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藉疑情 明心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修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藉疑情 明心性
  ※ 作者: 释修善 - 慈光禅学院研究部
  参禅的目的,在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也就是去掉心的污染,彻见自性的本来面目。自性上蒙俱的染污,也就是妄想、执著,吾人自性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妄想、执著遮障住了,若是离了妄想、执著,也就证得了如来智慧德相。
  以参话头作为禅修证悟的下手功夫,先须了解:“什么是话头?”“话”是说话,“头”是说话之前,不生不灭的心,如:水有源头,树有根头,找到了水的源头,这股水就受用不尽;参禅就是要找“心”的源头,也就是本心、自性。自性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也是无穷无尽。如参“无”字公案,或念佛是谁?在未起念前即是“头”。这一念未生之际,不生、不灭、不掉举、不昏沉、不落空、时时刻刻、单单的的,其实,这也正是“观心”。经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沉沦诸趣。”
  参话头要先起疑情。古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如:参究“念佛是谁?”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情,这个疑情不要粗,要细才好,随时随地,照顾这个疑念,如浇水不断,不生二念;疑情在时,不要去动它,继续保持下去;疑情散失的时候,再轻微提起,好好保持这个疑念,行、住、坐、卧当中,只要“谁”字一提,就能发出疑情,不假思惟、作意,任运二六时中,堂里堂外,打成一片。
  参话头不是东寻西寻,也不是念话头。东寻西寻,不是起疑情,而是打妄想;话头念个不停,已成为话尾。综言之,参话头-不落入第二念,所以,博山和尚说:“作参究功夫,不得起丝毫别念,行、住、坐、卧,单单只提起一个本参话头,发起疑情,一定要讨个下落,若起丝毫别念,古人所谓“杂毒入心”,岂但伤身命,还伤慧命。”所言之“别念”:除去“究心”之外,举凡世间法,都是别念;佛法中的好事,若在心体上取之、舍之、执之,都是别念,这个法门与渐教的禅定不同,单提一念而到家,余皆不许,在宗门中称为“顿教法门”。
  在疑的时候,身心世界统统放下,疑情成团,这个疑团就是一种定境。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大疑时,疑团深,小疑时,因为疑团不深,不能把我们的烦恼伏下去,因为疑的成份又深又切,才能把我们的身心世界完全否定,这就是宗门所说之“大死一番”,就是将整个身心世界完全否定,身心俱舍。这个疑团,在因缘到时,疑团打破,就能彻见本来面目。
  其实话头就是念头,凡夫容易起心动念,去观照这念心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生出来的地方就是念头;动念即乖,起一个念头,就把它转过来,所以宗门是从根本治疗,转了第一念之后,第二念第三念....跑出来,继续参,参到最后,定境就现前了。参究的功夫越来越深,烦恼会减轻,参话头能把所有的烦恼都逼出来。
  参到话头时,没有昏沉、妄想,就在话头的疑情里绵绵密密的用功,很受用,到家的境界,好像一座宝窟,而参话头好比一把錀匙,打开心门,藉这疑情的参照,所有的尘劳、烦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教以导行
下一篇:今年好 明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