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新世紀現光芒-敦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陳佩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果說,在下一個世紀來臨之際,要找出一個能與西方的埃及學熱潮相提並論,並且始終歷久彌堅的東方顯學,應該就只有敦煌學了。

二○○○年,正好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一百周年,這樣一個歷史性的年分,不但勾勒出敦煌學與敦煌熱百年來漫燒的輪廓軌跡,同時也預示著經過百年累積的敦煌學,將在廿一世紀迸發出何等的光芒。

敦煌石窟與藏經洞文獻,百年來對世界的影響,層面深而廣,敦煌熱雖然表面看似火力不大,實質上卻細火慢燉,深入一般常民生活。

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鄭阿財,長期研究敦煌俗文學,他就說:「敦煌的影響,遍及我們一般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只是很多人可能並不覺察罷了!」

舉例來說,我們熟知的彩帶舞,在敦煌石窟的壁畫上隨處可見,其中更有所謂的「胡旋舞」,這種以快速旋轉為特色的西域舞蹈,在唐代社會非常流行,連唐玄宗都頗好此道,但是在敦煌石窟未被深入研究之前,我們只能從史書或是詩歌裡,去想像胡旋舞可能的盛況:「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歌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飄轉篷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如今敦煌卻在我們眼前呈現出活生生的胡旋舞姿與場景。

不只舞蹈家從敦煌汲取了無限靈感,自張大千以來,多少畫家也都從敦煌開啓了創作的方向,大陸散文名家余秋雨問得好:「為什麽甘肅藝術家只是在這裡擷取了一個舞姿,就能引起全國性的狂熱?為什麽張大千舉著油燈從這裡帶走一些線條,就能風靡世界畫壇?」

不只藝術舞蹈,鄭阿財指出,像民間流行的說書文化,最早也是從唐朝的講(佛)經演變而來的,這在敦煌壁畫上看得清清楚楚;此外,中國最早的連環圖畫,其實正是源起敦煌,無論是在石窟的壁畫或是文獻經書中,那些描述佛經故事的連續性畫面,不但與西方基督教壁畫有著同樣的功能,「而且就是當時最流行的民間通俗漫畫!」

另外,敦煌所發現的木刻板畫,是現存世界最早的木刻板畫,整個中國印刷出版史都為之改寫,鄭阿財說:「這正是敦煌珍貴之處,它在種種因緣際會的巧合下,保存下宋元之前的隋唐文物史料,讓今人得以見到第一手的寶物。」

如果沒有敦煌,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能夠保留至今的,尤其是非官方貴族的民間通俗文化,只有宋元以後的文物資料,因此許多學者以「中國中古時期的活化石」來稱之,鄭阿財更用「急速冷凍庫」來形容被封藏了近千年的藏經洞。

敦煌八百個石窟,五百萬平方公尺的壁畫,兩千尊彩塑雕像,前後營建時期橫跨千年(隋唐到元代.即西元四到十四世紀),這樣一個長時間、大範圍、廣內容的歷史遺蹟,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奇葩,也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蹟,因此一九八七年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也深受國際學界的矚目重視,敦煌學的發展從中國到日本,從法國到俄國,都有人在投入研究,其深廣層面並不亞於埃及學。

來台參加敦煌學研討會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人類歷史的長河不斷淘洗向前,最後能夠留得下來的東西,唯有文化,而且是人類最精華的文化,而敦煌,正是這人類最精華的文化之一:「像敦煌這樣的古代精采文化,隨著人類經濟科技的發達,將來只有愈來愈少!」

唯其愈來愈少,所以更形珍貴,奠基於二十世紀的敦煌學與敦煌熱,即將進入下一個百年,其成為顯學的歷史方向,也是人類文化發展不得不然的宿命罷。


●敦煌小檔案

華洋文化交會千年完成石窟藝術

「敦煌」地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不過其中以「少數民族語」一說比較可靠,因為敦煌在漢人設郡統治以前,便是各個民族如匈奴、羌、烏孫、月氏等活動的區域,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敦煌自古便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鎮,在隋唐時代,是一個華洋雜處的國際大都會。

敦煌石窟的開鑿營建,相傳始於西元三六六年(北朝時期)禪僧樂(人+尊)西行求經,經過敦煌時,「忽見金光,狀有千佛」,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於是在崖壁上開鑿石窟,做為修行之所,也開啟了日後長達千年的敦煌石窟藝術之端。

敦煌石窟,主要是做為佛教徒宗教活動的場所,洞窟內以佛與菩薩塑像為主體,洞壁上的壁畫則主要是描述佛經故事,闡述佛教義理,使人進洞窟如入佛國,達到潛移默化的宗教功能。

自第一個石窟開鑿以來,歷經北涼、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直到元代為止,歷代官民各方都對敦煌石窟有所建樹,十世紀一千年的積累,才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敦煌石窟藝術。

(1999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禪畫的意趣
下一篇:身心本不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