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团办大学的理念与展望
佛教僧团办大学的理念与展望
马逊校长:
欢迎大家来到大仑山华梵大学,敝校是第一所由佛教界人士所创办的大学,从一九八九年成立至今已经十年整。本校的特色有二点:
第一、完全由佛教界人士所创办,并教佛教精神融入校园中。
第二、学校设立在山上,山林对人心有直接影响,可以回归自然,净化人心。
晓云导师创办华梵大学的理念是认为解决人类问题的根本之道,就在教育,教育能够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的,只有佛教教育,佛法对于伦理道德、对于人心的净化,是其他宗教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要承佛陀教化的功能。尤其在今天,经济带著科技跑,人心随物转,人文却赶不上科技的进步而原地踏步,很多传统的价值观被颠覆,目前大环境存在二大问题,一是电脑犯罪不限时空,二是基因工程的进步,这都值得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宗教人士好好去面对。前几年的宗教大会上,德国一位神学家──汉斯,提出了四大全球人民的原则,得到全球六千多位宗教人士的认同,此四大原则其实即佛教五戒中之前四戒,而佛陀讲的更彻底,所以佛教有很多好的观点可做为全球人民之标竿,其中又以慈悲、智慧为佛陀教育的菁华,而华梵则依此原则提倡“觉之教育”,以自觉(八正道)、觉他(六度、四摄等),为人生宗旨及中心思想。为了挽救世界的危机,我们应该要推广佛陀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办大学的原因。
但是在目前办学非常不容易,其困难如下:
1、目前在台湾办学已没有空间,大陆还有。台湾这几年教育部都没有限制的开放大学设置,使得大学数量急遽增加,而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会使得将来收不到学生,这是目前教育的危机,也会造成劣币逐良币,或许好的学校不被人家了解,而遭受关闭的命运,像日本已有十九所大学关门,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好的大学,这是我们非常忧心之处。
2、社会方向:一般社会大学的方向是功利主义、唯利是图,而佛教大学的方向以利他为原则,青年人看到社会的方向,都愿意为自己努力而不愿意为别人,目前佛教教育是与社会在拔河,我们这中国第一所佛教人士所办的大学,虽已受到社会、教育界、学界的肯定,旦面对目前的情况,则要有危机意识。
3、经济问题:每年每名学生成本约十五万,但学费收不到十万,其中教育部规定须有百分之五作为奖学金;此外,人事成本非常高,因为一定要有很多各方面的专业师资,才能够把学校办好。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在台湾已经没有空间了,但相信佛教大学将来在大陆、在中国文化的土地上还有空间能够真正把佛教的精神发扬开来,希望在座的各位法师努力。
惠空法师:
目前台湾的教育政策以由菁英教育走向全民教育、普及教育及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教育理念及制度变化很大,马校长提到大陆有很多空间,希望藉由华梵的办学经验,让在座大路及台湾法师了解。
关于僧团办大学的意义,个人提出一点看法,我仔细查个几大学的道场,让我很感动,因为一个宗教的发展需要靠很多的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环结。有一本关于中国佛教教育史方面的资料里面记载,在一八八九年“基督教在华传教会议”中提到,认为基督教在中国传了一百多年没有什么发展,他们检讨原因,觉得在清朝科举制度下,优秀的人才都走向儒家,所以认为一定要掌握知识份子、优秀人才,因而决定要办大学。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确实在世界各地办了很多所大学,包括在台湾也是,因而我们刊到他们掌握了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源,这两个是社会、人类文化的关键资源。因此佛教如果远离了大学、远离了社会知识,远离了菁英人才,就会慢慢地排到社会边缘去,所以佛教办大学最大的意义,一是跟得上时代文化进步之步调,再者由社会资源替佛教教育下一代的人才,这是从佛教发展比较功利的立场来谈。
若比教育家本怀立场而言,如马校长所说,推动佛法悲智之根本精神,一要透过教育对菁英份子教育,因为现在很多知识份子,在现代社会制度下,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教,尤其二十多年前,宗教被排挤在教育体制之外,不能进入校园,因此佛教的思想与社会主流无法接触。目前台湾已经突破这关键点就在唯有透过大学教育,佛教才能接触到菁英份子,才能与社会主流及文化结合。
马逊校长:
在台湾办佛教大学比较困难,可能在大陆困难更大,第一:经费问题,我们都以办学以后,可用学费来维持学校开支,但事实上像华梵一开始办工学院,须要更大的经费,因为要很多仪器设备。第二、若办文学院,经费花费较少,但不是潮流。不过华梵办工学院有一个特色,就是人文科技相融、慈悲智慧相生,可以把佛学的理论与科学融会,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另外,像佛光山办管理学院很讨好,但现在也有困难,因为管理学院特别多;第三、如果办文学院,能够把佛陀本怀点示出来,因为只有藉著人文才能够把佛学思想全面、没有限制的介绍。
办学须兼顾理念与现实问题,人文学院花费较少,但学生也相对地少,办理工或管理学院,所花的钱很多,必须要收支能平衡。以前我们有三分之一是靠社会大众,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很好,所以募款较容易,同时我们办学绩效优,教育部补助很多,现在私立大学越来越多,而整体教育经费没有增加,补助相对就减少了。所以办学之前不要以为只有硬体就可以办下去,办大学是个无底洞,而我们的护持委员、捐助者不了解,认为学校建好、也有学费,怎么还要募款?他们都不晓得即使是美国最大的学校,也须募款。
惠空法师:
就您对社会的观察及对西方的了解,未来可不可能办纯粹佛教或宗教大学?
马逊校长:
现在社会大学中续命佛慧命不是简单的工作,佛教大学须依佛教各宗各派设系所,例如天台系、中国禅学系、密宗学系等,如果把佛陀四十九年的教法,设置成一个系,显得太肤浅而且不能一门深入。若要深入则须分系,但师资要从哪里来?师资须教育部核可,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都须博士学位,硕士只能当讲师,学校主力须在教授身上,目前有佛学博士学位又在校任教的不多,有佛学博士学位分发的学校大都在日本,美国有一两间,而这些都必须经教育部核可才能当合格师资,所以真正的佛学博士非常少,目前台湾几个佛教所办的佛学系所的师资都不容易找到,所以必须先培养佛教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拿到博士学位,第二步才能考虑办佛教大学。
周所长:
办佛教大学有关经费、师资来源的困难,是非常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华梵的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主要是研究佛学,要想独立成为学院或学校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师资来源就是问题。今天的博士学位师资除了来源有限定之外,国内外大学所训练出来的博士,其培养重点不够广泛,而办一个佛教大学须有很多系所和课程设计。以华梵东研所而言,就开设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三论宗等各宗之课程,而教授们的专长又很相近,如现阶段中论很兴盛,因此大家几乎都学过,可是想要找学过三论宗、专长于禅宗的师资很难。所以老师刚聘进时,不见得懂得禅宗、三论宗,在进学校经过某种程序的培养,才增加了许多特殊的知识得以教授课程。又有些教授实际上是哲学博士,非以研究佛学为主,如果是在台湾拿到哲学博士,再到美国专研佛学,这样是比较理想,但美国最近佛学研究也慢慢在衰弱,如威斯康辛大学,早年佛学研究非常兴盛,最近因为两位主导教授退休就衰退了;而柏克莱大学、加州大学,从早年佛学研究的兴盛到最近也考虑要关闭。所以,师资来源问题出在佛教界本身,未来想要办学,对于如何吸收人才、要如何培养人才,都应该要特别考量。
研究所的成立跟开放,有其相当艰难的地方,除了经费、人力、资源考量外,能不能赶得上时代?能不能与当代的文化同一个步调是相当重要的。就中华民国的政府而言,要办纯佛教大学相当困难,除非设置各种宗教系所,而我们东研所是在开办的时候,晓云法师就主张,除了研究佛学,还要研究儒学,这使得东研所赶上了时代,我们捉住了文化步调,就凭这一点就很有希望,这是未来生存非常重要的立基。
惠空法师:
台湾二千多万人口就有一百五十所大学左右,所以在台湾所考虑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而在大陆则是要面对如何开创未来、迎接未来的问题,台湾没有僧源、师资,可是大陆有,问题我们怎么去开发、去延续这个市场?这是我提的第一点问题,我认为大陆将来可能不只可以办一所宗教大学,甚至三所、五所都有可能性。第二点,周所长谈到如果办纯佛教大学,生存机率会比较低,东研所加上艺术、加上儒学,所以生存率就比较高,因此如果将来要办佛教大学,个人任为可以把相关领域纳入研究范围,它可以收到周边效益,像发展佛教文学、佛教艺术、佛教医学或佛教建筑等等,因为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只是学艺术、文学,可是学久了,或许就会转进佛教里来,因为我们善根的开发,不是十几、二十几岁就能显发的,可能要到四、五十岁才能显发,像弘一大师、谛闲大师都是四十几岁才出家。所以佛教大学将来成立的发展性,可以考虑五明的思想,以佛教义理为核心,将相关学科如佛教音乐、佛教艺术、佛教雕刻作为辅助,我觉得它的存活率,会比单独办纯佛教大学高。
康德教授:
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可以感受到台湾及大陆发扬佛学的情况,我是德国人,我没有佛教文化的背景,我主要把佛教当成一种研究对象,也把它当成世界人文思想的重要文化。德国研究佛教主要偏重印度佛教,所以修梵文、巴利文的情况相当不错,但是研究东亚洲的佛教非常不理想,主要是研究东亚洲的佛教大学,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把儒家文学、东方社会学等都包括进来,捉不住主要的主体,最近有些年青的学者对东方的佛学,特别是对于天台宗、华严宗,或者是禅宗,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就到日本、大陆、台湾待过一些时间,他们很希望在德国也能够继续发展佛学研究。
顿成法师:
这里的学生有没有上佛学的课?
马逊校长:
在台湾的宗教法规里,不能在大学里强迫学生接受我们的宗教,这就是所谓的宗教自由,所以台湾没有单一的宗教系所,我们不能办纯佛学系、佛学研究所,如果要办的话,只能办宗教系或宗教所,但是这种状况就会变成四不像,因为单一研究一个古老宗教,就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作全面的了解,何况那么宗教都要上。我们要等到教育部答应可以办单一宗教系时,才开办佛学系或佛研所,绝对不要办一个四不像的宗教系。目前佛学课程在通识教育里有开设“觉智与人生”,这是以佛教为主的人生哲学,虽不是纯粹讲佛教,但是把佛教的人生观教给学生,这是必修课,另外也有佛学概论、佛教艺术等。
顿成法师:
大陆目前的重点在僧伽教育,大陆政府非常支持佛教的发展,要求在每一个省都要有男众佛学院和女众佛学院,所以目前重点是在僧伽教育。
马逊校长:
台湾也有很多佛学院,但其学历并不被教育部所承认,因为时间关系,座谈会进行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