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泛论(一)
佛教泛论(一)
原著:宇井伯寿 中译:释 依 观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
第一节 传记
我们将释迦牟尼 (Sakyamuni) 所说之教法称为佛教; 因此,也将开
创佛教的释迦牟尼佛称为教主。
如同印度一般惯例,教主的传记也被赋与神话色彩。印度人对于伟人,通常视为神之权化而附之以超越常人之能力;因此,在言及其人行传时,必言其言行异于常人。若果有平凡的言行出现,亦认为于彼平凡言行之背后,必有神之意旨存在。有如此倾向的印度人,由于将世尊视为是一无与伦比的大伟人,绝不认为其一言一行是平凡的言行,所以,历史上的释迦被当作是神秘的存在。就佛教而言,对于教主则是从信仰及哲学的立场来看待的,因此,世尊的传记被加入神话性的传说,最后变成被神话性的传说覆盖而真象不明。可能在世尊灭后不久,情况就已是如此了。
于今想要阐明纯粹且正确的传记,全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只约略地 知其大概,也不是什么困难之事。
世尊的出生地,是在今尼泊尔南部,靠近印度的迦毗罗卫 (Kapilavatthu) 。 迦城是住于此一地区的释迦族 (Sakya) 之首府。相传释迦族分住于十 个城中,每个城都有城主统治。在十个城主之中,又选出一人为王,其余 九人即归此王统辖。 世尊之父净饭 (Suddhodana),即是此城王。净饭王 居住在迦毗罗卫城,纳同是释迦族的摩耶 (Maya) 为妃,生一子,即是世 尊。此时是西元前四六六年。由于是净饭王之子,所以世尊是王子,也常 常被称为太子。
世尊的本名叫悉达多 (Siddhattha,义成 )。由于净饭王是晚年得子 ,因此,对世尊是宠爱有加地让世尊过著诸如住三时殿之生活。然而,世 尊生性喜爱冥想,常于田畔树下,坐禅观想。及至成年,娶妻耶输陀罗( Yasodhaya ),得子罗目侯罗 (Rahula)。 生子后不久,即世尊二十九岁 ,某天夜里离开王宫,出家过宗教生活。
从当时印度文化的态势看来,迦毗罗卫城附近,并不属于中央地区, 但也不应视之为边疆地区。佛教兴起时期与奥义书时代之间,约有二百年 之间隔。当时印度全土正是所谓十六国分立时期,此时,一般思想界系统 的势力,大于正统婆罗门系统。从地理上而言,这不仅意味著东部地带比 恒河及阎牟那河合流点更属于文化圈,更表示此地区的文化较高。此一地 区包括有:
当时恒河南方一带的摩揭陀 (Magadha) 国, 王舍城 (Rajagaha) 为 其首府, 是政治经济等之中心。 相对于此, 恒河北方一带的是憍萨罗 (Kosala) 国,舍卫 (Savatthi) 城为其首府,是北方的中心地。 此外的 其他小国家,视此二大国势力之消长而受制于国力较强者,未必有独立的 情形存在。
释迦族的国家,是在憍萨罗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然而世尊之出家,果 真是与政治态势有关?或否?仍无法知晓。不过,由于是在势力范围之内 ,在文化方面受憍萨罗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受它诱导,并不是不可能。憍萨 罗之地即相当于奥义书时代的毗提诃 (Videha) 国之故地,毗提诃国中有 遮那卡 (Janaka) 王, 其宫廷中有诸如耶吉惹瓦提雅 (Yajnavalkya) 等 《奥义书》中的重要哲人出入,受王之护持;因此,继承不少奥义书文化 的遗风,而释迦族必也多少领受了几分。被称为古佛教经典的《阿含经》 中,所以多多少少能看到佛教教理中有奥义书思想之痕迹,可能是缘于此 吧!然而就世尊之一生而观,佛教中所说的,并不只是由这些文化发展出 而已,而是出家后的世尊自觉自得的。
出家后的世尊所以往摩揭陀国去,可能是当时之摩揭陀国住了些宗教 行者,在宗教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同时也有远离故国的必要。在摩揭陀国 中,起初访问阿逻罗迦罗摩 (Alaya Kalama)。 此人之学说主张几乎不见 留传, 今人只知其主张依禅定入无所有处定 (akincannayatana- samapatti),并以入此定为得涅槃。世尊依其指示而修之,亦达到其所谓 的涅槃之境,但是世尊并不以此为满足,遂去之,令就教于郁陀迦罗摩子 (Uddaka Ramaputta)。此人的学说同样也不见留传,只知他主张依禅定达 到非想非非想处定 (nevasannanasannayatana - samapatti) 即是涅槃。 世尊从而修之,亦达其究竟,然亦不以此为满足,因此,再去之,改修苦 行。就修禅定而言,世尊业已娴熟,因此,进入前二种定,是较为容易的。
但对于修苦行,在最初是有点困难。据传世尊苦行修了六年,在修苦 行时期有五名同伴,且可能在好几个地方修过。最后的场所是在靠近佛陀 伽耶( Buddhagaya) ,即流贯其间的尼连禅 (Neranjara) 河岸附近。六 年之后,知苦行徒劳无功,遂又废之。此时,五位同伴舍世尊去往西方。 世尊独自渡河,在佛陀伽耶之一菩提树下静坐。根据传说,在十二月八日 天将破晓时分,睹见明星而大悟,成等正觉,证得涅槃 (nibbana)。此系 世尊之无师自悟,时年三十五,相当于西元前四三一年。此时之世尊成为 佛陀 ( 觉者 ),此即佛教之直接起源。
成道后数周间,在菩提树下享受法悦,此时,即后世说为“说《华严 经》”之时期。 其后至鹿野苑,对苦行时的同伴五比丘 (bhikkhu) 初转 法轮,此为教说之最初宣讲,这也是僧伽 (samgha) 成立之肇始。后世以 此为“鹿苑阿含 (agama) 之说法”期,但实际上所谓阿含, 应是指将佛 四十五年间的说法加以忆持、受持、传承而整理的法。在鹿野苑的短期之 间,度化弟子六十余人,佛陀之名声遂传播开来,而佛陀又派遣此六十人 至各地传扬佛之教法。此乃正法之弘布,同时也是僧伽扩大其包含性之具 体化。
随后,佛陀首途佛陀伽耶,为居于当地甚有名望的三迦叶说法,收之 为弟子。三迦叶座下的千名徒众也成为佛之弟子。进而,佛与众弟子共入 摩揭陀国之王都王舍城,再收舍利弗、目犍连及二人之弟子二百五十人为 弟子。 国王频毗沙罗 (Bimbisara) 亦来归佛,捐赠竹林精舍。凡此,皆 是成道后翌年之事。成道后不久,即有如此引人注目之事件,因此,佛陀 之声誉在王舍城里外迅速传扬,皈依者或随从出家的人日增,因而也引起 一些抱怨之声。
其后事迹,难以知晓其发生之先后顺序,但可以确知的是其名声远播 于憍萨罗国,在国都舍卫城郊外,须达长者建祇园精舍,作为佛陀之说法 处,国王波斯匿 (Pasenadi ) 亦成为佛之信徒。 又,相传成道后八年, 佛回到故乡,与父王见面,并为其族人说法。当时释迦族中从佛出家的人 不少。尔后的四十余年,日子平顺,四处弘法布教,收了许多弟子与信徒 ,僧团也日益壮大。
然而到了佛陀晚年, 在摩揭陀国中, 频毗娑罗王被其子阿阇世 (Ajatasatthu) 幽禁,阿阇世即位。随后阿阇世对其先前之作为深切痛悔 , 成为佛之信徒护持佛教。 在憍萨罗国中, 波斯匿王为王子毗琉璃 (Virudha) 所逐,毗琉璃夺得王位。相传此毗琉璃王后来灭了释迦族,憍 萨罗国在毗琉璃王之后,日渐衰微,最后几近于灭亡。毗琉璃王或单称为 琉璃王。
佛陀于其入灭之前年,系居于王舍城北方之灵鹫山。当时佛从灵鹫山 渡过恒河, 经毗舍离城北上,在途中过了年,来到拘尸那罗 (Kusinara) ,在娑罗 (sala) 双树间入灭。佛陀此时八十岁,此时相当于西元前三八 六年。入灭后,佛之遗体以火荼毗,舍利八分,建塔供养。相传分舍利的 瓶及荼毗时残留的灰炭,也被收于塔中奉祀,故合为十塔,分建于十地。 此一传说乃千真万确之事实,毫无怀疑之余地,由十塔之一的迦毗罗卫城 塔于近世被发掘出土足资证明。
拘尸那罗位于迦毗罗卫城之东方,距尼泊尔国境不远,为甚么佛陀来 此地,在此地入灭?后世对于佛陀所以不在靠近王舍城、舍卫城以及众多 信徒居住之地入灭,而选择在边地入灭,有不少的探究,然其答案都是神 话性的,并没有解决问题。或许当时仅是一如往常的,四处游化而来到当 地入灭吧!
佛陀垂教的四十五年间,全是利他性的,只谆谆于勖育诱导弟子信徒 ,因此,弟子信徒数量极多。其游化之区域也超乎想像之广,佛教的传布 也非常的广。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弟子信徒众多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不 同地区的弟子之间也会生起纷争,但这些纷争都因佛陀伟大人格的感化而 被清除。僧伽,一般说来,是一味和合的。然而,在诸多弟子与信徒之间 ,还是由根机素质以及教养的不同,而孕育出后世种种的不同法系。(待 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