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默照禅”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喜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默照禅”学习心得
  喜谛 - 慈光禅学院
  一、前言  
  第一次阅读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铭〉时,便被那纯净美奥的文字所吸引,它没有“禅八股”的味道,但也因其透露出的自证境界太过深妙,故欲从中觅得用功之痕迹亦颇困难;于是,只能将它当成诗词般地反覆吟咏,望洋兴叹而已。当初次学习永嘉禅法时,一个七结束时曾向院长请示:“默照禅”和“永嘉禅”有何不同?“默照禅”真的能令人开悟吗?去年上了半学期的《禅宗永嘉集》,对于永嘉禅法有了较进一步的了解后,学生有一些粗略的想法,想藉此篇报告提出。
  二、从禅宗风格、内容、传承之流变看默照禅与永嘉禅
  ●达摩至慧能以前之禅风:
  1.达摩的“二入四行”:“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
  2.三祖僧璨之《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3.四祖道信《景德传灯录?法融章》:“大道虚旷,绝思绝虑……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4.牛头法融《心铭》:“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
  ●六祖慧能以后的“禅机时代”
  六祖慧能出后,禅宗顿教的真正精神才被彰显(因为从达摩到慧能以前,禅宗的禅风仍是注重坐禅工夫的),“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贵见地,不贵行履”,不修观行,但以自心是佛、息念忘虑、纯一直心,当下便是。如黄檗希运的《传心法要》:“诸佛与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禅机之风创始于慧能,大成于马祖道一。
  (一)默照禅
  “默照禅”的提倡者宏智正觉禅师,在最初游方参学的几年,接触到的第一个有名的禅师是香山寺的枯木法成(法成以“枯木禅”名闻于世),二十三岁时,正觉禅师因慕名参谒丹霞子淳而开悟,并在子淳圆寂后,承其法嗣。正觉禅师的默照禅风是深受这两位大师影响所启发的,故极重视禅坐。(正觉禅师是投子义青的第四传,义青本身虽也以参了三年“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而开悟,但他终于是反对慧能的禅风,转回如北宗禅师们所主张的:“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的看法上去。)
  正觉禅师在禅坐的内容上,亦以“枯寒心念,休歇余缘”教众。如《广录》卷五(小参语录)“六祖和尚道,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诸兄弟休去休去。未歇歇去。(人+尔)若歇得尽。休得稳。千圣不可携。不可携处。是你自己。”在语录中,处处可见禅师教人“直但休去,歇去”、“兄弟如何履践,得与么相应去。快须休歇去”。至于要“休歇”到何等田地?正觉说:“直须歇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时是尔本身。”如此始得妙彻根源。而“休歇”之具体描述,即是“默照”:“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默照理圆,莲开梦觉。”(默照铭)。另外,《广录》卷六中常出现的“……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洗磨田地,尘纷净尽”、“但直下排洗妄念尘垢,尘垢若净,廓然莹明”,凡此,皆透露出“默照禅”是倾向于禅宗北宗渐派系统之风格。
  (二)默照禅与永嘉禅之异
  圭峰宗密大师将“禅”分为五种流类,其中禅宗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此心即佛为宗旨,故被别于一般大乘禅法而称为“最上乘禅”、“如来清净禅”。他说:“达摩门下,辗转相承者,是此禅也。达摩未到,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四禅八定,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南岳(慧思)、天台(智顗)令依(空假中)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义虽最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唯达摩所传者,等同佛体,迥异诸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
  一般常以永嘉禅法的“惺惺寂寂”等同于“默照禅”之功。然若以“惺惺寂寂”是已臻圆满毗婆奢那、优毕叉的境界而说同于默照之功,应是没问题。但问题是,若以永嘉禅法本身的理路而言,奢摩他层次的惺惺寂寂,还需转进毗婆奢那、优毕叉才算圆满契入法性,这样的次第,走的显然是一般教下止观、思维修的路子;然而,默照禅似乎是不涉及修观的。
  中国禅宗的特质,无论是从达摩到慧能,或慧能以后的禅机时期,乃至末流的参话头、公案,皆迥异于一般大小乘禅法之以“止”为基础而修“观”,却是不假作意、起观行,而“直截佛根源”的。
  (三)默照禅与参话头之同
  参禅的关键在起疑情,藉由疑情的力量直捣第八意识窠臼,这是一种向内参究回向溯源的方法。
  宏智禅师说:“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其所“究”为何?据周蔡《正觉宏智塔铭》所记:“盖师初以坐入道,淳以空劫自己示之,廓然大悟;其后诲人,专明空劫前事。”《广录》卷五:“……若也坐断一切心,拈却一切色,退得尽,放得落,正恁么时,是个甚么。诸人还识得根源么。”卷六:“孙之所生处名祖。流之所出处名源。彻见其源,识得其祖。则知未流转以前堆堆地,不随生灭夤缘。”又在〈圆禅者求颂〉中,正觉说:“枯歇身心百不思。湛圆自照劫空时”。此外,在卷五卷六中常出现的字眼,如“根”、“源”,都常令学生联想到,或许默照亦是一种参禅的工夫,只是参话头凭借的是疑情的力量,向心识深处钻去,而默照禅凭的是源源不断的灵明觉照力,照到无可照处,最后疑情不起自起,如此才有悟的可能,所谓不疑不悟,大疑大悟。(依宏智禅师行业记所载,宏智禅师是在与丹霞子淳之问答中得悟的。)或许默照禅亦可比拟成掘井,只是不断地向下挖掘,直到井水自然泉涌而出。由以上的思考,学生的观点是:默照禅和参话头皆属“从心性溯源的特质”。
  三、结论
  《广录》曰:“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默照禅,以向内返溯之参究工夫(不用话题)迳直做去,一直到无功用心现起,方可曰:深有所诣。“更须取拾归来,到旧时处所,复其源,奉其祖,相合而一,方见通身去也”。”悟后必再起修,方得圆满。“道人行止,流云无心,满月普应。不为一切所留,历历在万像中,卓卓出一头地。随缘遇触,不染不杂,与彼同用,与我同体。……所以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至如与万像同出同没,诸尘三昧起处,净如海印,转若盘珠。落落地遍一切,钉钉地非异缘,可谓独耀无私底时节,夜月出而水明,春风吹而花发,不假功用,自然圆具,因因缘缘,果果报报,在其间无分外底。……”。从无心齐照法界之“海印三昧”,到随感而应之“千百亿化身”,这是八地菩萨“如幻三昧”之境界,于三有中,普现一切身。能如夜月而映现千江,如春风而萌发万物,随一切因缘果报,而与之生化,方可曰无功用道之圆满。
  默照禅常被以为是一种修定的初步基础工夫;但事实上,只要读过《广录》的人,应都会明白,默照禅实在是大有工夫在,决非只是定功而已,亦非如大慧宗杲所云的“枯木死禅”。然而,大慧之喝斥默照禅为“默照邪禅”,认为其断佛慧命,亦非无的放矢。用默照的方法,若是个散漫的人,就真的很可能变成“冷湫湫地”、“寒灰枯木”,所谓一头钻进“无事窟”,粗重的妄想是不见了,定境不现前,智慧的光茫亦透不出来。“默照理圆,莲开梦觉”,能真正达到这等工夫的,恐怕是极少的吧!宏智禅师在《广录》中,多次说到:“无心道者能如此,未得无心也大难。”这难怪会有人认为默照禅乃悟后起修之工夫,非初学者能入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