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试考察当前台湾佛教的本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试考察当前台湾佛教的本质
  依统治者的不同,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概分为明郑时期、清领时期、日据时期以及二次世界大战迄今的国民政府时期。日本据台以前,台湾基本上是由中国闽粤两省移民所构成的社会,而彼时传入的佛教也是明清时代中国南方的佛教。
  佛教史学者蓝吉富先生曾经提出“明清佛教”这个概念,认为明清两代乃至于民国以后流传于中国的传统佛教,与隋唐佛教和宋元佛教都有性格和内涵上的差异,因此如果像惯常那样,以隋唐时代的佛教来理解当前的传统佛教将会有许多误差,因而提出“明清佛教”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近代佛教的基本样相。
  明清佛教的特质,学者可以从政治、经济、教团、宗派、教义、民俗等等各个方面来作考察和研究,这里仅指出它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庶民佛教的影响强过了教义佛教的发展。这个特征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观察,一是义学不兴,所谓“义学不兴”主要是说明清时代的义学研究没有创造性,大致是“三教合一”、“禅净合一”、“教在华严,行在净土”之类的综合与重复。二是佛教的民俗化脱轨的发展,使佛教的信仰型态与教义的距离日益加大,佛教成为民众性、世俗性而精神内涵模糊的庶民信仰。日据时代以前的台湾佛教基本上是这种佛教的移植。
  至于日本据台后的佛教,虽然日本据台五十年,但是日本佛教对于台湾的影响十分微小。据陈玲蓉女士《日据时期神道统制下的台湾宗教政策》的研究,日本据台(一八九五年)之初,日本佛教各宗的布教师以注重为有钱的日本人服务为重心,忽略对台湾人的布教。受到一九一五年西来庵事件的影响,殖民当局开始注意监控台湾本地的宗教,台湾佛教界也认为有必要倚靠日本佛教在政治上的保护而双方开始接触,一九二一年成立了“南瀛佛教会”。但是一直到一九三六年,由于总督府实行具有破坏性的“寺庙整理”工作,台湾的许多寺庙庵堂为了生存,纷纷请求日本佛教施予援手,有的则并入日本佛教,接受保护,此时日本佛教才有机会吸收较多的台湾人信徒。即使如此,据“台湾总督府”的统计,一九四一年底佛教各宗在台的信徒人数,共九万六千二百零五人,且其中日本人占大多数,台湾人仅有二万八千零三名,而这时已是日本殖民统治的末期(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由此看来,日本佛教在台湾的布教,确是十分贫寂的。因此陈玲蓉的结论说:“在一般台湾人心中,主导其思想、信仰走向的,仍是传统的台湾宗教。”
  事实上,日据时代,中国南方的佛教仍继续传入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发展。如法云寺系统的开山觉力禅师就是于一九一二年由闽南的鼓山涌泉寺来台的,缔造了台湾佛教的一大系。而对日本佛教的精神有较多了解和认同,并真正可能发挥日本佛教影响的应是留日的学僧,但他们回台多在日据时代的末期,光复之后,国民政府和当时台湾思想文化界主流又刻意的压抑日本化倾向,使得这些人的影响力未能充分而明显的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直至光复之初,台湾佛教基本上仍是中国的南方佛教,也就是“明清佛教”的遗绪。
  光复以后,尤其是一九四九年之后,大陆籍僧人大量来台,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台湾佛教的主导地位。这时传入的中国佛教,基本上是民国佛教的移植。民国佛教可以分为两大系,一是明清佛教的延续,如印光、虚云、谛闲、弘一等等所弘传的佛法都算是。另一大系就是批判明清佛教以求建立纯正佛教的运动,太虚、欧阳渐、印顺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一九四九年以后传入台湾的中国佛教,同时包含了这两大系。由于台湾佛教向来都是明清佛教的形态,而来台的传统佛教也仍然不脱明清佛教这个大格局,因此双方在宗教形态上的差异不大,很容易融合无间;同样的,批判明清佛教的革新派佛教,它的思想内涵和批判对象,对于台湾佛教而言仍然充满了现实的针对性。相对的,此后的大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发展上产生很大的转折,民国时代的佛教史之发展与演变,反而在台湾这一隅之地继续下去,阴错阳差的竟成为一种相对的地域特殊性。
  上述三位革新派的佛教思想家,欧阳渐寂于抗战末期,太虚寂于一九四七年,都与光复以后的台湾佛教没有直接的接触,而印顺法师虽然‘思想确定’于来台之前,但是他从一九五二年来台之后,透过最先十二年活跃的弘法化俗活动以及后来不断的写作,他对台湾佛教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已经超过四十个年头了。尤其是《妙云集》在1970年以后结集出版,这部一再再版的丛书曾不断的在台湾的各个角落被研读、讨论,它的影响难以估量。更重要的是,《妙云集》与一般的佛教书籍不同,不仅文笔流畅,说理深入浅出,笔锋带着宗教感情,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佛教具有温和但却又十分犀利的批判。诚如印顺法师对自己一生研究及弘法的自述《游心法海六十年》所说:“理解到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界差距太大,是我学佛以来,引起严重关切的问题。”“从现实世间的一定时空中,去理解佛法的本源与流变,渐渐成为我探求佛法的方针,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佛法与中国现实佛教的距离正确的明白出来。”换言之,印顺法师一生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意识,就在于他试图厘清他所认识的“佛法”和现实佛教,亦即本文所说的“明清佛教”之间的差距。这种厘清随着他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势必造成对传统佛教的极大挑战,并在台湾佛教界产生出新的佛教思维。
  印顺法师所引出的佛教思维,总体来说就是根据经论的再诠释、阐发,对佛教信仰各方面问题的全面反思,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内学问题的探讨普及化,举凡佛教义学中的重大问题,戒定慧学、大小乘关系、显密关系、教团制度、教史流变、教理分系……都多多少少涉及,有些问题还极尽曲折详细的探讨。在他的引导下,许多佛法问题不再是玄远深奥,而成为一般知识份子也能理解和思考的问题。这可能是印顺法师最重要的贡献──亦即使佛教义学普及化。相对于思想力贫乏的明清传统佛教,这个影响的意义更显重大。当然,由于印顺法师对佛教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特殊看法,他对佛法的研究心得,由于影响的普及,地位的崇高,在许多人心中早已成为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也使得印顺佛学思维的思想内涵,成为台湾佛教思想界的基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