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至高無上的供養-柔和的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般學佛修法的人,往往會用世俗的價值觀來進行供養,供樣的意思,也就是在只佈施的作為,一般人經常會說:「供養十方一切佛」,此「佛」當然指的是已成就的佛,和未成就的佛。所謂未成就的佛,是在指尚在受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裡,無知幼稚,自私的活在我執、我見、我慾生活中的人。
  而世俗無知者,雖說是要學佛修法,但對習性和塵染卻是從未曾放棄和捨下,只會著重於外表的佈施,但是對心靈上的法布施最上供養卻是吝嗇無比,固執己見,令人排斥和憐憫。因為當吾人不懂得用柔和的心去看待一切人、事、物時,其言行作為就會處處對外去排斥、處處去計較。「柔」所指的就是柔順、智慧的心,「和」乃是為了利益他人,而用慈悲的眼神與角度來看待那些無知、幼稚的眾生,自身的言行舉止亦是服從大自然的教誨和指導老師的開示。若是吾人不棄拾我執(個人自以為是的頑劣),我見(個人不成熟的價值觀和看待事物的見解),我慾(自私的貪、瞋、痴、慢、疑種種慾望),這樣子是無法在學佛的過程中,安住自己的菩提(求道上進的心)。
  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至高無上供養是什麼,也就無法去體會、去領悟供養的真正涵意,導致錯解了供養的作為,僅以為只有財物的佈施,即是最上的供養,殊不知柔順、隨和旳心,能將我執、我見、我慾捨下放生,遵指導法師的教誨,井認去做的人,才能在清淨的教團裡,能夠適應任何磨練和成熟菩薩(德性智慧)的果位。而佈施也必須三輪體空(施、受兩者皆必須無為,不著相的進行,才能達到真正佈施的智慧功德。經常法師都會指導執事人員當第三眼尚未開發成熟時,有一種方法,可以看的出他人的法身,也就是觀察,當細微任何人在法師的面面前,若是恭供養法師如佛者,此人肯定是佛;若是有人在法師前只會笑,卻聽不懂法師在說些什麼,代表此人是智障(智慧殘障之人)。若是有人在法師面前展現高傲自大,自以為是,連碼旳恭敬、虔誠之心都不懂時,此人必定是個邪見外道。若是有人在法師面前說一套,做又一套時,此人只是虛偽不實,亳無福德因緣的世俗眾生。若是有人慳貪吝嗇,活著只為自己慾望的滿足,卻從未佈施、將心比心的憶念他人在受苦,這樣子的人,是最貧窮、最沒有財庫的人。
  以上這情形,只是給大家明白一件事,法師角色永遠只是一面鏡子,當吾人看他是什麼,自己就是什麼,在鏡子面前展任何言行作為,其法身就是什麼,這是很微妙觀察心法,若是吾人追求平順的內在法喜之境,那救要領悟法師在這篇文章中,所講的柔順、溫和的慈悲、智慧之心,這樣的心,也能讓命運流程災劫、困窘之人,帶來光明、帶來柔和的命運。「萬法唯於一心」吾人想當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命運,全在吾人當下一念之間形成,這才是永恆不變的實相不二之理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