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报春晖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沾法师
体念亲恩
《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亲恩深重,欲报此恩,昊天罔极!《父母恩重难报经》叙述母亲对子女有十项恩德: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从出生到成人,父母对子女无不是百般呵护,不仅担心孩子冷著、热著、饿著,或是生病了,还挂虑孩子会遭受挫折,或是过得不快乐,总是尽一切所能,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父母为子女们付出了无数的精神和心力,为人子女者,应当知恩、感恩、报恩。
孝为百善之源
孝顺是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儒家重要的典籍中有《孝经》一书,专论事亲行孝的要理;古代朝廷选官制度中有“举孝廉”一项;魏晋两朝更是以孝道作为立国的根本精神。不论各朝各代的思想如何变迁,孝道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又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一个人纵使家财万贯、学富五车,乃至于有乐善好施、一诺千金等美德,若不懂得孝顺父母,也谈不上是明白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
无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对于孝道都相当重视。佛陀时代,舍卫城里有一对盲眼老夫妇,生活非常贫穷困苦。老夫妇有一个七岁的儿子,这个儿子非常孝顺,每次出外乞食回来,都会先将饮食供养父母,最后自己才吃剩余的食物。有一天,阿难尊者行经城中,看到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对父母恭敬孝顺,很欢喜地称叹。回到精舍后,阿难尊者向佛陀报告了这个孩子的孝行,佛陀也藉此因缘为大众开示道:“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一念恭敬更胜珍馐奉养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爱护子女远超过自己,看见子女为病痛所苦时,总希望能替代子女受苦。为人子女者,除了要体恤父母的辛劳,也应该善调身心,不让父母担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般人常会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而忘了感恩、回馈。我们知道要关怀年幼者、弱势者,却可能忘了关怀最需要我们照料的年老父母;我们可能会必恭必敬地对待师长、上司,却常忘了要恭敬父母,甚至嫌父母啰唆,令他们生气、伤心。
有些人在成家立业后,常以事业忙碌、孩子课业繁重为由,经年累月未返乡探望父母,唯一的尽孝方式只是定期寄上生活费。曾经听闻,有老人家在收到生活费时苦笑著说:“想不到数小时车程的距离,竟然会这么的遥远!真希望成为子女家中的宠物,不但备受关爱、照顾,又能每天看到孙子们的笑脸。”这段言语听起来颇让人心酸。古人曾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为人子女,除了要反省自己是否存有恭敬感恩的孝心,更应当及时把握奉养父母的机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父母总有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古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以扬名于后世;父母更大的期许应是希望子女能做出一番光宗耀祖、利益群众的事业。立身行道、利益群生之事并非遥不可及,就看我们能否发起愿心。平日,可以从事利益大众的志业,例如:推行社会的公益活动、担任义工、救助贫病,或捐资兴学以成就百年树人的功德,乃至于广修布施、供养三宝、弘传正法,使众生能断除烦恼、离苦得乐。如能扩大胸襟,效法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清净行善的功德回向父母,则更是报答亲恩的具体实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