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上海地区的佛教报刊杂志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 《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括学理、论说、图像、传记、文苑、问答、佛教新闻等,谛闲、黎端甫、蔡元培等曾在该刊发表过重要论著。尤其是印光法师弘扬净土法门的文章在该刊发表后,使上海佛教界深深叹服,耳目为之一新。日本人岛田墨雷、生田德能合著的《三国佛教史》(听云、海秋合译)也在该刊连载。该刊专辟有文苑、杂俎、小说等栏目,为现代佛教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园地,此后其它佛教刊物纷纷仿效。版式是书本式报纸16开本,每册180面。1914年7月起拟改为双月刊,终因经费不足而停刊,共出12期。
2、佛学月刊 《佛学月刊》于1912年创刊,由上海佛学月刊社出版发行,共出4期。于1913年停刊。该刊发行面不广,至今已成孤本,目前仅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
3、佛教月报 《佛教月报》为中华佛教总会会刊,于1913年4月在上海创刊,编辑部设在上海清凉寺。太虚任总编,清海任经理。主要内容有论说、学理、要闻、史传、专件、艺林、丛录等。太虚在该刊发表过《致私篇》、《宇宙真相》、《无神论》、《幻住室随笔》等文章,阐述他的佛教改革主张。太虚在《无神论》一文中,提出了无神论宣言和宗教消亡的问题。无神论宣言的主要论点是:“无神即无造物主,亦无灵魂,而一切皆以无为究竟也。”太虚后又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人生佛教。他主张佛教以人类为中心,破除以迷信鬼神为本的宗教,反对离开现实人生而侈谈来世和超度亡灵,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独树一帜。
《佛教月刊》出至第四期,因经费困难而停刊。
4、觉社丛书 《觉社丛书》于1918年10月在上海创刊,为觉社社刊,季刊。太虚任主编。其宗旨是:“内铸佛学真义,外融新学思潮,倡导整理僧制,轨正谬说邪论,护持大教,鼓吹僧学,以期建立人间佛教,觉导群伦。”主要内容有宗论、释义、评议、小说、文辞、诗歌、答问、录事、雅言等。太虚的《整理僧伽制度论》即发表在该刊上。他在此文中指出:中国佛教到了近代,依然承袭丛林古制,僧众热衷于赶经忏、超度亡灵,品质低劣,思想僵化。那些护法的居士们,除了造庙修塔、求感应、祈保佑外,没有什么作为。这样老态龙钟的佛教,怎能立足于现代社会?太虚有鉴于此,提倡革新。其中最突出的是主张政教分立,由僧伽建立自己统一的僧团。此文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日本学者还将此文译成日文出版。
1919年10月,《觉社丛书》出至第5期停刊。1920年1月,改名为《海潮音》月刊,延续至今。
5、佛化杂志 《佛化》杂志于1921年2月创刊,由上海佛化社出版。该刊宗旨是提倡佛教道德。仅出1期。
6、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为综合性刊物,于1923年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季刊,曾经改为不定期刊物,最后又恢复为季刊。先后由太虚、范古农、余了翁任主编,显荫、丁福保任编辑主任。内容有论说、特载、图像、讲演、宗乘、专件、传记、志林、通讯、林务等。该刊鉴于各地佛教刊物不断创刊,自1937年第37期起,重订林刊体例,以专载林务为主,弘法文字则删并门类,择要附编,以为辅助。自1925年起,该刊在国内外设立了22个推行处,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37年4月停刊,共出43期。
7、心灯旬刊 《心灯》旬刊为中华佛化教育社社刊,1926年4月在法苑创刊。太虚任主编,悦安任编辑。1927年3月停刊,共出31期。
8、净业月刊 《净业月刊》为上海佛教净业社社刊,1926年5月创刊,编辑为顾显微。该刊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宗旨,主要内容有著述、论说、警策、专录、杂录等。1928年10月停刊,共出30期。
9、中国佛教会公报 《中国佛教会公报》为中国佛教会会刊,1929年9月在上海觉园创刊,月刊。仁山任主编。1至3期称《中国佛教会公报》,4至6期称《中国佛教会月刊》,自第7期起改名为《中国佛教会会报》。至1934年5月,共出57期。1936年1月起,由钟康侯任编辑,至11月停刊,共出11期。该刊保存了丰富的佛教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0、威音月刊 《威音月刊》创刊于1930年1月,原由《威音》杂志社出版,自第3期改由《威音佛刊》社出版,顾净缘任主编,谢畏因任编辑。初名《威音半月刊》,自第25期起改为月刊。该刊为佛学研究刊物,内容有宗乘、论著、释经等,虽门目不多,但精审谨严,以刊登有关日本密宗的文章较多。1937年停刊,共出78期。
11、佛学半月刊 《佛学半月刊》创刊于1930年10月16日,为综合性期刊,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发行。先后由范古农、余了翁等人任主编。版式开始形同4开报纸一张,至第25期,改为16开报纸书本式,增至8版。自30期起,又增至16版。内容旨在弘扬佛学,凡名家论述,只要不违理,尽量予以登载。范古农任主编期间,辟“佛学答问”一栏,对当时普及佛教起到了推动作用。该刊收费低廉,有赠有订,销量超过一万册,为民国年间佛教刊物发行量之冠。1944年12月16日停刊,共出313期。
12、中国佛教杂志 《中国佛教杂志》于1931年在上海佛教净业社创刊,黄茂林主编,季刊、英文版,是中国第一家佛教外文刊物,主要向当时在中国的欧美人士宣传佛教。内容有佛教的偈颂、禅堂生活及坐禅笔记等。黄茂林学通内外,精通英文。1932年赴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留学,仍负责编辑《中国佛教杂志》。1933年,黄茂林不幸在吉隆坡因游泳溺水身亡,该杂志亦随之停刊。
13、佛学出版界 《佛学出版界》由余了翁任编辑,上海佛学书局出版。该刊是不定期刊物,主要报道佛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共出2编。第一编于1932年7月出版,介绍佛学书籍38种,分入门书、读诵书、修持书、研究书等数类。第二编于1933年8月出版,介绍佛学书籍37种,分入门、研究、修持、杂集、善书等数类。
14、佛教特刊 《佛教特刊》是上海《市民报》的副刊,1932年11月5日创刊。创办人为黄慧泉,编辑为邓奠坤。主要内容为劝人归依佛教、戒杀放生、多行善事等,同时也登载中国佛教会及各地佛教会的活动情况与重要文件。1934年7月16日停刊。
15、护生报 《护生报》于1932年6月创刊,由上海护生报社出版。该刊是双周刊,其宗旨是普劝念佛与放生,于1936年9月停刊,共出107期。
16、上海慈航画报 《上海慈航画报》于1933年7月在上海创刊,每周出版一期。刘仁航主编。其宗旨是劝善去杀,宣扬佛教慈悲济世之真义,发扬东方文化之精神,化兵戈为玉帛,转娑婆成净土。图片有介绍印度佛教圣迹和外国僧人来中国学习的照片等。1935年10月停刊。
17、人海灯 《人海灯》于1933年10月在广东潮州创刊。1935年,自2卷13期起迁至香港出版。1937年6月,自第四卷第六期起,编辑部迁至上海,由芝峰主编,上海西竺寺出版发行。1937年8月停刊,在上海共出3期。
18、佛学研究 《佛学研究》是上海《新夜报》的副刊,1935年2月16日创刊。主要登载佛学研究方面的文章。1935年10月9日停刊,共出35期。
19、上海慈航周报 《上海慈航周报》于1935年3月23日创刊,主要内容有佛学论文、名僧评传等,同时还刊载国内外佛教新闻。1935年10月21日停刊。共出31期。
20、佛教日报 《佛教日报》于1935年4月10日在上海创刊,上海佛教日报社出版。太虚任社长,范古农任总编辑,初由邓慧载主其事,后改由胡厚甫主持。该报为随顺时代、适应形势而宣扬佛化,其宗旨为指导世俗人士认识佛教,警策佛门弟子修行,宣传各宗教义,联络佛教团体,促进佛教教育,消融新旧意见,主张万善同归。主要内容有新闻、社会消息、专件、评论、格言、人范、文苑等。1936年7月起,登载有关中国佛教会问题讨论文章。1937年8月23日起,因抗日战争兴起,改为四日合刊一张。同年12月28日停刊。
21、大生报 《大生报》于1936年由陈其昌创办,是观音救苦会会刊,其宗旨是劝人戒杀放生,持斋念佛。何时停刊不详。
22、佛教新闻报 《佛教新闻报》于1936年11月创刊,为三日刊,由妙性主编,上海佛教新闻三日刊社出版发行。该报以沟通佛教消息、弘扬佛教大同主义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佛教新闻、佛学论述、佛学讲坛、佛学问答、各地通讯等。该刊共出22期,于1937年1月停刊。
23、觉有情 《觉有情》于1939年10月1日创刊,编辑兼发行人为陈法香,上海大法轮书局出版。原为半月刊,自1948年1月起,改为月刊。前期以杂文短论为多,主要反映因果报应思想。后期注重佛学专题讨论,尤以着重介绍国际佛教动态为其特色。1951年7月起改为数期合刊,1953年2月停刊,共出246期。
24、罗汉菜 《罗汉菜》于1941年(一说1939年)创刊,由上海三乐农产社荣柏云主办。该刊内容以提倡素食、宣传因果报应为宗旨。原为不定期刊物,自第三期开始改为月刊。1945年5月停刊,共出50期。
25、弘化月刊 《弘化月刊》于1941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为上海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会刊,发行人为德森,编辑为钟慧成。其宗旨为宣传净土法门,弘扬印光法师净土遗教。主要内容有印光大师遗教、论说、讲话、会讯等。版式初为报纸32开本,至第13期起改为16开本16版。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弘化月刊》改为弘化社出版,游有维任主编兼发行人。该刊确定以在教言教为方针,以教弘天台、行宗净土为主,并宣传宗教政策,对当时佛教徒起到了安定团结的作用。1958年7月停刊,共出205期。
26、妙法轮 《妙法轮》于1943年1月创刊,玉佛寺上海佛学院主办,震华任主编,宏慈任副主编。该刊立意在于普及,不偏于任何一宗。这是一家百家争鸣的刊物,凡有关经论提要、佛史探寻、寺院沿革,乃至译述海外佛教著作等等,不拘文字体例,一律刊载,颇受读者欢迎。初为月刊,1944年改为双月刊,因经费困难,常出合刊。1945年11月停刊。
27、中国佛教季刊 《中国佛教季刊》于1943年秋季创刊,锡兰佛教徒克兰佩任主编。克兰佩研究中国佛教多年,为联合世界佛教徒,提倡中国僧尼教育起见,在上海成立中国佛教季刊社,出版发行中英文合刊《中国佛教季刊》。主要内容有佛教教义探讨,佛教史迹介绍,中国佛教组织及其活动的消息报道等。何时停刊不详。
28、觉群周报 《觉群周报》于1946年7月15日创刊于上海玉佛寺,太虚任社长,福善为编辑部主任,止方为发行部主任。这是抗战胜利后太虚在上海创办的一家佛教刊物。《觉群周报》登载的政治评论多,主要宣传太虚的佛教“问政而不干治”的主张。有“一周人世”专谈国内外政治新闻,“一周佛教”报道国内外佛教动态。每逢周一出版,16开本。自1947年8月起,改为月刊。1947年12月停刊,共出57期。《觉群周报》办到后来与一般佛教刊物没有多少区别,可见议政亦非易事。
29、南行 《南行》杂志1946年9月创刊,由上海南行学社主办。1949年3月停刊,共出7期。
30、觉讯月刊 《觉讯月刊》于1947年1月在上海创刊,为上海佛教青年会会刊。发行人为方子藩。执行编辑初为蔡惠明,后为丁鸿图。该刊以青年佛教徒为读者对象,主要内容有青年修养、哲学、科学、宗教、传记、通讯、评论、文艺等,还介绍会务活动情况。后增辟青少年、法相学社社刊、医药卫生等栏目。所载文章通俗易懂,多从与青年有关的问题出发,借以宣扬佛教教义。编排活泼,独具风格。篇幅由8版增至16版,再增至20版。每期发行量自3000份提高至5000份,颇受青年读者欢迎。1955年9月停刊,共发行104期。
31、佛教公论 《佛教公论》于1947年在上海创刊,由太虚主办,出至第五期后停刊。
32、学僧天地 《学僧天地》创刊于1948年1月1日,静安寺佛教学院创办。白圣为社长,持松为名誉社长,林子青等人为编辑顾问。该刊的《发刊词》称:“这个刊物,是我们一些学僧共同创办的,我们认识的天地并不很大,所以就名符其实地叫做《学僧天地》。……所有关于佛教的教义、哲学、伦理、文艺、美术、医疗、天文、地理、语文、文字、音乐、传记、修行、思索等部门,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该刊除发表本院学僧的文章外,还有慈航、大醒、法尊、南亭、雪嵩、演培、季羡林、叶圣陶等著名高僧和学者为《学僧天地》撰稿。该刊为月刊,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
33、心声月刊 上海佛学院教师楞竟法师擅长文艺,思想新颖,为提高学僧写作兴趣,特创办《心声月刊》。起初因经济困难,曾出过3期油印刊物。后经愣竟法师多方设法,获得社会各界的赞助,于1948年6月1日改为铅印出版。该刊虽是小型刊物,但内容理论,均甚充实。何时停刊不详。
以上这些佛教报刊杂志的历史尽管有长有短,但对宣传佛教文化,促进民国年间佛教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部分佛教刊物对增进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更是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报刊杂志还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史料,对研究民国年间佛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