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诸佛世界离我们究竟是远还是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如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诸佛世界离我们究竟是远还是近
  如清
  佛陀在《无量寿经》中开示: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那么,极乐世界,离我们究竟是远还是近呢?
  慧能大师在《坛经》(《决疑品》)中开示:世尊佛陀在舎卫城中说,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其实,十万八千里,就是我们三业(心、口、身)中的十恶八邪。现在劝各位善知识,只要除掉十恶八邪,当下就是极乐世界,立刻便见阿弥陀佛。
  由此可见,极乐世界,离我们既远又近。如果不除掉十恶八邪,极乐世界便离我们很远;只要除掉十恶八邪,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我们三业中的十恶是:1、杀生(杀害人类、动物类、植物类、以及鬼神类的一切众生),2、偷盗,3、邪淫,4、妄语,5、恶口,6、两舌(挑拨是非),7、绮语(花言巧语),8、贪,9、嗔,10、痴。反之,便是除掉十恶的十善: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恶口,6、不两舌,7、不绮语,8、不贪,9、不嗔,10、不痴。我们三业中的八邪是:1、邪见识(不能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的极端眼识),2、邪思维(执着善与恶的极端思维意识),3、邪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4、邪三业(心、口、身),5、邪身命(执着灵性,视色身为臭皮囊,制造分裂,走向极端,产生烦恼痛苦的极端意识和行为),6、邪念(执着爱与恨的极端心念),7、邪禅定(执着表象、内心分别的极端意识和行为),8、邪精进(不能平等看待并且对待一切众生的极端修行)。反之,则是除掉八邪的八正:1、正确见识,2、正确思维,3、正确言语,4、正确三业,5、正确看待并且对待身命,6、正确心念,7、正确禅定,8、正确精进。
  归纳起来,十恶八邪,即是邪恶的三业(邪恶的心念、邪恶的言语、邪恶的行为);十善八正,则是慈善正确的三业(慈善正确的心念、慈善正确的言语、慈善正确的行为)。
  一切众生的色身,都是父母所生,受老病死的制约束缚;一切众生的灵性,则是宇宙赋予,不是父母所生,不受老病死的制约束缚,既能和色身结合而存在,也能在脱离色身之后,重归宇宙,和本源同在共存。实在说来,有生有死的色身,只是众生灵性寄托的载体;不生不灭的灵性,才是众生自己。一切众生,都是不生不灭的灵性;一切众生,都有觉知觉悟甚至觉醒的潜能;一切众生,都是一体存在(众生的色身虽然各不相同,众生的灵性却都是宇宙一分子,不仅相互合一并且和宇宙合一);因此,一切众生都平等。
  平等看待并且对待一切众生,便是诸佛(觉醒者)世界或诸佛境界。
  我们只有彻底认识并且彻底除掉我们在无数次不同众生中轮回习染的十恶八邪,才能明了诸佛世界并且达成诸佛境界。我们只有使我们的三业时常超越善与恶、爱与恨的极端,才能使三业常保中性;只有三业常保中性,才能使灵性常在中性(宇宙是不生不灭超越男女、善恶、爱恨的中性存在;宇宙赋予我们的灵性,也是中性存在);只有中性的三业、中性的灵性、中性的宇宙时处合一时,我们才能时处享受没有极端没有极限的合道(达成平衡和谐的宇宙中性存在真理)至乐境界(极乐境界)。
  佛陀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却因颠倒妄想而不能证得。”诸佛具足并且证得自己灵性和宇宙合一的无量寿命、自己灵性和宇宙合一的无量光明、自己灵性和宇宙合一的无量智慧。只要我们彻底除掉十恶八邪,自性便是诸佛如来,时处都在极乐世界。
  因此诸佛世界离我们远与近的关键,只在我们每个念头的不觉知、不觉悟、不觉醒与常觉知、常觉悟、常觉醒之间。(文:如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