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莲法师:能海上师弘法业绩述略
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百废咸兴,国运日盛。新宪法公布,宗教政策益臻昭显,群情共仰。近世佛教史乘之辑纂,已为要务;而有关当代佛教界杰出人士弘法利生之业绩,尤亟待搜集纪述。
能海上师,以毕生精力,锐志沟通汉藏文化,两度入藏求法,尽得密法真传,在内地广建传修密法道场,译述经籍近七十余种,解放以前,奔走国内在京沪渝蓉讲经传法二十余年。解放后,遵奉国家政策,继续致力佛教事业,参加历届全国人大、政协,多所建白。全国佛协成立,能海上师膺选副会长,先后出席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及新德里亚洲会议。晚年长住五台山,以耄耋高龄,犹精研《阿含》,孜孜撰写《学记》,迄于示寂。其平生成就,实为中外佛教界所瞩目。
能海上师传记,近人多有执笔,皆追慕高风,博陈卓见,宏篇精构,海内争传。惟于上师对佛教教义之贡献,则详略互见,尚鲜系统介绍。爰敢不避谫陋,述其大端,藉供史家之采录。现就师门见闻所及,兼采诸家纪述,将上师生平事迹及佛学成就简介如下:
能海上师,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世居四川绵竹。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腊月二十二日,生于绵竹汉旺场。父名常一,母张氏,有姊一人,长师十岁。后迁家于县城,父以摊贩为业。父母相继去世后,依姊为生,就读近塾。十四岁入成都恒升通匹头业为学徒,号东延塾师课子弟,亦姓龚,视师如己子,授以经史,学业日进。庚子乱后,清政窳败,外侮日亟,师矢志报国,决意弃商习武。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初停,兴办学校,考入陆军学校速成班。毕业后,历任军职,暨云南讲武堂教官。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为专擅军权,羁縻异系,于民国三年设置将军府。师应调入府,无定职。将军府旋废。师应川军将领刘湘之请,任驻京代表。皆非其素志。师早年孤露,长值时艰,备尝险阻,洞达人情,既为其决心学佛之根柢,亦为其后来应机说教之渊源。
师既发心学佛,即折节从师,虚怀若谷。时蜀中名僧涪陵天宝寺佛源老法师在成都三义庙讲经,师一闻生信,即求皈依,成为正信居士。1915年广汉张克诚在北大讲佛教哲学,师往听,每日步行往返四十里。后少城佛学社请法师、居士说法,师既说法,亦从他人听法,无骄满意。中国佛教,至于清季,已成强弩之末,每况愈下。迨杨仁山居士(1837—1911)自日本传回性、相宗章疏,士大夫阶级竞相传习,讲学之风,始为之一振。但作为佛教重地的丛林,仍狃于旧习,僧律废弛,禅讲不兴,学修之风,江河日下。甚至一班在家学者,公开倡言但皈二宝,不皈僧宝。白衣高座说法,缁流噤若寒蝉。师对此末法衰相,心焉忧之,慨然以荷担、重振如来家业为己任。1924年,得子甫四十日,即从佛源老法师出家,法名能海,号阔初(一作润初),家产除酌留妻子生活外,悉数捐助少城佛学社。其果断之精神、勇决之行动,震惊一时。既弃家祝发,即投新都宝光寺从贯一老和尚受具足戒,当时宝光寺在川西诸丛林中门风较严,以师中年出家,久历仕途,且深入佛学,必多骄慢,故于戒堂中多方折伏,师悉忻然顺受,众皆服其雅量。后来贯一老和尚亦听师讲法,并请师为宝光寺法主,以从师学法弟子妙轮代师住持宝光寺。
师受戒后,更锐志求法,当时汉地佛教旧有诸宗皆乏传人,间有一二耆德阐述宗要,但寻章疏证验无闻。法相宗虽在当时异军突起,亦不免偏学废修之弊。实犯学者不修,以无师传故。师曾一度拟东渡日本,求唐密坠绪。当时有重庆大勇法师已先往日本求法,不契而归,以为东密未宏佛法之奥,且日本佛学皆亦只承中国之余绪,印度后期佛教多传入西藏,未来汉地,藏地佛教,若学若修,师师相授,代有传人。勇师既回辔西征,师亦决意入藏。西藏佛教前弘期已经译出大小显密经律论738种,其中从汉文转译的仅32种,故西藏佛教有直接从印度传入的一部分为汉地所无;在后期又翻译了很多经论,特别是1203年印度比哈尔省的大寺庙在战争中全部毁坏后,那烂陀寺、超岩寺等大寺庙的学者来到西藏的很多,传译事业因而很盛。藏文大藏经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保存在藏文藏经里的极为丰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非常重要。西藏的佛法以密教最为普遍、最为突出。密教主要属于定学,在汉地失传的次第禅,在密教中得到保存和发展,有源远流长的传习。在显教方面,西藏黄教各大寺都推行以因明、俱舍、戒律、中观、瑜伽(现观)五科佛学为中心的教学制度。根据玄奘、义净所记载当初印度那烂陀寺的规范,可以说这是当时学风的继续。西藏佛教于元、明、清三朝,虽已传入汉地,但只为帝王御用,民间传习者甚少。特于汉僧丛林,尤为捍格不入。第一、由于汉传佛教诸宗,已有悠久历史,以为近取诸己即可满足,无假求外。第二、由于藏文佛教典籍,无人译传,不知其蕴藏之富。第三、由于藏族僧人来汉地者,多不通汉语,仅传授一些密宗事相,于较深的教理,限于译述能力,未能传达。遂令一般人认为西藏佛教,就只是富于神秘色彩的密宗。谨慎的丛林老宿,对西藏佛教,望而生畏,莫敢问津。因此导致汉藏宗教徒之间严重隔阂,当时社会人士及政府当轴,亦知沟通汉藏佛学,实乃团结蒙藏佛教徒及巩固边陲之要务。大勇法师在北京办藏文学院,率学生二十余人,南下入藏。师亦于受戒后与同戒永光、果瑶等,到康定跑马山,与大勇法师一行,同往学法,依止降巴格西,主要学藏文比丘戒、菩萨戒、密乘戒、俱舍论、菩提道次第等,并受度母等法。是秋,藏文学院进行改组,有师及大勇、大刚、法尊、观空、永光等诸法师,共十七人,决定次春入藏。1927年降阳格西盛赞拉萨佛法殊胜,促师速往,并为作书致康萨格西。师以资用不足,返蓉筹措,翌年始赴拉萨。师在拉萨,依止康萨格西,执弟子礼甚勤,为康萨入室弟子。康萨与颇章喀当时齐名,誉为西藏之“日月二轮”。康萨深达空性,传为白文殊成就,亦精通世法,为十三寺住持。师从康萨学,于显教以弥勒《现证庄严论》为主;于密教以《大威德》为主。释迦一代时教,显教以《大般若经》集其大成。《大般若》之精要,摄于《现证庄严》一论。阿底峡(982—1054)入藏,造《菩提道炬论》,继《现证庄严论》,把佛所说的“经律论三藏”,都摄在“三士道次第”中。对于一切佛说都不弃舍,认为没有一法不是成佛的顺缘。这与汉地所称一乘圆教之义相近,而更为平易近人。宗喀巴又依《菩提道炬论》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及《略论》,为显教修行要典。密教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部。事密重事相,行密重教理,瑜伽部重事理和合,而无上部则为特殊深细、异乎寻常的修法。唐密金胎两部属于瑜伽部,未及无上部。无上部中,密集金刚重戒行,称为父密。胜乐金刚重空见,称为母密。大威德见行并重、摄父母两部之要点,称为师密。师回汉地,于显教以讲《现证庄严论》及《菩提道次第》为主,于密教以传《大威德》为主,皆西藏佛教之要点,得于康萨之心传也。
1933年,师取道印度回国。在印度,曾朝礼菩提道场。后在上海佛教净业社讲经,继赴五台山广济茅篷闭关。嗣集成《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仪轨》,此书后来成为师在各地所建道场的基本必修功课。它的内容从皈依、发心、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菩提道次第以至十地、二十空等,实际等于一本佛教基本知识读本。传说师于闭关时亲见文殊,因密教规矩,集仪轨的有一条要求,就是要亲见本尊。是否亲见文殊,不必刻舟求剑,实际在于是否符合文殊教义的精神。赵朴初居士撰师的碑铭开始二句说:“承文殊教,振锡清凉”。实际文殊教即大般若之教,亦即师一生弘法之中心。自1934—1937年间,师主要译出《大威德十三尊仪轨》并集成《比丘戒集颂》、《定道资粮颂》、及《菩提道次第科颂》,以备弟子戒定慧三学之急需。并集出《皈依发心摄要颂》,为每次所收皈依弟子必读之书。每次收皈依后,即对弟子传授三皈依观法,不但使皈依弟子基本认识三宝体相及皈依后之行持学处,且从三皈依起即结合止观而修。此法最初悉由师口传心受,无文字记载,后由弟子景诰初集为五言颂文,1946年复由弟子集师讲录为《三皈依观初修略法》,经师校阅后付印。师自述三皈依观得法源流,得于跑马山降巴仁波卿,有自释迦如来不断之传承。此为师教授弟子定学入门,其内容包含禅法基本不净、数息等观,乃至生圆次第甚深禅法基础。受学者多,修习者少,但依法修行而获益者仍不乏其人。同时师又依《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等,集出《止观略法》,付印于《皈依发心摄要颂》之后。故从师受皈依者人数众多,一般多在皈依后,即能得修学门径。1936年于五台山广济茅篷,依《菩提道次第》、《瑜伽》、《中边》、《俱舍》、《成实》、《庄严》、《中观》等约二十余种经论及师门心法,集为《定道资粮颂》为修定之津梁。又集《比丘日诵》及《比丘尼日诵》为二部弟子受具足戒后经常诵习之需。《菩提道次第科颂》为依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略诸论原书科判而集成之颂文。师言《比丘日诵》、《定道资粮》、《菩提道次第》三者为戒定慧三学初基。三者应和合而修,分之则各失其会通之功能。以上诸书之集成为师一生弘法之初步准备。
1937年冬,成都文殊院住持法光和尚请师住南郊近慈寺。寺为文殊院下院,建于明代,年久失修。师率弟子数十人入院,经营修复,建立以律密兼修为主,并译传西藏黄教经论道场。除具备一般丛林之规模外,有沙弥堂,培养未受大戒学僧。有学事堂、学戒堂,培训新戒。新戒必须住堂,五年学戒。住不满期,不发戒牒。学戒年满入加行堂,修四加行,合格者,方入金刚院,专修密法。早晚念诵以《大威德仪轨》、《上师供》为主,一如西藏寺院。《仪轨》悉师译文,间由能观法师(俗名程芝轩,曾为华西大学教务长)润色。师所译《仪轨》,音节气韵悉如原文。中国佛协会长喜饶嘉措曾来寺参加念诵,叹曰:“到此使我又置身西藏寺庙中!”《上师供》为西藏诸部密法集大成之书,为常课必诵,师几经修订,1938年译稿始定。
近慈寺除念诵依西藏“仪轨”为主、与其他丛林不同外,注重戒律,是其特点。1938年冬在近慈寺初次传戒,以后即严格学戒。为使近慈寺比丘自成家风,僧衣悉黄色,异于一般丛林。入街市及白衣家,莫敢不整饬威仪。僧众不往白衣家应赴,亦不在寺内应酬经忏,更不向信众募化,虽生活艰苦,而僧众处之怡然。师于戒律,约己甚严,待人惟恕。以不杂不冗不过不及正处中道为准绳,故虽门风甚峻,而僧众和合,人无间言。
1942年师在近慈寺举行大威德金刚大灌顶,四众云集,盛况空前。安居中讲《大威德生起次第》。人或以为师对无上密传习太泛,实则师之讲授因人而施,亦有分寸,非漫无限度也。同时译出《大时轮上师相应法》。
1945年在彭县太平寺安居讲《法蕴足论》及《大威德圆成次第》之一部分。师晚年倾向于原始佛教,以《法蕴足论》为目犍连所造,《舍利弗毗昙》为舍利弗所造,均成于释迦在世之时,内容颇为可信。且所论皆修切要之法相,故特印出传习。安居中译宗喀巴著《律海心要》,在近慈寺首讲。是年建近慈寺译经院,师亲撰门联:“通圣言而遍寰宇,导世界以趣大同。”以明译经之旨。当时,美国住成都新闻处长曾持罗斯福总统函邀师赴美弘法,辞未往。
师译《毗卢仪轨》,迎蒙古兴善喇嘛住译经院,传《毗卢仪轨》及其事相修法;唐密久堙,大日如来修法,至此始复其传。嗣后,师又率弟子译出有关毗卢法之仪轨注疏多种(尚未付印)。
师讲《法蕴足论》、《圆成次第》、《生起次第粗细修法》、《慧行刻意》,明原始佛教定学与密乘相通之道,弟子有笔记,称为《太平寺安居讲记》。以属于甚深密法,故只由在会弟子互相传抄,迄未付印。
师译著及弟子集录笔记近七十余种。属于经论者有《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现证庄严论根本颂》、《辨识阿含集颂》、《根本阿含广颂》、《增一阿含学记》、《杂阿含学记》(未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颂解》、《华严经十无尽藏品讲义》、《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佛塔建修供养功德义利分别集经》、《舍利弗毗昙禅定品讲义》、《定道资粮颂》、《宝相赞》。
属于戒律者有《律海十门》、《律海心要》、《事师五十颂》、《比丘日诵》、《比丘尼日诵》、《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沙弥戒集颂》。
属于密法仪轨者有《文殊大威德怖畏金刚安善成就修行方便观诵仪轨》、《大威德文殊成就法生起次第入门津要》、《大威德生圆次第秘密伽陀》、《大威德怖畏金刚甚深道第二圆成次第》、《大威德一尊成就法》、《大威德一十三尊之息灾增益二种火供现行仪轨》、《大威德文殊成就方便略引》、《文殊大威德迎请胜住总经》、《文殊护持正法王满足供养激赞仪轨》、《文殊护持正法王供养仪轨》、《文殊大威德息灾护摩略法》、《文殊真言念诵略法》、《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毗卢如来成就方便大法仪》、《无量寿如来大愿持诵法》、《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清净法身天香供养法》、《毗沙门天满足供养法》、《六臂依怙满足供养法》、《吉祥大天满足供养法》、《吉祥天女供赞略法》、《韵音天女供赞仪轨》、《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仪轨》、《菩提道次第庄严仪轨》、《时轮金刚略仪轨》、《雅马达嘎持诵略法》、《马哈嘎那供养略法》、《成就大悲心陀罗尼修行法轨》、《森林念诵陈献普贤供云海会大仪轨》(亦名水陆供施)、《往生仪轨》、《百字明仪轨》、《三尊胜赞》、《宝瓶仪轨》、《灌顶法仪》、《灌顶坛仪》、《灌顶先知》、《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塔像供藏加持法仪》、《慧行刻意成念记》、《止观略法》、《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
属于弟子集录笔记者有:《四分律藏讲记》、《大小持戒犍度笔记》、《定道资粮笔记》、《三皈依观初修略法》、《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讲记》、《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讲录》、《大威德圆成次第笔记》、《太平寺安居讲记》、《禅观随笔》、《朗忍笔记》等。
附:能海上师译著简目
(一)翻译之部
1.《文殊大威德怖畏金刚安善成就修行方便观诵仪轨》
2.《大威德文殊成就法生起次第入门津要》
3.《大威德生圆次第秘密伽陀》
4.《大威德怖畏金刚甚深道第二圆成次第》
5.《大威德一尊成就法》
6.《大威德一十三尊之息灾增益二种火供现行仪轨》
7.《大威德息灾护摩略法》
8.《文殊大威德迎请胜住总经》
9.《文殊护持正法王满足供养激赞仪轨》
10.《文殊护持正法王供养仪轨》
11.《毗卢如来成就方便大法仪》
12.《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
13.《毗沙门天满足供养法》
14.《六臂依怙满足供养法》
15.《吉祥大天满足供养法》
16.《吉祥天女供赞略法》
17.《韵音天女供赞仪轨》
18.《时轮金刚略仪轨》
19.《雅马达嘎持诵略法》
20.《马哈嘎那供养略法》
21.《往生仪轨》
22.《宝瓶仪轨》
23.《灌顶法仪》
24.《灌顶坛仪》
25.《灌顶先知》
26.《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
27.《塔像供藏加持法仪》
28.《百字明仪轨》
29.《森林念诵陈献普贤供云海会大仪轨》
(亦名《水陆供施》)
30.《清净法身天香供养法》
31.《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仪轨》
32.《菩提道次第庄严仪轨》
33.《现证庄严论根本颂》
34.《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
35.《佛塔建修供养功德义利分别集经》
36.《律海心要》
37.《事师五十颂》
38.《慧行刻意成念记》
39.《三尊胜赞供养仪则》
(二)撰述之部
40.《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41.《文殊真言念诵略法》
42.《无量寿如来大愿持诵法》
43.《成就大悲心陀罗尼修行法轨》
44.《辨识阿含集颂》
45.《根本阿含广颂》
46.《比丘日诵》
47.《比丘尼日诵》
48.《沙弥戒集颂》
49.《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
50.《定道资粮颂》
51.《止观略法》
52.《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53.《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
54.《宝相赞》
55.《律海十门》
56.《增一阿含学记》》
57.《杂阿含学记》(未完)
58.《菩提道次第心论》
59.《大威德文殊成就方便略引》
60.《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颂解》
(三)讲义之部
61.《华严经十无尽藏品讲义》
62.《舍利弗毗昙禅定品讲义》
63.《四分律藏讲记》
64.《大小持戒犍度笔记》
65.《定道资粮笔记》
66.《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67.《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讲记》
68.《同上续记》
69.《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讲录》
70.《大威德圆成次第笔记》
71.《太平寺安居讲记》
72.《禅观随笔》
73.《朗忍笔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