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本份的事情
关心本份的事情
※ 作者: 传明法师 - 厦门闽南佛学院教师
参加这次禅学研讨会,一开始我想像不到有那么多人热烈的参与,我们私下跟济群法师谈过,都认为这种学术会议在大陆,没有办法做到这么热烈的气氛。因为学术这性质是比较专业的,论文看得很辛苦,又引这么多古文,古文很多人看不懂;你要先看过论文,了解这篇论文整个架构、内容、观点,才能在短短十分钟左右的发表时间内,听发表人阐释一遍就听清楚他阐释的观点。尤其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禅”,这是实修的部分,有些是自己以前学过的内容,不然包括我都听得唏哩糊涂的。所以有这么多人参与,可见台湾对学术方面的重视,而且也透露出大家对禅方面的兴趣。
在大陆参加这种会议要报名,同时要缴报名费;一般是座谈性质的,九十个人聊一聊,讲评时都说一些好话,都不愿意揭露对方的缺点。所以来参加这次会议,我是带著学习的动机。两天下来,给我收获很大,尤其怎样发表论文、怎么当主持人、怎么讲评、整个会议是怎样的过程,都在这里学习到。而且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上,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气氛很自由、很轻松,但也很紧张。特别是这次会议是由出家法师和在家学者共同发表,两者之间可以得到很好的沟通。因为一般我们印象中,总认为学者他们做的一些学术研究,站的角度有时非但不是同情佛教,甚至也不是站在佛教的立场来研究佛教,而是用一些方法论来研究佛教,我们看起来,就觉得怪怪的,毫无一点感倩。而他们也可能认为我们出家人都没学问、不会搞学术,光会念经、拜佛等等。但经过这次研讨会良性的沟通,我觉得这种隔阂好像全部打破了,感觉很融洽。这点在大陆方面还有待努力。
谈到这次禅学研讨会的特色,当然在“禅”的方面,就禅定的问题讨论得比较多。在戒定慧中,“定”排中间,它是关键所在,因为要伏断自己的烦恼,解脱生死,非有禅定不可;没有禅定做基础,智慧开发不了,烦恼肯定也断不了。就我个人来讲,禅学研讨会,虽然它是理论的、学术的探讨,但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并离不开我们自己的修行,因为理论本身是指导修行的,学术也应该是为修行服务的。在探讨问题中,作者透过他们的闻思,把修行理论条理化、系统化,把它阐释得非常精细且深刻,甚至结合自己修行的体验,表达成文字,让我们看完以后,觉得很有条理、很精确,而不是笼统、含糊的,且可以引为借镜,这就起了指导修行的作用。论文应该是为这些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做学术;它与修行是不能分开的,如果分开的话,跟一般的学术讨论就没什么区别了。所以,这次禅学研讨会,就是在关心修行的问题上,达到了提升禅修理念的作用。
修行,实在是我们佛教生命力的所在。我以前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探讨佛教生命力的问题,因为当时我看到整个佛教界有很多流弊:做经忏的腐败、甚至很多出家人不知道出家要干什么、又受到社会上商品经济的影响,认为学佛法没用,没有一点淡泊的心情。这种急功好利的行为,怎么能学佛法呢?最大的关键,我觉得是他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没有内在的体验。佛法是要你去实践后体验的,你去证明这理论是正确的,心量就会提高,甚至更走近佛法一步。这是与一般的学术、学者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透过这种宗教内在的体验,你的生命才能自在解脱,进而把你内在的气质影响给别人,这是宗教之所以可贵的地方。
而这次的禅学研讨会,有这么多人参与及关心,并热烈的共同进行讨论,这是一个震撼。当然就整个台湾佛教来说,有注重弘法、慈善、持戒、念佛、参禅等等的,但在我们看来就觉得台湾很多方面为了迎合大众、迎合信徒,而有点流俗了,带有一种向外驰求的味道,在我感觉不太好。修行是一种气质、一种内在的表现,它欺骗不了人。古来大德说:“你有没有修行,站在我的眼前,一眼就看出你的修养来。”所以我觉得,这次禅学研讨会,对禅定方面,大家所谈的都抓住这核心问题,对准社会上的流弊,这是大家的共鸣,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另外,这次开会我觉得办得非常成功,在组织方面很严密,我也搞过一些活动,能够做到那么严密很难,就如他们所说的“滴水不漏”。当然背后会有漏失,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漏失只要能补得上,能够及时把它扭转过来,那就非常好了,这与组织周延与否十分关键。佛教讲因缘,幕后做这些琐碎工作的服务人员,默默无闻的犹如螺丝钉一样。就像一部机器,再怎么精密庞大,再怎么功能齐全,但缺少一个螺丝、整个机器就运转不来,所以我觉得背后这些人员让我非常感动,而且他们的态度很亲切,服务很周到,这是今后我们办活动应该学习的地方。
会议结束后,与会大众提一些建议:如麦克风少,那确实是少,不够;另一点是场地小。这两点我觉得是无关紧要的。总之就是希望下次能办得更好,还继续办下去,我发觉台湾各大山头,平日自己的庙只管发展自己的,都不愿意和外面保持联系,不是称什么山头,就称佛教四分五裂。而我们办这禅学研讨会,就让各佛学院、各寺院的人都来参与,打破原有的疆界。所以很多与会的人都认为这活动还要继续办下去,亦关心我们庙小财力不够,还为我们担心。也有人提议说:“能不能接受捐赠来支持你们。”从这就可看到大家共同关心这个问题,也认同这个做法。又听说台湾其他佛事、弘法活动都办太多了,而学术方面又搞边缘上的问题:如佛教与文化、佛教与艺术等等,真正关心自己修行问题的很少。
这次办这禅学研讨会,是关心自己修行的问题。很多人他没有这方面的修行,他就谈不起来,也不敢办。这不是开玩笑的问题,因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跟自己的体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有关。我们办这次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他们关心的,也是他们所缺乏的,有人这么提倡,就乐于伸出手来帮助我们继续办下去,如果没办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非常遗憾的。所以,我期许大家一起来支持这样的活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