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普贤 照亮了银色世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伍俊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普贤 照亮了银色世界
  □ 伍俊东 《风景名胜》 2006年第03期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峨眉山“银色世界”的佛教形象,与它的地理、气候呈现银色的主调应是密切相关的。一年四季的云海就是这样。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让冰雪覆盖着。大诗人苏东坡“峨眉山西雪千里”的诗句,咏叹出了峨眉山“银色世界”独有的气势。
  银色峨眉山衬托着普贤道场,高照的红烛,缭绕的青烟,伴着仙乐般飘渺脱俗的梵呗唱颂,世俗的心会在这晶莹剔透的世界里苏醒,感动。
  普贤,骑象大光明
  在峨眉山的这些天里,我们始终被普贤道场的神奇和美丽感染着。
  峨眉山被称为盆地崛起的天庭,在它海拔3000米的金顶之上,世界上最高的金佛——十方普贤屹立在凌云之巅,代表着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那里呈现的巨大山体,好似悬浮在浩渺的云空里,感动得李白也慨叹“峨眉高出西极天”。
  峨眉山供奉普贤的最大道场——万年寺,总能让游人产生特殊的情感。寺内供奉着宋太宗敕造的7.85米高、62吨重的普贤铜像。这座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铜像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一路走来一千年,从地震剧烈的撼动中走过,从火灾熊熊的灼烧里走过,安然如初。佛光瑞气,宝相庄严,铜像做为普贤道场的标志, 让历史也飘散出祥和的味道。
  菩萨,在佛教信仰中有着“觉有情”、“大道心众生”的含义,协助佛普度众生,转迷成悟,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清净自在。佛教里的菩萨相当多,当年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讲《法华经》时,在座听佛说的菩萨就有八万之众。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是其中名声最大的四位。
  佛教源于印度,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佛教中国化的同时,更加艺术化和景观化了。 聪明的佛教徒,总是选择风水好,风景好的地方建庙修行,使得佛教胜地在中国,常常也是风景胜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以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的道场,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早已闻名中外,激起人们对着佛门胜地产生种种美妙的向往。
  在成都平原西南,峨眉山像一道耸立着的巨大翠屏,山体轮廓弯曲而柔美。它纵横200余公里,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崃山相连。山高接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峨眉天下秀”,佛教选择了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示现说法的地方,就像文殊之于五台山、观音之于普陀山、地藏王之于九华山,这些佛门胜地给人的感觉美妙而真实。
  佛教里说这四位菩萨,地藏王菩萨是愿望和理想——大愿;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心肠——大慈;文殊菩萨是智慧——大智;然后就是普贤菩萨的行愿——大行。四位菩萨,道出了佛门修行的四个重要方面:愿力、慈悲心力、智慧力、行愿。也是生活中要做成一件事的四个关键:理想、心量、聪明才智、行动。
  《华严经》里描述释迦牟尼佛,身边左右站着的,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说的是既要有智慧,也要有行动,才能有成果。 峨眉山的普贤菩萨,表征佛教的实践精神。行动,是普贤要特别提醒世人的。
  瞻仰普贤,引人注目的还有他的坐骑—— 一头六牙白象。象征着力大无比,寓意做事情要坚忍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据说这头象很神奇,身体比雪山还白,而且体量庞大,象的每个牙尖上有个浴池,每个池子里有十四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有美丽的天女,每个天女手里有五个箜篌,每个箜篌还有五百个乐器配合……就这样无休无止,佛法无边。
  佛经里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故事。香象体形很大,过河的时候直接趟水,把河里的水都截断了。香象的勇气和力量被推崇、颂扬着。普贤骑象的姿态,正是积极、奋发人生态度的展示。
  佛音绵绵2000年
  在今天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只有峨眉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除了峨眉山秀甲天下外,它作为“普贤道场”的历史事实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峨眉山的佛教:公元一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
  回溯历史,在汉代以前,峨眉山原为道教天下。周朝时期,峨眉山住着两个名气很大的仙人(实为隐者):一个是葛由,一个是楚狂接舆。
  葛由,是周成王时期的人,“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日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峨眉山)隐居”。想像他上峨眉山的时候,也应该是乘着木羊的吧。葛由的故事,很早就成为峨眉山的典故了。在唐代两大诗人陈子昂和李白的作品里,写到峨眉山时,都用过这个故事。
  楚狂接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和孔子同时,并和孔子有过交往。他本名陆通,号接舆,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知识分子,不满楚王的朝令夕改,认为他是昏君,不愿意为他服务,就佯狂不仕,装疯卖傻了。所以人们就称他为楚狂接舆。后来他从楚国的现在荆州地区跑到峨眉山来隐居。在儒家经典《论语·微子》中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的话,因此楚狂在读书人里面很有名望。那么,楚狂接舆为孔子唱的什么歌呢?后人称它为“凤兮歌”。歌词是“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亡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意思就是劝说孔子不要那样周游列国,到处钻营了。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隐士之一。楚狂在峨眉山的遗迹“歌凤台”,在现在的神水阁,实际是块大石头,传说这是他隐居时结庐的故址。
  葛由和楚狂接舆为峨眉山带来了最初的名人效应,使得从汉代开始,峨眉山游人、道释、隐者越来越多,声名日显。汉武帝派来了使者祭拜峨眉山,试图找到长生不老的药方。随后,到峨眉山寻找“仙药”的人历代不绝,连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来峨眉山中采药炼丹。李白的两句诗:“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像今天的广告词似的,把峨眉山渲染得堪比蓬莱仙境了。
  伴随着峨眉山的美丽和神奇到处传扬,菩萨道场的前奏和背景早早就被营造得呼之欲出了。它似乎一直在默默等待着,等待着不期而至的因缘,等待着陡然发轫的契机。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六月一日,一个预示着峨眉山将要走向佛教名山的传说终于广泛地传播开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今初殿附近),见一鹿足迹如莲花,追至绝顶无踪,乃见威光焕赫,紫气腾涌,联络交辉成光明网”。佛光被首次发现了。这位姓蒲的采药人当时的惊奇和激动是可想而知的。他虔诚地以自己的舍宅作为寺庙,建起了“初殿”(普光寺)。但他是否会想到自己与佛的这次际会,开启了峨眉山随后2000年的晨钟暮鼓?其间弥漫着多少期盼的香烟,绵绵的佛音长长地缭绕在这座中国最高的游览名山之中……
  佛教经由印度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三条丝绸之路 :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和南丝绸之路。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最早由南丝绸之路传入峨眉山。普光殿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诞生了。
  世人敬畏不平凡的事,奇迹恰能征服世俗。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示现说法的传说深刻地影响着峨眉山。原本佛道并存的峨眉山,逐渐由佛教占据了上风。这其中历代帝王的介入起了很大作用。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笃信扶持佛教,曾登到金顶之上,吟出“还似成都望,直到峨眉前”。他带着虔诚登上峨眉山,峨眉山耸立在他的眼中,又耸立在了他的诗里,更以一份沉甸甸的信仰占据着他的内心。唐代中期皈依佛教的唐德宗下过一道强化“峨眉山为普贤盛地地位”的圣旨(777年)。一个帝王对峨眉山的普贤信仰笃信得如此具体,这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似乎过于细节了罢,但想想后来他在都城长安把迎奉舍利的佛事操持成一件国家的盛事,就不会觉得突兀和奇怪了。
  宋代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的崇佛,也是有名的。但是对处理佛教有关事务,相当费心、谨慎。对佛教没有放任,反而对佛教设施加以管制,只是时而严厉,时而松弛。他严守着太祖时代禁铸佛像的政令,仅许现存佛像公开受拜,不容铸造新佛像。维持固定的佛像数量,以防民众佞佛,而且管制青铜生产,稳定青铜价格。但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遣内侍到成都铸造那座巨大的金铜普贤像奉安于峨眉山普贤寺(今天的万年寺),这次的破例在当时影响很大。帝王又一次凭借特权,宣扬对佛教的拥护,推动着峨眉山的普贤崇拜。
  历代帝王中,对峨眉山佛教支持最大和次数最多的数明代的万历皇帝。他曾三次下诏整修、扩建峨眉山的寺庙。万历皇帝为什么如此看重峨眉山佛教呢?他在诏书中说得明白:“朕惟自古帝王,以儒道治天下,而儒术之外有释教翼辅,并存”。统治者们历来以儒家思想来制定国法民约,巩固自己的政权。自晋以来,一些帝王已开始察觉到光靠儒家思想维持其统治,还不够。所以又提倡佛教和道教。聪明的万历皇帝走上了尊佛礼佛的道路,在客观上促进了峨眉山佛教的发展。
  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峨眉山佛教最兴盛的明、清之际,连绵百里的山峦,白云深处,古森奇岩之间,耸起了150多座佛寺,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成为了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
  随着历史的变迁,全山现有寺庙30余处。其中以报国寺、万年寺、金顶寺庙群、伏虎寺等最为著名。这些寺庙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联合国专家评价说:“峨眉山每一座寺庙,都可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评价峨眉山的寺庙保护工作:“这项遗产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需要我们予以保护。你们所做的努力是令人称颂的。”
  “银色世界”之旅
  峨眉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从山顶到山下分布着四大景区:金顶景区(高山区)、万年寺景区(中部地带)、清音阁景区(中山区)、报国寺景区(低山区)
  峨眉四大奇观之一的“云海”,那变幻不定的情形,让人惊叹不已。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满目的茫茫苍苍,云像雪白绒毯一般平展地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或酣睡。有时,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不由得飘飘欲仙起来。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把峨眉云海称“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峨眉山“银色世界”的佛教形象,与它的地理、气候呈现银色的主调应是密切相关的。一年四季的云海就是这样。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4个月时间让冰雪覆盖着。大诗人苏东坡“峨眉山西雪千里”的诗句,咏叹出了峨眉山“银色世界”独有的气势。峨眉又是“一山有四季”,高山区是冰雪世界,中山区和低山区却相伴着漫山的鲜花和绿树。即使冬季,也是“银色世界雪皑皑,青山绿水依旧在”。
  银色峨眉山衬托着普贤道场,高照的红烛,缭绕的青烟,伴着仙乐般飘渺脱俗的梵呗唱颂,世俗的心会在这晶莹剔透的世界里苏醒,感动。
  峨眉山的“银色世界”之旅,先是从低山区的报国寺出发,有左、右两条路线,往左经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到金顶;往右经龙门洞、白龙洞、万年寺、华严寺到金顶。在银色峨眉的观游中,经历着最宝贵的自然与文化的启蒙。
  峨眉门户——报国寺
  去峨眉山脚下的报国寺,立刻感受到了峨眉山的秀,山脚下绿树成荫,到处都是参天大树。报国寺景区为峨眉山低山区,海拔550-1000米,气候温和,林木葱茏,寺庙相对集中,人文景观丰富。有著名的报国寺、伏虎寺等;有珍贵的华严铜塔、圣积铜钟等佛教文物;还有“萝峰晴云”、“大峨山潮”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及枯叶蝶、凤蝶等珍稀动物和桫椤、桢楠等珍稀植物。
  报国寺是峨眉山寺院中建筑最宏伟的一座,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明万历年间修建。整个寺庙属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峨眉山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
  寺庙座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形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取自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
  山门的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寺门口,挂有明嘉靖年间圣积寺所铸的一口大钟。据说每逢晚上敲钟时,30多里外都能听见钟声。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殿门上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 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来峨眉山不上金顶睹佛光是遗憾。
  第二殿大雄宝殿。殿里一副联语说得妙:“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峨眉山秋月朗朗的时候,山风如佛在说法时的果决无畏,就像狮子的吼声。下联引用了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众弟子讲经说法的典故,开示觉悟之路的当口,正如天花乱坠的样子。
  大雄宝殿后,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的塑造工艺叫“脱纱塑造”。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看过很多风格的佛像,“脱纱塑造”还第一次见。造法精湛,而且用的是巧劲,不由得不佩服 。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殿内有一副和现实很对应的楹联:“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而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是峨眉山普贤道场的真实写照了。
  密林深藏“伏虎寺”
  出报国寺,沿公路上行1公里就是伏虎寺。那座高大的木质斗拱“伏虎寺”牌坊下面,有一条虎溪,水声潺潺,迂回林中。溪上横架着“虎浴”、“虎溪”、“虎啸”三道廊桥。石级曲径整洁,通向密林深处。所谓“密林藏伏虎”,笼着神秘色彩。溪水、桥楼、路坊、翠竹陪衬着伏虎寺,构成一幅清幽秀雅的水墨图。“伏虎寺”名字的来历有两说。相传“林中多虎,常出为害,始建尊胜幢于无量殿前以镇之,其患遂绝,故名伏虎寺”。 另说寺后的山形像一头伏卧的老虎, 故名“伏虎寺”。
  伏虎寺是峨眉山上最大的尼姑庵,建筑开阔,依山铺排,树木高深,时闻鸟语,幽静、端庄。寺庙的选址和建筑形式高妙,不少建筑学家为之叫绝。
  第一殿弥勒殿,第二殿普贤殿,第三殿大雄宝殿。我们去时,殿中正在做佛事,尼姑们念词唱腔,悠扬、清静、肃穆,很是动人,让人禁不住向往佛门圣地那种很真实的感觉。
  普贤殿和大雄宝殿构成一个大天井,四周高树笼罩,因山环林障,气流回旋,屋面上无枯枝败叶,整个寺院无尘无垢,干干净净,人们视为奇迹。所以康熙皇帝亲笔赐书“离垢园”。感觉整个伏虎院,透着一种女人特有的气息:清净,细腻,湿润。
  大雄宝殿右边为“华严塔”亭。亭内竖着5.8米高的华严铜塔,为元代紫铜铸造,初为17层,今存14层。塔体内外竟然铸有近20万字的《华严经》经文和佛像4700余尊,冶炼铸造规模大而繁复,超乎一般想象。为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冶金艺术的精品。
  距“华严塔”亭不远有500罗汉堂。走入罗汉堂,神态各异的罗汉跃入眼帘。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高深莫测……奇怪的是罗汉堂只塑了499座罗汉,为什么少一座?相传清朝末年塑罗汉的大师自己就是一位罗汉。500罗汉堂“文革”时被毁,现罗汉堂为1999年重建。
  伏虎寺四周群山起伏,寺外杉、柏及桢楠多达10余万株。其中峨眉山最大的楠木林——“布金林”,是清朝初年伏虎寺寂护长老率众徒按《大乘经》一字一树种起来的,一共种了109000株。看“布金林”绿荫深深,大片浓绿把空气都染绿了。
  伏虎寺周围有阴湿气候带,最适宜著名的植物活化石——桫椤生长。桫椤是1.8亿年前侏罗纪时代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它看上去有点像椰子树,树高一般不超过3米,树干古朴浑圆,树顶部长满了修长飘逸的羽状复叶,叶片由无数松针似的小羽叶构成,被列入中国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伏虎寺右侧,迤逦而下伏虎岭不足1公里有一座小山峦——萝峰。“萝峰晴云”,列入峨眉山“十大风景”。那里林木丰秀,涧谷环流。特别是峨眉山上少见的松树聚生地,数百株古松奇枝异态,苍劲挺拔。山风吹过,阵阵松涛回荡在山谷之间,凸显“松威”。夏季雨后初晴时,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从蓝空缓缓飘过,透过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看朵朵白云从伏虎岭飘下,飘到萝峰顶上,飘到游人身旁,缠绕在松树之间,时而飞舞轻游,时而飘向岭下的峨眉平原,显出峨眉云彩多变的流动美。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真是幻景百出。
  萝峰也是鸟瞰峨眉平原的最佳所在。每当日照松林,雾散天阔,放眼纵横百里平原,形如半岛,西边连接着眉山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带,北面、南面、东面,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像章条条白练,飘逸飞动。一到阳春三月,茵绿色的秧苗,玫红色的紫云英,金黄色的油菜花……田畴锦绣,原野春意,安详地袒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随着浩荡的春风奔来眼底。能饱“萝峰晴云”眼福,实乃伏虎寺之旅一大快事。
  普贤骑象“万年寺”
  车行在去万年寺的盘山公路上,两旁高山巍峨,山涧中水流不绝,又体验了一番峨眉的灵秀。
  看到公路下面溪流中一块巨大的奇石,长约35米,宽2.5米,其形状酷似一首航船,这便是“普贤船”。传说当年普贤菩萨撑着这条满载佛经的船来到此地时,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普贤菩萨搬书上岸后,为不让海浪把船卷走,于是施展佛法,将船点化成此巨石,从此它便停泊在这仙山脚下了。明朝时期,曾有人在山崖上刻有“藏舟于壑”四个大字,说的就是这件事。
  到半山腰乘索道上万年寺,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有人说峨眉山最好的寺庙是万年寺,最适合晚上睡觉,听山风。但雪中的万年寺景区也好,空气更加清新,吸进鼻里,仿佛有一丝清香,又隐约闻到甘甜,几乎把人醉倒。雪中居然听到了一两声清脆悦耳的鸟鸣,真是“空山闻翠鸟”啊。
  万年寺是峨眉山最大的普贤道场,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明朝寺庙遭遇火灾。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仿印度热那寺式样建无梁砖殿。明神宗赐名为“圣寿万年寺”。目前,万年寺拥有山门、钟鼓楼、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行愿楼、斋堂等殿堂屋宇,总建筑面积3千多平方米。
  山门外有“峨眉山十景”之“白水秋风”,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
  万年寺的无梁砖殿和普贤骑象铜像最具特色。普贤骑象铜像堪称峨眉山镇山之宝,铜像在无梁砖殿内正中。全像通高7.85米,重62吨。其中白象3.3米。象色白、腹空,四足分踏三尺莲座,四体有力,古朴雄浑,双目炯炯。象背普贤坐莲台,体态丰润,衣纹线条流畅,手执如意棒,表情肃穆庄严。此铜像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下诏在成都运用蜡模技术分部铸造,然后运到峨眉山焊接而成,距今已千年有余。经过18次地震和多次火灾,铜像安恙如初。峨眉山“普贤信仰”的伟力被这座普贤骑象铜像体现得真实而具体。
  无梁砖殿在寺院高处,建于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砖殿仿印度佛寺形式,上为半球形屋顶,下面为正方形殿堂,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全殿用砖砌成,通体无梁,全靠拱顶受力。历经5-7.9级地震多次,至今纤毫未损,堪称奇迹。砖殿内顶饰有飞天藻井图案;殿内四周为环形佛龛,供奉小铁佛307尊。砖殿右有 “行愿楼”,楼上藏着三件稀世珍宝:“佛牙”、“贝叶经”、“御印”。“佛牙”是明嘉靖年间锡兰(今斯里兰卡)友人所赠,长44厘米,重6.5公斤,据鉴定为距今约六十万年的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嘉靖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敕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
  寺院内还有一个长方形水池,唐开元年间大诗人李白游历到万年寺,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琴声清越优美,李白为琴声所感写下了《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相传,当时广浚优美的琴声也使池中的青蛙陶醉,竞相模仿琴声“呱呱”叫了起来,成了?峨眉山独有的弹琴蛙。逢着夏季,游人在池边击掌,池中青蛙便会发出琴声般的叫声。
  站在池畔,我被美丽的传说感动,此时的天空飘着年年岁岁的雪花,而弹琴蛙的歌声,已断断续续响了千年……
  “十方普贤”耀金顶
  峨眉山“银色世界”之旅,清音阁和洪椿坪是不能缺的,最高潮无疑在金顶。
  清音阁离报国寺约15公里,地处牛心岭下的山坳中。阁后有黑、白二水汇于清音阁下,汇合处有一大石,状如牛心,故名“牛心石”。二水上分别建有石桥一座,水穿桥而出,撞击牛心石后,浪花飞溅,飞花碎玉。深峡里阵阵涛声,弹奏出甜美的琴韵,名曰“双桥清音”。“双桥清音”前有绝佳的观景台。“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双桥清音,峨眉一大胜景。
  沿着白云峡蜿蜒直上,上行5公里即为洪椿坪。洪椿坪又称“千佛禅院”,因寺前有洪椿古树得名。洪椿坪群山环抱,林木苍翠葱茏,空气清新,是山中最佳的避暑胜地。山间林岚漂浮,炎夏清晨雾雨霏霏,素称“洪椿晓雨”,“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象。
  过龙凤桥,经遇仙寺即到洗象池。相传普贤菩萨每次路过此地必在池中洗象。著名的“象池夜月”即是这里。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
  从洗象池至金顶,山高坡陡,其中雷洞坪是峨眉险境之一。如今接引殿至金顶已架客运索道,游人可免攀险坡之难,从容到达金顶。 站在金顶上远望,层层峰峦簇拥脚下,东可望青衣江、大渡河、岷江,衬着“峨眉天下秀”的气势;西可望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贡嘎山,把“云上金顶”的壮观体验得亲切而彻底。在金顶上看神奇的“佛光”,是游览的高潮。谚云:“朝看西午看东”,看佛光,最佳的时间是下午2~5时。人站在最佳的地点金顶的睹光台、摄身岩上,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突然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犹如面对明镜,举手投脚,影皆随形;奇的是,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时同地观看,观者也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佛家有说佛光是普贤菩萨向世间显露真容,随缘应化,称为“光相”。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是太阳光、云层和人体衍射作用形成。中国科学家命名为“峨眉宝光”。据载,峨眉山佛光每月均有出现,夏天初冬出现的次数最多,最多时全年可达100次左右。
  2006年的冬日,雪后初霁的金顶分外妖娆。阳光照在海拔三千零七十七米的金顶观景台上,金殿、银殿、铜殿金光闪闪,刚刚落成的一尊48米高的十方普贤金像更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壮美得夺人心魄。这座世界上最高的金佛全部用铜做成,佛像共有十个头像,分散在佛像的三层,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到佛像的头像。智行广大遍十方的普贤,寄托着人间的美好愿望。金顶在佛语中是“幸福之顶”、“希望之顶”。十方普贤耀金顶,在峨眉山这座中国最高的游览名山上将会叠加出多少的神奇与美妙,闪耀着多少吉祥的光彩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