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与戒定慧
戒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明知道这件事情,做下去对互相都有帮助而没有坏处,我们才去做。我们不要去做一些令我们产生烦恼,造成我们痛苦、不快乐的事。除非你是要做地藏王菩萨,明知是火坑,明知痛苦,仍然要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还情有可原,若真的是这样,你真的走下去,你也会较甘愿,对苦也较愿意承担。
戒不只是说,避免做一些让我们不能欢喜、快乐的事,还要积极的去做一些让彼此快乐的事,这种快乐不是一般人所说的那种短暂的快乐,而是会让我们很欢喜,持久又安稳的快乐、行善、做好事,会让我们快乐,会让我们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做坏事我们会没有欢喜心,顶多是窃喜说:对方被我害到了,这不义之财被我赚到了,但不能持久。因为你赚到了,还想再赚;你害了人家,你也会不安,因为别人也能害你,这个世间害人的心是很恐怖的。你有害人之心,就会与有害人之心的人在一起。一个有慈悲心的人,自然会与有慈悲心的人相吸。俗语说:物以类聚,这就是慈悲喜舍戒的意义。它很微妙的创造另一种清净的世界。
为什么慈悲喜舍能得定呢?
慈啊!就像大地,它有一种承担,愿意去承担彼此的苦,众生的苦。比如说:我们遇到苦,就深深的吸一口气,把苦吸进去,配合呼吸把苦吸进去,去感觉那个苦是什么,已经是苦了,就不要再增加那个苦,而帮忙承担,这就是慈,肯去承担,所以我们的心会清静,心很清静就会和禅定的三禅相应。
注意力都放在慈,说:苦总要有人承担,你会转念,他今日之所以对我不好,是因为他感觉世间对他不好。今天刚好让我们遇到,我们要去承担世间对他不好的苦。当这个承担的注意力跑出来的时候,心就这样静下来、收摄于清静,我们的心会很清静无染。
无论众生有什么苦,我们都会愿意帮忙承担,无论别人对我多不好,我们都能够承担,都能够去看到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很苦,他不快乐,他感觉世间对他不够好。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帮忙承担,让他觉得这个世间,还有人愿意帮忙承担他的苦。还有人不因为这样,而对他不好,这是慈作意。这个慈作意能引发心地的清静、收摄,类似三禅的定力。
悲心像水,能让我们心地广大,无碍无分,无碍无分的意思是,看到众生的苦,就像是自己在受苦一样,看到自己的苦,也等于看到众生的苦一样,当我们在受苦时,我们很难让别人快乐,我们看到别人受苦时,我们也很难欢喜,所以我们很难分别说,这是你的苦,我的苦。我的苦就是众生的苦,众生的苦就是我的苦,世间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是世间的痛苦、不分啊!
看到世间的苦时,就感觉苦不分彼此,心就会开起来,心地就会变大,就会有一种什么都无碍的感觉。一直去注意苦不分彼此。你的苦我见到了,我不能没有感觉;我的苦别人见到了也很难没有感觉。我们若不能笑,别人见了也很难微笑,别人若不能微笑,我们见到了也很难微笑,这世间的苦都在互相迥向。面对苦,我们会有一种悲心升上来,不会想要再去增加彼此的苦。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不会产生冲突,心就会开,这就是无色界的一种空无边处作意,空无边处的无色界定。
喜心作意:注意力若放在喜作意,就没有怨、嫌弃,对事情能够灵活取角。看事情的角度,会想说,遇到好的事情不敢得意忘形,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一种无常。遇到不好的事情,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而且觉得这个不好也是世间整个的现象。我们住在这世间,就要去承担接受,从不好的境界当中,我们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这就是喜心作意,喜心作意就能触到无色界的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就是,真的感觉心不分你我,那个时候就能进入,无色界的识无边处,心开了,识就无边。
舍心作意:比前面的慈悲喜更强,更不分你我,不分内外。看到世间,我们真正能让自己快乐,我们就能给别人快乐,自己能微笑,世间就跟著自己微笑,我们的心能静,世间就跟著寂静。看到世间没有什么好争的,就会无怼、无诤。无怼无诤就是说,我争到,你损失,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你争到、我损失,对你也没什么好处,慢慢的去看到,真正对我好的事情,就是对你好,真正对你好的事情,也能够对我好,那才是真正的好,要不然那个好都是假的,那种好都会有一种对立,有相对性、有争,有争就不会快乐,所以舍心作意,就会进入无所有处定。
我们若不能慈悲喜舍,就不得不选择贪、嗔、痴、慢、疑,心若放在慈悲喜舍,就不会有不安,﹙要有定力,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有不安﹚,心有不安就很难打坐。你白天没有慈悲喜舍的心,晚上要打坐就很困难。我们会想到我们怨恨别人,别人也在怨恨我们,一想到别人也在怨恨我们,你说你的心要静下来很困难的。
我们若住在充满慈悲喜舍里面,打坐时,都会感觉有护法神的保护,要不然越静越危险,你很自然就会胡思乱想。慈悲喜舍是一种保护自己,若没有慈悲喜舍要勉强静下来打坐,那不太容易。有戒、有定,我们的智慧就容易开展﹙因此慈悲喜舍能帮助我们开展智慧﹚。
什么叫智慧?佛教所讲的智慧是有看破、看透,把世间的苦看得透透彻彻,看到世间为什么没有快乐,而有苦,能让世间少苦,就是智慧。
世间有什么苦,苦包括生老病死苦,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不喜欢的人却偏偏碰在一起,这是苦。所求的东西得不到也是苦,认为色身是我、我的,用我、我所与人对立,这也是苦。无常变异也是苦。若再讲深一点的,就是所有的欲望都是苦。我们没有办法在当下得到快乐,就是苦。当下不能坐著不动,心不能集中就是苦,身心不能不动就是苦。
佛教所说的身心不能不动,讲话讲到一半被切断,刚要说话时,对方却说他要走了,这也是苦。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苦。你若觉得当下很好,你又为什么要动,你要动是因为你觉得苦,觉得不舒服,睡觉睡到一半起来上厕所也是苦,早上被闹钟吵醒也是苦,起床很赶时间,上班遇到塞车也是苦,你不觉得苦,那是因为你身心粗重,所以你不觉得苦。
那已经这么苦了要怎么办,你说,那么苦那我用怨恨心来对待。那样会更苦,我们若能说这些苦就是我想要的,意思是说,你已经遇上了,你离不开这些境界,所以这些苦就是我们要的,你非要不可。你若不想要,要有能力离境,而且是心甘情愿的离,没有能力离境,就要欢喜接受。不能更好,现在就是最好,境界已经够糟糕了,不能再苦上加苦,这就是智慧。
慈悲喜舍的另一个涵意,感情若不能无条件就会苦,想爱又爱不著,爱到了却又黏著都是苦。如何处理感情问题,除非把感情转为慈悲喜舍。感情若不能转为慈悲喜舍,就表示它是有条件的,只要是有条件的,它就很容易变化。当条件变化时,我们会有恐惧不安、痛苦,我们把它转为慈悲,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对方如何对待是对方的事,他不能慈悲他也苦,我们不能慈悲,我们也苦。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慈悲喜舍,若不能慈悲就要离开境界,若不能离开就要选择慈悲喜舍、欢喜接受。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