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心的追思 无尽的怀念——痛悼恩师上隆下莲法师
铭心的追思 无尽的怀念——痛悼恩师上隆下莲法师
四川尼众佛学院
风雨垂泪,草木含悲,苍天不悯,痛失恩师!虽然恩师圆寂已经过了“七七”,但作为她的亲传弟子,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全体师僧,仍然沉浸在绵绵无尽的追思之中。恩师对佛教的不朽贡献,淡薄名利的高尚道德,严谨的治学精神,堂堂的大丈夫气概,平易简单的生活习惯,慈悲宽厚的胸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法财。尽管恩师有许多头衔和称号,当代第一比丘尼、著名佛学家、佛教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史学者等等,但恩师留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是------恩师和慈母。
一
作为一名尼众,恩师对当代佛教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恩师曾说:“粉笔生涯,我命中注定”。和恩师交往甚密的人都感慨恩师对教育的重视,恩师担心佛教寺院恢复了却后继无人,走到哪儿都在研究此事。有时候为了考虑如何办学,看书写材料一直到晚上一、二点钟。有一次在糊纸盒的时候,恩师竟然在纸盒上写到,“至少要办个二十人的”。足见恩师对办学培养僧才这件事,时时刻刻的牵挂着。
育王馀荫,竭尽全力。恩师将一生的心血全用在了培养僧才的佛教教育事业上,早在1980年,恩师就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次佛代会上郑重提出了要创办尼众佛学院的建议。在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尼众佛学院冲破重重阻碍终于于1983年正式创立,1984年面向全国第一次招生。二十几年来,为全国各地的佛教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尼众僧才。从而促进了各地尼众佛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可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弘扬戒律,不畏艰辛。在恩师的的积极倡议下,于1982年春与通愿法师在四川省首次传授尼众二部僧戒,使失传了多年的二部僧戒得以恢复,为了纪念此举的重要意义,赵朴老为我院题额“像法重辉圣尼寺,律传远绍铁萨罗”。在中国比丘尼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恩师本来天资聪颖,又加之治学严谨,勤奋刻苦,所以能成为著名佛学家。恩师一生并未进过高等学府,却能成为学识广薄的文史学者。这都是恩师刻苦钻研的结果。恩师看起书来,全神贯注,如入禅定,废寝忘食,从来不会受到任何外缘的干扰。记得有一次,恩师看书通宵达旦,听到晨钟敲响、竟不知所为何事。恩师正是凭着勤奋精进,自修英文和藏文、翻译了《四曼茶》等一批藏文格鲁派经典,为后辈的修学开拓了途径。
恩师深入经藏,通达世出世法,讲经说法,辩才无碍,不愧为佛教学者的称谓,堪称后世楷模。
二
恩师出家六十五年来,标心高远,以荷担如来家业为己任,屏弃女人的八十四态。恩师在课堂上教育我们说:“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就在于她取悦争宠的心态,出家为尼,就是要克服这种习气,作一个堂堂的大丈夫。我这一生,从没有一个念头希求男人的眷顾……”恩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始终是道念坚固,秉戒如霜,不愧为当代第一比丘尼。
恩师爱国爱教,名播于世,自身却淡薄名利。建国初期,有人劝恩师去香港,恩师婉言谢绝。因为恩师常说:“中国共产党才是我们最大的最好的护法菩萨!”仅仅一句话就充分表明了恩师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新中国的信心。恩师时常教导学僧要爱国爱教,并身体力行,无私奉献。恩师在讲授佛理时强调:“佛教徒要热爱祖国”。恩师说:“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要忘我奉献;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佛教的精神是一致的”。恩师在经堂亲笔写下对联:“利己利人勤修三学,爱国爱教上报四恩”。这是恩师的教育思想,也是恩师对学子们的教诫。恩师到佛学院来上课,都是乘公交车,一路颠簸,常常往返于市区和郊区几十里路之间,回想起恩师耄耋之年的辛劳情景,弟子们禁不住泪如雨下……有位居士更是不忍见恩师这样奔波辛苦,欲发心供养恩师一部汽车。而恩师却说:“有车是好事,但要请司机,要维修保养,又要多花很多钱,还不如我自己走路来的节省”。就这样谢绝了。四川尼众佛学院初建之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每个学僧每月只有五元钱的生活补贴。有一位居士,看到当时的学僧生活比较艰苦,便发心每学年供养五千元,以改善学僧的生活。但恩师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标准已经足以办道了,我的学僧还有书念,有饭吃,你还是把这些钱捐给山区的娃娃们吧,让他们能够早日上学”。这足以体现了恩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忘我利人,积极济世”的菩萨精神。恩师一生所受供养,几乎全都用于办学事业。自己的日常生活极其节俭。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可吃穿从不刻意要求。一件衣服要穿十几年,直到不能穿为止。记得有一次,有居士供养恩师糯米饭,恩师毫不在意的欢喜受用。后来那位居士发现了饭有些夹生,来告诉恩师时,恩师却笑着说:“让它在肚子里熟去好了”。
恩师总是严格律己,待人却非常慈悲宽厚。有一次,在放暑假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上殿的学僧少了。恩师便亲自察寮,亲切的逐个询问。有的说头晕,有的说肚子痛,有的说牙痛……,恩师明知有些是托词,却没有责骂一句,只是温和的说:“好,你们身体不适,就休息吧”。恩师离开后,学僧们被这种慈母般的包容深深地感动,个个惭愧不已,深自克责,求哀忏悔。
回想起在恩师身边学习、生活的这十几年,真是如沐阳光,如浴春风,如饮甘露。十年前,恩师由于操劳过度,法体欠安,从此再也无法为后来的学僧宣讲正法。不能时时与学僧们在一起,但恩师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学僧,以及亲手创办的佛学院,对于佛学院的迁建,恩师更是牵肠挂肚,总是以拳拳之心关注着、企盼着能早日建设圆满。佛学院是恩师一生的心血所在,是培养尼众僧才的摇篮。佛学院的兴旺昌盛,是恩师的最大心愿。
天地苍苍,万物寂寂,无论是锦官城内匆忙绽放的芙蓉花,还是新都香城宝地徐徐弥漫的旃檀清香,都在供养恩师无畏的英灵,恩师啊!望着您远去的身影,我们再也聆听不到您那熟悉的谆谆教导,恩师啊!您走了!我们再也不能亲睹您的慈顏,我们再也不能亲近于您!恩师啊!您对佛教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崇高的道德风范历历在目,久久萦绕在弟子的脑海不曾离去。
慧星陨落,人天哀悼。弟子们惶惶无依,恩师啊,您留下的是一副何等沉重的担子。今天,弟子们只能以这种世俗的方式,来追思您无限的恩德,我们深知,唯有发奋努力,继承您未完成的事业,燃炬成灰,究尽毕生!努力把四川尼众佛学院建好、办好,才能真正不负您一生的奋斗,才能更加光辉您一生的功勋,也才能圆满您一生的佛心悲愿。
恩师去已,凄惶无限,人天眼灭,光明顿失!众生痛失归依,我们祈愿恩师不舍众生,乘原再来,不违本誓,回入娑婆。
恩师去已,人格永存,一代宗师,风范长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遥仰西天,不尽依依,恩师定当含笑于常寂光中。
让我们共同祈祷佛日常辉,正法久住。正如恩师所说:“久立菩提志,今来此献身,永供佛前灯,愿长燃不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