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日本佛教>>正文内容

日本弥勒行者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心照不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据《佛光大辞典》第4387页下说:“日本方面,最早信奉弥勒之记载,为钦明天皇十三年(551),自百济请得一尊弥勒石佛像,并营建佛殿以供奉礼拜。其后,兜率信仰渐盛,发愿往生者极多,如高僧空海即其中著名之例。”按日僧空海(774—835)为日本真言宗开山鼻祖,密号“遍照金刚”,赐号“传灯大法师”,是为开真言宗求生兜率内院之先河者。
  日本因明学的开山祖师松蓧善珠(724—797),著有一卷《弥勒下生经义疏》及《因明论疏明灯钞》十二卷,是为日本僧人信仰弥勒之嚆失。之后,善习因明学者皆效法松蓧善珠而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如著有《因明大疏里书》三卷的明诠(789—868)、著有《因明四种相违略私记》二卷之真兴(934—1004)、因明学僧人解脱上人贞庆(1154—1213)。
  此外,日本华严学僧亦有许多信仰弥勒净土的,这一传统从十二世纪的高辨开始,直到十八世纪的华严学僧人僧凤潭,弥勒净土在华严学僧中一直流传下来。著有《华严唯心义释》二卷的华严学僧人明惠上人高辨(1173~1232)。明惠上人主张华严与密教一致之说,愿生弥勒的兜率净土。明惠上人有和歌“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明明皎皎明明皎,皎皎明明月儿明。”世称“樱花诗人”。他逝于贞永元年(1232),六十岁,高辨门下有喜海与静海,相继住持高山寺。景雅之门出明惠上人高辨。由松桥七传出宗性,宗性之门出凝然大德,高辨及凝然二人,乃是复兴华严宗的两大重镇。著有《因明论疏瑞源记》八卷的华严学僧人僧凤潭(1654—1738)等人,也都是弥勒净土信仰的高僧大德。
  弥勒信仰发展到现在,又被日本日莲宗的“灵友会”所吸收,在日本伊豆建立的“圣弥勒山”,将弥勒信仰引入教义。早期的“灵友会”是尊《法华经》为根本经典,1963年伊豆远笠山将弥勒信仰揉进“灵友会”教义,编制的新经典《弥勒经》以成为宗经之一。此一举措,吸引了广大的青少年,使其“灵友会”青年部的声势迅速壮大了。
  解脱上人贞庆
  解脱上人贞庆(1155~1213,元寿二年~建保元年),号解脱上人。十一岁依觉宪出家,后入兴福寺专究法相宗义。建久二年(1191),因列席宫中的最胜会,目观众僧竞以美服为尚,殆念佛陀尝有头陀行之遗训,慨叹时下僧风之堕落!遂于次年三十八岁时,隐遁竺置山,达十六年之久。解脱上人寂于建保元年(1213)二月,享寿五十九岁。
  解脱上人贞庆的代表作,是注释《唯识论》的《唯识同学钞》六十二卷。贞庆在理想上,求生兜率净土;在实际生活上,重视律仪的严格操守。他既是中兴法相的重要人物,同时又是关系南都律宗之复兴的重要人物。
  《弥勒讲式》,为日本僧人所著。日本后白河天皇保元二年(1157,宋绍兴二十七年),日本解脱上人贞庆始作。日本土御门天皇正治二年(1200,宋庆元六年),明惠上人高辨复作《弥勒讲式》。日本后光严院天皇延文元年(1356,元至正十六年),由简井最胜寺圆清抄写。
  弥勒讲式
  总礼
  敬礼天人大觉尊 恒沙福智皆圆满
  因圆果满成正觉 住寿凝然无去来
  法用 表白
  敬白法、报、应化三身如来。
  有、空、中道三时圣教地前、地上菩提萨埵。
  有学、无学贤圣众僧。
  大恩教主释迦牟尼如来。
  当来导师弥勒慈尊。
  总佛眼所照微尘刹土现不现前一切三宝。
  夫三界无安。久咽火宅之烟。
  百年不常。几结水上之泡。
  迷者不知迷。受苦还为乐。
  贪者弥欲贪。临死犹求生。
  今此讲演不似常途。粗以五门欲述志趣。
  一者忏悔罪障。
  二者归依弥勒。
  三者欣求内院。
  四者正遂上生。
  五者因缘果满也。
  第一忏悔罪障者。妄业力大能障二利。若求解脱须修忏悔。凡众罪之源妄想虽凉。正生烦恼专依我心。只宜静心常观我身。夫身如朽宅。危命柱仅支。心似攘客。宿与息欲去。红粉翠黛唯彩面皮。男女淫乐互抱臭骸。身冷魂去弃之荒原。雨灌白曝须臾烂坏。烧即为灰。焉身入心□质埋又为土。谁思旧好与之惜名。其名冷于谷响。与之求利。其利空于春梦。顺我心为恩爱。背己忽作仇敌。顺逆二门莫不妄缘。皆是执无我之我。计无常之常。四种颠倒眼前迷乱。世人犹可耻。况于释子哉。若归三途之旧里。殆遇千佛之出世。宝山空手之诫闻而未惊。但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虚妄薰习非有似有。境界本不善恶。唯我心所分别也。身语自不发起。偏一心所造作也。一心亦是众缘所感。缘亦缘生展转不可得。刹那刹那前灭后生。三世迁流因果与空。过去巳灭故空。飞鸟之路难趁。未来未生故无。空华之果谁期。现在一念电光不留。生既不实生。不生则不灭。众相寂灭。体是真如。光中无有圆。真如岂容妄。如此观察名无生灭。一弹指间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大乘妙力诚难思议。数留心者盖灭罪障。仍唱伽陀曰
  唯愿诸佛垂加护,能灭一切颠倒心。
  愿我早悟真性源,速证如来无上道。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惭愧忏悔六根罪障 三反
  第二归依慈尊者。巳忏悔罪障身心清净。须归依弥勒以期引摄。所以何者。大圣利物慈悲虽等。众生受化机感互异。盖多生矌劫系属令然也。爰牟尼者一代之教主。恩德超于诸佛。逸多者世尊之补处。宿缘厚于此土。群主之所仰谁如斯二佛。彼三会得脱二百八十亿众生。皆是释迦遗法结缘之人也。我等虽拙何漏其数。加之慈尊者从日月灯明之昔称求名菩萨。至释尊出世之时。为一生补处。常修唯识以为心要。遂及如来灭后九百年降逾阇讲堂说五部论藏。法相大乘之滥觞在之。我等于朝于夕悬心于此教。一文一句开悟于其说。机缘晴催宁疑引接哉。又虽中宗学侣其望各异。我等无贰佛眼盖照。是以弥勒自告释诠明言。我得释迦大师要契附属。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愿哉。呜呼如来之寄附属也本虽仰诚谛之词。补处之守芳约也弥知殷勤之志。妙高山王设有倾动。日月轮宁虽落大地。二圣金言不敢改变。每忆此事莫大悲喜矣。仍唱伽陀曰
  我随日月灯明佛,证得唯识三昧故。
  今于释迦正法中,略说五分十七地。
  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生生世世值遇顶戴 三反
  第三欣求内院者。依总别因缘既归依慈尊。须欣求兜率以期值遇。夫十方三世补处菩萨将成正觉。先住都率顶薰修胜业严净其处。所谓秽土中净土之事。是郑重勿辄轻哢矣。于菩萨所居有外院有内院。上生经云。若我住世一少劫中广说不能穷尽。我等拙词何足赞说。但外院者五百亿宝宫是也。一一宝宫有七重园。皆是七宝之所成也。每宝皆放百亿光明。其光化出五百亿莲花。其华转作五百亿行树。一切众色映颇梨果光明右绕出大慈大悲之音。天子天女住立树下。妙音乐中说不退转地之法。垣墙四回高六十二由旬。龙王守护雨五百亿宝树。有风触树唱甚深法。外院一宫其相犹尔。况亦于一生补处之内院四十九重之宝殿乎。一一庄严悉表内证之道德。见闻觉知并为菩提之胜缘。临之者必住不退转。至于如彼留璃宝渠之水涌上游梁栋之间花德香音之辈从身物种种之事可思。等觉无垢之报应诚是泛尔之所不能欤。既而摩尼宝殿之中。师子大座之上。有微妙宝帐。饰之以五百亿众宝杂花。百千梵王自十方。以梵天铃悬其上。以宝罗网覆其上。弥勒大圣结跏趺坐。身量高大十六由旬。顶上肉髻绀留璃色。毗楞伽宝以严天冠。化佛菩萨住在其中。本师释迦来助其化。三十二相一一带五百万亿之宝色。八十随好各各出八万四千之光云。见者无厌之妆金山耀朝日。大梵深远之唱雷音响秋空。昼夜六时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诸天听受一时得道者五百亿。他方菩萨驾云集。上下诸天遂愿生。一念斋戒为之上品之修因。一遍称名以感顺次之往生。其因甚易。其德尤大。非慈尊愿力者无能致之矣。大圣谁不欣。下凡谁不望。是以西方道俗皆修弥勒之业。晨旦前代多得彼天之报。一宗烈祖其仪超余□心。无著天亲师子觉之三圣兄弟结契。戒贤玄奘慈恩淄洲四代往诣继踵。我等是谁门人。宁忘先迹乎。彼弥天道安之欣兜率也。同侣之志无讲。南阳昙戒之念弥勒也。师资之好有思。贤愚虽异古今可比。伏愿传灯大师与慈尊共来迎。仍唱伽陀曰
  弥勒上生赌史天,四十九重摩尼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种种方便度众生。
  八功德水妙花池,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附弥勒,龙花会中得解脱。
  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三反
  第四正遂上生者。依三国风仪既欣求内院。临终正念须遂本怀。夫生涯有终。一期遂穷之时。愿少病少恼身心无痛。天神拥护远离魔障。预知其期待死如客。善友外助一心念佛。于时寂寞 中香烟细升。碧落空外笙歌风间。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无数天子雨摩诃曼陀微妙之花。安庠巍蘶渐近眼前。灵山释迦十方诸佛虚空显现演说大乘。眼始见此事。耳正闻其声。随喜雨泪不堪反杉。圣众相引渐升云路。速到逍遥园之泉。新生宝莲台之上。其时有诸天子散华作乐叹我而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行愿不空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我闻其词应声作礼。礼巳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妙法岂他教哉。可知唯识中道之法门也。昔在扶桑之界仅悦逾阇五分之传来。今跪摩尼之台亲闻昼夜六时之法轮。其时欢喜只须想像矣。仍唱伽陀曰
  复有众生发信心,暂修十善及礼诵。
  系念一华一天子,亦得往生如意殿。
  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巳必生其中 三反
  第五因圆果满者。依宿世机缘既遂上生。见佛闻法须进胜位。夫常陪慈尊之御前早开甘露之妙门。时诣众圣之宝阁各问菩提之前途。神通随心大悲铭肝。或时游诸佛之国忝交海会之大众。或时回六趣之巷泣寻往昔之恩爱。慈尊下生者我与下生。鸡头城中诞生出家之次第。龙花树下降魔成道之仪式。如影随从一一见之。得佛觉三昧闻持一代之正法。住普现色身济度无数之群类。贤劫星宿历仕诸佛。住行向地渐次增进。遂升花王之宝座。宜受大觉之尊号。我有佛性此事不难。当知皆是释迦弥勒广大恩德也。各住随喜之心弥结值遇之缘矣。仍唱伽陀曰
  我等久劫修愿行,得闻弥勒大悲名。
  亲承采道在明旦,乃生法弱绝望竟。
  三增只耶大劫中,具修百千诸苦行。
  功德圆满多法界,十地究意证三身。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明惠上人高辨
  明惠上人高辨(1173~1232),号明惠上人,乃是日本高僧荣西之弟子(1173~1232)。出生于纪州,平安时代末期武士之家。
  高仓天皇治承四年(1180,宋淳熙七年),高辨八岁,父母相继过世。
  安德天皇养和元年(1181,宋淳熙八年),高辨九岁,叔父让他入高雄神护寺,此后以文觉、上觉为师努力学习。
  后鸟羽天皇文治四年(1188,宋淳熙十五年),高辨十六岁出家,在东大寺戒坛院受戒。
  后鸟羽天皇建久二年(1191,宋绍熙二年),高辨十九岁时,以佛眼佛母像为本尊,开始精进修行。高辨后又从景雅修学华严。
  后鸟羽天皇建久六年(1195,宋庆元元年),高辨认为既已出家为僧,便应不慕荣达,于是到纪州的白上峰结草庵,废寝忘食地修行。高辨在白上峰精进修行约十年,其间他计画再三,想亲自到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国度朝圣,可惜终未如愿。
  土御门天皇建永元年(1206,宋开禧二年),后鸟羽上皇敕赐梅尾山为其兴隆华严之地,高辨即以《华严经》句“日出先照高山”之意,取名为高山寺。后鸟羽上皇赐高山寺给他后,向往到佛陀出生地朝圣的明惠上人,于是将高山寺所在地比拟为和佛陀的生平有关的地方。他把所在山名称为楞伽山,又把清泷川喻为佛将成道前,浸浴其中的尼连禅河。他在这山中结庵,更时常在树上、石上禅坐,因此至今山中仍散存著他打坐时的遗迹,高山寺寺域成了明惠上人思索和禅修的华严净土。
  高辨行解并重,尤谨于律,一时朝野归敬。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泰时,亦常往礼敬,并请示治世之力。他的理想,是将释尊当世的正法,实现在末法之世。其著述颇多,有《金师子章光显抄》二卷、《华严唯心义释》二卷、《华严信种义》一卷、《华严修禅观照入解脱门义》二卷、《摧邪论》三卷等。明惠上人主张华严与密教一致之说,愿生弥勒的兜率净土。
  明惠上人高辨有和歌“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又如“明明皎皎明明皎,皎皎明明月儿明。”世称“樱花诗人”。
  后堀河天皇贞永元年(1232,宋绍定五年),明惠上人高辨圆寂,终年六十岁。
  明惠上人高辨门下有喜海与静海等,相继住持梅尾山(楞伽山)高山寺。景雅之门出明惠上人高辨。由松桥七传出宗性,宗性之门出凝然大德,高辨及凝然二人,乃是复兴华严宗的两大重镇。
  华严宗僧柳宗性
  柳宗性(1202—?),日本华严宗东大寺学僧。早年,于东大寺研习华严等诸宗之学,曾任尊胜院之学头、维摩会之讲师、东大寺之别当等职。其后,因见重于日本后嵯峨天皇,被任笠置寺住持沙门。
  顺德天皇建保元年(1213,宋嘉定六年)二月,笠置寺解脱上人贞庆(1154—1213)寂,终年六十岁。
  四条天皇文历二年(1235,宋端平二年)五月晦日,日本笠置寺住持沙门柳宗性节录中国南北朝梁宝亮撰《名僧传》为《名僧传抄》,时在文历二年(1235,宋端平二年)五月晦日午时抄毕。其后,因柳宗性见重于日本后嵯峨天皇,被任为日本笠置寺住持沙门。
  后深草天皇建长元年(1249,宋淳祐九年)冬,柳宗性之《日本高僧传指示抄》完成。
  后深草天皇建长三年(1251,宋淳祐十一年)十月,柳宗性著《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柳宗性著作颇多,现存者有一百三十种,四百五十一卷。其有关华严、俱舍之书,则集为《日本高僧传要文抄》等僧传资料。
  柳宗性卒年不详,世寿约七十余岁。门下有凝然、公晓等人。
  《名僧传抄》跋
  文历二年五月晦日午时,于笠置寺福城院南堂书写之毕,柳宗性自去十三日参笼当山。《名僧传》三十卷中令抄出《弥勒感应之要文》之次,其外至要之释,聊所记置之也。此书世间流布,惟希之间,发殷情大愿,抄《弥勒要文》之今,虽似交余事,只为备后览也。门迹之辈,可哀其志矣。仰愿“以此处处要文抄出书写之功,必结生生常随弥勒值遇之缘”矣。
  右笔笠置寺住侣沙门 宗性
  自文历二年五月十五日午时,至同(月)十八日午时,于笠置寺福城院南堂,《名僧传》一部三十卷之中,至要说处,随引见,令记录。毕其本东大寺东南院经藏之本也。是则为拾弥勒结缘之先踪,为记兜率往生之旧迹。借请彼本,所致此勤也。仰愿“依此微功,答其深志。兜率天之秋暮,必遂往生于内院之云;龙华树之春朝,早浩芳缘于三会之风”矣。
  右笔笠置寺住侣沙门 宗性
  附录: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443—509),本姓徐氏。其先东莞胄族,晋败,避地于东莱弦县。
  宋孝建二年(455),宝亮年十二出家,师青州道明法师。道明亦义学之僧,名高当世。宝亮就业专精,一闻无失。
  及具戒之后,便欲观方弘化。每惟训育有本,未能远绝缘累。道明谓曰:“沙门去俗,以宣通为理,岂可拘此爱网,使吾道不东乎?”宝亮感悟,因此客游。
  宋大明八年(464),宝亮年二十一,至京师居中兴寺。袁粲一见而异之。袁粲后与道明书曰:“频见亮公,非常人也。比日闻所未闻,不觉岁之将暮。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车;璧在邯郸,秦王请以华国。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非复上人之贵州所宜专也。”自是学名稍盛。
  及本亲丧亡,路阻不得还北。因屏居禅思,杜讲说,绝人事。齐竟陵文宣王,躬自到居,请为法匠。宝亮不得已而赴。文宣接足恭礼,结菩提四部因缘。
  后移憩灵味寺。于是续讲众经盛于京邑。讲《大涅槃》凡八十四遍,《成实论》十四遍,《胜鬘》四十二遍,《维摩》二十遍,其《大品》、《小品》十遍,《法华》、《十地》、《优婆塞戒》、《无量寿》、《首楞严》、《遗教》、《弥勒下生》等亦皆近十遍。黑白弟子三千余人。咨禀门徒常盈数百。宝亮为人神情爽岸,俊气雄逸。及开章命句,锋辩纵横。其有问论者,或豫蕴重关。及宝亮之披解,便觉宗旨,涣然忘其素蓄。今上龙兴,尊崇正道。以宝亮德居时望,亟延谈说。宝亮任率性直,每言辄称贫道,上虽意有间然,而挹其神出。
  天监八年(509)初,敕宝亮撰《涅槃义疏》十余万言。上为之序曰:“非言无以寄言,言即无言之累。累言则可以息言,言息则诸见竞起。所以如来乘本愿以托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玟玉异价,泾渭分流。制六师而止四倒,反八邪而归一味。折世智之角,杜异人之口。导求珠之心,开观象之目。救焚灼于火宅,拯沉溺于浪海。故法雨降而燋种受荣。慧日升而长夜蒙晓。发迦叶之悱愤,吐真实之诚言。虽复二施等于前,五大陈于后。三十四问,参差异辩。方便劝引,各随意答。举要论经,不出两途。佛性开其,本有之源。《涅槃》明其归极之宗。非因非果,不起不作。义高万善,事绝百非。空空不能测其真际,玄玄不能穷其妙门。自非德均平等,心合无生。金墙玉室岂易入哉。有青州沙门释宝亮者。气调爽拔,神用俊举。少贞苦节,长安法忍。耆年愈笃,倪齿不衰。流通先觉,孜孜如也。后进晚生,莫不依仰。以天监八年五月八日,乃敕亮撰《大涅槃义疏》,以九月二十日讫。光表微言,赞扬正道。连环既解,疑网云除。条流明悉,可得略言。朕从容暇日,将欲览焉。聊书数行,以为记莂云尔。亮福德招感,供施累积。性不蓄金,皆敬营福业。身殁之后,房无留财。”
  以天监八年(509)十月四日,卒于灵味寺,春秋六十有六。葬钟山之南,立碑墓所。
  陈郡周兴嗣、广陵高爽,并为制文,刻于两面。弟子法云等,又立碑寺内。文宣图其形像于普弘寺焉。时高座寺僧成、旷野寺僧宝,亦并齐代法匠。宝又善三玄,为贵游所重。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高僧传》卷第八
  唯识宗僧风禅子
  风禅子,明末清初时期日本唯识宗僧人,住兴福寺福园院。学习法相、唯识,归心弥勒兜率净土,致力于《弥勒上生经》,于《疏》、《抄》、《科文》,辅以《弥勒上生经》为完璧。
  日本中御门享保九年(1724,清雍正二年)甲辰纳稼谷旦,兴福寺福园院沙门风禅子撰《书写<上生经瑞应科文>引》。
  书写《上生经瑞应科文》引
  盖分科、注脚者,源创乎秦道安,其来尚矣。其为科也,分析文章之起尽,连以细系,案之上层,由渐阶降粲然,而莫不以解关节,臻其幽致也。
  爰有《上生经瑞应科文》,乃是守千法师之所述也。师诞灵宋朝,匿迹崆峒;形宗饮光,学务慈氏。为一朝唯识之巨魁矣。讲经、论,又著疏十有余部。尝因《瑞应疏》而制末章,科文则其一也。
  予初志此业,写《疏》及《抄》,然犹患于科文之不备也。顷日,书肆携之来,示予曰:“斯书,今罕传于世,师幸写之,以启后学。”予欣然曰:“我先写《疏》、《抄》,未及科文,而常慕之年于兹矣。子今授之,可谓良不愆干索也。”退后,别为一本,并之《疏》、《抄》,于是,美玉得其全焉。欲重显其嘉举之有,所以乃有是序。又犹有寿诸梓与疏同流行之云。
  享保岁次甲辰纳稼谷旦
  风禅子
  兴福寺福园院识
  考日本中御门享保元年(1716),干支为丙申,系清康熙五十五年。日本中御门享保总共有二十年,日本中御门享保20年(1735),干支为乙卯,系清雍正十三年。以此类推,则日本中御门享保九年(1724),干支为甲辰,系清雍正二年。
  附录:
  金真定龙兴寺通照守千法师
  金代真定龙兴寺通照守千法师(1064—1143),俗姓贾,藁城人。性聪慧,无幽不烛。诞灵宋朝,匿迹崆峒;形宗饮光,学务慈氏。为一朝唯识之巨魁矣。善讲《瑜伽师地论》、《唯识论》,又著有《心经幽赞》等疏十有余部。为释百本疏主窥基《弥勒上生经瑞应疏》而作的《上生经瑞应钞》而制末章,《上生经瑞应科文》则其一也。
  宋元祐年间(1086—1094),守千法师受赐,号为“迥照大师”。
  宋宣和初(1119),尝校勘遁伦的《瑜伽师地论记》刊版流通。
  守千法师在真定府龙兴寺撰写的《上生经瑞应钞》和《上生经瑞应钞科文》,与唐朝新罗僧憬兴的《上生经瑞应钞》、后梁方外鸿楚《上生经钞》、后唐中山贞辩的《上生经瑞应钞》、辽代诠明《上生经会古通今新钞》并称为《上生经瑞应钞》“五大钞”。其《上生经瑞应钞科文》前有兴福寺比丘僧风禅子撰写的序引。
  守千法师晚年隐居崆峒山。著有《般若心经幽赞添改科》、《般若心经幽赞崆峒记》、《表无表章栖》等。
  《常山贞石志》卷二十二载元瞻思撰碑记云:“金天会五年(1127)卒,年六十四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