,都在中國活動。該幅畫中的人物或許是四處雲遊的托缽僧契此(死於九一六或九○五年),其較為人知的別名是布袋和尚--這自然是在婉轉地暗示著他的大肚--畫中這位光頭的老人快樂地遨遊於鄉村,抬手指向虛空開口大笑。無獨有偶地,另外還有一幅畫,有時被認為出自同一畫家默菴,使我們更能了解那手指虛空的意思;這幅畫在其最緊要處,畫了一個小圓圈,或稱是光輪,一個小小的佛像坐在那裡頭。這就是布袋和尚的「本來面目」,也是他的悟境之觀照。也是彌勒未來佛的觀照,布袋是他的化身,為後代子孫們在此示現。
所有這些圖畫中,布袋於解悟之餘,笑指的那不可見的秘密是甚麼?或許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滿月,在越過其它層層的意義之上,極可能就是答案:它正行過蒼天,正可用來象徵「真空無相」,而且它終究會逃逸出任何形式表徵的局限。布袋和尚那個藏寶物的脹鼓鼓的布袋,依據詩文,可看成是代表真空之有形可見的另一面,也代表滿月之無相不可見及的另一面,以做為寶藏識(阿賴耶識)的空器。
禪宗宗師們似乎從很早以前,便發展了一種建基在圓的多重象徵意含上的--一種啟發式的思辨式的教學方法。南嶽懷讓(六七七~七四四年)是第一位用手在空中畫圓來教導學生的禪師,其想法是要把老家--真實覺悟境地之象徵--引到學生面前來。這個想法後來更被仰山慧寂(八○七~八八三年)在溈仰宗內繁衍為一套有九十七個圓圖、極為複雜的辯證法。這套方法因某些緣由,而與六代祖師們的教示關連著,但是只有該宗入門弟子看得懂。對這類圓的象徵題材,中古時期之禪藝術家們似乎只偶爾才付出一些關心。但是我們卻有個有趣的個案,那就是一幅題名為「菩提達摩圓又圓」的水墨畫,現藏於東京梅澤紀念館。該畫由禪寺老住持性海靈見(一三一五-一三九六)於一三九四年題字,或許他就是畫者。創畫以達摩那襲極其簡單的長袍為準,圈了一個同心圓,僅以一筆帶著最至極的藝術經濟的暗示效率一氣呵成。而那種跟達摩長袍形成精準的同心品質,業已傳達給我們一種靈感:禪宗這一個非凡宗派的精神,一如這個樸拙無華、捨空萬物的形象。這幅作品另一個為人熟稔的名字是「一筆達摩」,因為在它一筆的動作下,繪畫上所具有的高度書法性質都被凸顯出來了。敏銳的觀賞者,只要他循著畫者的筆尖,由那些圓圈的中心走出來,再如浪頭翻捲的態勢,一路走一路變換重心,加一點壓力再減一點衝力,最後來到左下角的終點,完成!這樣去看這幅畫,即刻就能在自己的審美體驗中去「再創造」形式、主題、內容的精髓。
禪宗或禪藝術從未緩和他們對任何一種刻板的象徵手法的嫌惡態度。禪宗派未興起之前,又有一些藝術家靦覥的嘗試用某些純粹、抽象、不可解的象徵方式在作品裡表現。禪找尋的是能超越所有的傳統象徵形式的東西。它企圖把日常經驗範圍圈內的平凡事物拿來做更高度的象徵詮譯。且舉一例來看:畫僧雪村周繼就曾在他的自畫像裡,把一根再簡單不過的蘿蔔和一隻飛翔的小蜜蜂這種平凡生命,抬升到如聖像一般高的地位。在為那蘿蔔加一道光圈時,還特別用淺灰色的淡墨在圈內周邊加強處理光圈的亮度,如此一來,他為這項於嚴守素食清規的寺院食物當中不可或缺之物品,賦加了一種特別的光容氛圈與一種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透明。禪的心靈是包容一切的,它總是廣開門戶接納各種超絕層次的象徵、發人深省的簡示與暗號、不合於傳統的譬喻及寓言等等;不論是經由扮演救贖形象如可敬的祖師大師--只要這類扮演屬於是個人對個人的關係層次--來居中引進的;或是直接以肖像畫甚至逸事紀錄的方式登堂入室的都好。禪繪畫想要努力以畢其功的是:要使直接透視完滿悟境這件工作容易些,也要使世人的眼睛打開來看事物的基本本性,也要向世人宣告他們偉大的歷史--自古以來延續不斷,至今還活生生地在傳承的禪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