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敬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慧深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敬僧
  慧深法师
  出家人看到戒腊高或年纪较大的长老法师、大德,要赶快端正站立,不能躺着或坐着不肯起来。在家居士看到任何法师或年纪较大的大德,也要有这种恭敬心。
  什么时候不必起来?诵经诵到一半,虽然有长老法师来,应该把经诵完再问讯。做法会诵经时,长老来了,由旁边没诵经的人去招呼就好,等诵完经再去打招呼。病很重,无法起床,不必硬着起来而伤了身体。如果还有能力,则应该起来问讯或顶礼。剃头发剃了一半也不必起来,剃好再作礼。工作很忙时也不必特意问讯,比如午供时间已经近了,忙着切菜、煮菜准备上供,不必因为长老来而丢下工作,站在旁边侍候,顶多向他问讯就该忙自己的工作。
  在家居士对任何法师都不可以批评,背后不说长老法师的过失。批评人家如何如何,若换成自己来做,未必做得更好。如批评:“某某长老在大众面前吐痰,非常没有威仪。”指名道姓说人家的缺失,很不应该。某些长老早年养成一些习气,已经改不了了,不要因为一点过失抹煞了他的优点而在背后批评指责,应该多向他们的好德行学习。
  在家人不可以叫出家人的俗名,也不应该只叫他的名字,即使那位出家人的年纪比我们小,也要遵守这项规矩。例如我的同学,看到我也不叫我的俗名;知道我的法名叫慧深,打电话来,也不会说:“慧深在吗?”他们都称呼我“慧深师”、“慧深法师”或称师父,因为对出家人直叫名字很不礼貌。
  在家居士对任何出家人都应该称呼某某师或某某法师,乃至通称为师父。譬如在家居士拜某老法师为师父,遇到老法师的徒孙,不能说:“我的辈份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师叔。”看到出家人,不论他是否比我们年轻,或许他是我们的平辈或晚辈,甚至是我们的家庭有人出家,他所剃度的徒弟,也不应该叫他的名字,应该说“某某师”,或者称呼“师父”,希望所有的在家众都能懂得这些礼貌。恭敬出家人,可以称呼“某某法师”,提到年岁和德行都很高的法师,可称呼“某某长老”、“某某老和尚”、“某某老法师”或“某某大师”。但是与出家人在一起时,不应该提出他的名字,譬如当场面对老法师时,对他只称呼“长老”,或称“法师”,或“老和尚”、“老法师”,绝不能对着他,连他的名字一起称呼。
  对于长老法师,我们自称为学人,表示自己还在学习,要向他学习。如果法师与自己的师父平辈,可以称呼他某某老法师;我们是出家人,就自称后学。不可以贡高我慢,认为自己在佛教界很有名气,在称呼上失了礼仪。
  书信往来方面:对出家人应该写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例如在左边上面要写上星下云老和尚来尊称星云老和尚,或者写上星下云大师,“上”和“下”字写在名号的左上角,竖排则写在右上角,可以较小些,意思是表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但又不能不写,否则不知道谁接这封信,所以用这方式来表示恭敬。
  下面的落款不要像一般世俗人自称为“不慧”、“不才”或“不佞”、“晚辈”,或“愚”等等,学佛人应该用“后学”或“学人”,表示自己是学佛的人。
  对方是较长辈的老法师,应该称呼某某老法师座下,表示在他的座下向他请教。或者写杖下,意思是要他教训我们,不能直称某某方丈。对女众可以用某某大士,或某某法师莲下、莲前,不要直接称名,应该称呼某某师;若很年轻,还不老,就称“师”。有人认为自己在佛门中已经是老资格,为什么还要称对方为师呢?也许自己的佛学底子比他还好!这是贡高我慢心作祟,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请教出家人的法号时,要说:“这位菩萨尊上下?”或问:“这位菩萨上下?”意思是不敢直称其名号。不能问:“你的法名是什么?”法名是师长给他的,自己的师长或年辈较长的出家人才能问。对于出家人,我们只能称他的外号,问他上下称呼。居士请教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都应该注意这些。
  刚出家的沙弥或在家居士,不能听大沙门说戒——比丘戒,也不能听比丘诵戒经。不能因为要了解戒律就去听,这样违犯戒律的规定。
  不论在家或出家众,与某位法师很熟悉,也不可以迳自打开门进去找他,一定要预先经过通报;甚至要进入出家人的室内,也应该谨守礼仪。不论进入出家人的哪一间居室,如客厅或他的卧室,不可以莽莽撞撞的推门进去,必须在门上敲三下,或弹指(到一般人的居室亦同)问有没有人在,里面回应请我们进去,我们才能够推门进入,假使里面没有回声,我们就应该离开。
  进到出家人的居室,里面若有小佛堂,应该先礼佛,或在佛前问讯,如出家众有专门读经的桌子,我们再向读经的桌子前问讯,表示对经典尊重,也代表对大德的问讯,不一定要面对那位出家众问讯。有些人一到佛寺就先要顶礼师父,等到和师父聊一阵子了,才去大殿礼佛,这是错误的,从外地到达寺院,应该先到大殿顶礼佛菩萨,然后才见师父。
  遇到大德长老,应该如同见佛一样,对他们非常恭敬尊重。有人曾经到戒坛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看到授戒的师父,连打个招呼都没有,甚至故意走远些,这样很不礼貌。见到一般没教过我们的法师,都需要尊重,何况受戒时曾经指导过我们的法师?有人遇授戒的法师假装不认识,或者指给旁人看,说:“那一个,就是那一个,他是我受戒时,传戒的法师。”这种态度是不礼貌的。
  看到出家不久的修行人,也应该像见菩萨一样,虽然他不是资历很深,甚至有些才出家不久,威仪还不具足,也不应该藐视他。即使知道某位出家人破了很多戒,甚至在众人面前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也都不具足,还是应该尊重他,因为他有沙门的形象,就是代表出家众,出家众就代表佛教。何况,过去许多高僧大德示现游戏人间,很多平日的作为表现,不像一个正正经经的出家人,事后证明他们是佛菩萨或阿罗汉的示现,不过这不是我们一般肉眼的众生所能透视的。
  过去寒山、拾得在厨房工作,和狗一起吃饭,甚至吃馊食,大家都看不起他们,不知道他们就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衣服穿得很不整齐,连胸部都看得见,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看起来疯疯癫癫,谁也料不到他是弥勒菩萨示现,等他走了以后大家才知道。所以我们对出家众都要有恭敬的态度,不应该因为看到某出家人的行仪不如法,而用轻慢的态度对待,甚至予以毁谤。
  出家人如果还是凡夫,故意学过去高僧的事迹形相,将来他自己就会吃亏,恭敬他们是尽我们的本份,至于他们有没有真本事,我们无需过问。记得贤顿老法师曾经说过:“看到不如法的师父也应该一样恭敬,也许他们很想放逸戏耍,听到有人叫他师父,而且恭恭敬敬顶礼,他那放逸的心也会立刻收敛起来。”意思是他本来有些不好的行为,因为你的尊敬,而使他能够越来越如法。
  在家人看到出家人,若时时生起恭敬的心意,自己会受到好处。经典记载,常不轻菩萨看到人就说:“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我不敢轻视大家。”不论行为多不好的人,他都用同样恭敬的心来对待。假使每个学佛的人都用这种心态,将一切众生看成和佛一般平等,佛是已经成就的人,众生则是将来会成就的佛,都一样尊重,就能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心了。平时很多在家或是出家众,也能够用常不轻菩萨的态度对待人,非常令人感动,他们不只读经,而且真实依照佛的教诲来对待一切众生。由于常不轻菩萨把众生都当成未来佛,不敢加以轻视、毁谤,我们应该觉悟:对待任何人应该恭恭敬敬,出家人对在家菩萨也应该客气。
  一切居士,不论男众或女众,看到沙弥、沙弥尼或比丘、比丘尼,都应该生起恭敬心,与他们讲话时要站起来。沙弥还没受戒,看到比丘就要站起来。现在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厌烦五浊的社会生活,经过家庭许可,出家了。他们看到二十几岁就出家受具足戒的比丘,心里想:“哼!我比他老,我在家时就接近佛法了,如果讲经说法,或许他还胜不了我。”有这心态就错了。不论自己的年纪多大,对佛法了解多少,做沙弥的,看到比丘就应该站起来,表示对戒的恭敬。
  女众即使年纪很大,而且从小就出家,甚至把一座寺院办理得有声有色,但是看到比丘也应该站起来。
  居士看到比丘尼也应该站起来,不能因为自己大力护持那座寺院,是大居士,就以为出家众应该将他当成上宾款待。在家男众看到比丘尼能起立,对出家人有恭敬心,这样学佛才学得如法。有这种举止动作,反而使人更尊重你。
  如果看到身分相同,辈分相同的人,我们坐正了就可以,如居士对居士,或比丘对比丘,都可以合掌打个招呼就好,比丘尼遇到比丘尼也一样。如果知道对方的戒腊比我们高,就应该谦恭的站起来。
  在家居士或刚刚出家的人,到另外一所寺院,先往大殿礼佛之后,看到大德就应该顶礼。礼佛一定是顶礼三拜,不必说明。顶礼比丘、比丘尼,甚至是很有德行的高僧,我们说:“顶礼师父三拜。”他如果回答:“顶礼一拜就好。”我们拜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即可,绝不可硬要拜三拜。不论对老法师或年轻的法师,我们顶礼,都应该一拜就好,不要为了表示对他特别恭敬,执意要拜三拜。法会期间,大家应该一道向法师顶礼,因为一个一个轮流,时间浪费很多。
  到寺里要见某位师父,见个面就好,不一定要和他说话,如果当时他正在打坐,我们不应该说:“师父!师父!我要顶礼您了!”这样叫会打扰他修行。
  师父经行时也不可向他顶礼。譬如出家人早晚课绕佛,或者饭后在大院经行,不论只有他一个人,或很多人在一起经行、持咒、念佛,我们都不可以要求他受我们顶礼。
  师父正在用餐,端着饭碗,你一顶礼,他不知道嘴里的饭应该吞下还是吐出,来和你打招呼?所以吃饭时不要向师父顶礼,必须等他用过餐。
  师父剃头时不可以顶礼,剃头剃了一半,该怎么回礼?在浴室洗澡,我们不应该在外头喊:“师父!我在外面向您顶礼了!”
  师父躺在床上休息,也不可向他顶礼。师父身体不好,正在休息,我们去探病,敲门后他要我们进去,一进去,根本不给他准备的时间,就向他顶礼,这样不对。要让师父有时间坐起来,再向他顶礼。
  有些出家众很早就需要出门,师父还没起床,或者日正当午,师父正在午睡,都不可以在门外或进里面向师父告假。刚从外头回寺院,去向师长敲门销假,师父要我们进去,他还没准备好时,就向他顶礼,这也不对。
  所以,师父在打坐、经行、吃饭、剃头、洗澡、睡觉时,不要顶礼。
  师父的门关着,我们不可以在户外拜。如果师父在房里,要进去向他顶礼,不能在外面顶礼。
  请示佛法,不能随随便便穿衣服,应该穿着整齐。作务时穿作务的衣服,如果要请问佛法,比较恭敬的做法是穿好海青,至少应该将罗汉褂穿好。
  在家人不能随意穿件衣服就去拜佛,向师长顶礼也要把衣服穿整齐,最少合掌问讯也要站好,不能一路走,一路把手合起来上下动一动就算问讯。
  请法时正巧师父在看书,我们不能人俯着,两手撑在桌面,手托着下巴,或靠着墙壁,一副懒散放逸的模样来请问佛法,这很没礼貌。应该先问讯,站好,合掌,表示我们对佛法恭敬。
  或许我们请法的时间长些,师长让我们坐下,他要慢慢解答,我们可以坐下来。师长回答问题时,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不可以心不在焉的盯着桌面,手又一面玩弄东西,这样师长说的话就听不进去了。听师长解说的时候,应该耐心有礼貌,师长还没回答完,不可以插嘴打断他的话头,使他没办法解释完整。
  上面说的师长并不只指自己的师父,佛学院的学生,或者在家居士,当皈依师父或其他师父指导我们时,都应该仔细听完,再来发问。师长才说了几句,我们马上反应听不懂,这也不可以,必须等师长全部讲完,还不明白时再发问。例如师长说三宝就是佛法僧,我们马上问他什么是佛法僧?这样不好,说不定他本来就打算接着解释什么叫做佛?什么叫做法?什么叫做僧?如果他还没说完,我们就一直插话,使他无法完整回答,我们就不能得到整体完善的答案。所以请教佛法时,向大德提过问题以后,就要安心听他解释,等他说完,还有不明白的,再接着问。
  另外在家居士也应该知道:所有的出家众都还是凡夫,只是他们发心出家,过着与世俗不同的修行生活。好比说:无论读哪一所幼儿园,不可能制服一穿就会写字了。出家众出家了,也不能在三五天内就把出家人应该了解的地方都了解,难免存有些微过失,或有一些不好的习气。我们应该了解,出家人有过失,寺里自然有年纪较大的长老,在他们诵戒的时候告诉他,要他改善。我们在家众既然要学佛,就不应该说出家人的过失,不能在他们面前说,也不应该在他们的背后说。学佛就是要从出家人的地方学一些佛法,今天无意中向人说某出家人的过失,说不定他本来打算学佛,听你这么说,认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也差不多,就不再想向出家人学习了。其实每个人的过失不同,背后不负责任说人长短,因而害人不能学佛。自己是佛教徒,却唆使人对佛教有坏印象,这就是谤僧。出家人的过失,自然有出家人按禅林规距来管理,这一点在家人应该非常注意。
  在寺内或在寺外遇到出家人,如果正在上、下楼梯,出家人从我们后面走来,我们要有礼貌的让一步,让他们先走。不可以认为自己走快些,何必让他们先走还跟在后面浪费时间?让出家人先走,是对出家人的尊重。
  较窄的通道,像寮房,巷道虽然没多长,多走两三步就到尽头了,依礼貌我们还是闪避一旁,让出家人先行。即使宽度恰巧能容许两人擦肩走过的楼梯,不是太宽敞,我们也要让行。
  与长老或大德同时出门,应该出家大德走在前面,而且要替大德提东西。
  走在大马路上,有车辆来来往往,我们应该走在马路靠车道的一侧,让出家众靠路边走,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安全。爬山时,一边是溪涧,一边靠山,我们要走溪涧那一边,靠山这边比较安全,让大德走。这是晚辈和长辈同行的时候,应该遵守的礼貌。如果我们是在家居士,他是出家众,就照这个原则来做。
  坐位子时,要分清楚哪个是上位,哪个是卑位,让大德坐上位。赴宴也一样,桌子分主桌和宾桌,我们不可以占据主桌,把主桌和上位,尽量让给戒腊比我们高的人坐。
  坐在上位或主桌的师父和我们很熟,因为还有其他出家众,而主桌是给出家人坐的,在家众不可以去坐。曾经在开会的场合中,虽然席位上明白写着“法师席”,却有在家人不理会,看到有空位就坐上去,出家人来了也不肯让座,认为自己在这座寺帮忙很多,担任重要的职务,堪坐在那个席次。这表示他们没学好佛法。即使因为没座位,我们先坐下来,看到出家众来了,也应该赶快起来让座。
  参加开会时,明知某位出家众虽没什么学识,可是出家比我们早,我们为了听得清楚,故意坐在他前面,这是错误的;不论他的学德如何,如果知道出家众在后面,都应该起来,请他们坐到前面,我们到后面去。
  见到比我们戒腊高的人,绝对不可以两手叉腰,一副高傲无礼的样子。合掌问讯后,应该放掌。在家居士看到出家众也一样,虽然他们只有二十几岁,我们四、五十岁了,和他们说话也不可以叉着腰。
  看到大德长老,问讯后放掌,不可以两手摇摇晃晃。与他们谈话,面前拿张纸画来画去,不理会别人说话,这样对大德不尊敬。我们要站立端正,如果他让我们坐着,也要坐得端正,不可以手托下巴,就算已经谈了很久,姿势都要端正。不可以蹲着和尊长讲话,因为这时候种种不礼貌没威仪的形态都很容易出现,我们可以在地上结跏跌坐,单盘或双盘都可以。在大殿,出家人有个座位坐着,我们也不可以蹲着和他说话。
  走路要端庄,不可以跳跃。爬楼梯,也要一步一阶梯,不能两阶楼梯当一步走,这样有失威仪。
  做任何事情宁可提早动身,走路不仓促,有威仪,才会受人尊敬。出家人走路用跑或跳的很难看。在家居士也尽可能不那样,尤其在出家人面前跳跃或跑步更要避免,除非临时有紧急事故赶着处理。无论做什么事,应提早动身,譬如十一点上午供,在十点五十五分才又跑又跳的进大殿,有失威仪。如果有急务,快来不及了,可以大步走,尽量不跑不跳。凡事能预料得到,准备得及,一定事先准备完善。意外的紧急状况:如某处发生火灾,或某人受了伤急需救护,就不受此限。这种情况下,救人最要紧,如果往下一跳就救得了人,却慢慢绕个圈子走远路过来,就可能错失先机,当然只好抄捷径以跑或跳的方式赶到待援的人身边。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所以平时我们就应该稳重,养成不蹦蹦跳跳,也不跑步的习惯。
  出家人不可以用东西缠绕脖子。有人天还不冷就用一条围巾缠在脖子上,头上盖着头巾,或者天天戴着帽子,这样不好。有人已经六、七十岁都不这样做,有些才二、三十岁就不时缠围巾,头上还用巾布罩住。假使已经生病,不能受风寒,不得已只好这么做。中国有些地区的气温往往低到零下几度,出家人不得不戴上风帽,但也不曾像现代人围着宽大的围巾,碍手碍脚的很难做事情。
  听经或师长对我们讲话时,不可以把头转来转去。师长讲话,不专心听训,还找旁边的人开玩笑,看隔壁的人听训时的反应,这都不好。有人听到师长讲的不怎么好,就故意转头看看邻座有什么反应,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出家人不可以爬树或爬墙。橱子很高,要拿东西时,也应该用椅子垫脚。假使故意爬高,实在有碍观瞻。
  若想引导大家改善不当的行为,特别是微细常忽略的地方,学佛的人尤其出家众自己更应该威仪具足,端正、庄严,不可以大声嬉笑,才是好的典范。我二十几岁讲佛法作节目,很注意口气稳重、正经,有人写信来猜我的年纪,以为我已有五十多岁;说话要有可信度,口气就要很庄严,一个讲经的法师,如果有一天信众看到他放肆的玩闹,他们会想:“他的话,十句我听十一句,结果还不是很不正经?”说话的可信性就被打折扣了。因此一个出家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应该放逸而失去威严。
  见过我的人大概知道,在佛殿我不笑,一般的场合,和大家喝茶时,可能面带微笑和大家说说话。不过玩笑和慈祥的笑容不一样,慈祥和气使人觉得很好相处,不会为了我是出家人就不能亲近我,不过玩闹的话,形象就完全破坏了。因此希望所有的在家居士,能尊重出家众,即使过去是他的同学或亲戚,知道他在家时很爱玩,既然出家了,现出家的形象,就不可以故意和他玩,弄到让他下不了台。而出家师父也该小心,如果在家众要和我们玩,我们不要翻脸,应该很诚恳的疏导:“过去我也很爱玩,但是现在出家,已经不一样了,并不是我的身分高,而是必须庄重,别人才会尊重佛法,所以别再和我玩。”这样说,相信大家都能谅解。
  特别是现在的出家人和过去不同,以往住在大丛林中,有丛林的规矩;现在丛林里也许只住三、四位,五、六位,如果住了十几位,就算是有规模的道场了,要像过去那种大丛林很严肃的生活已经不多见。所以很多在家居士说:“我都跑那一家寺院,那里的师父与我很熟,很随便。”其实,如果希望我们所亲近的师父受人尊重,我们更应该注意守这些规范。不要让别人看到出家众与在家众玩得没有分寸,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间要有个分寸,在家人对出家人也要尊重。我们要了解,不止我们尊重那些师父就好,应该让别人也能够尊重他们才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