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铜佛的风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修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铜佛的风格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杨修品
  虔诚的信仰,导致精心的制作,产生了不少精致的艺术品。欧洲如此,有许多世界名画是宗教题材。中国也如此,产生了不少杰出的铜制佛像。于是有些收藏家是专门收藏佛像的。
  目前国内的铜佛像,最早的是东晋和北魏时代的作品,东晋铜佛,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人物造型,基本是华夏面孔,衣着也多是中国袍袖,只不过是佛教的手势而已。
  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汉文化影响不深,加之从中亚来的僧人直接传教于此,佛像还保持着原本的造型风格。可以推测这些佛像是在西域僧人的指导下制作的,当然是以他们的形象为蓝本的。
  这些佛像,一看就不是华夏民族的造型:高鼻梁、长眼睛、肩膀宽、腰较细、一付三角体形。整个造型,就是印度及中亚人的感觉。虽然信众已经很多,但对佛的认识还处于初萌阶段,是神秘感,是不可知的力量的震慑感,是畏惧感。人与神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是畏多于敬。佛像的神气就是这种心理的映现。佛像是空寂冷漠、伟峻刚毅的神态,是天国俯视人间的感觉,是肃穆的。
  到了唐代,佛教进人华夏已久,其理论与华夏思想文化逐渐融合。人们对佛有较多的了解。佛与人比邻相处久了,已经从神格演化为人格。人们的心态亦会有所转变,从原来的畏多于敬转化为敬多于畏。
  这个时期的佛像,鼻梁和眼睛没有北魏时代那么高隆和长大,表情平和,体态匀称,已经是华夏本土人物了。给人的感觉是雍容大度,是崇高尊贵感。不仅是拯救人类的度世者,也是受人尊敬的智者。神与人的距离较之北魏时代大大缩小了,从北魏时代的威严逐渐演变为唐代的端庄。唐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佛教在中国根深果茂。佛像的造型也从“中亚侨民”变成道地的“中国人”了。
  到了宋代,铜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更加和蔼可亲,似乎已经走下神坛,是慈悲善良的。这个时代,更多的是菩萨像,而不是佛。因为佛的崇高威仪不可能有较多的姿态,而菩萨则可以有随意一点的姿态。其体态已从雍容端庄变为修长精秀,眉宇的气息也是典雅清丽的,神气已经从唐代的尊贵演化为潇洒的书卷气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更加人间化。明清时代的佛像,没有神秘的冷漠,也不雍容尊贵,也不典雅清秀。从身形体态,直到眉宇神气,都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面貌,是父老乡亲的感觉。明清发达的商业,商人也提高了社会地位,这个时代的佛像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由僧人、王公贵族、士大夫来指导制作,而是按照富商的审美来造型,已经不是悲天悯人的沉思,而是饱满富态的造型,佛像也与时俱进,是近现代人的神气了。
  一些收藏者,只以铜像的局部细节来判断时代,这是肤浅的。因为这些具体的形状是可以模仿的,可以作假复制的。真正的鉴赏要看总体的神气,就像不能以衣着判断人,而要以气质判断人一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