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藻井流失之迷
修葺一新的智化寺
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深处,有一座500多年的历史,迄今保护最完整的国家首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智化寺。在这个神秘的寺庙中,至今流传着一个扑朔迷离又真实的故事:70年前的夏秋之交,智化寺的两个珍贵无比的藻井,被当时的寺院主持卖给了美国人。现在,有人在美国亲眼见 到了这两个藻井。
藻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装饰样式,它装在最为尊贵建筑的天花中最尊贵的地方。它从外型来看象一个凹进天花里面的井,再加上还装饰有藻文饰样,所以叫“藻井”。现在的故宫三大殿、天坛祈年殿都装饰有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藻井。另外,在一些敕建的寺庙如法海寺、隆福寺等建筑里,也装饰有精美的藻井。但是,智化寺70年前流失的两个藻井中的一个,据说比故宫南薰殿的藻井还要大、还要美。
这么珍贵的藻井,可以说是智化寺的“镇寺之宝”,它是出于什么原因被卖掉的,又是怎么被卖掉的?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在智化寺工作人员心头的一个不解的迷团……
探访万种风情的世外桃源
从朝内南小街拐进禄米仓胡同,走大约500米左右的路程,就可以望见路北侧智化寺高大红墙的一角,再往前走,铺着特有的黑色琉璃瓦、装饰有龙、虎等雕塑的智化寺山门顶部也逐次映入眼帘。智化寺红色的两扇山门紧闭,一对汉白玉的石狮子分列山门两旁。拱形山门上部写着“敕赐智化寺”的字样。穿过智化门走进智化寺的深处,智化寺的主要建筑大智殿、藏殿、智化殿、如来殿历历在目,院内方砖铺地,种有梨树、海棠和核桃树。每逢暮春三月,院内花开满树,芳香四溢;中秋月圆时节,硕果累累,琉璃闪亮,智化寺的这个院子顿时风情万种。
没有藻井的天花多了块难看的补丁
智化寺有三个藻井,分别装在如来殿、智化殿、藏殿上,流失的是如来殿和智化殿上的藻井。沿着狭窄的木制楼梯,来到如来殿的二楼,看到在3米高的佛像上空的天花上,被卸下的藻井的位置,大约有15平方米的面积,用白色三合板横空遮着,很显眼,与天花周围其它部分的装饰,极不协调,就象一件旧的古式服装上补了一块新补丁。
从美国寄来的照片上看到,如来殿上的这个藻井,是八边形,井框外边长4.35米,内边长4米。框里面再用两个木制的方格重合套成八边形。每个方个上都装饰着卷云、莲瓣等图案。构成内八边的斜板上雕有游龙。井心的木板上雕的是一个盘绕在一起的龙,俯视下面,很是壮观。
智化寺是明朝英宗时期的一个身受皇帝重用的太监王振修建的家庙。因为当时王振权倾一时,又很会搜刮民财,所以他当时建智化寺时可谓穷极土木,从筹备建到建好用了三年时间。建筑的工艺水平自然是很高的。智化寺里的这三个藻井自然也非同一般,据说都是用楠木做的。
智化寺主持迫于生计卖掉藻井
事隔70年,亲身经历或者目击藻井流失的人早已不在人世。从寺院的工作人员那得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19世纪30年代,智化寺的主持普远迫于生计,通过当时在附近居住的一个姓纪的文物贩子将藻井卖给一个美国人,现在藻井存于美国的纳尔逊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但是,具体的时间、交易的过程就说法不一了。
是谁最早把藻井流失的情况公之于众
原智化寺文物保护所所长杨文书曾经找智化寺附近的居民了解过有关情况,并做过藻井的资料收集。外界最早发现藻井流失的是刘敦桢。刘当时是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的主任,著名的古建专家,有“南刘北梁(思成)”之称。刘是1931年带领学生到北平进行古建筑调查的,第一站就是智化寺。因为他听别人介绍这里有精美的藻井才去的,但当他到达之后藻井却不见了。为此,他写过一篇名叫《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的文章,发表在1932年9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三期上,里面提到这件事,但当时他也没有了解到藻井是怎么流失的。
扑朔迷离的藻井流失过程
1986年5月,在美中教育访华协会工作的坎·哈默德(Ken Hamm ond)先生参观智化寺时,得知藻井流失美国,表示愿意帮忙弄清情况。7月中旬他回到美国后,立即给纳而逊博物馆去信询问,纳尔逊一共给哈默德先生回了两封信。但是,藻井被迫卖掉的过程在1986年的纳尔逊博物馆馆长马克·福·维尔森(Marc Fwilson)那里却被描绘成“一个为拯救此物做出努力的故事”。
在1986年9月17日马克·福·维尔森(Marc Fwilson)馆长的第一封回信中说:“智化寺的老和尚先将藻井卖给了木匠铺,因为它是楠木可以作成棺材。当时受雇于博物馆的西克曼,经过木匠铺的后院,看见藻井正在那里等着做棺材,在认识到它的艺术价值后,便将它从木匠手里买了出来。”按照这个说法,西克曼的确是拯救了一个文物。
但在1986年10月15日,纳尔逊博物馆副馆长珍妮·哈瑞斯(Jeanne Harris)受维尔森馆长之托写的回信中,西克曼发现藻井的地方已不是木匠铺,而成了智化寺寺院。这封信中写到:“当西克曼参观寺院时,带有龙的藻井躺在地上,准备卖给棺材铺。幸亏他从木匠那里买下藻井,才使之得以保护。”随信还寄了十几张西克曼当年拍摄的照片。
这两封所述事实前后矛盾的信,引起当时智化寺工作人员的注意。特别是哈瑞斯信中透露,西克曼告诉她,智化寺共有两个类似的藻井,另一个收藏在费城艺术博物馆,是霍雷斯·杰恩(Horac Jayne)经手办理的。
为了进一步弄清事实的真相,哈默德先生应智化寺文物保护所的请求,又直接给西克曼去信询问。1987年,西克曼给哈默德的回信中也称是从许多木匠手中买回来的,他们正准备用他做棺材。信中还再次提到,“霍雷斯·杰恩为费城艺术博物馆买了一块同样的藻井。”智化寺内与万佛阁同样的藻井,只有智化殿藻井,过去一直认为这两块藻井都在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现在才知道其中一块在费城。
是拯救还是交易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杨文书曾在1984年前后就藻井被卖之事,访问过曾在智化寺租房居住的何玉祥、何凤田老人。现在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藻井拆卖时,他们都亲眼看见。牵线人是居住在距智化寺仅二三百米的羊尾巴胡同(即现在的大羊宜宾胡同)的纪姓古玩商。当时听说,藻井是以800或1000的价格卖给美国人的。拆藻井时,天下着雨,为避人耳目,是在晚上雇佣杠夫先抬到纪家,然后再出手的。
作为中间人的纪姓古玩商,无疑是这笔藻井买卖的关键人物。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三位美国人的来信,都无一提到。
掮客“纪三爷”何许人也
纪某是什么人呢?他与西克曼有没有认识的可能?据原智化寺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许惠利编的《古刹瑰宝──智化寺》一书中描述,西克曼是美国的一位古董商,1930年到中国来研究古代艺术,同时受雇于纳尔逊博物馆,为它搜求东方文物。据传他出入琉璃厂,广交古董商,遍游华北各地。关于纪某,当时许惠利为此访问过北京古玩业名流邱震生老先生,邱老先生讲,旧北京古玩商中,只有一个姓纪的,因家中排行老三,人称“纪三爷”,是个为洋人服务的掮客。他曾见过纪,回忆其相貌与何玉祥所言相似。许惠利认为,西克曼走遍琉璃厂,不会不认识“纪三爷”,智化寺藻井的线索,或许就由此而来。
该相信谁
为什么中国老人的回忆和美国人的回信不一致呢?难道是美国人讲的全是假的吗?
从许惠利编的《古刹瑰宝──智化寺》一书中得知,也不尽是。民国时期,智化寺收入拮据,经济窘迫,寺庙里的僧人为了生计,卖房租屋无所不干。当时庙里只有七八个和尚,穷得连袈裟都买不起。而且风气也不好,当家的和尚还吸大烟。庙里有好多古柏都被卖掉给人家做棺材,还停放灵柩。
为西克曼服务的纪姓古玩商熟知庙内的这些情况,完全可以以买棺材做掩饰,与普远商谈藻井买卖。美国人信中回避了这些细节,而中国老人回忆的正是内幕。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藻井买卖的真实经过。
关于藻井拆卖的时间,许惠利的书中认为,西克曼是1930年来北京的。再根据刘敦桢的文章、何姓老人的回忆和哈瑞斯小姐提供的照片中,寺庙内树木茂盛这一情况分析,藻井拆卖的时间应是1930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刘敦桢到智化寺调查距藻井被卖不到一年时间。其间,也许是寺院主持普远羞于启齿而没有告诉刘藻井被卖的实情。
70多年过去,恐怕再没有人能说清楚智化寺的藻井是怎么流失的了。但是,最近听说,智化寺将要复制这两个藻井,这也许能够给关心智化寺藻井命运的人带来一点点安慰。
小资料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是当时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后得明英宗赐名“智化禅寺”。明正统14年(1449年),王振为土木堡事变的罪魁祸首而被诛族。因该寺系敕建,故未毁。智化寺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群。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素以精美的古建艺术、佛教艺术和古老的“京音乐”而享誉中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