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30页
圆、丸井圭次郎等游日本,请黄檗版大藏经回台。1918年四月与本圆
师等,同临济宗合作成立台湾佛教道友会,并创立“镇南学林”,可
惜该年四月二十二日示寂,不过日后“道友会”、“镇南学林”的运
作,本圆师虽是主要出力者,但资源却来自开元寺派下八十余座的寺
院。
此中谈及的荣芳师(?~1882),号达源,出身于道光年间,幼
而出家,受戒于鼓山涌泉寺,后参学嵩山少林寺,修禅习武,故精拳
法,通禅理,尤喜书画,同治年间返台任开元寺住持,中兴该寺。(
《南瀛佛教》卷 9-8,郑卓云〈台南开元禅寺沙门别传〉、《台湾文
献》卷 41-2 ,郑喜夫〈清代在台僧人录〉)
又根据王进瑞氏编的〈台湾佛教各大派演字法系表〉中所云︰
台南开元寺、台北凌云寺派下外字
精圆净妙、定慧融通;光辉普照,法应自如。
此派外字是号在下字,如玄精、本圆、眼净等等,又此派“精
”字之内字是临济下第五十九世“法”,亦可称为传芳师派。
(注157)
如依王进瑞氏的法系表,则本圆、得圆、捷圆三师仍是开元寺传芳派
下的杰出僧侣。以下就此三师与鼓山涌泉寺的关系作介绍。
本圆师俗姓沈,基隆市人,生于光绪八年(1882),1897年十六
岁拜基隆清宁宫住持释元精为师;1898年善智、妙密二师回台,于清
宁宫弘法,本圆与善慧二师同时亲近之;1900年出家于鼓山涌泉寺振
光老和尚座下;1901年携弟子觉净师返台省母;翌年又回涌泉寺;1908
年返台,并受善慧师之请,由圣王公庙迁往月眉山灵泉寺任当家;(注158)
1909年,赴鼓山涌泉寺请圣进(圣恩?)师来台于灵泉寺教立丛林行
事法节仪式及佛事道场唱诵;1910年,凌云禅寺宝海师圆寂,接任凌
云寺住
─────
(注157) 《慈恩拾穗》,页171。
(注158) 本圆师返台年代,江灿腾氏作明治四十四年(1911)三月(
《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页64);阚正宗氏作民国前二
年(1910)说(〈观音山凌云禅寺上〉,《菩提常青期》328
,民国84年11月10日)可能有误。因据李添春氏〈台湾佛教
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台湾佛教》25之 1,民国60
年11月30日)中云︰“沈本圆和尚天资聪明,善作道场,本
寺(灵泉寺)三宝殿落成(系在1908年)后,受善慧上人之
命,由圣王公庙迁往本寺当家,亦本寺功劳者中之一人”,
由本圆师于1908年任灵泉寺当家一事可以知道,沈本圆师回
台是在1908年以前才对。
231页
持,遂携其徒觉净师离开灵泉寺;(注159) 专心从事于凌云禅寺的重
建工作;1916年,同善慧、心源、德融三师,林学周、黄檗玉阶等斋
教领袖,在参与台湾劝业共进会的佛耶二教的辩论会后,成立隶属于
曹洞宗的“台湾佛教青年会”,并创办“台湾佛教中学林”,任副学
监一职;(注160) 后因不满该职,遂与台南开元寺于1917年,改属临
济宗妙心寺派,同年三月被任命为台湾布教使。(注161) 春夏之交,
与开元寺监院成圆师以及长谷慈圆曾往浙江普陀山造访太虚,惜未遇
。(注162) 1918年,同传芳师、长谷慈圆师倡组隶属于临济宗的“台
湾佛教道友会”,并创办“镇南学林”。四月二十二日传芳师圆寂后
,开元寺的资源,也因本圆师的关系,继续协助镇南学林的经营。不
过终因经费的困难,镇南学林在四年后宣告关闭,该学林学生被合并
于台湾佛教中学林。(注163) 1920年被补为临济宗妙心寺派大本山西
堂职;1921年二月二十六日,参与南瀛佛教会的成立;1923年,凌云
禅寺第一次传戒,请来大陆的圆瑛师(首度来台)任教授和尚,涌泉
寺的圣恩师为羯磨和尚;1925年,代表台湾出席在日本东京增上寺召
开的东亚佛教大会;1947年,圆寂。
继传芳师为开元寺住持的得圆师(1882~1946),字印如,俗姓
魏,名松,嘉义县店仔马稠后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八岁皈依
龙华佛教,三十八年(1905)礼开元寺住持玄精师为剃度师,翌年1906
年,与捷圆师同往鼓山涌泉寺得戒于妙莲老方丈。住涌泉寺一年,后
游学于泉州崇福寺。宣统元年(1909)回台,大正十年(1921)八月
,继任开元寺住持,重修山门,注重僧伽教育,企宗风之丕振。民国
二十三年(1934),于台南寺开坛传戒,三十五年(1946)入灭。(注164)
十三岁礼玄精师出家,且与得圆师同时往鼓山涌泉寺受戒的捷圆
师,台南市安南区海尾人,俗姓周名狮,在宣统二年(1910)回台之
后,于大正五年(1916),任职于竹溪寺,并被聘为住持,直至民国
三十七年(1948)三月四日圆寂为止。(注165)
以上荣芳、义敏、玄精、传芳、得圆、本圆、捷圆诸师,均出自
开元寺的有名僧
──────
(注159) 李添春氏〈台湾佛教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
(注160) 林德林氏〈台湾佛教新运动之先驱〉(《中国佛教史论集》
卷 8,台湾佛教篇──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7,大乘文化出版
社)。
(注161) 江灿腾氏于前揭文作大正九年(1920年),这可能有误。另
参李添春氏前揭文。
(注162) 太虚《东瀛采真录》(《太虚大师全书》平装58)。
(注163) 李添春氏前揭文。
(注164) 参考陈圣璋前揭文(前揭书页21)。
郑卓云〈台南开元禅寺沙门列传〉──《南瀛佛教》9之9,
昭和6年10月15日。
(注165) 参考陈圣璋前揭文(前揭书26页),及《台湾佛教名刹》后
部,页265。
232页
侣,而其中无一不是受戒于鼓山涌泉寺的。事实上,除了以上诸师外
,月眉山灵泉寺的善智师、善慧师;观音山凌云禅寺的宝海师、本圆
师、觉净师;大湖法云寺的妙果师等,都是远赴鼓山涌泉寺受戒,并
且在日本统治时期开创一大宗派的僧侣。此外,也有来自福建,而在
台发展成一大派系,即法云寺派的觉力师。其详细生平留待后述,在
此补充说明,其往鼓山受戒的状况。根据《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
其状况如下︰
鼓山留钖者,三年为一期,一年是沙弥戒;二年是比丘戒;三
年是成就菩萨戒;修行无过失者,一年进一阶级是为惯列,三
年之间允许退山。三年后,授戒满了者,称和尚,得住持的资
格,尚想当大和尚者,不可不再进一级。授戒费约要四、五十
圆,其时期定为每年阴历四月八日及十一月十七日,于鼓山涌
泉寺预先广告之,所在的雏僧等参集之。授戒行状日数是七日
,而于此间,教导僧侣行为的二百五十戒。最后一日,在头顶
上点炙称授戒记的三个乃至十二个。这是作为喜乐修行此三阶
级,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发心欢喜的表现而点炙。......尚有
于授戒中,想作戒元及都戒元者,不可不招待同期的受戒者。
又想作大和尚者,约缴五百圆的纳金,且不可不披露。因为不
堪于其费用的负担,得到此等称号者,极为稀少。尚有沙弥用
五条、比丘是七条的黄色袈裟,菩萨戒用二十五条赤色袈裟,
是为例规。(页73)
由此报告来看,可以知道,当时出家僧侣要受戒的困难度,因台
湾佛教界本身可能没有传戒的条件,故必需长途跋涉到福建,这已是
困难之一,加上需要金额不少的授戒费,也就难怪台湾僧侣中受戒者
极为稀少了。在宗派属性上,由于当时前往受戒参学之处,是以鼓山
涌泉寺为主,所以要判断台湾僧侣的所属宗派之前,必需了解涌泉寺
的宗派属性。虽然在前节中已证明明末清初的涌泉寺确属曹洞宗,但
瞿海源氏在《重修台湾省通志》卷 3,住民志?宗教篇中云︰
明末来台之僧侣中以福州鼓山涌泉寺临济派僧侣为多。临济宗
祖临济义玄,传至第五十一代名圣华字妙莲号云池禅师,中兴
鼓山之祖。依据临济派字辈四十八字传承︰“智慧清净,道德
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
,常演宽弘。惟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依照字辈则基隆灵泉寺开山祖善慧和尚属五十三代“常”字辈
。开元寺传芳和尚属五十八代“传”字辈,而大仙寺中兴祖师
开参和尚属第五十七代“惟”字辈。台湾日前寺院之传承固属
鼓山涌泉寺派下为多,惟明末来台之僧侣可考者
233页
不多。(页78)
依瞿氏的看法,鼓山涌泉寺是属临济宗,瞿氏又以妙莲云池为例
证,提出“智慧清净,道德圆明;......坚持戒定,永纪祖宗”的字
号,来佐证涌泉寺是属于临济宗。如果依《禅门日诵》《佛祖心灯》
临济源流诀,可以知道上述瞿氏所列的字诀,是碧峰性金下第七世突
空智板禅师演派的十六字及五台、峨嵋、普陀前寺演派的三十二个字
(《卍续藏》卷150,页526上)。看起来瞿氏所列的字诀与明末清初
涌泉寺的传承应是无关,反而在曹洞源流诀中,可看到“慧元道大兴
,法界一鼎新;通天并彻地,耀古复腾今。(以下二十个字是觉浪道
盛下竺庵大成,从寿昌派下。今字起、续演的)今日禅宗派,宏开洞
上传;正中妙挟旨,虚融照独圆。”,属于江西寿昌派下后人续演的
四十个字诀。由此再对照明代中叶以后,鼓山涌泉寺的住持传承时,
不难证实明清之际涌泉寺是属于曹洞宗而非临济宗。为证实这看法,
首先看开创法云寺派觉力师(1881~1933)《年谱》〈觉力禅师传承
源流考〉(注166)中所云︰
考曹洞宗传承,觉公一系乃由福建鼓山元贤而来,鼓山元贤与
博山无异元来同门,源自寿昌慧经一脉。慧经之师承廪山蕴空
常忠,忠师事大章宗书。(页169)
大章宗书即小山宗书(1500~1567)下传幻休常润(?~1585)
及蕴空常忠(1514~1580),而蕴空常忠下传无明慧经(1548~1618
)。无明慧经下出无异元来(1575~1630)、晦台元镜(1577~1630
)、阒然元谥(1579~1649)、永觉元贤(1578~1657)。自永觉元
贤下出有为霖道霈(1615~1720),而觉浪道盛下则出竺庵大成(1610
~1666)、石潮大宁(生卒年未详)、无可大智(1611~1671)、啸
峰大然(1589~1659)及同岑大灯(生卒年未详),(注167) 致于为
霖道霈下则出恒涛大心、大心下有遍照兴隆是为清初曹洞宗鼓山涌泉
寺派的传承。在此我们先来看无明慧经等的生平事略。
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四世廪山忠禅师法嗣︰
建昌府寿昌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及长阅《
金刚经》,若获故物。依廪山三载,常疑四句偈。......偶阅
大藏一览,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
────
(注166) 禅慧师撰,觉苑,民国70年10月。
(注167) 参照野口善敬译注,陈垣撰《译注清初僧诤记》页 9~10,
中国书店,1989年9月25日。
234页
别传之旨,乃辞廪山结茆于峨峰绝顶。......豁然大悟即述偈
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
身跳出祖师关。呈忠,忠印为法器,至是始剃发受具,影不出
山者又二十四载。明神宗万历甲午(二十二年,1594),迁住
邑之宝方。......遂过杭州访云栖、复北游谒无言达观诸老、
登五台参瑞峰。......师遂返钖住寿昌,得无异来首座。师资
雅合,大阐洞上宗风。......。(注168)
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五世寿昌经禅师法嗣︰
福州鼓山涌泉永觉元贤禅师,建阳蔡氏子。幼习儒,二十补邑
庠。读书山刹,偶闻僧唱曰︰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忽得一
欢喜,急请经阅之茫然。后参寿昌经于董岩,......至四十岁
,弃家往寿昌落发......次年经迁化,从博山来进戒,居香炉
峰三载。......明毅宗崇祯甲戌,出住鼓山。乙亥开法开元,
主宝义,次结制开元,复还鼓山上堂......师四坐道场,言满
天下,八十岁始举首座,为霖霈公嘱以大事,随示微旨。首座
请曰︰末后一句,如何分付?师索笔书曰︰末后句,亲分付,
三界内外,无可寻处。越三日入灭。实顺治丁酉十月七日子时
也。(注169)
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六世鼓山永觉贤禅师法嗣︰
泉州府开元为霖道霈禅师参鼓山贤,针芥契合,亲炙三十秋,
鼓山八旬大庆,举为首座,始垂记□。......师居鼓山二十余
载,道风遐播,远近瞻依。(注170)
又《鼓山志》卷4︰
第六十五代为霖禅师讳道霈,建安丁氏子年十五依建州白云寺
深公剃落。十八参闻谷大师密云和尚,历诸讲肆后,侍永觉禅
师于当山甚久。顺治丁酉永觉禅师年八十付属大法,戉戌继席
,一住十四载,□然上游,兴创宝福白云广福开元四大刹。康
熙甲子春,众请还山,香花载道,四众皈心,禅教兼行,....

──────
(注168) 《五灯全书》卷63,《卍续藏》卷141,页324下~326下。
(注169) 同上书,卷62,《卍续藏》卷141,页333下~336上。
(注170) 同上书,卷63,《卍续藏》卷141,页180左下~181页左下。
235页
后住持三十三载,康熙壬午九月初七日午时示寂,世寿八十有
八,僧腊七十有二。......
又第六十六代惟静禅师讳道安,......后至鼓山参永觉和尚,
禀具闭关于舍利窟八载。为霖和尚上游,举令继席住山十载,
康熙戉辰四月朔日迁化。
还有第六十七代恒涛禅师讳大心,......参侍为霖和尚二十余
载,康熙壬午为霖和尚将谢世,付嘱继席,住持二十七载。..
由以上资料,可以整理出永觉元贤是出自寿昌慧经即无明慧经,
且于崇祯甲戌(七年,1634)年五十六岁任鼓山涌泉寺第六十四代方
丈;又于顺治丁酉年(十一年,1657)八十岁时,举为霖道霈为首座
,而为霖道霈于戉戌年(顺治十五年,1658),继任第六十五代方丈
职十四年,后因开创宝福、白云、广福、开元四大宝刹,而由惟静道
安继席,直到康熙甲子年(二十三年,1684),他又被请回鼓山任职
方丈,从此至壬午年(四十一年,1702)往生为止,他先后任职方丈
之年代共达三十三年之久。在他之后住持鼓山者是其弟子恒涛大心。
大心之后为第六十八代方丈圆玉兴五、六十九代象先法印、七十代淡
然法文、七十一代常敏法睿、七十二代遍照兴隆。(注171) 又据桃园
金刚寺王介宗手录的《曹洞正宗诸祖法派传灯录》的话,在遍照兴隆
之后,清淳法源、东阳界初、道源一信、了堂鼎彻、实性新妙、滋亭
通雨、光耀天明、心涵慧忍、福经彻常、悟源地本,相继之(参考《
觉力禅师年谱》页 176)。而由他们的法号是顺著「慧元道大兴,法
界一鼎新,通天并彻地”而命名,就可以证明明末清初以来的鼓山涌
泉寺是属于曹洞宗江西寿昌派,决不是如瞿海源氏说的,涌泉寺是为
临济派的事。又就瞿氏说的妙莲,“是为临济义玄下第五十一代,名
圣华、字妙莲、号云池禅师,中兴鼓山之祖”,如此的说法,可能与
他宗派所属的事实有出入。今据《虚云和尚法汇》文记〈传洞宗四十
五世妙莲老和尚塔铭〉,转述于下︰
和尚讳地华、字妙莲、别号云池,生于道光四年甲申(1824)
七月十二日子时,福建归化冯氏,父书泰,出家福州长庆。..
师年二十一甲辰(1844),礼鼓山量公(奇量彻繁)和尚出家
,得戒于怀公。助量老建鼓山大殿,经营一切。咸丰甲寅(四
年,1854)量公老和尚退席,以师继。时堂宇倾颓,佛粮缺乏
,师募于台湾及南洋群岛,回建法堂大寮回龙阁。......助监
院达本、觉空、古月等兴雪峰、崇福、林阳各寺。......丁未
(1907)功毕,七月十二日,......合掌向西,念佛数声,瞑
目宴寂。
─────
(注171) 详见《鼓山志》卷 4。
236页
由此可知妙莲和尚出生于道光四年(1824),圆寂于光绪丁未年
(三十三年,1907),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十一岁出家于鼓山,
且于咸丰四年(1845)继奇量彻繁之后为涌泉寺方丈和尚。(注172)
又可知其内号是地华,不是如瞿氏说的圣华,而“地华”就是“通天
并彻地”的“地”字辈,可见妙莲是传曹洞宗衣钵的人。有关他的事
蹪除上述外,《虚云和尚法汇》〈敕赐鼓山白云峰涌泉寺同戒录序〉
云︰
己巳夏(民国十八年,1929)以塑像因缘,游化沪上,归山扫
塔,为众讲经,奈因前住持达公和尚归西。首众联袂到护,请
余维持。......先戒和尚妙莲老人中兴本寺,全山焕然复兴。
......虽奉旨传戒,八日即完三坛,法体如是,固无增减。..
今特商同大众,改为五旬,庶几依法羯磨,方堪授受。
又岑学吕氏《虚云和尚年谱》咸丰九年(1859)二十岁中云︰
予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
同治三年(1863)中云︰
予任职鼓山已满四年,所当职务,自水头、园头、行堂、典座
,皆苦行事。......时山中有古月禅师,为众中苦行第一,时
与深谈,既而自思,任职多年,修持不无少碍。......乃辞去
职事。......复向后山中作岩洞生活。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十八岁︰
春正月,运经出京,先至沪及厦门,全仗文质、转道两师布置
,方抵厦。忽接鼓山来电,谓妙莲老和尚于正月在龟山圆寂。
是时厦门诸山长老僧众到鼓山参加老人荼毗礼,灵塔移鼓山下
院。......其灵骨以一半入塔,一半运南洋极乐寺供养。....
论老人平生修持事,予所未知,亦未主行于禅净,惟以修建寺
院,
──────
(注172) 妙莲师的出家,任鼓山方丈,在陈钖璋氏《福州鼓山涌泉寺
历代住持禅师传略》页 424中,“提到先出家于怡山长庆寺
,师年二十(文宗咸丰五年,1855,乙卯)又礼奇量彻繁和
尚出家。......光绪九年(1883)癸未,继量公之后,任鼓
山方丈”。但是依塔铭,出家于怡山者是其父,非妙莲也。
且妙莲出家于1844年,又依《虚云老和尚年谱》咸丰九年条
、虚云得戒和尚为妙莲来看,妙莲任方丈应是咸丰四年才对

237页
接众结缘为务。......。
又《虚云和尚法汇》文记?联芳集附记云︰
谨案虚云和尚出家鼓山,鼓山自明代以来,临济、曹洞并传,
妙莲老和尚即以临济而接曹洞法脉者也。莲老以两宗正脉付之
老人。由临济至虚老人是四十三代,由曹洞至虚老人是四十七
代。......至若联芳集中,列虚老为百三十代等等,系指历代
住持而言,非正脉也。合附识之。
又《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云︰
是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鼓山住持圆朗古月禅师退席,由
第一百一十八代住持振光禅师继主山席。
又云︰
按鼓山第一一七代圆朗古月禅师,福建闽清朱氏子。青年在鼓
山涌泉寺出家,其貌不扬,衣履简朴,故不为人重视。惟习苦
行,曾住山洞数十年。据云颇有神通,远近居民多尊敬为古佛
。光绪十八年(1892)住持妙莲师行化南洋,以山席嘱师,继
为住持鼓山兼主崇福寺。三十二年退席,晚年居住崇福寺,民
国八年己未七月安祥入灭。
由以上史料,显示妙莲地华身任鼓山方丈之职,是自起1854至1892
年止,前后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其戒子中,如虚云(法名古岩)、圆
瑛(注173) (法名今悟)、觉力
──────
(注173) 圆瑛法师福建古田人,俗姓吴,十九岁礼兴化梅峰寺增西上
人出家,法名今悟,乃曹洞宗派。后以接宁波七塔寺法,乃
改名宏悟,别号韬光。依鼓山涌泉禅寺妙莲和尚受具。于常
州天宁寺依冶开和尚习禅,参于天童八指头陀、观宗谛闲等
之门。历主天童、涌泉诸刹,创办楞严专宗学院,著有《圆
瑛法汇》。民国12年,游化台湾,至台南讲经。13年应觉公
之邀,莅新竹州于法云寺开讲《楞严》(《觉力禅师年谱》
民国13年条)。
二十岁依鼓山涌泉禅寺妙莲和尚授具足戒,旋至常州天宁寺
,依冶开和尚参究禅宗,经四寒暑(叶性礼氏《圆瑛法师事
略》──《圆瑛大师法汇》卷15,新印书局,民国29年初版)

238页
复愿(注174) 等的法号是古、今、复辈;又在妙莲之后的鼓山方丈先
后是古月(在职1892~1906)、振光古辉(在职1906~1924)、达本
悟源(1924~1929)、虚云(在职1929~1935)、盛慧(在职1935~
1937)、(注175) 圆瑛(在职1937~1953)。以上诸位鼓山方丈的法
名,是属古、今、振,也就是“耀古复腾今、今日禅宗振”的字辈来
看,更可证明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为止,住持鼓山涌泉寺的人,皆悉属
曹洞宗江西寿昌慧经派。虽然上列〈联芳集附记〉中谈及“鼓山自明
代以来,临济、曹洞并传”,但从以上笔者的考证,实难同意如此的
看法,当然也无法同意瞿海源氏的说法。
四、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鼓山的教风
如上以开元寺与鼓山涌泉寺为主轴,来了解十九世纪中叶以来,
闽台佛教僧侣的交流情形,但这座当时台湾僧侣受戒参学的道场,其
教风是如何呢?由于它影响著台湾僧侣的去向,故有一窥其貌的必要

────
本山为闽中首刹,禅教律净,四宗并行。每年夏季开坛传戒
。圆瑛亦本山戒子之一,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山求戒,
为时七日,便毕三坛。觉戒相之繁多,竟仓皇而授受,徒具
登坛名字,遂称得戒比丘,心焉伤之。即发宏愿,他日机缘
相凑,自当展长戒期。故前住持浙江天童寺,即将十八日之
期,改为五十三天。今春(1937)接住本山,适逢周甲之年
,两序劝传千佛寿戒,仍照天童日期办理(“鼓山涌泉禅寺
千佛大戒同戒录序”──《圆瑛大师法汇》卷15,《一吼堂
文集》)。
由上述史料知道,圆瑛是于1937年受具足戒于鼓山,时得戒
和尚是为该山方丈妙莲地华。又圆瑛六十岁时于1937年,接
鼓山方丈之职时,将戒期由七日延长为五十三天。
(注174) 觉力师福建省厦门鼓浪屿人氏,俗姓林,民国前十六年(即
十九岁,1896年──自序)投礼鼓山涌泉禅寺方丈万善老人
出家,依止本忠律师得戒,法名复愿、别字圆通,外号觉力
。乃曹洞宗派“耀古复腾今”之复字辈,洞山良价传鼓山第
四十三世(〈觉力禅师师承源流考〉──《觉力禅师年谱》
)。
此中所云“方丈万善老人”之生平,今未详。
(注175) 民国十八年(1929)九十岁︰正月由沪回鼓山,海军部长兼
闽主席杨幼京(树庄)、前主席方声涛率官绅留予住持鼓山
,予以剃染初地,缅怀祖德,义不可辞也。遂就任(岑学吕
《虚云和尚年谱》,香港佛经流通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九十六岁︰戒期后,应香港东华三院
请,赴港建水陆道场,坛设东莲觉苑,事毕,转鼓山辞职,
请老当家盛慧和尚继任住持,予即回南华(寺)(同上)。
(民国)二十六年(1937)正月初二日,接理鼓山涌泉禅寺
住持。是年五月,法师六十寿辰,两序大众,开千佛大戒五
十三日(《圆瑛法师事略》)。
239页
如上述,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为鼓山方丈并主持传戒者,其先后为
妙莲、古月、振光、达本、虚云、圆瑛诸师。此中,妙莲虽被誉为“
中兴之祖”,但从前述虚云给他的评价是“论老人平生修持事,予所
未知,亦未主行于禅净,惟以修建寺院,接众结缘为务”,及其塔铭
上所叙述的“时堂宇倾颓,佛粮缺乏,师募于台湾及南洋群岛,回建
法堂大寮、回龙阁”,就可窥知1854年前后,鼓山的伽蓝可能已颓废
不堪,僧侣物资生活缺乏。故妙莲一生的精力,大概都用于伽蓝的修
复及解决僧侣生活的问题上。在他之后身任方丈的古月,是位出名的
苦行僧,虚云赞叹他为“众中苦行第一”,也描述了︰“惟习苦行,
曾住山洞数十年。据云︰颇有神通,远近居民多尊敬为古佛。”《台
湾宗教调查报告书》中也云︰
现于鼓山,其声誉压全山的古月和尚,以八十高龄闭居一草庵
锁门户绝世,空待其死,而福州人民视之为活佛(自译)。
由此可知,古月确实是位修苦行闻名的僧侣,且为人所尊敬。不
过一味修苦行的结果是如何呢?在该报告书中接著说︰
僧俗相沿,令佛法堕落。然台湾元无传法授戒的大道场,凡本
岛僧侣上乘者,皆游鼓山,以致彼等不敢思说法布教,只依样
于龛前看经礼拜而已。......其奔于极端者,或焚指供佛,或
自损生命者不少。于台湾大正二年(1913),在台南赤山岩僧
侣五名、食菜人十一名;大正四年(1915),于基隆灵泉寺一
僧侣,将石油拨在堆积的木材上,自己放火焚之者(自译)。
如此的苦行,在宗教信仰上或许是一种情操的表现,但在现实人
类的生活上,似是不值得鼓吹的。何况此时鼓山的传戒,其戒子的身
份有以金钱交易的情形。这除了在上节笔者引该报告书介绍过外,我
们也可从下文的内容来窥知。
《虚云和尚年谱》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九十四岁?附记中云︰
福州鼓山涌泉寺,海内名刹也。......降及近代,益成为赖佛
图生者所归,香客众多,又成为稗贩如来之利薮。受戒后为名
字比丘,捐金落干,即尊为首座,坐享尊荣,次者为知客,亦
可多润贝亲钱,遂至列名首座者百余人,而知客僧亦八、九十
人矣!此中外丛林所无者。
又云︰
240页
鼓山习气浓厚,经忏事繁,公住持后,除旧布新,首座百余人
,悉取消之,仅用知客僧八人。前日禅堂只坐三枝香,公增为
十四枝,一切规模取法金山寺,故诸方老参云集,礼请金山霞
后堂(即显珠月霞)为首座兼主持禅堂,请苏州灵岩慈舟法师
主律院,慈法师深究律宗,宏扬净土,皆巍然法门龙象也。又
创办佛学社以造就年青学子。旧日寺中经忏,每于佛殿中建台
,以壮观瞻,俗乐与梵音杂奏,白衣偕缁纳同嬉。师以佛殿建
台违制,俗乐非古乱声,悉禁革之。......住持数年,成就僧
伽至众,门风重肃,海内知识以鼓山与金山、高旻鼎立而三。
由以上史料,至少鼓山在民国十八年虚云老和尚任职方丈前,卖
戒、卖职事的现象,确是存在。因此,致使首座、知客的人数多达百
余人,或八、九十人。直到虚云老和尚的时代才加以改革,这在兰阳
行脚僧在民国二十年发表于《南瀛佛教》九之九的〈鼓山纪游〉中,
也作了如下的纪述︰
问︰贵寺共有多少人?
答︰有两三百。
问︰知客师有几位?
答︰现在只有四个,若从前即有七、八十啦,现在因为太少了
,所以接待很不周至。
在此记游中,值得注目的是,除了能印证《年谱》中所记载的虚云老
和尚的改革是属实外,关于此时鼓山的佛教素质,作者说︰“唉!鼓
山是台湾佛教的源流,而鼓山现在的佛教徒,又岂不是和台湾一样的
吗?”在此说的“不是一样吗?”大概是指僧徒的佛学知识素养吧!
虽然虚云在民国十八年任职该寺方丈之后,锐意改革,但效果似是不
彰。如以上叙述的寺制改革,就遭到强力的反弹,幸好在道风整理上
有些成就,恢复了鼓山禅的声望,并与金山寺、高旻寺成鼎立三足之
势。(注176) 但提升僧侣佛学素养的佛学院经营,却似失败。(注177)
兰阳行脚僧的〈鼓山纪游〉,道出当时台湾佛教的现况与鼓山差距不
太远的心声,可能不为过。本来提升僧侣佛学素养的资质,也就是教
育的功能,不可能立竿见影的。虚云的经营鼓山佛学院,不过短暂的
五、六年而已,而台湾佛教僧侣的接受现代教育,也不过早自大正六
年(1917),迟自大正十一年
─────
(注176) 详见月耀师〈虚云大师在鼓山〉(《虚云和尚年谱》,98~
102页)。
(注177) 见兰阳行脚僧〈鼓山纪游〉(《南瀛佛教》9之9)。
241页
(1922)以后的事,短暂的十几年间,岂能改变已有三百多年痼疾的
台湾佛教或鼓山佛教呢?在此不觉想到古人说的“百年树人”,教育
的工程毕竟不是一蹴可成的。不过谈到台湾佛教僧侣的教育,它不是
来自鼓山佛教的影响,而是因为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尤其是大正
四、五年间爆发的西来庵事件也就是□吧年事件、余清芳事件的关系

242页
The Interaction of Fukien's and Taiwanese
Buddhism in Late Ming and Early Ch'ing Dynasty
Ven. Hui-yen
Associate Researcher,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Summary
This paper is a follow-up study to my paper "Early History
of Buddhism in Taiwan" which was published on Issue No.8 of
this journal. In the introduction, I quoted "most schools
came from Fukien. The robe and bowl were handed down from
Huang-po." Then, I investigate the rise and fall of Huang-po
Monastery in Tain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igures. I also extend my research to the monasteries
in Fuki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change betwenn Taiwan and
Fukien's Buddhism. For example, (1) Huang-po Monastery in
Fu-ching, (2) Ch'ang Ching Yuan Monastery, or Hsi-ch'an, in
Yi-shan, and (3) Yuon-ch'uan Monastery in Ku-shan. After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their establishment, and analyzing
their lineage, it is confirmed that Huang-po Monastery in
Fu-ching and Hsi-ch'an in Yi-shan belong to Lin Chi School
while Yuon Ch'uan Monastery in Ku-shan belongs to Ch'ao Tung
School. Furthermore, Taiwanese Buddhism mostly originated
from Yuon Ch'uan Monastery in Ku-shan.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sangha of Kai Yuan Monaste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exchange of Buddhist sangha between Taiwan and Fukien
since 19th century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Yuon Ch'uan
Monastery at that time. Later on, due to the decline of the
strength of Yuon Ch'uan Monastery, although many Taiwanese
sangha to receive ordination, the modernization movement of
Taiwanese Buddhism could not but wait until the Hsi Lai An
Incident. Then, a turning point emerged.
Key Words: 1.Hsi-ch'an 2.followers of Huang-po 3.many Taiwan
monks visited Ku-shan 4.exchange between Fukien's
and Taiwanese Buddhism 5.lineage of Ku-shan monastery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