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应世殊胜捷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宣南著 寂雯整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昔日,海空上师于七个晚上,书成《密宗无上瑜伽部如意轮金刚法开示心要》,以极少文字而显示至深义理,并将金刚法的具体行持轨则与渐深次第,彰明于《心要》之中,以资众学人如法行持,如理觉照。《心要》虽非长谈,然而佛法谛理已尽会其中。上师圆证觉性,通达显密,所有言说皆从净心自性中任运而出。从理体到事相,从般若到唯识,论事说理,直了精当,简约精悍,读之如品甘露,味在深长。本人于理于事俱无功德,然深恐同仁匆忙中误将《心要》当作白水饮下,不知其妙味。故不惮浅陋而作此文,对《心要》中所蕴含的重要义理,作较平白的说明。今祈上师加持,令我所说,契合师意,对众学人体悟《心要》妙谛有所助益。

  一、位居九乘之颠 旨在心密无相
  ——金刚法之殊胜

  凡修持一法,必先了解该法在众多法门中的殊同异共之处,下手修学方可心法相应,因不明法旨义趣而心无所向,必致与法两向背驰,难得圆满。以小心修学大法,大法本具的功德难得尽现;或以大心修学小乘,大心本愿难得满足,心之大小以普度与自度为界,法之大小以究竟与权益为别。心与法本无优劣高下,全在发心起信与下手修持的起点不同而成异象。发心有大小远近,遂有大小权实之法与诸心相应。无量法门无非是佛菩萨应众生之心而施设。在究竟的意义上,心即是法,心外无法可得,万法皆从心出,皆为心造,皆随心转。但在此心未返还本初清净之前,对修心之法的体认,仍是不可忽略的。那么,金刚法是怎样一种法门?修学者应以怎样的心量与本法相应?这是此处要申明的一个重要问题。《心要》中言明:金刚法源于密乘无上瑜伽部层层见深的修法。无上瑜伽部是密乘四部中最上的一部,无上瑜伽又分三大瑜伽阶位。金刚法在密乘四部中所处的无上法位,由此可以明了。密法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称为外三乘,属显教);事业部、行持部、瑜伽部(称为内三乘,属密乘瑜伽部);大瑜伽、圆满瑜伽、大圆满瑜伽(称为密三乘,属密乘无上瑜伽部)。法分九乘。
  金刚法虽名为“金刚法”,却决非一般的以“金刚”为本尊的瑜伽法,金刚法的主旨是认证本心自性,以佛菩萨的无相体性为行者本有的德相,实证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法界全是一心幻化,本无一物的净妙风光。这个无相的本来德性,就是法界之母,万法(有形相的物质和无形象的精神活动)都是这个无相本心造作出来的。施于机用,则随意而呈现万象万有;安于本体则万象万有归于空寂。空有皆由无相本心安排。无相真空为诸法之体性,有相诸法是真空体性的机用表现,体用不可颠倒,本末不可倒置。众生之迷惑无明正在于颠倒体用,倒置本末,执著境相为实在,如梦中随逐影事,不明本来如幻,不肯放舍,心与幻法缠缚粘连,无有尽头,金刚法之法旨,正在于之指本心德性,以无相真谛破除境相执著,令心得解脱,还于本初,于此本初清净之心再起妙用,则永无颠倒之患。如从梦醒,自知梦中影事皆是幻现,岂可执为真实。此执心一破,即转为等心,等心生起,则万法无异,凡圣无殊,法界全是一心,一切一切皆归于自性圆觉灵明之中。这就是修持金刚法的本份功德。因此说,金刚法法旨,已返归自性为究竟义趣,以“无相心密”为本色。“无相心密”法旨之究竟圆满,历来为明眼大德所赞仰。海空上师在《谈授持无相密法》(海空上师著)一书中,作有一首诗,其最后一句“心佛一如体现,圆融万法其间”,正是对金刚法法旨的精当概括。上师在《无相密乘—如意轮瑜伽金刚修持法》(海空上师著)一书中开示,金刚法分三大法位行持,三法位层层见深,在第三法位(成就法)中,行者即以佛菩萨不可思议之无相性德为己德,心佛一如,直趋圆满觉性,充分体现出“无相心密”金刚大法的迅捷殊胜。今人遇此大法,应以何种心量行持,与此法相应,已是很明显的事了,发成佛普度之大心,今日金刚法正是圆满大心之法,大心大法相应,必成浩然之势,如此,凡夫转成法器,绍隆佛法,利乐有情,正是时节。

  二、顺应时节因缘 普应众生根机
  ——金刚法之缘起

  《心要》中所言金刚法问世因缘,一语略过,意在隐德,非是因缘小故不为祥说。若真说之,可谓大事因缘。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佛法因种种原因而致极度衰微,其本来面目为世人所不识。即或有修持者,也倍尝艰辛,遭遇厄难曲折,即使是颇有成就的大德,碍于因缘之恶劣,也难以广弘正法,普度有情。待时节好转些的时候,修学佛法的人多起来,然而于下手修持的法门缺乏深刻入微的理解,心法互不契入,修来修去,得真实受用者为数不多。就选修最为广泛的净宗来说,其法旨趣在于信愿恳切,净念相续,心不颠倒,临命终时往生净土。若得命终之时心不颠倒,净念坚固,必赖平日念佛清净成片。如何降服烦恼业习,心得清净?多数念佛者在这里卡住了。原因是不得感应道交,与三圣不能达成沟通,三圣加被远隔心外。金刚法则以上师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助行者冲破这一难关,在几天内突破,行者便可与法界融通,速得佛力加被,降服烦恼业习势力,进入凡圣互涉,如意轮转的法流之中。禅宗下手极高,纯以般若为宗眼,唯智乃入,不假方便,非下根钝智人所可修持,且紧要关头必赖明师点拨。所以,禅宗乃明师高徒之门,非是普摄三根之法,弘扬起来,必受根性局限。其他各宗,如唯识宗、天台宗、律宗,其理尚存,而依其义理实修者几近全无。早在佛陀住世时,就已预示,密宗法门在末法时代将有殊胜利益。今日之金刚法,普应群机,兼摄利钝,下手修为,方便善巧,尤其是本法开山宗师海空上师具足无上加持力量,直接为行者施以不可思议的法力加持,使凡圣速疾达成沟通,令行者速得感应道交,于法生起受用,这一方便,是金刚法的不共殊胜,为别宗所无,即使是在密乘法门中,也甚是稀有。佛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极度衰微,如今确实需要这样的法门,做强有力的振兴,令正法活活泼泼地住于世间。这就是金刚法问世的大事因缘,可谓顺应时节,继往开来,绍隆正法。
  金刚法之所以在全国乃至海外迅捷弘演,呈现前所未有的普及威势,就是因为金刚法普应群机,智钝皆摄,人人可修,无所拘守。顺应了当今学人的实际情况,合于人缘时缘地缘,为振兴正法开创了盛大局势,众生普蒙法益,佛法气象蔚然一新。

  三、昌明正知见 导归实修实证
  ——金刚法之行持

  《心要》言:“法轮常转于旨趣……只从心觅,不求外玄,方得清净自性”。上师于此处指示,金刚法旨趣,全在于认证自心,不从外求。清净自性即是真实归处,明白指示行者务必建立正知正见,从佛法的本质上看,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返归清净自性,别无玄妙。一切法皆为认证自性本心而施设。但在返归清净自性的行程中,因众生业习根性不同,因此而有权法实法,小乘大乘。随缘起门,善巧不一,法式各殊。金刚法旨趣直趋佛法核心,但在修为善巧方面,则集诸法之优,博采群长而为助道。
  《心要》开示金刚法修持轨则是:行者自立与上师本尊加持力二者契合融汇,心佛相应合一,而证入灵明圆觉。所谓自力,就是行者身口意三业之力,得佛力加持净化,则可逐步趋向清净。三业自力的体现形式就是“精气神”三大元素和协运作而生起的力量。精气神本是道家修为中的明相,上师此处引以为用,是为了剖析人体机用原理,从而阐明瑜伽行相之妙。所谓“精”,即指地水火风所蕴含的精华,是一种高级物能,是维系色身存活的基本物质能量;“气”者是一种类似电磁的场能,是循环不息,周流通达的运行势力,其功在于输布精元于色身各个部位,令色身不断得到维护保养;“神”者,思想意念也。精气神协和而成自力的运作形式,大体是这样:“精”是能源,“气”是能源输布发散的媒介载体,“神”是此载体的调控者。所以,从专一其神入手,神不驰逸,则调控指令统一,气得统一调控,则不散射乱发。神凝而气聚,气聚则输布力量集中,势力加大,强有力地集中发布精力,产生超乎寻常的力量,甚至特异功能。常人遇险情或极度兴奋而致“神”高度专一时,即可产生如此现象。通过修为,“神凝而气聚,气聚而力发”这一过程熟练化,使其从偶然一现,成为可操作的常规性运作形式。这一步只是修道的初级成效。由于“气”是一种场能,具有扩张遍达的属性,不拘于小小色身;“神”则更为自由,极专一的“神”即可调控扩张性的场态的“气”,聚集色身以外的能量(精元),天精地华,尽为其用。并可对众生生命体产生信息影响力。道家之“丹”就是指用不完储存起来的“精元”,“术”就是精气神三元协和而生发的超越常人的自力功能。这一步是修道的大成,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至此,精气神之功用已达极致,但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何故?神虽专一精纯,却有执持,有执即有缚。所谓解脱,即是破除此执而已。上师青少年时修道,即得道家大成,已是凡中圣贤,为什么还要修学佛法?无非是为世人示现一个真理——唯有佛法可度苦厄,唯有破除执著方可解脱,得真实安乐自在。
  《心要》借用精气神名相,以说明自力机理,让学人弄清三密瑜伽行相。金刚法义趣乃是无相密,但在下手处则善用有相方便。心之散乱,皆由缘境分别所致,尤其是色身内境,无时无刻不被心识所缘,身有苦痛,必致心受恼乱(已证法忍者除外)。因此,调和四大以安稳色身,也是重要善巧。“精”生发充沛,“气”输布有力,“神”调控有序,精气神三元协和,如此,色身自力处于最佳状态。金刚法正是融修命于修性之中。修命,即是调和四大色身,令精气神三元协和,使五蕴(色受想行识)浊浪初步平缓下来,为进一步澄净顽固迷执奠定基本。修性,即是慑服乱心,使散乱驰逸之心识静下来,静到极点时,自性净光开始初步显现,所谓“静极光通达”,静极之处,尚有微细执著,破除这微细无明执著,自性之光则无阻碍限制,浩浩然扩展开来,灵明无际,法身功德任运生起。这就是返归清净自性的行程。所谓“静极”,即是三昧正定,“静极”之前的各种静态,皆是趋向“静极”的渐次阶梯,由浅到深到极,进入三昧,这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行程。生死解脱,归根到底,就是般若智慧的解脱,而三昧正定乃是智慧之门,定门不开,难入正受,则解脱无路。《心要》所开示的修命善巧,从根本上是为了通过调身而有助于调心,身心俱得调和。其行持轨则是,以印咒观三密摄持行者的身口意三业,被三密所摄的身口意三业,再摄持精气神三元,环环相摄,如九宫连锁布阵,收摄成一体,凡圣互涉,心法互契,十二时运行无间,世出世间,饶益无穷。
  上师于《心要》中开示的自力与佛力和合而圆成三昧法性的法行格式,本是高度实践性的问题,其中精微奥妙,不是但凭言诠可以说得彻,唯实际证入其境,方解其精涵。落于言释,只能说个大概:行者身口意(含精气神)为自力依托,以信愿行戒定慧为自力趋向轨道,以菩提、中道、实相为趋向目标,以源自咒印观三密的上师本尊加持力为动力助缘,三业自力与三密佛力相应互契,循菩提中道而趋入实相这是金刚法的大体法行格式。(注:中道,其意为不住有无,不执断常;实相,意指诸法究竟之相,即无相清净心自性)。
  《心要》中借用“精气神”、“九宫行营”等名相,不过是为了说明自力机用原理而已,并不是在金刚法的行持中夹有“道术”成份。金刚法的行持唯以三密瑜伽为轨则。行者三业与上师本尊三密相应互契后,色身之精元自得培育增长,气元自得强化畅达,神元自得精纯专一,由精气神协和而生发的自力处于最佳状态。(这是金刚法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祛病强身的机妙所在)。继续以三密净力加持于行者三业自力,行者的业习势力就会逐步被清净法性势力同化,渐次转成无漏净德,行者第八识(阿赖耶,意为储藏)本有的无漏势力(众身本有的佛性)得到加强扩展,直至所有染垢业习皆被转化成无漏净德,凡夫之有漏心识即成净智。转识成智的大体情形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对应的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此智可成就有为神通妙用;第六识(意识)转为“妙观察智”,此智能如实观察一切,无颠倒迷惑;第七识(末那,意为我执)转成“性平等智”,此智境界,乃视一切凡圣无殊无异,心物一如;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此智恒现常寂之光,无量法界尽于其中映现。《心要》言:“在行持如意轮金刚法时,由于本尊的清净三密,加持于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上……便能迅速转变我们第八识的有漏种子,发起本有的无漏种子”。上师于此处以唯识宗的义理略微开示,已将三密瑜伽的行相功德(转识成智)表示出来。
  所谓“种子”,即是业力习气之异名;“漏”,即是染垢烦恼之异名;“无漏种子”,即是清净业力,是智慧德相,是众生本有的佛性。无始以来,由于第七识顽固执著,以幻为真,致使这本有的净性被污染,其天真本色被障蔽,本具的无量功德不能显发。然而,净性虽被污染,但其智慧德相并没有泯灭丧失,无漏种子或多或少地存于第八识。这就是众生皆可成佛的本因。由于众生染净势力的差异程度不同,走向解脱的进程就不同,净多染少者就是上根利智人,易于得度,反之则不易得度,所谓根性,是由染净业力所决定,业可转,根性自然可变。三密相应的行相功德,就是以上师本尊的净业势力转换行者的有漏业习势力,使行者本有的无漏清净势力得以扩张光大,直至尽转有漏之识而成无漏之智,成就菩提圆觉。
  烦恼,染垢等业习因何而有?从本而论,只因此心顽固执著。放下执著,一念不系,一境不住,处处用心而又处处舍心,于念于境皆不粘连牵滞,无执著就是解脱。然而因执著造作的有漏业习,其势力不是很容易就可消除的。虽然于理即明,便可观照用心,但杀强贼须用利器,金刚法的三密瑜伽无疑就是这样的利器,能够迅速降服有漏业习的强大惯性势力。行者有漏三业被清净三密“挟持”,造业之六根被觉者所摄,妄执之心识被法性所融,如此一路下去,新殃无造,旧业可转,二六时中,依理觉照,依法行持,令所念所行皆入性地法流,不与尘染。正如《心要》所言:“以三密相应为妙行的加持力,使颠倒、杂乱、妄执的假心成为真如实性的常住真心……自力他力配合,就能改造无始以来的浮华习气,得定开慧就有一定的把握”。若行者果真以三密瑜伽为言思行之轨范,起心动念,接人待物,清净无染,不分别不执著,必可消除漏习,返归天真本性。
  三密瑜伽,旨在使行者三业入于清净法性中。身业与印契相应,所作无过失;口业与真言相应,所语无虚诳;意业与圣观相应,所缘无杂秽。多数行者于闲静时专一行持三密瑜伽,尚可做到上述三种相应,于日常事用中则大打折扣,甚至随旧习业气放任如初。这是修行人的通弊。上师开示行者,佛法在世间,不离日常事用,于工作生活中不知磨练心性,即不是真实修行,《心要》言:“古今行者,知其道而未得其法者,皆因于法不相融汇,法不入自性,自性不生法,心无所造,只在行识之中”。此语致极深刻,佛法谛理尽含其中。所谓“法不入自性”,即是指心法不相应,心法为“二”,而不能合“一”。比如口念佛号,心却杂乱,佛号与心不相融汇,佛号本具的不可思议力量由于被散乱心识遮蔽,不能深达八识田中,无漏净业势力得不到应有的增长,这就是“法不入自性”。行持三密瑜伽,行者须时时处处提起觉照,自己就等于上师本尊的一个“分身”,言行意念于上师本尊无违逆,不再有一个“我”的存在,如此行持下去,便是心法相应,迈进“瑜伽”的门里。“自性不生法,心无所造,只在行识之中”,所谓“行识”,指五种根识造作及意识分别,是前六识的有限功用。此语正是指“口头禅”的风格,说得做不得,如果理论起来头头是道,而于日常事用中却随逐境缘,心不宁、身不安,时时分别、处处执著,这样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悟入佛法真谛,佛法的义理在他的心里并没有得到融通,佛说一加二等三,二加一等多少就不知道了,法在他心中不能变通,“活”不起来,派不上用场。这就是“自性不生法,心无所造”。佛法义理本是极其朴素的,所谓放下执著,此心即是佛,自心本来可以造就无量佛事,自性本来可以时时流露佛法,自在无碍。禅们慧能祖师,一字不识,而所说无不佛法,所行无不三昧,自性生法,自心做佛,真正的自在。何故如此?悟透了佛法真谛也!佛法不是心外物,回首自照现风光;只在行识寻觅觅,无疑火中采露霜。
  金刚法的具体行持轨范,分法行(站式)、金刚禅定(坐式)两大善巧。法性行持的特点是,随顺法力,可如意运动舒展肢体调畅经络气血,祛病健体的功效明显而迅速,一些重要的脉结被很快打开,自力与佛力结合的“通道”通达无阻,清净法性力量便源源进入体内,转化业习势力,升华心性,为进入金刚禅定奠定基础;坐式(金刚禅定)行持的特点是,借助法力加持力量,由浅到深进入禅定状态,开显智慧,见证自性,站坐两种法式,皆以三密相应为轨范,彼此分离而又互相配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破除迷惑妄执,证入三昧。正如《心要》所言:“明悟自心,彻见本性,自他配合,会于中道实际,心体安然自如,一切妄念断灭,从而点开心要,由体而起慧照的妙用”。

  四、融汇诸家功德 直趋无上菩提
  ——金刚法之利益

  金刚法含融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行者随愿行深浅,各有获益,依根性利钝,所证各有迟速。但只要真修实干,都会亲受法益,功不唐捐。
  就世间功德而言,在很短的时间内,修持本法就可收到祛病强身的良好功效,使自身的“精元”勃勃生发,气不散乱,神不浮躁,体力和智力都得到极大提高,自身的潜能逐步被激发出来,世间的修炼方法(如养身心等),虽然也有类似的功效,但其程度远远不能与金刚法相比,何故?世间功法都在行识中绕圈子,不能超越五根造作和意识分别,心识妄执依旧,自性不得净化,有些习练功的人所以有些“良好感觉”,只不过是因为短暂的“专一其身”而使“气”得以集中调控,由于“气”被集中使用,其输布和聚集“精元”的力量加大,“精元”被迅速输发到色身的急需部位(如病患部位),从而使习练者产生一种良好感觉。其实,“精气神”本不仅局限于色、身,浩浩宇宙充满了能量(精),“气”则是一种能,其范围没有极限,随“神”而行,神到之处则气也到,气到则精聚,这就是“遥感治病”的原理。由于气功习练者不明“法界全是一心”的道理,困于色身,执持境相,不能如意挥发其本来自在无拘的心性。所以习练世间功法,获益微不足道。金刚法行持则完全破除色身的局限,使行者的“精气神”扩张到无限法界,与法性相融相合,所谓自力与佛力合一,就是如此。世间功法与金刚法的功德比较,《心要》中已作精当开示,此处不赘述。
  就出世间功德来说,金刚法可谓融汇诸宗之长。净宗以佛号收摄散心,净念相续时,弥陀净土自于心中显现;金刚法则以三密挟持乱心,入于绵绵密密、凡圣无殊的不可思议境地。所以,念佛持咒,本来不异。况且念佛之“念”,本是“忆想思念”之意,不唯口念佛号才是念佛,意观上师本尊,口持真言,正是念佛。所以,净宗念佛往生净土的功德,已在金刚法中。密乘经论中有云:修密之功德,首在即身成就,次可随愿往生佛土。禅门明心见性的宗旨,在金刚法第三法位中有圆满体现。《心要》中所说:“心性本来不二,是诸法实相的示现核心。动则发其力,静则明其心,与佛不二,广大圆融的精神力量,汇归于清净空寂的妙明心境,自然含融万法之体性,是如意轮金刚法的根本宗旨”。此正是禅的圆满境界,禅的体性与机用,已尽摄与金刚法中。
  金刚法的功德次第取决于行持的深浅,如《心要》所言:“如意轮金刚的禅定……从有相瑜伽入无相瑜伽,无上瑜伽,生起次第入圆满次第……直入三昧,点开心要,得定开慧……以致明心见性,而达慧照的妙用”此段开示,既是金刚法的修持次第,也是金刚法的功德次第。
  从修持次第上讲,金刚法从有相相应(观上师本尊法像),到无相相应(观本尊不可思议性德,即无相法身)。初下手时,借助有相方便,使行者在法力加持下,生起殊妙觉受,产生一种微妙的,自己就是上师本尊的一个“分身”的感觉,时时处处都能很容易地把自己观做上师本尊,三业已初步趋向清净。这就是“生起次第”。继而以上师本尊不可思议的性德(无相法身)为自己的体性,入于圆觉妙明,无遮无碍的无相境地。入此境地,即是返归到清净自性,天真本色一露无遗,从此再无迷执颠倒,证到“无为无不为”的大自在,正如《心要》所言:“体(自性)生万法,法法皆通,回归于自性”。这就是“圆满次第”。
  从功德上讲,金刚法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调理四大,健强色身,使人们获得健康,安身立命;转化漏习,开发智慧,使人们随顺真理,吉祥如意;直至明悟心性,入于解脱自在。
  说到世间功德(如祛病强身),有些显教行人可能有些想不通,认为身体乃四大假合定物,与解脱无关。佛陀住世时,教人观身不净,引导人们认识色身不是“我”,莫要执假为真,于是后世的某些显教行人,对密宗的有相修为,颇有不解,甚至以毁谤相加。其实,佛陀的用意在于破除人们的妄执之心,并不是要人们破除色身。如实而论,身体健康与否,不但和解脱有关,而且很重要。人身,本是善业因缘所感而生,既不受大乐(如天人之乐)之诱,又不受极苦(如地狱之苦)之忧,具足修持佛法的宝贵因缘。古来大德皆告诫后人,人身难得,人身一失,不易复得,沦入恶道,见闻佛法的机缘就极少了。因此,祛病强身,令身体健康安寿,不是执著色身为真实究竟,而是为了维护修持佛法所应必备的人身因缘而已。倘若病魔缠身,色身被苦痛所扰,心识则难得宁静,如何精进用功?除非已证到法忍,空掉五蕴。此外,令色身健强,精力充沛,体内的一些重要脉轮才容易打开,与法界信息沟通的“通道”才容易畅达。昔日密勒日巴尊者(藏密大成就者)修定时,因长期饥饿而致使身体极度虚弱,尽管以无比的毅力精进修持,仍打不通体内的某些脉结。食用妹妹送来的饮食后,体力有所恢复,周身脉结全部打开,安乐光明立刻现前。可见,色身本不是行者的冤家对头,善加利用,恰是修法资粮。真正的冤家是行者的分别执著之心。显密修证,都是为了转变这个执心。
  上师于《心要》的结尾处,交给行者一把尺子,分别执著执心转了多少,可自测自知。
  以上所说,权作《心要》释论。自知力不能及,语不中的,对《心要》精涵,难能圆满贯通。智者自可参究原文,品味其深长义趣。

  谨以此文回向:

  金刚法固,众生得度。
  法行三界,弘演久住。
  见者闻者,广泛传布。
  自益益人,胜造浮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