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高旻寺参学去来
杨州高旻寺参学去来
释性演
禅,充满了看似不经意、未经思考的言辞,然而只有真正解得禅意的人,才会了解那些自禅师口中,自然流露的语言,总是震荡著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也才会获得全新的生命——禅师。
××××××××××××××
感谢惠空法师给我制造这个宝贵、善净的因缘——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一月五日,飞机在南京的天空,徘徊又徘徊,只因迷蒙的雾气,在空中飞驰、奔腾著。飞机下不去,游走了将近一个钟点,在无计可施下,只好再飞回香港,等待明天出发。等二天,终于降落在南京机场,下得机来,深吸一口大气,南京的空气,潮润而清新,吸进胸中,让人有一种清凉、滋润的感觉·随著人潮,踏过一片水泥地,来到了出境处,一片吵杂声、脏乱感。怎么,国际人士出人的场所,竟然如此不堪。之后,我们路奔驰,直驶——高旻寺。
××××××××××××
进禅堂,并不全是一件欣乐、快意的事。今天,有这一份因缘,当然就要好好的把握。刚开始坐在那儿参“念佛是谁?”时,我的思惟,探索街能进入到心灵的深处,挖掘出自己心智的内涵,又敲击著旧时的那一个自我,当我努力挣扎著找那一个“谁?”时,又陷入了无尽的妄想之中。师父说‘、“平常也许你们能精进,然而终归不能恒常。因平时,打闲岔的事情多,怪不得你们……现在打禅七,把打闲岔的事情,孥得光光的,是否就能努力用功……?”我内心里讷喊著,师父,我不能,当我想挣脱妄想,依循著您的指示前进时,当下,真是经历了一番艰难又痛苦的过程,我没有超越,但是我明白,参“谁?一的当下,要我们从这不明白处下手,因为不明白,将整个身心变成一个大疑团?大问号?然后集中全部的心力,彻底来参透这个“谁”?参透这个“谁”?也即是要与“?”绝对的合一,但我们又如何与“?”相融相摄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紧紧的抓住这个“谁”?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放松,全神贯注在那上头,这当然必要在有功可用时,才能做得恰到好处。
然而,当我们求解脱的心很切时,“念佛是谁?”它能盘踞在我们整个的身心,那力道之大,能在下意识中,继续不断的进行。比如:当我们专心在仿某一件事情时,这“念佛是谁?一就潜藏在下意识之内,当我们事情做完后,这“念佛是谁?”又马上浮现在你的身心里,它,很像一条溪流、涓涓绌流、下啥昼夜,当你挡住它时,它能暂停一下,当你不挡住它时,它又持续的向前奔流——能用功时。
师父说:为了要琢磨出我们生命的内涵,每一份子,都必须要能忍苦、忍痛,不断的深入参究——师父啊!我快痛死了,好像拿刀在刻我的腿、我的腰,我的膝盖,我的……这下,我体会到了刻骨铭心的典故了,咬著牙根,告诉自己,追求理想是必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要洗练出我那纯净、光明,庄严……佛性,我必须要忍耐,忍耐、再忍耐,即使倾尽全力,呕心沥血,我也要克服掉这一些障碍,我冥想著长辈的话:“行者的生命,涵藏著绝大的可能性,你对自己做怎样的期许,你就做怎样的努力。”由于每一个人对自己要求的疏严不同,因此努力的程度也就不同,对生命的成就也因此不同。因此,我要建立宗教情操,标定人生价值,超脱生命有限的模式,企盼能够因为此次的禅七,而脱胎换骨,但是,我失败了。
××××××××××××××
修学禅法,就是希望我人能从观察、思索、体验的过程中,细心穷酝、品味透过自身的省察,使我们意识到,围绕在我们身心左右的杂染,尔后开发我们本具的菩提心,亲自体悟真理。禅的实践,即是要我人将旧日的生活内容,无影无踪的消失在今日自我体验的内容当中,而寻获终极解决的满足,最后,导致契悟,得到解脱,这些都是我们穷其一生,永远珍惜乃至经久不灭的原则和内容。
高旻寺的禅堂,好像不喜欢学僧有任何理论方面的问题——我感觉。也许师父们认为,理论不能使学僧产生任何直接的经验,也不能使学僧亲自体证真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著混杂、污秽、没有意义的妄念和垃圾,这些垃圾与生活息息相关,会给学僧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师父们严苛的阻止,无非是想帮助我们卸下重担,尔后教导我们如何来汲取生命的泉源,如何从妄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我们本具的各种潜能。
××××××××××××××
禅,能开发我们潜在的能量;能洞悉生命本源的智慧;能柔软我们的心地;能厘清我们的思绪:能探索生命的价值;更能追寻性灵上的美好。我常这样冥想,坐过禅堂的人,当和那些没有参与禅堂生活的人,回然不同、大异其趣,因为,禅法的主旨是在开发我们潜存在生命内的能量,“禅的目的就是要挽救这种业已遭受侵蚀、翳障的生命体,使其回复到最初的自由状态。最基本的,要让我们与生俱来的创作力以及慈悲的自发性,能够随心所欲的发挥作用,此常为一般人所忽略,以至于我们几乎忘记自己原来还具有一切制造“幸福,和平、能与众生相爱相容”所必要的机能,放眼周遭所及的各种争执,无不缘于对此事实的无知。”禅堂住久了,即能慢慢的将能量从静坐的过程中释放出来、提链出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即是利用静坐中,抱住“念佛是谁”用“?”的火焰来烤链我们的心,将我们的能量释出后,一份一份的重新拼排、重新架构、重新组合,让我们在禅堂苦熬的日子中洗练出来,尔后脱胎换骨,法身慧命才得以重新滋长。
因此,修学禅法,必离不开静坐、熬腿子,这些都有赖于我们用实践来圆成。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必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健全我们的人格,来圆成我们的僧格,能如此方能使修行,更进一步的进入我们的心灵深处,交闪著不同亮度的光芒,而成为我们法身慧命的凭藉,果能在修道的学程中,具足如此精进的态度,即能使“念佛是谁”直扣心弦,三业相应,之后我们的功行即能绵密成长,超拔飞升。
×××××××××××××
禅,是要我们直接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我、面对生命、面对一切的一切,就如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面对自我,寻求超升那一时期的心境,他有一份下畏任何魔境所侵扰的决心,遇到窘迫的状况时,更能掌握住自己的心愿,而乐意去担负这艰巨的使命,绝不退缩、害怕。今天,我们也依循著佛陀的教法,佛陀的足迹,深思熟虑,明智抉择,有心有意的来策划自己的菩提学程,以佛陀、祖师,做为我们磨链:、学习的榜样,因为“禅”,它能将我们处于睡眠状态的智慧唤醒;也即是让智慧从潜意识的深处觉醒、浮出。所以,学了禅法,能使我们聪明、伶俐又剔透。
禅,必要我人,从本自具足的妄想,自我、生命……超疑,尔后,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肯定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之后,好好下一番功夫,绝不可再盲目的顺从自己,随波逐流,任凭业力的牵引带领我们到达一个不可知的地方;我们必要细心寻求禅法的悟境,由此来追索生命之源,尔后必要发下功夫,做一个堂堂正正、勇政笃定的佛弟子。
××××××××××××
禅,是要把我们本具不待外求的智慧揭发出来,但要想获得这样的成果,不但要有善知识的提携、牵引,更要我们自己具足耐心、恒心,决心、痛下功夫,以整个生命去追求,追求返璞归真,追求明心见性,追求蕴藏在身心内外的菩提佛性,能够返本还原,当我们对此一深层的问题痛下功夫时,佛性、般若即能依序的呈现出来,而展现出丰硕的成果。
印公导师说:“我见是生死的根本”,因此我们知道,一切有情生生不息的根源,在于我执与妄见,如果我们不能见性,虽然我们具足了与佛无二无别的“佛性”,我们也不能受用,连自受用都不可得,则又如何能广度群迷。我们不能去除我执与妄见,智慧当然不能显发开来。“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匆,疏散放逸,心不在道……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儒家发愤,街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我真企盼,企盼经过“禅”的思索与锻练,使我们每一份子,更为洒脱,更为逍遥,更为豁违,之后带领一切人等,也迈向优美、崇高的菩提大道。
××××××××××××
禅,强调深刻的精神体验,所以它能够变化我们的气质,改造我们的个性,净化我们的人格,圆满我们的僧格。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仅能触到我们心灵的外围。而原始佛教告诉我们,人类有三种特胜,“阎浮提人以三事胜忉利诸夫”:忆念胜、梵行胜、勇猛胜。在所有的众生中,人的思想最为敏捷发达。如人有丰富的记忆力,想像力、思索力;因为人能回忆过去、忖度未来、冥想现在,所以人类的文明,无限的累积,成长,才有“人定胜天”的说法产生,禅宗也因循著此一特胜,忆念,思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深人参究“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竟是谁?”利用这个殊胜点,来使我们不再只是悠游在浮幻外在的世界,这个殊胜点可以开启我们生命内在的睿智,尔后,佛性萌芽,自性清净心显现。
经过了“禅”的冲击和洗礼,再加上善知识的接引、提携。朋友们!善知识的提携,教导,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即时快速的、有慢条斯理的、有眼神眉目、心照不宣的、也有棒暍交加、拳打脚踢的。今天,我们有幸参与菩提学程的这个行列,我们必须要坚持、忍耐和苦斗,因为,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平常心是道——绝不是几个美妙的语句,让我们挂在嘴边说说就算了的,它是我们对生命的期待,对悟道的感受,对人生的肯定,企盼依循著师父的指导、潜移默化,滋润我的法身慧命。经过了这次禅七的熏陶、师父的指导,往后再加上师长的鼓励、自己的鞭策,在这长远的学道过程中,享受一份法喜、禅悦、忘我、忘世的生活,但必要能先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习气、正视自己的无能、洞悉自己的愚痴,不再回避腿痛的挣扎与痛苦,才能有机会释放出真实的自我,让我的精神力量升华至最高点,享受一份云淡风轻的高爽,平和恬适的宁静,如此,修道的学程就有转机,“我”即能在“静坐”的过程中得救。
×××××××××××××××
从高旻寺回台,没几天就过农历年了。年后,我整理著禅堂里的日记,回顾在禅堂的那一段日子,体会到修行必要仰赖宗下的实践,来升华宗教情操,来提高生命素质——禅,从习禅的过程当中,慢慢的,我们能习惯于全心全力的注视著自己的每一个刹那,一心一意的关照到眼前的起心动念。在禅堂刚回来时,似乎能抓住一点“禅”的踪迹,然而,过了这些日子,“念佛是谁?”已经离我好远!好远!喔!原来,参禅是要有因缘与助缘的,没有善知识的一再叮咛、开示与提携,要想进入禅的思惟状况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我们凡夫著重感觉经验,而禅,它却是为体证我们本净的真性,它必要从禅思的过程中去证入真理,这与我们平常的要求是有别的,所以在离开“禅堂”后,我的“念佛是谁?”尚未牢靠、扎根、稳定,因此也跟著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次的因缘,感谢高旻寺常住师父们,他们上至大和尚,小至香积厨的居士们,对于参禅都能讲出完整的一套方法,这个实况给我无限的感动与震撼;又看到禅堂里坐的每一个人,真叫我羞愧得不敢再懵懂过日。看!他们一个个端坐著如如不动,光只这一套坐功,就叫我望尘莫及了;光只赞赏他人,怨叹自己,就能得到禅悦、法喜吗?就能使自己学行增上吗?更重要、更迫切,更真实的,应该是我们都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肯定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尔后,创造出一个光明、庄严的远景。因此,我肯定的知道,大陆佛教虽然曾经走过一段沧桑、崎岖又辛酸的历程,但会后如果大家能同心协力,学习高旻寺的规约、精神,虽然街有一段沉重又艰辛的路程,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份子肯给自己一份期许与盼望,我们也能培育出一群具足宗教情怀的佛门子弟;我们也能使每一份子都具足了健全的人格,与完美的僧格,尔后,佛教渐渐的……渐渐的,即能走向健全又光明的坦途。
×××××××××××
唉!要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学行臻上呢?依循禅法、依循净土,依循人间佛教、依循……。也许,我希望在法义的范畴里,采究出更深刻的问题;也许,我仰赖阿弥陀佛,无限慈悲的垂手接引;也许,我想从静坐中,得到法喜、禅悦;也许,我想依著人乘的佛法,完备人格与僧格,尔后,向上一著,圆成菩提道果:也许……,算了!算了!我也掌握不住自己的想望,既想信样,又想那样,道业如何成就呢?我只能随顺因缘,清净内心,修习禅观,掌握当下、珍惜眼前……,企盼下次有机会,再去扬州高旻寺,亲近善知识,学习禅法,将我蕴藏在身心中,广大无比的菩提佛性显发出来——企盼佛、菩萨的加持。
在菩提学涯的过程中,我检省到,我得到太多太多他人的赠与、教育和栽培,所以,我也想将我所知道的资讯,以一份虔诚供养的胸怀,来禀告人间的菩提道友,让每一个佛门子弟,都知道这一份讯息——高旻寺的禅堂,能长养圣胎,能成就道业,能显发自性清净心、明心见性,它是选佛道场。喔!这么好的道场,朋友们!你一定要想办法进去,虽然,我坐过了高旻寺的禅堂,但我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没有断惑,而我叙述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我的同道们——高旻寺的禅堂里,有善知识的提携,有同道问的砥砺,有道场的风格,它真真是我们菩提道上的一个补给站,只要有机会去补充养料,坐它个一年半载,你就能急速窜升、充分觉醒;你就能实践禅悦、见性成佛;你就能真理满胸怀、所行无障碍;但是有一点,朋友们!请你记住——当你超拔飞升、急速窜越时,不要忘了台湾的菩提道友,等待您的热力与能源,来灌溉、来滋润,来鼓舞。企盼菩萨慈悲,加持进禅堂的每一份子,圆成菩提、见性成佛,尔后,娑婆世间景况改写,呈现出一片美好、祥和的景致。
摘自《菩提树》1994年6月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