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六祖慧能大师八胜迹
新兴县六祖慧能大师八胜迹
蔡景亮
如《国恩寺胜概》一文所述、新兴县作为一代圣僧六祖慧能大师的出生地和青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国恩寺作为他的故居、住锡和圆寂之所,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传说和遗迹。现撮要分八节分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偏僻山村出圣贤
在新兴县集成镇,距国恩寺约二里之遥的夏卢村,有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慧能大师就在这里呱呱坠地。
慧能大师俗姓卢,父亲卢行蹈原官范阳(今河北大兴县)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被贬新州(今新兴县),后与当地琅村李氏结婚落籍。李氏先梦庭前白花竞发、白鹤双飞,异香满室,觉而有娠。遂洁诚斋戒,怀孕六载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农历二月八日子时生下一男孩。是时毫光腾空,香气馥郁。及至黎明忽有二僧造访,道是昨夜贵府喜生男儿,特来安名,可上慧下能,就称慧能。六祖父问:“何谓慧能?”僧曰:“慧者、以佛法化度众生;能者,能作佛事也。”言毕而出,不知去向。慧能不吮母乳,夜有神人灌以甘露。慧能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一直以采樵贩卖为生,至24岁别母离家,往湖北蕲州黄梅县学佛。
慧能的故居经后人多次照原貌修建,重建,今尚完好,只是略显古旧。门额上书“圣地之门”四个红底黑色大字。门联为“圣地一花开五叶,门庭三宝朝万年”。词意不俗,字也刚健,应是名家手笔。跨进院门,是“六祖慧能纪念堂”,又见一联:“新州毓秀、圣地鼎名”。字体秀逸,笔意清俊。再进,由小廊庑绕小天井而到厅堂,六祖塑像端坐正中,左边小龛供奉六祖父母牌位。
整个故居布置,民俗气氛浓重,如小庙宇庙守数人香火普通有签可问休咎,当是乡人意蕴也。
二、报恩古塔又重光
古语云:“父母乃生身之体”。又云:“万善孝为先”。曲尽孝道,,乃人子之责,僧人也未敢忘父母养育之恩德。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为报父母之恩,于唐太极元年(712)命门人自曹溪(今韶关南华寺)还新州国恩寺造报恩塔。次年夏亲自返国恩寺督工,七月塔落成,六祖遂于八月初三日在国恩寺坐化、肉身遗体人塔。同年十一月肉身遗体移往南华寺。
报恩塔后来毁于兵乱,宋开禧二年(1206)由朝奉大夫知新州军州事马唏骥、阳江进士彭侯、郡宋黄朝清等集资重修。塔之石柱上镌刻有福建漳州、泉州、广东广州、阳春、肇庆及县城北街等地捐赠者的·芳名。至元代塔又毁于火。历明、清和民国三代,仅残存高丈余、宽三尺塔身基层,差可凭吊。但塔柱倒地,石刻字迹因风化日久依稀难辨。“文革”期间,石柱和布纹唐砖都被移逸。1984年秋,寺僧们在清理塔基上面的积土后,始发现原塔的基底和唐砖地基结构。
近年来国恩寺长老鼎光法师和方丈定然法师发愿重建。在当地统战部宗教局支持下,旅港新兴同乡会诸善男信女乐施净财。如今一座七层八角形,高24米,周长17米的红墙绿檐宏伟壮观的报恩塔,已巍然矗立在国恩寺左侧的古塔遗址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书的“报恩塔”三个大字,高悬于塔门首之上。
登上报恩塔顶层,放眼四望:则见龙山诸峰,逶迤起伏,状若游龙,万木争荣,郁郁葱葱,卢溪原野,江流如练,绿畴如茵,山村点点,如画如诗,好一派江山秀色,尽收眼底。遥想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建塔的初衷宏愿,反顾自身的孝道,当有一番深义也。
三、六祖手植千年荔
世界上不乏千年以上的古树,而千年以上的果树则不多,千年以上的荔枝树尤为鲜见;
在广东省新兴县国恩寺古刹左侧,就有一株迄今已为1300多年树龄的荔枝树。因它乃慧能大师亲手所植,故有“佛荔”之誉。此树高达18米以上,主干三人才可合抱。距地面一米多高处已中空,雨水可直通地面。躯干树皮多已剥落,痕迹斑驳,可想见其历尽了几多沧桑。
如今这株“千年荔”虽已呈老态龙钟之状,但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意盎然。每当蝉鸣荔熟时节,青枝绿叶间缀满累累殷红的果实。时人有诗赞曰:“祖师手植千年荔,留作甘棠启后人,岁岁枝头结硕果,好将甜蜜润良心。”其实千余年来,到过国恩寺的诗人,早已留下不少题咏。新兴县清代嘉庆九年举人陈在谦有诗云:龙山侧生枝,仍傍卢公墓。吾师手所植,树老虫不蠹。1200岁,旷劫等闲度。云何太支离,亦抱维摩痼。独有横出枝,翩翩入云雾。仲夏火实骈,时闻天香吐。珠胎剖晶莹,中乃万象具。玛瑙盛玉碗,倒与法供布。一偈明心性,菩提本无树。岂繁口腹图,翻身为后住。树也本不住,师也本不去。吾且食荔枝,佛也本不喻。”
这株“千年荔”,未知是因其品种的优异,地理环境的优越,还是六祖的灵异,历悠悠千余年而不枯,以其独具的风采和甘美的果实,给后人以观赏和口福,这恐怕还得感谢六祖的恩泽了。
四、万年香烟父母坟
在中国,自古以来,大凡名人都有一则关于其祖上,尤其是父母葬得风水宝地(龙穴)才使其成名的传说。一代圣僧慧能大师也如是。
传说唐朝初年,一位不露身份姓名的国师,从京都追寻风水宝地——“龙穴”,风尘仆仆,一路来到广东新州,看准“龙穴”就在龙山西麓之处。但他不出声色,试看谁家有福得之。他先投宿在一富户家中,但那富户却极其刻薄吝啬,且对国师极轻慢。国师一气之下,悄然离去,他遂来到结茅庐在龙山西麓的一户贫苦农家借宿。这农户门衰祚薄,寡妇孤儿相依为命,苦苦度日。但对这位来自远方的不速之客,却热诚相待。虽粗茶淡饭,然殷勤备至。
次日饭后,国师遂问寡妇:“你家先人有请人择吉穴安葬么?”寡妇道:“妾身先夫三年前过世,至今未正式安葬。”国师道:“此地财主为富不仁无福得‘龙穴’宝地,你母子都是善人,善有善报,合得风水宝地,此宝地就在你家右边,可择个吉日将你夫安葬此地。不知你要九代状元还是万年香烟?”寡妇道:“先夫只当过小吏,为人忠厚,尚获罪遭贬谪,我们安分守己之人,怎敢望九代状元,但求万年香烟,世代安康足矣!”国师乃叹道:“也好,我观你这孩子是肉身菩萨。此地合葬你先夫。那‘龙穴’之势,背山三宝顶峰高耸,落脉是游龙下山,近侧一字书案,远则笔架横陈,气势不凡,世间希有。墓穴东西正向,其后人可大魁天下,九代状元及第。我今改线坐寅向申,则会出一位万年香烟的法王。”说罢,辞别而去。这孤儿寡妇就是慧能母子。
国师去后,慧能母子按国师指定的‘龙穴’,葬了父亲卢行蹈。后来慧能出家,果然成为禅宗六祖,受万年香烟。母亲死后,慧能又将母亲合葬“龙穴”。这个“龙穴”就在现时国恩寺右旁,即慧能大师的父母坟。
现在,人们看到的慧能父母坟是1982年重修的。
五、禅杖点出卓锡泉
在国恩寺后边,有一眼泉,此泉地处山坡之上,其地势比山脚陇亩高出2米有余,可是井泉却常年不枯,清冽照人,这就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卓锡泉”。
关于“卓锡泉”,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六祖于唐先天二年(713)自曹溪宝林寺回到新州国恩寺,因此寺建在山腰间,地势较高寺里用水,都要到山下手提肩挑,甚为不便。六祖为解僧人取水之苦,一日来到寺后,观察一番,用禅杖就地一点,泉水立时自地下涌出,僧人无不喜出望外,雀跃欢呼,于是就地围泉为井。此井至今历千年、泉水不枯。有关国恩寺卓锡泉《新兴县志》和《卢溪通志》均有记述。
六、精诚为开别母石
这是一块不漏、不透、不绉、不瘦的平平常常的石头,而且这块约3米见方的平板面,已经裂开为二,可是人们却把它视为珍宝。这当中有一段关于慧能大师的传说。
慧能大师于24岁那年在新兴县城卖柴。偶一日,有一客姓安名道诚的来买柴,谈妥价钱后,慧能把柴送至金台寺(今新兴县城人民医院内)卸完了柴,刚迈步出门,忽闻安道诚在诵经、慧能因问道:“此是何经?”道诚道:“此是《金刚经》”。慧能问:“从何而来?”道诚道:“我于湖北蕲州黄梅寺东凭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大师,大师劝导道俗受持此经。”慧能宿具慧根,闻说而悟,决心往黄梅寺从弘忍大师学佛。
可是慧能的舅父不允他离母出家,说如要出家,必须把外祖母家门前的一块大石拜得裂开。这无疑是给慧能出了一道如登天的难题。不料慧能念经礼佛,那块大石即裂开为两片,这正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的出现,使舅父无话可说,只好答应慧能别母而去。后人就把这块石头称为“别母石”。此石一直保存至今,现存广东新兴县集成镇旧琅村中。
七、风光依旧藏佛坑
“……树拂风吹,几欲落帽,渐闻水声播扬,尤喜雀鸟喧噪,杖既坚而步安,坑未半而岩到。昂首视去,上有尽泉,时频点滴。俯首看来,中开水洞,底颇平夷,固无布席,亦堪敲棋。欲入其间,躬必先鞠,如履徊处,足须慢移……”这是昔人陈石泉写的《藏佛坑化身岩赋》中的一段。它约略描写了藏佛坑化身岩的景致。
据地方志书记载:六祖慧能大师于唐先天二年(713)农历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坐位,吾与汝别……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仙化。是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色,禽鸟哀鸣……六祖圆寂后,其肉身不知去向,门徒四出寻觅,终于在国恩寺南约五里许的寺田村东侧山坑畔的巨大岩石上,发现他闭目端坐其上。前有一石,高数丈,形似“韦陀护法”,两侧复有数石,如“四大金刚”,似六祖在世时,预先布设的金刚阵。此后,人们就把这个坑称为“藏佛坑”,而这块巨大岩石也称为“化身岩”了。
如今“藏佛坑”和“化身岩”风光依旧。不惮其劳的游人,依然可在寺田村左侧的崇山峻岭间,从那一处流泉汩汩,叮咚作响的山涧涉足而下,泉水没踝及膝,于乱石中,拨开掩映其间的山花草莽或水中的荇藻,蹒跚逆流前行,约五六百米,翘首前望,一可坐数人的巨岩横陈山涧之中。清冽的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水花四溅,滚珠跳玉,煞是好看。泉水落处,乃一深潭,潭水湛蓝不见其底。深潭一侧连岩洞,这便是藏佛坑和化身岩的所在。平时因潭水高涨,难见此洞,待寒冬腊月,水落洞显,方可见一如昔人赋中所描写的景象。
八、香烟袅袅香灯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新兴县集成镇温泉西侧的三坪村。有一座小山岗,其貌极普通,这便是名传千古的“香灯岗”。
慧能大师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七月八日,在曹溪宝林寺,忽谓门徒曰:“吾要返新州,速备舟楫。”众门徒苦留。六祖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架,有来必去,理也常然。吾这形骸,归必有所。”又曰:“落叶归根,来时无口。”遂乘船经肇庆回新州。同年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召门徒传法、诀别,端坐至三更曰:“吾去了!”便安然示寂。
是年十一月,广州、韶州、新州三处官员、门人、僧俗,争相迎六祖真身供奉,各执一理。
关子《六祖坛经》的版本与思想
青岛易如居士:来信收悉。所说鸡西所传的《坛经要诀》确实是伪造的,各版大藏经中未曾见过,不要轻信。还是研读《六祖坛经》,学习六祖南宗顿教的宗旨,依教奉行,得沾法益为要。 .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弟子法海集录,是我国高僧所传惟一称“经”的著述。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9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共收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但我国印行的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1.敦煌手抄本一卷,不分品目,一般以此本为最古。后称此本为敦煌本。2.惠昕本(兴圣寺本),书前有惠昕序,系根据繁本删定而成。3.高丽传本,为德异刊本,前有德异《略序》,分为十品,次第略有更动。与此本体例相同的有真朴重梓本及南京金陵刻经处1929年刻本。4.明南藏本,前有宋契嵩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不分品卷。万历四十八年赵琦美所刻房山石经本与此同一体例,但题下重校人不同。5.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刊登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分为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慧能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说法,“以定慧为本”、又“先立无念为宗”,所谓无念,就是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之意。关于顿悟,他的解释是:自性从本已来空寂者是顿悟,即心无所住是顿悟,今于顿中立其渐者,即如登几层之台,要藉阶渐,终不向渐中而立渐义。又说: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共说,为邪见故。他还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这一偈语,扼要地说明了禅宗源于般若,为禅宗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对后世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很大。
(原载《上海佛教》1998年第3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