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思想是净土法门的主要核心思想。有关这些思想和内容均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中有具体详细的阐述。通常人们将此三经合称为净土三经。净土宗即依此三经为根本教典创宗立教。净宗又通常将《无量寿经》称为之“大本”,将《阿弥陀经》称为“小本”。两本比较,大本内容丰富详实,小本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西方净土庄严清净,特别是以信愿行及专持阿弥陀佛名号,求得临命终时往生净土。由于小本简捷易行,故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信徒的重视和欢迎。因而,念佛法门流传甚广,修此法门者无计其数,得度者无量,影响也最大。本文所关心的是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情况,以及众生如何念佛往生。一、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的成就
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之成就,可从《无量寿经》详知。往昔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世自在王如来在世,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曾为国王,因遇世自在王如来闻法而欢喜生信,于是捐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曰法藏。请佛开示诸佛如来净土之行,决心立志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速成正觉拔生死勤苦之本。自在王佛应其所请,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和人天善恶及其国土之粗妙。法藏比丘闻佛所说尽悉睹见,具足五劫,思维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发四十八宏愿,终成无上正觉,成满庄严极乐妙土。因为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皆以无量清净行业及愿力成就,所以世界无限庄严和清净,佛之寿命无量,体质光明无限。所以,《无量寿经》说:“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及无量寿。《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界之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这是对阿弥陀佛从名、相到理的理解和认识。总之,阿弥陀佛四十八宏愿,是为成佛度众生而发,为庄严极乐净土安置众生而发,为接引众生而发,为成就众生而发。由此可知,其国土酬于清净因地,故是报土,以宏愿度生故,又为化土,则阿弥陀佛相应为报身和化身,其自性光明身则为法身。关于“西方”之概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对“西方”方位的理解。“西方”的方位是以我们这个地球为参照物确立这些世界的方位。佛在此界成佛说法,一切教法的权巧方便,随机设教,包括方位在内,是随顺世间法的。从事相上对极乐世界确立以西方方位,这对众生身心向往西方,皈敬西方,一心念佛以求往生是有极大修持意义的。佛讲法不可能离开此界众生的理解,故说佛法不离世间觉。佛说《阿弥陀经》时,不仅有此界常随佛身边的“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此外还有其他界的“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因此,佛说出“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后,不仅为大众所接受,也为各界所知晓。“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名称也被作为专有固定的通用名称被此界及他界所沿用,并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位置的理解。佛在《阿弥陀经》里虽然讲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但是,我们在理解上不可机械地理解为在我们的同一空间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限清净功德的清净业力所庄严成就,非是我等凡夫以俗眼所能看到,也非是我等凡夫以凡身所能进入。说到底,极乐世界非是凡夫境地。要睹见和往生到极乐世界,要靠念佛清净心,由此界灭,在彼界生。由此可见,对往生者来说,西方净土是唯心净土。因此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实际空间位置不离此法界,而以清净心所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见《华严经》)。一真法界,自体清净,性本空寂,众生造染污业,由业力差别,而有三界六道染污差别。诸佛、菩萨以无量功德清净行业,而成就各自清净庄严国土。故知,诸佛菩萨乃至六道众生,皆依此一真法界而随缘各现国土,彼此不相妨碍。有如一室千灯之光,光光相映,各守自体不失。因此,极乐世界本自无方,是阿弥陀佛等清净功德和愿力成就。众生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是感应道交,是以念佛清净行业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相应和契合。因此,西方净土也是念佛往生者的一分唯心净土。故说西方净土,体本无方,唯心所现。二、念佛往生
阿弥陀佛的圆满成就与庄严国土的建立,从一开始就重点体现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上。西方净土法门一方面体现出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出苦海的宏愿,另一方面则要求众生要相信,要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佛难度无缘之人。因此,对我等凡夫来说,不仅要“如是我闻”,更是“欢喜信受、依教奉行”。具体的讲,学修净土法门,主要依据净土三经。三经内容与修法又各不相同。如《观无量寿经》重明行门,以修十六观法为往生正因,十六观法可作为由浅入深的十六个法门。《无量寿经》则详陈此界与西方净土之两土苦乐,使发欣厌之愿。《阿弥陀经》则重在称赞功德而令人起信念佛。三经相辅相成,往生净土法门则义理完备。三经互读,相互参照,则信、愿、行具足可生。但是,在净土学人当中,最注重的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这两部经最注重的是念佛法门,虽有大本与小本的不同,但都提到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将其接往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之人往生净土,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神力加持愿力接引,从这点说,是仰承弥陀,靠本愿他力。但念佛之人往生净土,还须自身相当努力修行,达到往生条件才可能往生。仅就念佛法门来说,要至信、发切愿、起真修实行。阿弥陀佛宏愿接引是他力,念佛之人精勤念佛修持是自力。自力加他力才得往生。二者缺一不可。假若众生不念佛、不修福,坐待其成,单靠阿弥陀佛他力接引西方,则三界六道众生早已往生,不复在此界受苦了。念佛法门其要有三,即“信、愿、行”。三者具足,往生有望。(一)信
凡修学净土法门之人,在修学之前,首先要具足正信,不信则不能行,要深信诸佛所说。即是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相信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只要念佛清净便得接引往生。历来大德祖师又多有发挥。如中峰明本大师云:“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谁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所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如是信者是为真信。信而无行不成真信。”(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师《三时系念佛事》)佛在《阿弥陀经》中反复提出和强调信,并且由东南西北上下六方世界无量诸佛来劝众生信受净土法门,持佛名号,发愿往生净土,因念佛的功德利益,便为一切诸佛所护念,我等凡夫学人必先要诚信不疑,要生大信心。(二)愿
愿即发愿和愿意之意,相信佛所说念佛能往生,能为佛所护念及于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有如此大功德利益,必然欣求发愿往生。为此,佛亦反复劝导众生要发愿,如经所言:“舍利佛,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说阿弥陀经》)愿包括两项内容:一、愿离娑婆;二、愿生极乐。因为众生见到我们世界的秽恶,充满痛苦,所以愿意离开娑婆世界,而往生到极乐世界。(三)行
行即行持,闻佛所说之后生起欣乐发愿往生而进行的修行。对于如何行持,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阿弥陀经》)。如是行者,名为正行。修净土法门,除一心持阿弥陀佛名号求得往生外,还须修众善资粮做为往生助缘。因为《阿弥陀经》特别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此,广修众善和清净念佛则是修净土法门的两大法要。藕益大师云:“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为助”。(《灵峰宗论》)具体地说,培植善根福德因缘,应从两方面入手,即一是要广行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十分广泛,从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夫妻和顺,到恭奉师长,再推及社会方方面面,如慈心不杀,修五戒十善等。总的来说,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出世间善法,应包括具足律仪、读诵大乘,供养礼拜三宝,广修六度等。总之,世出世善法应尽力而为,并以此善法做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助缘,成就自己的清净道业。而这样做的本质,实际上也是从因地上庄严和成就自己的正报和依报。
古来念佛行持方法甚多,站念、坐念、行念、卧念、高声念、低声念、默念、独念、集众念、伴法器念、伴音乐念、颂念、唱念,及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五愿门行持及禅净双修等精进行持方法,不胜枚举。今仅依莲池大师念佛方法,作为念佛入途之门径。因为莲池大师主禅净一体念佛,自永明以来,这种禅净双修思想颇有影响,故加以引用介绍。三、念佛方法
莲池大师之念佛方法有数种:即“一者明持,谓出声称念。二者默持,谓无声密念。三者半明半默持。谓微动唇舌念,咒家名金刚持是也。又或记数持或不记数持,随便皆可。”(莲池大师引语均见《云栖法汇》,以下出处省略)大师又强调掌握这几种念佛方法要适度,认为念佛声太高,会觉得太费力,默念又容易昏沉,最好是“绵密密在唇齿之间,乃金刚持”。但又强调不可定执那一种,即如果觉得念佛费力时,不妨默念,如果觉得昏沉就不妨高声念。对于一些人手打鱼子,随口叫喊,大师指出这不能得利益。认为“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个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莲池大师又将此持名念佛分为“事持”与“理持”,忆念无间即是事持,体究无间就是理持。莲池大师从《阿弥陀经》“执行名号,一心不乱”,将此一心念佛又分为“事一心”与“理一心”的浅与深的两个层次。“事一心”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念佛。此一念佛较后者为简易,层次较浅。如大师所言:“念念念佛,更无杂念,是名一心。一心念佛,又一心修余种种法门,是二心也。夫无杂念者,止得事之一心。”事一心还未彻见理体,亦即未明心见道。因此在事一心这个层次上只是对治法门,即对治杂念,压伏妄念烦恼,未能断除烦恼。第二个层次“理一心”则不然,它是在第一个层次事一心不乱的基础上自然深入到理一心,了明心性的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则可破妄断除无明烦恼。理一心是上述理持的行持内涵。即通过闻佛名号而进行返观,实质上这返观即是对能念心与所念而进行的回光返照。通过这种“体察究审”进而“极其根源”时,于自本心契合。亦即始觉与本觉的契合,这便是明心见道。亦即念佛三昧。莲池大师将此过程又具体的分为两个渐次阶段。一,能念所念原为一体不二,即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亦无能念之心,惟此一心。二,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通过“四句”即四料简的体究审察,均非有非无,而离四句绝百非,“言思虑绝,无可名状,故惟一心。”此时,能念所念尽皆消除,有无之见尽灭,只有清净本然之体,不为诸法所杂乱。不涉事相,这即是明心见谛之纯理观。名理一心,此亦即禅。
从以上可以看出,莲池大师是将禅净一体化了,念佛不碍参禅,在念佛基础上作深层的返观体究,进而明心见性,使事融于理,理融于事,理事相即无碍。从事一心之有念到理一心之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种“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的思想,反映了大师对念佛法门独到见解。虽然莲池大师禅净一体思想是受永明以来的影响,但永明等禅师那时还是将禅、净分为各别之宗,兼带说净土而已,而莲池大师将禅净一体化了,因此,是对永明以来禅净双修思想进行的高度总结和完善。四、结语
念佛法门,殊胜无比。不尚清淡,不务玄理,朴实笃行,老实念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念佛是最简单的学问,愚夫愚妇,目不识丁者皆能修习,念佛又是高深的学问,无信根者,虽才高八斗亦不能入。修学之人可成佛做祖,为人天师表。悟入之者,通天彻地、究极本源。可谓净土法门为成佛做祖之学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顿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门。如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印光《净土五经重刊序》)因此说,净土法门是无上法门。阿弥陀佛,理事相即,光寿无量。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法界之体,诸佛之身士。莲池大师云:发菩提之心,即是发念佛之心。因此,一句阿弥陀佛乃法界之大总持法陀罗尼门。故可说,阿弥陀佛是光明咒、长寿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远离颠倒梦想,真实不虚。一切众生、一切菩萨,皆可依阿弥陀佛名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西方净土是我等众生的真归宿,信愿行是通往极乐国土的资粮和阶梯,阿弥陀佛是接引我等众生的大导师、大救星。我等凡夫应深信、应发愿、莫怀疑,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