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为什么在入定的状态下可以开发习修者本具的佛性智慧(为什么会“得定开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为什么在入定的状态下可以开发习修者本具的佛性智慧(为什么会“得定开慧”)?
  根据唯识论的理论,人的意识分为八种层次,简称“八识”。识,指人的一切感觉和意识。
  从第一识到第五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就是我们的感觉五官。前五识使居于欲界的众生,追随色、声、香、味、触的感官满足。第六识意识则由五官感觉整理合成,并且具有了评价功能,产生我见,众生便有了贪、嗔、痴、我慢、我疑五种烦恼和障碍。
  当我们休息(睡眠、做梦)时,第一识到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虽然停止了活动,但此时,第七识末那识却开绐活跃起来,它担负着意识的分类、加工、组合和对时空的功能。末那识若遇外缘,即产生我执,使众生以“我”作为心识的主体。
  人的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又称“种子识”、“藏识”。众生的善恶种子和真如佛性正藏在第八识之中,众生本具的光明觉性被前七识隐藏于此,只有“剥”去前七识的隐藏,才能将佛性种子显现出来。当我们处于休息(或入静)状态时,眼、耳、鼻、舌、身、意虽然停止了活动,但第七识未那识依然活跃,用“我执”包裹着众生的“佛性种子”,只有当我处于入定,这种超觉意识状态时,才能使第七识停止活动,破除我执,使深藏在阿赖识的佛性智慧得以开启,这也正是佛教一再强调“无我”的意义所在。佛性智慧(圆满的智慧)是每个众生本具的,并不是别人赐予的。因此,学修者不可“心外求虚玄”,心外求法,也决不是佛门的正知正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