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本与本尊观
所谓的三根本,第一个是喇嘛、上师或精神导师。上师是加持的根本,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就不可能见道;因此,上师是加持力的根源。第二是本尊,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无论是普通的世俗成就或殊胜的出世成就,若不经由本尊仪轨的修持,便不可能获得。第三是护法,包括勇父和空行母,护法是事业的根本。护法是专门帮助众生的,藉著护法的护持,佛法的事业便可顺利付诸实行。如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所有的金刚乘教法皆已包含于三根本之中。
而三根本和佛的三身是同义的;三根本和佛的三身同是佛的三个面向,其特质如下:法身是究竟身,报身是大乐身(受用身),化身是佛的人身化现形相。法身的精髓是空性的,报身是光明的,化身是佛为了渡化众生的事业而化现的。
我想在此有一些概念必须澄清——我们所谓“三根本和三身是同义的”,系指上师和法身有某种相关。人们常对此有些怀疑,因为在金刚乘之中十分强调上师的重要性,而且要弟子们视上师为佛,或尝试著去视上师为佛之精髓所在。但大家总认为上师也是人,如何可能是佛或是佛的精髓所在?因此,去了解上师是佛的精髓,或是所谓“活佛”的真正意义为何?便显得十分重要。
事实上,上师的色身、身体并不是佛。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这点——上师也是一般的人类;或许你可以说他们是“乘愿再来的转世者”,但这些都只是相关于化身方面的。在法身方面而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超越能所、存在舆不存在的。所以当我们谈到所谓上师是佛的时候,所谈的是上师的心,上师的心才是佛的精髓。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大家都是佛,但不幸的是一般人尚未能识自本心,故称为众生;如果你已了达自心,你便可说自己是佛。但那实际上要比说“我认识我的心”这一句话要困难的多,你必须要有真正的证悟;一个所谓的上师必须要真正达到、了悟大手印的心境,他的心境所悟必须是法身实相,而不在其外相如何,要点在于其心之了悟足可以代表佛陀才行。
虽然我们谈第二佛、第三佛、未来佛、贤劫千佛……甚至十万诸佛,但这是以一般的见地来谈罢了。真正的佛是超越十方三世、无量无边!已离言诠而遍一切处。但为了使我们这样的众生和佛结缘,因此佛必须要示现和大家一样的人身,那就是我们一般人均可经验到的佛。
而本尊则是法身的加持与证悟所示现,舆上师是无二无别的。这意指一切的本尊修法、禅观,系相关于佛的报身或大乐身此一面向;报身的本质是清净光明而无染垢的,我们亦应由此来了解“上师”。
由于本尊并非实存或虚无的,因此当我们观修本尊法时,不落于空、有二边十分重要。在本尊修法之前为何要观空、融人空性之中?因为一般人多执持断、常,空、有,落入此种错误见地之习气中。所以无论你修什么本尊法,刚起修时为除去对万法实存或虚无之邪见,都必须做净化一切万相的空观,以便生起极清净之本尊;观整个宇宙之一切现象融入空性之中,空中充满光明,在光明、空性之中生起本尊,这个步骤称为本尊观。
藉观想而生起本尊是修法的第一步,做此观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本尊当做是由物质所组成的。许多人在修本尊观时,常常抱怨未能清楚地见到本尊;其实本尊不是真实的,如果你真正看到些什么,那必定不是本尊而是魔或鬼。我们将自己做本尊观的目的,乃是因为我们具有强烈的我执,故尝试以观自身成为本尊身形——即自己清净的一面,以减少对自我之执著。如果你因此而只想看看自己成为本尊的样子,这种想法将令许多人迷惑,而害怕去禅定;他们可能在禅定中感觉到有什么魔鬼来了,但这一切只是从自心所幻现的罢了,故不应将本尊实质化的看待。
从前有个以大威德金刚为本尊的喇嘛,在他长期专修此法,闭关、持咒极多之后,具足了大神力;可惜的是他对修法中的某些要点有所疏漏。第七世噶玛巴在定中见到这位喇嘛死后,化现为大威德金刚的身形,且每一毛孔都现出一个大威德金刚的坛城,这是了不起。但由于他的观想缺乏对慈悲和空性的了解——这说明了他的问题,所以他投生在大力魔道之中。虽然他自己并不想伤害人,但在错误的见地之下,他不由自主地伤害了别人;因此,噶玛巴给予他圆满的指导,叫他朝慈悲心的止观禅修上努力,然后这位喇嘛的情况便明显地改善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在做观想时,一定要注意,别把本尊观成实质的,不要把本尊的特质当做是物质化的对象物,否则下场便会如上述故事所说一般。能这样做的话,一切就好办了,因为非实质化的本尊观想并不需要太多的空间,而实体化的本尊观想,则需要大一点的空间来放置本尊。那样的话,恐怕你的空间会不够用!所以,不要将本尊观想成坚固、实质的,这点务必谨记在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