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养气与知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见羲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养气与知言
  文/见羲法师
  夫天地者,有浩然之气也;夫人者,有浩然正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然其如何善养乎?则曰“义”也。胸怀中不可缺少“仁义”之道也。仁义之道,并非二、三日可得,必须如灌溉草木一般,耐心培养而日日增长。故以“义”为道者,如行者发长远之心,如春日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并且不把此事看成有形的身外之物来求取,方能日渐与道义相应。
  是以,养气即在养心,培养心中之正气。而此正气必赖乎仁义之道,若以孟子的论点而言,就是人之四端,是人人本具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心,即仁义礼智、敬慈和真之心,需要加以培养而启发,此即养气的根本。
  心中正气凛然,则能知言,而不被蒙蔽。若以孟子的论点阐述,就是听见一个人放荡过度的言词时,立刻知道他所陷溺的执著点在哪里;听见偏邪不正的知见,可以当下分辨其所偏颇的观念在何处;又若听见一个人支吾以对时,亦能够了解他闪烁逃避的是什么;听见巧言令色的言论,而能明白其心中被何种欲望所牵绊。如此察纳雅言,则能逐渐明白何谓“知言”。
  因此,从养气到知言,一是心之体,一是心之用。以修行者而言,养气并非养外物之气,而是心中的浩然正气,并非养身而是养心。而守气,就是要守住心中的正念,此即是道,是人人本具的心之体,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亦即一念不生。这是就自利而言,可以成就完整人格,乃至成圣成贤。心中一旦有了正念、正气,则心之用可以做到清楚明白,处处作主,察纳雅言,不被蒙蔽,这就能知言,发挥利他之用。
  因此,若能养气,则有定;若能知言,则有慧;定慧一如,则福慧圆,自利利他终不竭。行者若能于此仔细用心,何患无胸中浩然之气与明达一切雅言的智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