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基础上之人间佛教
律仪基础上之人间佛教
尘空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2册
页239-246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
239页
一、佛教在人间
晚近以来,人心日下,世变日亟,谋挽救者,背本逐末
,如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致杀机四伏,人人忧大战之再
发﹔奸诈百出,各国呼经济之恐慌。男女驰恋爱之途,工商
尚欺骗之道﹔官吏醉肥甘,匪盗逞凶顽﹔日趋危亡,不可救
药。倡文化救世者,于是有少数识者推重佛法,而我负弘法
之责之僧伽﹕愚顽无知者,混同俗流,乏术自救﹔高尚清修
者,与世隔绝,惟求自了﹔或高谈玄妙,使人可仰而不敢钻
﹔或以秘密神通,引人趋于迷信﹔使无上大法,在人间失其
效用,可不悲哉﹖﹗夫世尊御世,虽为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
,但世尊之降生出家成道说法,是以人类为本位----尤其是
南赡部洲之人类。所谓天人耽乐,修罗方瞋,鬼神沉幽暗之
苦,畜生受鞭笞之累,他洲福厚,等同天人,可以整心虑趣
菩提者,惟人道为能耳﹗故本刊同人大声疾呼曰﹕「佛教
240页
在人间﹗」予亦随和曰﹕「人间佛教要建筑在律仪的基础上
」。然菩提果易趣,人道果易生乎﹖但趣菩提必须人类,故
世尊特为大地众生广说人乘教法。今且言人乘律仪,此律仪
即世出世间一切贤圣律仪之基础也。
二、律仪的基础
语云﹕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律仪者学佛之规矩准绳也
。佛教之有戒律,如国家之有法律,团体之有规约简章,不
可一日无之,而戒律且不可须臾离也。梵语波罗提木叉,此
云律,或云戒,顺此方义,合云戒律﹔有止作二持﹕止持者
,止身口七支杀盗媱妄等诸不轨则之恶行,即诸恶莫作也。
作持者,作社会中福善利人等诸合理事业,以及礼佛诵经,
孝敬父母师长,随分随力救护一切有情,即众善奉行也。应
止不止,则逾轨范,应作不作,则违法则,皆名犯戒。依此
二持而行,表现于身语上而合于节度之动作谓之仪,故又名
律仪。然此律仪,竖有七众,横成三聚。七众者﹕一、比丘
戒----二百五十。二、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三、式叉
摩那尼戒----六法净身,随学大尼诸威仪戒﹔尼戒之有式叉
,如大学之有预科,盖大尼戒广难持,故使预学然后正受也
。四、沙弥戒,五、沙弥尼戒----出家十戒。六、优婆塞戒
,七、优婆夷戒----在家五戒。此小乘之别解脱戒也。三聚
者﹕一、摄律仪戒,即止一切恶。二、摄善法戒,即行一切
善。三、
241页
饶益有情戒,或以身命,或以财产,或以生口之方便,普利
一切有情。此大乘菩萨之通戒也。世尊为普摄群机,自他兼
利,故有大乘小乘三聚七众之分,因众之愿力有大小,故持
律有浅深,果证亦因之而异趣。然无论小乘大乘七众三聚,
皆以「五戒为基础」。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
三、不邪媱,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也。若不先受此五
戒,即不得越受任何戒,为七众所不收,大小乘所不容﹔盖
此五戒即世五常之究意义,为人道之本,出世之基。故经云
﹕「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及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五戒
是一切大小乘尸罗报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也。
」且人类虽众,世界虽大,有此五戒,天下国家皆可以治之
,倡佛法救世者幸注意焉﹗
三、不杀生以息战争
古德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此就
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而言。盖杀属性罪,国法所禁,果报循环
,异世不忘。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相
遇时,果报还自受。」此杀生之生统指一切有情,上自诸佛
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但有生命者即不得
故杀。所谓杀者断彼命根之谓也----命根即寿暖识和合相续
流转。或自杀,或教他杀﹔或以刀枪毒药杀,或以巧计咒术
杀﹔乃至饮食行路之不慎,皆蹈杀生。律中戒相广繁,非常
人能
242页
了能持,今但就人类自相残杀以言其大而显者﹕国际争权利
,军阀谋地盘,兵连祸结。战斗累年﹔视人命如草菅,一杀
万千,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天阴鬼哭,失造化之和气﹔继
以凶年,使生者复流离。而各国犹违缩军之会,背非战之约
,积极备战﹔科学谋战具之利,化学求毒气之精,昆虫草木
矿质皆为取毒之原素,即皆为战器也﹔杀人之利器日益多,
人民之痛苦日益甚,而挽救者以杀止杀,徒益其杀,何啻自
杀﹗且造此杀业,复感杀报,以杀酬杀,止杀无期。夫人情
好莫甚于生,恶莫甚于死,而死之惨尤莫于杀死﹔欲逃此残
杀之惨死,惟速戒杀可以转之。于过去杀业念佛超荐,未来
杀业当下断除﹔信因果不昧,杀业难逃。思一切众生皆我过
去父母,未来诸佛,发大慈悲,发大坚忍,誓不故杀一切众
生。然后更以此道普劝他人,使人人畏因果,怀仁爱,则惨
杀之事自无,战争更何有乎﹗人类太平,世界大同,庶可期
矣﹗
四、不偷盗以繁经济
世间五欲财为第一,财若具足,则饮食男女一切可欲之
事物皆可得之﹔世之营营扰扰者,何一非谋财逐利之尤者﹖
夫财非仅金银钞票也,凡一切饮食器具车乘衣服等,可以资
生命利益人群为人所守护者皆谓之财,然则此财虽为致乱之
源,亦为养命之本,吾人既生斯世,固不能弃之而不用。但
须取之有道,用之有节,苟物属他人,虽一针一草不得不与
而取﹔凡诈骗潜窃,强劫豪
243页
夺,乃至无功受禄,不依正义非分而取者皆名偷盗。显盗国
法固有重禁,隐盗性罪亦属难逃。鸣呼﹗今之为盗者,岂只
一针一草一衣一食耳﹗权势之流不从正道,得资数百千万,
一食数百金,何莫非偷盗而来﹖甚至盗人之国,破人之家,
尔爱纷华,岂不念生涯﹖使被压迫者劳而无获,铤而走险,
匪盗于是生焉。权势之分利不均,国际之待遇不平,战争于
是发矣﹗内与穷匪争,外与强敌战,一国如是,他国亦如是
,世界从此大乱矣﹗每战之耗费动辄万万,经济恐慌咸此由
之。窥其致乱之由,皆由于不义而取,夫不义而取即是偷盗
。盗贼不止,乱不可遏,惟速持盗戒可以挽之。古儒锄金不
顾,视富贵如浮云﹔我佛谓金为蛇,弃王位若敝屣﹔盖其丧
身失命多由于此也。
五、不邪淫以正风化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且欲界众生皆依媱欲而正性命
,俗人必有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承祭礼,夫
妇伴合,非戒所禁。但夫妇之间最易亵渎,须相敬如宾,合
理而行,适当而止﹔合理则正而不邪,适当则继嗣而不淫。
若非时非地,任情而合,乃至三妻四妾,红颜白发,皆属邪
淫。而服饰过当,竞现色相﹔浪辞艳曲,青衣漫舞﹔乃邪淫
之渐。或其它方便,尤邪淫之尤。至若侵人妻女,国法自有
严刑,罪性亦有攸归,戕身捐德,犹余事也。然此男女情欲
,易
344页
犯难持,当生畏罪心,起诚敬想,观众生皆有佛性,一切男
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无不从之受生,以孝顺心
,爱护一切众生,更以净法而化导之,庶乎可耳。
六、不妄语以孚诚信
妄语乃口中恶业之总名,律中分四﹕谓两舌、恶口、妄
言、绮语。两舌者,谓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离间恩义,挑唆
斗争等。恶口者,谓麤恶骂詈、发宣人短、毁人名节等。妄
言者,谓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
不实、惑人听闻等。绮语者,谓浮言靡语、艳曲情词、导欲
增悲、荡人心志等。至若无学自夸博学,贪污反谓清高,凡
夫自言证圣﹔惑诈愚人,以盗名利恭敬者,名大妄语,其罪
尤重﹗赡部洲人耳根最利,故世尊应世多用言教一一说法。
邦国缔盟,社会交际,亲朋相约,家庭承事,皆赖言语,以
通诚款﹔苟行事欺妄,语言诳罔,未有行事而不失败者。人
类必待家庭社会互助而生活,苟失信于人,则生活前途即发
生障碍矣﹗谋利反害,愚莫及此。且恶口伤身,巧言丧德,
智者当自戒之。宋刘世安问尽心行己之要于司马温公,公曰
﹕「其诚乎﹗」又问致诚之值以何为始﹖公曰﹕「自不妄语
始。」盖诚为不妄语之本,而不妄诚所以立其诚也。孟子曰
﹕「不诚无物」,亦以戒人之妄也。文字语言之代表也,若
以笔墨欺诳詈诈者,亦同犯重﹔盖所诛者心,损恼他人是罪
性也。
245页
七、不饮酒以正性灵
世之喻于昏蒙无知者常曰﹕如梦如醉,酒醉人之品也﹔
且含有毒汁腐败身心,性多激刺扰乱性情,令人兴奋颠倒昏
狂,容造杀盗媱诸余恶业。毗婆沙论云﹕「昔有乌波索加(
在家学佛男子即他处所谓优婆塞此云近事男是也),禀性仁
贤,受持五戒,专精不犯,后于异时远行归家,家人赴会,
彼为渴所逼,见器有酒如水,遂取饮之,便犯酒戒﹔时有邻
鸡来入其舍,盗杀而食(因酒醉不自主故)复犯杀盗二戒﹔邻
女寻鸡入舍,强逼交通,复犯媱戒﹔邻家告官,拒讳不陈,
复犯妄语戒﹔因饮酒故,五戒俱破。」纣作酒池,国以灭亡
﹔醉堕水火,人间常理﹔亡国伤身,报堕沸屎(地狱名),功
德法财,多由丧失,此佛戒之所以遮也。然佛时有酒,故独
戒之,今世毒品更有甚于酒者,皆在遮止之例﹔如红丸白面
,鸦片烟草,以及足以习为嗜好之各种兴奋毒品,皆当禁绝
,然后身心自然调善,欲趣菩提,如航海无浪,彼岸自易达
也。至若葱韭薤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噉
增恚(见印光法师五戒义),具足受持五戒者,亦当禁之。
八、束语
以上五戒,前四性是罪恶故名性戒,国法同禁﹔后一遮
其罪恶故名遮戒,我佛独制。国法治
246页
罪不过一世,若犯佛戒受苦长劫。若能具足受持五戒,则已
为人间贤士君子矣﹗盖此五戒,若浅言之即世之五常﹕持戒
不杀则不徇仁而仁自着,守戒不盗则不崇义而义自高,遵戒
不邪则不修礼而礼自立,奉戒息妄则不期信而信自成,依戒
断酒则不求智而智自明﹔如此则纲常振而人伦正,慈爱礼让
,廉洁真诚,焉有杀盗淫妄以扰乱世界乎﹖此皆佛说,谁谓
佛法无益于人世耶﹖总之,佛法在人间,佛法利人群,而奉
行佛法者当以此五戒为始基,然后再进而行十善乃至六度万
行。前言人乘律仪者,谓保持人道之律仪也。故云﹕「五戒
不持,人天路绝。」非谓人乘只可持此五戒也。
文中五戒,为俗人言﹔若出家戒,当更有胜义。
二十二、十二、二日,在开封佛学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