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僧人的坚毅
信仰的力量 僧人的坚毅
李克域 李 然
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奋斗方向。一个宗教信仰者,当然认为其教义是真理,这种信仰是一种内化的,潜在的力量,往往表现为一种超乎寻常的坚毅。玄奘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生活背景决定其信仰
玄奘法师11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青年时代游遍相、代,赵州各大寺院,拜访各名僧大德,他在赵州造访深法师,学习《成实论》。到达长安后,从道岳法师学得《俱舍论》,又有法常,僧辩二师讲《摄大乘论》,这样,在佛教理论方面,他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疑问,感到各师说法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这便使他产生了到佛教发源地去求法的想法。
二、艰苦的历程
赴印度求法须得到朝廷的批准,玄奘曾经陈表奏请去西方“遵求遗法”,未被允纳,但这并不能动摇他,恰逢贞观三年,长安发生饥荒,朝廷令百姓可自行求生。从此,他便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西行之路。本有欲和玄奘法师结伴而行的数位僧人,但考虑到朝廷的态度,“诸人皆退,唯法师不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朝廷不批准出国的原因大概出自皇上对佛教的好恶。虽然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唐太宗李世民曾得到过少林寺僧人的帮助,但这并不能改变他对佛教的态度,李世民本人不信佛教,也不支持佛教“朕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日唐书》卷63萧瑀传)第二个原因是唐朝当时正在对西突厥用兵,贞观三年(629年)冬庚申,“以并州都督李世劫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以击突厥。”(《旧唐书》卷14太宗本纪》),做为一名佛教徒,处于这种紧张的政治局势下,他不会不知。但他“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险,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于贞观三年秋八月自己一人出发了。发誓“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同上)玄奘在途中的艰苦自然不必多说,但他从未因此而退缩,其精神可敬,可叹。
三、在印度的活动和回国后的译经
玄奘法师游学印度17年,前后游历了138个国家,遍访各地的名僧大德,接触了各宗各派的教义。玄奘西行求法的动机是为了解决佛性的问题,也就是“成佛”是在累世修行后,还是在当世死后的问题。因而,他在那烂陀寺学习的重点是法相无著,世亲一派的学说。在这期间,他参加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和辩论,虚心的学习了各种经典和因明学,特别是因明学说的使用,使他的理论更加严谨和缜密,在辩论中取得了很大优势,曾经有一次,一个“顺世外道”来到那烂陀寺,向寺中高僧发起挑战。提出理论争辩“书四十条义,悬于寺曰:若有难破一条者,我则斩首相谢,经数日,无人出应。”这种局面,对于那烂陀寺这个全印度最高学术机构是十分难堪的,最后,还是玄奘出来应战,才驳倒了他。这说明,玄奘的理论,逻辑素养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取经任务后,玄奘于贞观十九年回国,回国时,他带回了大量典籍。归国途中,他上书太宗“见不见迹,闻未闻经,穷宇宙之灵奇,尽阴阳之化育”。(《慈恩三藏法师传》卷5)认为自己探究到了真理。太宗对此十分重视,他派长安留守梁国公房玄龄欢迎玄奘,贞观十九年春正月二十四,玄奘到达长安,在朱雀街之南,公开展览法师自印度带回的经卷、佛像、法器,据说当日长安街巷皆空,玄奘法师随者如云。二月初一,太宗在洛阳接见他,对他说:“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以后又在洛阳见他,敕令法师修《西域记》。
唐太宗本来对佛教不感兴趣,但此时对玄奘却是恩宠有加,不但几次接见他,而且下令组织了一个五十多人的译经班子协助他工作,还为他的译经写序,所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它和当时的政治、军事情况密切相关。玄奘进表太宗时曾叙述西域的情况:“窃以章允之践籍,空陈广袤,夸父之所陵后,无述风土。班超候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干之疆,颇穷葱外之境,皆存实录,匪敢雕华。谨具编裁,称为《大唐西域记》,凡一十二卷,缮写如别。”唐太宗后期,贞观二十年以后,唐经管西域、龟兹、高昌、吐谷浑、焉耆,打击西突厥、疏勒,并设立安西都护府。鉴于此,唐太宗需要了解中亚及南亚的情况,包括地理、物产、民俗、风土宗教、文化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五月,唐派遣右王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旧唐书》卷3)。
《大唐西域记》和玄奘所译的经卷,都已成为目前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各国宗教、政治文化情况的珍贵史料,同时,玄奘还将他所译《老子》等传往印度。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