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佛门制砚初探
明清佛门制砚初探
胡彬彬
一、明清佛门制砚的时代背景
有明以来,我国佛教文化一度复兴。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民间布衣,向佛之风盛极一时。
明太祖朱元璋本为禅僧,故明初佛教,禅宗尤盛。《中国佛教史》一书中对比曾作过概括:“宋以后之佛教,唯禅宗独盛,以无所羁束为高,其弊在放浪。因惹起其他教律之抗争,不易一致;故眼光高大者,或谓禅教一致,或唱三学一源,以其融合,其教中则以天台、华严、法相、念佛四者为主要也,此教、祥、律三者一致论之结局。”道、儒、佛三教一致论继元初全真教后又一次兴起。又孔子、老庄之说与佛教类似之处颇多,故出现佛教徒注儒书及老庄,以谋发挥其旨者渐多。如明之愿证著《现幻子》谓合“儒、释”一贯之妙;沈士荣著《续原教论》,讨论三教异同;姚广孝出《道馀录》,驳斥宋理学二程朱子之说。连明太祖亦有《三教论》、《释道论》,来论道、儒、佛之说。禅僧中,有论道儒二教者,儒者中,亦多有论佛说道者。至明万历年间,以憨山德清的《老子解》卷端之《观老庄影响论》,其主张三教一致,最为明显,也具影响力。其文曰:“余尝以三事自勗曰:不知春秋,有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与言学矣。“又曰:”孔子人乘之圣也,故奉天治人;老子,天乘之圣也,故清净无欲,离人而入天;声闻缘觉,超人天之圣也,故高超三界,远越四生,弃人天而不入;菩萨,超二乘之圣也,出人天而入人天,故往来三蜀,救度四生,出真而入俗,佛则超圣凡之圣也,故能圣能凡,在天而天,在人而人,乃至异类分形,无往而不入。“由此可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力崇儒倡佛,明代论佛论儒说道之学术空气浓稠活跃。到了明代晚期,由于国势衰落,战乱频仍,大批流民涌入禅寺,加之宗教管同虚设,有的高僧,弟子数千,又多是当时海内名流,而且出现了居士多于僧人的格局。中国佛教的大门从此大开。
到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曾尽力振兴儒家之说,对于佛教,亦颇提倡。
清顺治帝自统一中原后,一改满人专崇喇嘛教之旧习,而皈依禅宗,有颇于参究,极崇禅佛。曾召禅僧玉林琇和尚至京,于万善殿请师升座说法,后迎入西苑,时时问答,遇合之隆,一时无比。并赐玉林琇号为大觉普济禅师。清《宗统编所》载:十六年冬,天童道 忞和尚,奉召入京,进见于万善殿,传谕,免礼赐坐。慰劳叙谭,毕,即谕万善、愍忠、文济三处结冬。帝亲至方丈问法,时■溪、玄水杲、憨璞聪,皆承召对。十七年道忞还山,帝亲送出北门,赐号宏觉禅师。此外,顺治帝与禅门耆老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握手,情逾师友。至崇妃董氏死后,他曾一度想出家,连皇帝都不想做了。
康熙帝崇佛,亦厚前朝,对佛寺禅院,特加保护。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他数次南巡,第临名刹禅寺,多有题词,所遇山林学道之士,优礼有加。曾发帑重修补陀罗迦普济寺,亲制碑记。又亲自重修天竺碑文,观其所作碑记,乃抱儒释一致的思想,其尊崇禅佛,则犹先代之遗风。
雍正皇帝更是以禅家大师自居,自号圆明居士。曾辑古来禅师语录和自己之说,编写成十九卷《御选语录》,并制《御选当今法令》附于其后,加以点评和研究。
乾隆帝则致力于刻大藏经书和翻译国语藏经。乾隆年间,勒选后世大德经述,千六百七十二部,七千二百四十七卷,名曰《大清重刊三藏教目录》。后又于乾隆三十八年订正《国语翻藏经》,费时18年始成。从工程之浩大,人、财投入之巨丰,可见于佛事之敬重。
由于明清统治者对禅宗的高度重视,民间也出现了信佛、崇佛、拜佛、佛事兴旺发达的局面。名山庙宇如雨后春笋;禅讲诸法,一时及众;启道 教信,居士勃兴。
与此同时,中国的雕刻艺术,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和艺术自身的日超成熟,进入了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明清时期的砚雕砚作,更是如此,大批文人雅士,亲自参与设计、亲自制作,直接影响着整个砚雕的艺术风格、艺术品味和艺术情趣。大批立意清亲、格调高雅的砚作问世。这些文人雅士中,有的人本身就是佛门俗家弟子或居士,有的则由于政治见解、人生志向、生计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缘故,皈依了佛门,甚至成了佛门高人。明清的佛门制砚,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www.findart.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