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日本佛教>>正文内容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晓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 周晓瑜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7年第22期
  [摘要]佛教作为外来传入日本的宗教信仰,能与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神道,并行不悖的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扎下根,并成为日本的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同时,其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所给予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的。
  [关键词]佛教 神道 巫术 民族宗教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120204-01
  公元6世纪,佛教经由朝鲜、中国传到了日本。奈良时代,佛教受到了以皇室为首的氏族们的大力支持,开始以国教的形式存在。公元13世纪,佛教开始逐渐渗透到平民的生活中,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众多信徒的信奉,成为日本的三大宗教之一,至今,它依然处于日本宗教信仰的中心地位。同时随着佛教的普及,日本的美术,建筑,甚至政治,无一不受到佛教的影响。在探索佛教传入的原因的同时,其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所给予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一、佛教如何深入到日本人的精神领域
  (一)日本人的容纳性和通融性
  这一点与日本的地理条件有关,日本的国土狭长南北跨度大,因此气候多样 ,而岛国的特性又使其气候的变化要远远大于陆地国家。作为农耕民族的日本人,在享受得天独厚的气候恩惠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是要靠天吃饭,由气候来决定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日本人养成了一种“被动的感恩心理”。对于变化无常的气候,不但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而且对于其带来的变化,无论好坏都能以一种感恩心态对待,这种心理推而广之到文化范畴,就表现为容纳性与通融性,正是因为这种容纳性 ,他能够毫不保留的接受外来的文化。不但不不排斥外来文化,并对其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把握时代的要求并把它发扬光大,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佛教的传入及普及上,在科技领域,日本接受和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和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人的容纳性和通融性是佛教传入的必要条件。
  (二)佛教与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的作用和本质是相同的
  日本的民族宗神道起源于古代日本祈愿农耕顺利的巫术。它的本质是一种巫术行为。而佛教在传入日本时就被看作是“来自异国的巫术“。用巫术的力量来保佑自己,祈福避祸是佛教和民族宗教共同承担的作用,在日本人看来,佛教和民族宗教两者的本质和作用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仅仅是祈愿的地点不同而已。在7、8世纪的文献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在祈求疾病康复,风调雨顺时,不仅在神社参拜,也到寺院祈祷,两种信仰并行不悖。当然也有人认为神道与佛教是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而事实上,日本的民族宗教,原本是没有典籍著作的,是在镰仓时代以后,它的信徒们才开始模仿佛教理论,借用大陆文化,制定了教义,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神道”。因此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神道与佛教也有着共同的渊源,并没有本质的对立。
  (三)佛教与民族宗教在意识形态上分工的不同
  如上所述,民族宗教起源于原始祈求农耕顺利的巫术,因为事关村落整个集体的利益,所以一般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没有个人的欲望夹杂在其中,可是随着神社的大量兴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神社里祈求个人的幸福,生意的兴隆,学业的顺利,可是纵观祈福的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关系着现世的利益。换而言之,民族宗教是“为了生的宗教”,是为了在尘世中生存的人祈求福德的,而对于我们人人都逃脱不了的死亡,以及死亡后的事情却不予解答,而佛教作为“为了的死宗教”代替民族宗教担当起了这个任务。日本人生日的时候去神宫,结婚时在神社,而葬礼却以佛教的形式举行,死后还要取“戒名”,并且大多数的日本人家里设有祈求祖先冥福的德佛坛。佛教和民族宗教在日本人的意识形态中平行的,毫不冲突的担当着自己的任务,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四)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支持
  在日本,佛教最初仅是“苏我氏”等豪族的个人信仰,在大化改新前成为了朝廷公认的信仰。天皇也是佛教的忠实信徒,舒明天皇在皇宫边修建了百济大寺;天武天皇不但仿照百济大寺修建了大宫大寺,兴建了药师寺,还命令各诸侯国必须把朗诵金光明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活动来进行。佛教的普及在圣武天皇时期达到最高潮,天皇在741年创建国分寺,而后又修建了东大寺,并且在大佛前自称“三宝之奴”。以天皇为首的日本政府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提倡推广佛教,除了个人信仰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把佛教看作保护律令国家安定的保障,期待佛教能起到“镇护国家”的作用。在这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佛教很快就占据了日本宗教信仰的中心地位。
  二、佛教给日本社会怎样的影响
  (一)起到缓和氏族间纷争的作用
  据《日本书记》记载 ,物部氏以佛教传入日本、崇尚外佛激怒本国之神为由,与笃信佛教的苏我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率人将佛像投入河中,又纵火焚烧伽蓝寺院,一时各地佛寺皆被查封,佛像被毁,苏我氏痛心疾首,怨气抑郁难消,最后此次冲突以苏我氏灭掉物部氏而告终。这样看来,佛教似乎成为了豪族间争斗的导火索,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渲染苏我氏和物部氏之间权力斗争的一段故事,宫廷之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佛教,相反,佛教还起到了缓和氏族间纷争的作用。佛教提倡抛弃憎恨积怨,强调宽容和无限的爱。当佛教成为氏族间的普遍信仰时,这种思想的也渗入他们的头脑中去,而且从大化改新开始,佛教不再是氏族的个人信仰,而是作为公共的信仰,被给予了“镇护国家”的期望,它肩负着统豪族们的共同的希望,成为了氏族间的共同点,润滑剂。在统治阶级共同的的目的下,佛教被发扬光大。在平衡统治阶级关系的同时,佛教的全民普及,也使日本平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祈求来世的平等与幸福上,分散了以往对于统治阶级的羡慕与不满,在缓和氏族的纷争的同时也融合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间的关系。
  (二)佛教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财产
  佛教在被确立为国教后,统治阶级在佛教的普及上下了很大的工
  夫,作为必要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修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像、佛教艺术品。在推广佛教信仰的同时,也移植了大量的大陆文化,创造出了令当今艺术家们所惊叹的、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这些绚烂的文化财产,可以说是佛教对于日本文化的重要贡献。而且相对于之前的古坟文化中那种朴素的壁画雕刻,佛教文化成为推动日本人学习真正意义上的雕刻,绘画技术的动力,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寺院是佛教文化的缩影,其中聚集了大量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大陆式的建筑、精巧的佛像、传神的雕刻,色彩艳丽的壁画随处可见,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宝库”。律令时代的寺院不仅是举行葬礼的场所,也是豪族的权威的象征,统治阶级在寺院的修建上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飞鸟寺。飞鸟寺也是美术史上“飞鸟时代”的代表之作。该寺是苏我马子于596年建成的日本首座私人寺院。寺院全部是由来自百济的寺工,瓦工建造而成的。它的雄伟伽蓝所采取的环绕五重塔的 "一塔三金堂" 的模式,是承袭了以中国的三合院模式为起源的高句丽模式。本尊的释伽如来座像(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其规模是现存的法隆寺的三倍。飞鸟文化的另一代表寺院是圣德太子建造的法隆寺,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制建筑物群。寺院为东院和西院 ,由于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等主要伽蓝都分布在西院 ,通常把西院称为“法隆寺”。金堂是世界最古老的木制建筑物 ,建筑上“云形肘托”、“云斗”等特点脉承中国北魏、北齐的建筑风格。这里珍藏的释迦三尊佛像是中国梁朝移民的后裔鞍作止利制造的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高32米的五重塔,在日本众多的佛塔中,不仅历史最悠久 ,而且最富有风韵。
  有着千年历史,受到众人信仰的佛教,传入日本有着深刻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根源,而它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影响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且延续至今。
  参考文献:
  [1]花山信腾,《日本的佛教》M,教学局,1947/ 8.
  [2]川腾政太郎,《日本的石佛》M,晃文社,1948/7.
  [3]山花信腾,《日本的佛教》M,三省社,1949/4.
  [4]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商务出版社,1994/4.
  [5]松井嘉和他,《日本文化史》M,凡人社,1995/5.
  作者简介:周晓瑜,女,学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日语系,现就职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日语教研室。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