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观世音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嵊泗列岛渔民,都信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如果说,渔民对海龙王是敬奉兼有畏惧的话,那么,对观世音菩萨,则是全心全意的敬仰、崇爱、坚信无疑无惧。可谓东海渔民中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海上善神救星。“踏鳌镇海驮众生”和“佛灯引渡拯若难”等神奇传说,深入人心。观世音信仰,是渔民信仰风俗中最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俗。

嵊泗列岛观音菩萨信仰风俗,实乃源远流长。自两汉时佛教传入中国,观世音菩萨即以“救苦救难”和“大慈大悲”的名号,赢得了最广泛、众多的信徒。关于观音菩萨来历,在我国魏晋南北朝埋藏所译佛经中,大多是出自古印度神话传说:《悲华经》载有兄弟两人,转轮王太子不日旬

和尼摩;《观世音大得势受记经》载为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王威德两个儿子,名宝意、宝尚;他们皆发愿修行,普渡众生。其兄即为观世音菩萨,弟乃大势至菩萨,兄弟两人同待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

而在一衣带水的邻帮日本岛国,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其传说也十分神奇:有对父母早亡的小兄弟早离、即离,被恶人抢掠,扔在荒无人烟的孤岛,行将饿死。弟弟即离年幼,口发怨言,而哥哥早离劝导弟弟:“我们被人欺骗是可悲的,对饥饿与疲累的痛苦,亦深深领受了。有过这样痛苦的体验,我们就会懂得这样的道理,如果能再次生活在世上,就一定要救援遭受同样不幸和苦难的人们”。就这样,早离和即离兄弟两人,心怀善良信念,平静逝去。他们变成了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且作观音菩萨看,海边孤绝宝陀山”,在与嵊泗列岛山海相依的普陀山,也有观音菩萨的传说。唐大中元年(847年),有古印度天竺僧来普陀朝山,传在潮音洞前目睹观音示现。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带着他在中国朝拜五台山时请得的一尊观音菩萨像,从当时的明州(今宁波)启航渡海的返国途中,其航船抵达普陀山东边新罗椎附近海域时,航船突然被出现于海面上的数百朵铁莲化所围住,而难以继续驶向东瀛岛国。至此,这位东瀛高僧,顿然领悟到:自己所请的观音菩萨,不愿远离中华古国之本土,不愿离开东海宝山,而漂洋过海赴东瀛。慧锷立即祈祷,应诺“当以所向建立精舍”。祈语出,铁莲花即隐退而去。慧锷关照菩萨反映点,将船停泊新罗礁附近潮音洞,于是,他便和一个亲眼目睹铁莲花显现与隐退经过的张姓居民,舍宅供奉菩萨,很快造起了“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普陀山香火日盛,成为供奉观音菩萨为主的佛事道场。嵊泗渔民和海内外渔民及众多信徒一样,每年总要赴普陀山,奉拜观世音菩萨,并请得杏黄色佛旗,以保渔船平安,岁岁丰收。

而嵊泗境内住人岛,几乎岛岛皆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寺庙或宫殿。如嵊山岛上的福泉庵,天后宫和羊府宫,泗礁大悲山上灵音寺等等,虽然寺宇宫庵名称及主奉神灵各不相同,但都设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专门宫殿。我在童年时,曾在嵊山岛上跟随外婆去福泉庵观看了观世音菩萨的开光盛典。

在小洋岛上,观世音菩萨信仰风俗表现尤为充分。岛上有座大观音山和小观音山,相传观音大士足踏莲台驾祥云,路经小洋岛时,见这里山青波碧,渔帆灵鸥,瑞气四溢,降落祥云,驻足山岛,莲台讲法。因而有双龙出海,灵龟离洞,神蛙仰天,聆听菩萨授法。从此后,小洋岛民就视自己栖息之岛为仙岛,给观音大士曾驻足的山,分别尊为大观音山和小观音山,并在岛上建起观音阁,供奉观世音菩萨。

渔民崇仰观世音菩萨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通灵救星。几乎每户渔家、每艘渔船上,皆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塑像。渔船若在海上遭遇风浪袭击险象环生时,船老大必率众跪在船头舱板上,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保太平。

岛上渔民也都一样,敬奉观音菩萨极为虔诚。不仅正月初一男女老少相伴上寺庙拜菩萨,祈求新年平安丰收。而且每逢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六月十九观音得道和九月十九观音涅?,渔家阿婆、大嫂,甚尔年轻渔姑,也都要身着拜佛净衣,背上香袋,上寺庙拜观音菩萨,并且要守在寺庙过夜,香烛不熄,声声诵颂,瑞雾环绕,金铃悦耳。这三大香期的十九日中午,寺庙僧众素斋会餐全体传拱,信男信女也跟随食素和跪拜诵经,此乃“敬佛”;十九日夜,寺庙僧众或信男信女在观音像前做佛事,都是佛珠挂颈,有人敲木鱼,有人撞铜铃,其余人则在观音像前按规矩绕圈,跪拜,颇为庄严肃穆,俗称“谢佛”。我在五六岁时,曾跟随外婆在嵊山岛上福泉庵,亲眼目睹了“敬佛”和“谢佛”的全过程。

嵊泗渔民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习俗,和日本渔民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习俗,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历史的渊源关系。自唐天宝二年(743年)至天宝十二年(753年),高僧鉴趄六次欲浮桴东海,赴东瀛传法,其中三次由扬州启航过长江口出海成行,第二次和第五次东渡途中遇风浪经嵊泗小洋山、大悲山、下川山诸岛,在下川山和小洋山先后泊停滞月余或数天,第六次经嵊泗东渡终获成功,并将一尊观音菩萨像请上日本岛国本土,供奉于平京(即今奈良)唐招提寺内。

鉴真泊留小洋岛明,曾登山观海,拜观音菩萨,并在上岛埠头礁壁刻石记事。至今,在观音山“水天阔处”摩崖石刻巨碑上,还有一个偌大的“佛”字依稀可辨。而在观音山下,曾有观音阁遗址,供奉有观音菩萨像,与东瀛奈良唐招提寺内的观音菩萨像一般受岛民崇拜。据《日本江户宝录》载述,观音菩萨像传至日本后,对观音菩萨信仰之风俗日盛,特别是“舟车者,多供观音,或就珍木以刻宝相,谓佑平安”。日本最大的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地在那智山。而日本渔民对观音菩萨崇拜的虔诚,也和嵊泗渔民一样,至今许多日本渔船上还奉有观音菩萨像,像旁有“南天观世音保佑平安”的祈语吉字。现在,来自日本的水产商人到嵊泗岛上谈生意,若在饭店等处看到供奉的观音菩萨像,也会虔诚地拜颂一番。

更令人称奇和感慨的是,高僧鉴真率中日两国僧人和工匠等,在第四次桴海东渡,遇风浪袭击时,也曾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以安然渡过难关。

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率船队进行第四次东渡,在小洋山避风泊停个把月后,又乘顺风继续航行。是年十月十六日中午时分,船队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明明看见东南方有山岛,郁郁葱葱,忽然间却隐没了。僧众堪奇,而高僧告知遇上了蜃气,依然驶船奋进。

“去岸渐远,风急坡峻,水黑如墨,沸浪一透,如上高山,怒涛再至,似入深谷,从皆荒醉”。

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浮海的中日两国僧人,不约而同地交口同唱《观音》经,祷告观音菩萨显灵,制服海浪,保佑船人平安。

可是有“舟人告曰,舟今欲没,有何所惜,即牵栈香笼欲抛,空中有声言:莫抛”!听到这溟溟海空中传来的神奇的声音,这位船老大停止了抛栈香笼。船在风浪中艰难地行进着。时至中夜时分,还是这个欲抛栈香笼保船保命的“舟人”即船老大,却反过来惊喜地安慰大家:“莫怖,有四神王著甲把杖,二在舟头,二在樯舳边”。僧人舟人共信有观音菩萨保佑,定能渡过难关。果然,他们战风浪,过蛇海,越飞鸟海,脱离了险境。

追觅先人观音菩萨信仰踪迹,也就找到了中日两国渔民崇仰观音菩萨之风俗的共同源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