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善导大师全集》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导大师全集》序
  慈法法师 敬撰
  夫众生本具真如佛性,然以无明妄执垢障覆深,宝净圆明之体无由显用, 故劳阿弥陀因地顺性立愿,建立超越十方一切世界最究竟圆满之极乐,圆成普等回施。所谓无量寿佛欲意度脱十方世界诸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即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展转不可复计。由阿弥陀佛修德回施,安乐国土,无尽宝藏,以彻彰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佛宣化,十方诸佛异口同赞,诚证弥陀真实惠利,使一切众生类咸回本家本国,全显诸佛出世因缘,故称净土为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此五浊恶世,本师释迦牟尼大悲慈父,怜悯火宅众生,立五百大愿,始于此堪忍界成佛,如实宣化西方世界妙德摄化九界。佛示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出世,示教无佛之时,自力断惑证真,圣道难行,佛力摄受往生净土易行,如实开显仗佛力与自修证难易二门。继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以《往生论》示五门行法,令毕竟往生。而震旦首倡行净土于庐山东林,以慧远大师么首,百二十三人共同发愿往生西方,实际完整创立于唐善导和尚。和尚行化于盛唐八宗鼎立之时,直宣无量寿经真意。所谓一切往生,莫不仗借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以佛愿力,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易得往生,与佛本愿相应故,一切含识自性究竟所在故,使见闻者皆得往生大利。以安心、起行、作业显净土非常规之法,易行所在。即以佛光明名号摄化称念必生,即得不退为安心,究归于清净法身之体,起行于圆满报德,以弥陀本愿回施,作业者对机施教方便之用。法者,先归家来,行化自在,正显佛恩、佛愿、佛力所在,别于自力未尽二惑不得其所,未至究竟故,依仗佛力则速达宝所,是此普度众生,畅佛本怀之法由净土而全显也。故千经万论同指共宣此一切法之归趣。佛力、自力、天壤悬殊,功效且日劫相倍,愿闻者,悉趣佛力安心,顿出生死苦海。
  末法时代,邪说盛行,知识稀少,猜度佛智,小视净土,遮障佛慈,此正是《善导大师全集》倡印当机之缘。光明善导和尚乃弥陀化现,以五部九卷著作行化世间,作一切人天眼目,开众生法藏,以三心、五念、四修为弘化住持榜样,是今世净土行人依怙。流通之处龙天欢喜,菩萨护佑,诸佛摄受。普愿见者、闻者、信者、疑者同得往生极乐,圆成佛道。
  岁次已卯孟春 沙门 释慈法 敬撰
  《善导大师全集》序 慈法法师讲解
  我们都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于我们娑婆世界,中国震旦之土来显现的应化。但善导大师之后,他的五部十卷著作在中国流布的因缘就很少,只有《观经四贴疏》在汉地一直流传,其他象《法事赞》《往生礼赞》,基本上就没有这些文字了。直到清末民国初,后人从日本把文字请回来,才在中国真正流通。若没有一个文字依据,大家学法就会间断,或这种行持方法就会生疏。比较流传的净土方法,基本上都是自力或半自力行持,唯靠阿弥陀佛大愿力这种行持方法,基本上没有人能真正站出来弘扬它。
  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一个定格,认为修是无上乘法,不知无作无修是最上乘教,是最上乘的给予,不知一切众生本来安住于大光明平等解脱之中,不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最殊胜的教化,一切诸佛亲证的果德,法性的真实,反而被视为小法,作为斋公斋婆的行持。一切法归宿之教,反而成为一个溪流,长长干枯。就是人常常行持这个法,不得利益,以有为少善根、乃至杂毒之缘,作为净土法门的行持,不知弥陀最上乘的回施。
  这个最上乘的回施,就是诸佛极为清净的果德、法性的全体。它不假于任何做作、任何有漏的行持、任何次第的运用,只是一次性的给予、不间断的给予、尽于未来的给予。若有闻者、承担者、运用者,当下即是圆满的功德展现,因为这个无漏的、究竟的、善巧的、最上乘的给予,虽是自家的宝藏,自身具足的善巧利益,但是久久的已经把它生疏了。
  大家交口称赞的就是修,就是次第,就是境界,就是某种善、某种恶,而不知最上乘、极安稳清净处,给予与教化,就是咸得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究竟教化,咸得妙色身相的教化,咸得大悲心转相教化的给予的教化。这种教化逐渐地丢失,所以世人视若小法,一些小善小恶的因缘、次第的因缘、觉受的因缘,在这个社会上广泛流传,多是相似有漏作为,以为佛法最尊胜处,岂不知是滴水之相。正如《无量寿经》所说,声闻与菩萨欲测佛智不能知少分,你那修持能知少分吗?
  这一法因为是大威德究竟回施,这个究竟回施,往往使人生惊畏、生诽谤。善导大师本来举出一段诽谤这个法门受果报的文字,我感觉这文字太激烈,就没有讲它。把这个序给大家讲一讲,学习学习,有一个增上的认识,能把诸佛真正的教诲,诸佛亲证的果德,究竟是个什么体。什么个相,什么个用,使大家有个遵循的路子,或有一个清晰究竟的归结处,有一个得见的体相,发起方便的运用,不作散坏的因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