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一亩慈悲的田
耕一亩慈悲的田
时刻都警觉自己的心在哪里,不要在无明里耕耘,而要能转识成智,在菩提里耕耘,常常去耕耘一亩觉悟的田,耕耘一方慈悲的田……培养慈悲心,首先要把嗔心去掉,也就是不杀生的意思。
嗔恨心容易在内心里产生记忆,禅定时不易得定,心太狠、太粗,打坐也就打不下去,为了让我们的心不狠,就不要杀生。有人对杀生不甚了解,事实上,杀鸡是杀生,喝水也是杀生;同样是杀生,但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的用途不一样。杀生、不杀生都是杀生,也都是不杀生。为何说「不杀生」?因为一切佛性里面,没有生也没有死;为什么说是「杀生」?我们一切起心动念,只要有伤害众生的念头都叫作杀生。
伤害不能讲理由,理由讲得好一样是杀生,最重要的是将伤害减到最低。事归事,理归理,事实上杀生就是对我们不利;如是因、如是果,杀业就是会得到被杀的果报。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制造这种怨怨相报的因。
为了达到禅定,首先五戒要守的好。因为「杀盗淫妄酒」都是非常粗鲁的念头,这些念头让我们的心没有办法调适到一个水平线,所以打坐坐不下去、修禅定修不下去。守五戒,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由戒生定,由定而开发智慧。经常要过「直心是道场」的生活,不要彼此勾心斗角、互相计较,这样都不是一个直爽的修道人。修道要具有非常开朗、无碍的心境,内心不要险曲,以直心为道场。我们平常一有空,就要做摄心的工作,不是一有空就东想西想。生活里如果懈怠散漫、放任自心,那是得不到快乐的,而且常会让自己感到无神、无力、要死不活,生不起禅悦。
时时在生活里面做修行的工作,摄心可以让你得到禅悦;当我们心止於静的时候,训练久了就会有禅定力,内在就会发出喜悦,生活就会快乐。这种喜悦,不是因为有钱、有名、或穿了名牌衣服……等外相物质里得来的快乐,而是从内在发出的一种喜悦。若想随时随地都具有喜悦,就要从禅定下手。今天大家在这里,虽然有的人出了家,有的人没出家,可是你们的心是一样的。每一个人,修道的心是一样的:想要修道、想要得到佛陀最好的法、想开悟成佛……这是每个人的心愿,所以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出家人外表虽然是穿了出家的衣服,又剃了个大光头,可是不要想这样就有差别,差别的是我们的心。心如果同样地是在修行,同样是从戒定慧下功夫的话,我们都会享受到那份清净、解脱。
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做这方面的修行,常常就往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里面下功夫的话,你只会感受到人生里的喜怒哀乐爱恶欲,而颠倒生活、患得患失,生命里面也就尽是一天熬过一天,像马文才(注:中国章回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生命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会挑选最有利的目标去生活。
生命里最有利的据点是什么呢?并不是平日每个人计较所得来的东西,而是心量的大小,心量越大,福田就多;心量越小,福田就越小。本来我们天天都有福报送上门来,可是当计较一来,福报就跑掉了;多做一点就多一点福报,多计较一点,福报就让给别人了。所以生活里面,常常训练自己不计较,福报就多了。工作就是在进口福田,不要拒绝点点滴滴造福的机会。既然出了家,什么都没有了,就该把心量再放大一点,不要因为点点滴滴的事情就起心动念。当然这都是因为习气的关系,很难降伏。所以常常要训练自己的心柔和、柔软,这样人人碰到你都会转化为快乐的缘。在菩萨道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些心都非常柔软;禅定的果位中,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的修行人,心也是柔软的。粗鲁的心(贪嗔痴杀盗……)无法得到喜悦,如果在做事、做人里面,和种种心思的触角上,都能柔软我们的心,那么就是跟禅定和智慧相应了。你们的生活有没有目标呢?如何创造一生的满足和喜悦呢?那就是通达和慈悲。慈悲就是喜悦;通达就是智慧。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心做到慈悲,让自己生出智慧。因为慈悲,我们的心就会柔软,智慧就会通达、无碍。在无碍的心和境里面,一切都是清爽、喜悦的,你们不妨试试看,修道就是把这条路建立起来。在存在现象中,能够付出慈悲,心自然能柔软快乐,在一切慈悲里就能得到圆满。在「有」里面能「空」就是解脱,就能无碍、安心;若能一切皆空就能得到一切智慧的圆满。你们在日常生活里,不去做这些「能空」的工作,常常小家子气,想的东西拉拉杂杂,做的事情阿里不达,所以走路才会自己绊自己。格局小,范围就小,所以没办法跨大步子,结果自己缠小自己的脚。你们看古早裹小脚的女人,小小的三寸金莲,步伐很小,走路只能一点点地走,所以常会摔跤,因为上重下轻呀!缠小足,就是自己保护自己,不能够拉开范围来,因此生活里就经常自己绊自己。你们的思想如果太局限于生活上点点滴滴的计较时,这样生活和思想都没办法开朗。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制造垃圾。什么是垃圾呢?就是是是非非,你怎么样、我怎么样、他怎么样。眼睛所看出去的,都给你带来很多的想法和意见,然在内在里产生很多的收藏,收藏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营养,所以就变成垃圾。这些垃圾对修道人有什么好处呢?这些垃圾,将会让你没有办法踏实地去感受到生活的点滴,是那么样地带给你充实感。如果每个地方你都看到很多毛病,就会感到很烦、很多负担。若要找到清静之地,除非把垃圾当作营养,把垃圾变成瓦斯,因为不能转识成智,那么就只有转识成烦了。
所谓顺著烦恼走,就是不会向烦恼「造反」,随著外境、烦恼,生起很多的贪嗔痴。修行经常要注意自己的念头,否则容易让我们迷惑於烦恼里转不出来,钻牛角尖,沉醉在烦恼的格局里,不想出笼!大家太浪费生命了,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烦恼,如果能利用烦恼的时间转识成智,就是修行。平日大家太不灵光了!修行要靠一个觉醒、警觉的心,时刻都警觉自己的心在哪里,不要在无明里耕耘,而要能转识成智,在菩提里耕耘。不要以为打坐打算数,修行不是打坐才算数,而是要常常去耕耘一亩觉悟的田,耕耘一方慈悲的田,如果这二种田都能够耕耘得很好,也就成佛不远了。
摘自《神秘的心灵》一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