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手印?
它就是佛性,众生的自心。要了解此点就要了悟诸法实相,若能于此有所证悟即能成佛。佛性、大手印离于来去,但对那些企图远离它的人,它就是个秘密。想要发现它,必须经过修行及一位精神导师的指引。五支道的加行是生起出离心、净治罪障以及培养持大手印所需的力量,实际的正修就是五支道自身,它可以导引学生成佛。
一般加行有四:
一、 皈依令学生不入错误之道。
二、 金刚萨埵消除障难。
三、 供曼达集聚功德。
四、 虔信上师可得加持并于修道精进。
皈依是最重要的加行,因为没有它,其他修法均无由建立;皈依就是生起坚固的意愿要脱离轮回,圆成佛道。为了如此,一个人必须了解,轮回充满了迷惘与痛苦,然后一个人才会考虑如何解脱自己。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如何解脱,一般而言,我们执着于轮回中的享乐,当我们决定重新定位时,必须依止一位已经至于解脱之道的人,所以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是老师、法是他的教授、僧侣是精神的团体。
出离轮回并非只是学习佛法和思考成佛,一个人可以在字面上知道佛法却没有深刻的了解。这种深刻的了解可来自四种(共前行)修习无常、因果业报、轮回皆苦,和人身难得。具有人身能够追求佛果,这是应该把握的机会。
这四种前行称为(心由轮回转向佛道的四种法)。如果不修这四前行,则皈依是不完全的:一个人需要清楚的知道轮回的本质,并坚定的寻求佛果,如此才算趋近佛道。
为了成佛,一个人必须积聚智慧、慈悲二种资料,当二种资料完备,则可证佛之四身。发展智慧和慈悲需要很大努力,而此力量也是修其他加行:金刚萨埵、供曼达和上师瑜珈所需要的,这此加行可以净障、增长力量,并获得加持。
金刚萨埵修法可清净道上的障碍。心就像镜子,有尘土时不能照物,当它洁净时就能将物品映照清楚,心的本性是佛性,但被轮回之尘所遮盖,金刚萨埵是一种清净罪障非常有力的修持方法。
供曼达能开展智慧(证悟大手印)和慈悲(圆满菩提心)。当一个人深深地希望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证得佛果时,我们以曼达代表整个宇宙来供养具足慈悲、智慧的觉者,把宇宙一切及我们自己都供养出去,这种供养可帮助我们清净对此生的执着,而且供曼达的功德可以帮助长养菩提心。
上师瑜珈可以使弟子得到加持。上师是个典范,如果我们把上师视为凡夫,我们的心就会停留在凡夫的层次,但如果我们视之为金刚持,则我们的心也得到提升。将上师视为金刚持是使自己的心与金刚持合一的方法,把上师视为金刚持能使自己得到加持而得到同等境界。当我们把上师视为智慧慈悲的化身时,此虔信的力量便能清除我们的疑虑,这就是所谓上师的加持。具德上师的确需要有良好的证悟,但上师瑜珈主要重在弟子的信心及感恩。
当你真正学习并修持的时候,心中会有一些觉受生起,这包含一些不可言喻的喜悦及信心。当这发生时,你就会感到真实无伪的信心。这种虔诚不止是对上师,而是发自内心的体验,这才是真的上师瑜珈,在这种深刻的虔诚之中能够得到四灌顶,这些灌顶拥有特殊加持,能令行者证得佛之四身。
不共的加行是培养慈悲心,一种非常慈爱的心,希望一切众生皆能得到快乐,远痛苦。发展这两者是必须的,但仍有所不足。那么一个人要如何做才能带给众生快乐呢?一个无明的众生是无法帮助其他众生的。所以我们必须具足智慧,必须成佛。欲达此目的必须修持殊胜道,而大手印道即是此种的修持。
最先,我们培养一种为一切众生而志愿成佛的强烈意愿,这种意愿就是菩提心。没有了它,一切修行皆无效果:有了它,必将可以成佛。发展慈悲、菩提心的唯一方法是深切的关怀众生,如果没有众生,慈悲只是一个幻想。所以自己成佛与否,实有赖于其他众生,没有对众生的慈悲,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修道上有所进展的。
加行的最后一项是菩提心。它也是菩提心、本尊瑜加、上师瑜珈、大手印和回向等五支正修的第一项。
修本尊瑜珈可以于自身证得佛果,一切众生的本性、佛性,是一个秘密。有关这个秘密的教授是佛所宣说的:(修持无上密法时,行者自观本尊,来证悟内具的佛性)。这是密法的秘密,这也是为什么本尊瑜珈是密咒的精华。你将自己凡庸的身相转化为清净相,观想自己与全宇宙一切众生都在佛土成佛。
上师瑜珈是正觉智慧的精华,这种智慧能令我们成佛:它得自上师。上师瑜珈有两个层次,加行修法是培养观上师如金刚持:在大手印的正修之中,上师瑜珈是要在自己相续的心识流中种下成就佛四身之因。
大手印超越思想和文字,不可思议与表达。一切名相如成佛、本性、自性、真理、空,这一切都是试着把学生尚未见到的月亮指给他看。证悟到大手印的人必定了知空有不二、明空不二或真俗合一。了悟这些双运合一就能了解大手印,但描述它只会增加妄想,上师可说明如何安置自心于空性、无分别中,但他无法分享他的经验,他只能指引学生如何修行证得此经验。空性是心的明相而非一般的杂乱妄想。对初修者而言,(无念)只表示头脑空白:但它真正的意思并非如此,心的明相是超越分别与不分别的。
对初学者,老师以龙树菩萨中观正见的推论来指示空性、大手印,学生们能依此指示而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了悟,他们必须以实修来发现自己内具的佛性。
页噶仁钦清楚的表达出轮回与大手印为一。一般而言,我们以为它们是两件事,一件坏,一件好。学生觉得佛果遥远而大不相同,实际上基础和目标是一致的。轮回与成佛,与佛性并无分别。
我们自觉沉沦在轮回之中,必须要到另一处地方,但这是误解,我们以为必须发现空性来对抗痛苦,它们是对立的。但如果我们如此做,我们会拒绝思维痛苦而只思维空性,那不是我们所追寻的,一个修行人需要了解任何现象包括痛苦、本性皆空,与空性无别。
大手印是事物真如本质、诸法的实相。当上师指示大手印时,他指出了佛的教授,而且是佛唯一的教授。例如:当上师讲火是热的,且你可以体验到它的时候,你并不需要接受或拒绝,那只是一种了解。大手印只表示事物之本然,必须没有成见的体验它。
回向是修行的开始与结束,我们的学习并非为我们自己,我们内在功德之根:佛性、犹如一滴水,如果单独放置就会干燥消失,进入大海则永不干枯。所以若将一滴功德之水回向至智慧之海,它将会永远在海中,帮助所有众生证悟佛果。
大印五支圆满道— 密绩心要修法
前 言:
大手印五支圆满道属于无上瑜珈部母绩胜乐金刚圆满次第教法。噶举派诸师说:(大手印如狮子,五法如眼,离此虽修大手印亦无大益。)如是可知大手印五支是噶举派教法的精髓,帕摩竹巴心要所在,后世虽以止贡噶举派专修而闻名,但竹巴噶举、噶玛噶举各派亦无不修之。我以身、语、意顶礼和皈依伟大无比的止贡巴之身、语、意,他与三世诸佛无异,是三界中无匹敌之至尊,他的名称等同日月名闻十方,他引领一切众生自轮回中解脱,此伟大上师身、语、意的无尽利生事业必将相继而永不止息。
外内诸法不停的迁流变化,一切有情众生的大痛苦导致恐怖与怖畏。所有众生虽疲厌于那些只会令他们堕入下道的恶业,却仍无知地造作执着与憎恨的行为。无论我们如何关切亲友眷属,永远也不可能满足他们。我们直到老死都还在交友、敛财,但是这些在死亡来临时一点也派不上用场:自以为聪明的世间人,不过是自欺罢了,自以为是怎可能得到正果:自认学识渊博、言词俐落的人,实与执着形影不离:那些贪求法教、心外求法之士,必为傲慢之魔所障。所以真正想要在此生努力修持珍贵佛法、积聚功德的人,一定要先确知自己的发心是否清净、毫无对此生贪着的杂染。
如果教法只是从(文字)或相对传承而领受,并非得自(实义)或究竟传承,那么它就好像是(廉价牛奶一般,淡薄地失去原有乳脂之味。修行人如果是因为恐怖死亡,固求死后来生安乐而避世修行,以此下劣发心,只能得到少许的体验。行者就算是身在与世隔绝之处,如果心中缺乏虔信,必定无法了悟真如。如果行者自以为其三摩地禅修甚佳,却无法使之与自心生起诸事相结合,了知缘起自性,他就无法将世间万相汇归人道。如果行者无法练习自我觉照,其禅修之果必易为妄念与外境所夺。如果行者未由(加持)或证悟传承得法,就不可能得到正觉。一切俗语、杂书都是行者多余的包袱。
源自金刚持佛的体验、证悟教法迄今未绝。五支圆满道是三世诸佛之道,三藏之心要,噶举巴诸上师的行持与宗趣所在。就算是屋顶塌陷、地底裂开、巨石砸在我们左边,大树劈倒在右侧,修此五法仍是绝对必要的,而且万勿为未证之师的伶俐话语所惑。如果行者修持此五法,得能安住于本然如是的法性之中,那么所有过失都将转为功德,一切障碍都将化为成就:行者更可在一生之中达到与金刚持之身、语、意无二无别的境界。
要想起修本法,行者不应对此生有所任何依恋,就算是微细如发的执着也不行:然后应该前往坟场、丛林、山洞等静僻之处安住。在如是处所,行者应不顾一切身、语、意所生之苦受、乐受,一心专注在超越二元对立的真如之上。在胜乐金刚《戒生密绩》(DompaJungWa)中说道:
(修行的瑜珈士,应一心专注,安住在如尸林等的静僻处所,在此等道场挺腰直背而坐,勿令躺下或弯腰靠背,安坐于具足五种三摩地特质的圆满莲花坐姿中。)
大印五支圆满道---(第一支:发菩提心)
行者的发心是因为了悟万法无常,此生的一切俗世活动与财富就像是水中泡影:数量等同虚空的无尽众生,过去都曾多生多世为我父母。但这一切有情众生因为染污、执着自我,竟以贪着、憎恨与无明造作了许多恶业,因此毫无依怙地流转飘荡在六道轮回里,经历到难以想像的痛苦。
一旦披上了发心的甲胄,行者便应尽形寿地以身、语、意广行善业。特别是,行者必须从今天的当下一刻起,开始身、语、意的善行。行者应以自己的身、语、意,为一切众生皆能离苦得乐、成就佛果而修此法。若无此等发心,不管修什么都无法将行者引领至圆满之道。反之,若能具足此等珍贵发心,一切身、语、意的作为,都会引领到成佛的圆满道路。
此等发心不应只是相对的存在心中,而应发自生命、发自内心、发自骨髓。如果有人抢劫、砍杀,令人残废或重伤,而行者却回以忿恨的报复,这种人就只是虚有其名的菩萨罢了。一位真正的菩萨是那种愿一切众生,特别是憎恨自己的仇敌、妖魔,乃至障碍行者通往解脱与成佛之道的魔鬼,都能速得离苦得乐,臻于完全圆满的境界。一位真正的菩萨会无私地修持趋近这个目标,将此以善业累积而来的身体、财富与功德,布施给一切有情众生。
大印五支圆满道—(第二支本尊瑜珈)
有了菩提心的发心后,就可以进修本尊法。诸本尊皆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本然身形,所以行者并不观想不是本然身形的凡庸五蕴(skandhas)、十二处(ahyatanas)、与十八界(dhatus)。因为自无始以来,五蕴、十二处与十八界即是五方佛、五方佛母与诸菩萨众。在《吉祥三补的密续》(ShriSambhuti Tantra) 中说:(五蕴即是五方佛,金刚六根、六尘即是诸菩萨众之坛城,地大是慧眼佛母 (Locana) ,水大是玛玛齐佛母(Mamzlki),火大是白衣佛母(Pandara|Vasini) ,风大是三昧耶度母(samaya|Tara)。
一切众生自本初即佛,然以未能识自心本性而落于凡俗形体,是以无法展露佛之事业。就像是未能识出满愿珍宝而任其弃置泥中,致使此宝永远无法满足我等之愿。
唯有我们自珍贵上师处领受口诀指导,方能使我们凡夫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具现如佛。这就是吉祥饮血尊的本性,佛父母双运,也就是非二元对立的无二智慧身。行者若以菩提心而清楚观修佛之颜色、衣饰、庄严等身相,便可借之证得共与不共成就。
此本尊身可加持并转化一切外境,利益行者自己之处,亦为一切众生带来安乐之因。因此,行者应该持续地认识此本尊并修习之。
如果有人以为我们现在观想所修之凡夫身是为不净,此不净色身在经修持之后将被另外一身所取代,这就落入了怀疑、希冀的二元迷惑中。在《吉祥三补的密续》中说:“此身即佛,此外无他。若信此身之外有佛,即为无明遮幕所言”。
大印五支圆满道--- (第三支:上师瑜珈修法)
修持本尊法时,行者应观上师是三世诸佛身、语、意之精髓,令自心不离上师之身、语、意,如此一切障碍自除,行者亦必将证得世出世之平和、智慧与安乐。《在喜金刚本续》中说:“难能表达揣想的智慧,不可能在外寻获:唯有对上师高度虔信,发展自身善德方能获得”。
为我们引见觉智慧的上师,并以此加持弟子者,更较三世诸佛慈悲,他就是一切诸佛心要的总集化现。如果行者观修上师于自己心间,以完全的虔信心不断祈请,如是必可证得佛之一切功德。在《极置密绩》(Atikoepa Tantra)中说:
“密法修持里,若观慈悲上师在自心间、于手掌上,以及在顶上的行者,必将证得千佛之功德”。
在<<幻网续>>(GyUtrUldraWa Tantra)中说:
“非近、非远, 然后未分离,行者三世应恒常顶礼上师,应安置上师于自心宫殿中”。
如果行者对上师未能具足绝对的信心,或是将他视为凡夫,那么就算行者领受任何加持,也都不能成就超然的正遍知智慧之果:就算是行者哀哭、悔恨、顶礼、婉转打探、忍受苦行的剥夺也不行,因为在上师的清净之地中,行者已种下了邪见之种子:《密集金刚本续》中说:
“无桨,船无法渡海,同样地,没有上师就不可能出轮回苦海,就算是你拥有一切知识也不行”。
行者当思过去诸佛已逝,未来诸佛尚未降临,现在诸佛又不与我等同在。然加持上师之佛不是只有一个、两个、也不是百尊、千位,而是无量诸佛都在加持着将此加持力转而加持我等的上师。
这就是为何我们定要视上师即是完全圆满的金刚持佛,并且不断地向他祈请的原因所在。
大印五支圆满道--- (第四支:大手印禅修)
行者若依(上师瑜珈修法)而修,自己的身、语、意,和上师之身、语、意必能无二无别,了知轮回与涅槃都是自心妄念,恰如虚空无有中心可言,自心的内在实相自无始以来亦从来未生。
行者应置自心离于善恶对立概念。自心本性既本来未生,又何曾存在,若达此等证悟即是(大手印)。伟大的婆罗门沙位哈(saraha)说:
“瑜珈士们! 无念方是大手印之身,万勿期盼任何结果”。
大手印空性中,外在既无客体,內在亦无形状、颜色可修。以无所得故,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实未曾见真如之心。在《密集金刚本续》中说:
“空的本质离于一切存在之物,离于蕴、界、处,离于执着,亦无有法执:万法平等而自心未生,无始以来即如是。无禅修、修者与修行之概念,此即其修”。
《喜金刚本续》云:
“不以心修,是真禅修。若证法性,无修即修”。
行者在大手印禅修中若有希冀、怀疑,必定无法越过轮回苦海。行者应以全心专注的觉照,无矫而修,若行者得能安住于此境界,便能与珍贵上师与诸佛法身智慧无有分离。
在<<法王勇父智慧经>>(Phagpa Daka Yeshe Sutra) 中说:
“若能了悟自心本性,方得堪称智慧! 行者不应心外求佛”。
行者应无间地安住于不生法性之境界,并为证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大印五支圆满道--- (第五支:回向功德)
为利益有情众生并带予安乐,行者应毫无冲突烦恼纷扰地以慈、悲长养菩提心:为净除外内诸障,令密法事业实现,行者应生起本尊观:为得上师的智慧加持,行者应具足完全地虔信与精进:为使大手印修法增上,行者应于座上座下安住不二境界中,如是方能使(禅那)之心与日用万行不离不异。行者应为自他一切有情证得圆满正觉而回向功德。以此回向,行者将可达成自己回向的目标。<<吉祥宝塔经>>(Arya RantnaKutzlsutra)中说:
“诸法因缘生,发心即是果。凡行者愿求,必将悉成就”。
以两种菩提心而回向相对与智慧之根本功德,将使这些功德变得像虛空、法界般地无尽,如同有情众生般地不可胜数。如果行者了悟这法身中的真如,那么主体、客体和对待都会离开一切造作。这种离于概念的三轮体空回向是最为殊胜的;在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Abhisamaya Alamkara)中说:
“以三轮体空来回向功德,是不共道; 无有希冀,是最胜佛行”。
——转自“热则寺光明吉祥法洲直贡噶举显密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