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佛法
十年前挺火热的一个话题《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由美国《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的前编辑 - 一位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高尔曼博士(Daniel Goleman Ph.D.),根据其他较为学术派的学者的理论和实验雏形整理推出,成为销量长据榜首的热门书。也为其后相关的心灵改造类和商务类书籍殿下基础。
鲜为人知的是,高尔曼博士其实对东方灵性话题非常熟悉,其本人也有修习禅定,并曾经远赴印度跟随印度教禅定大师学习,也对藏传佛教非常热衷也熟悉。早期曾经著作过一本叫做《静坐的心》(The Meditative Mind)来介绍各个宗教并针对佛教的静坐方式和禅定境界划分及次第。他还曾经主持了无数次佛教与西方科学家的对话,也从中令唯物论的科学家更加了解到佛法的先知先觉和以实证为依据的严谨思考模式。最近的一次对话主题还是《破坏性的感情》(Distructive Emotions);将心理学,精神学,神经系统学,哲学,藏传佛教和南传小乘佛教的权威和高僧汇集在一处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可谓精彩非常。
高尔曼博士所整理出的《情商》本来是根据原型的四大《情商》支柱发展出来的。这四个支柱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准确知道他人情绪,能够影响和左右他人情绪.
其实,将这四个情商支柱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情商针对自我和他人的两个大方向。针对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并能控制自己。针对他人就是要能够了解他人和对他人作出影响。在控制自己和影响他人方面,实验证明这里有一个要点:就是要以真心对他人或自己又益的出发点出发才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学佛人其实每天也在用佛陀所教的不同方式来拴住这如满山攀爬的猿猴一样的心。而明心见性者,能时刻清楚知道自己这心的运作,不被其拉着通山乱奔。反而能任运使用来以心转境。这正是《情商》的头两条支柱。
当明白自心,能不跟着根尘转之后,便能直接看到事物真相,也能洞觉他人情绪的转变,不再被自己的妄想分别弄得支离破碎。继而运用方便善巧来利乐有情,度人度己。这不就是《情商》的后两条针对应付他人情绪的支柱吗?
情商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有利益他人的真心。而佛教所倡导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其实佛教的大慈大悲心来得更广更深。而这个真心就必须从“信”来起头。不信何来真呢?
说了半天,《情商》这个花哨的标签也不过和佛教的基本修行差不多。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悟出的真理,心理学家到这会儿才研究出来。大家把《情商》运用在不同领域上面,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发现,而却将佛法看成古老的,不合时宜的,脱离现实的,甚或是迷信的东西。这里的误解和偏见还要佛子们努力扭转过来。而这里借《情商》和佛法的共通点,我们其实更能够看到佛法的优胜之处。
佛法其实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不同的应用上面只要作为佛子的我们能够以佛教的十善,六度,四摄来行持,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些什么《情商》的成功之道,致富秘诀,幸福家庭,快乐人生等等的噱头,佛子们是举手可得。佛法其实从来没有离弃过世间法,反而可以令世间的行为更完善完美。当然,作为佛弟子,我们不应着相,不应有所求,只要以佛陀所教导的方法去做,这样子不会与世间脱离又能了脱生死轮回。
在此,末学突然想起六祖坛经里这一句,也正好为这篇短文做个结语: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