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无常珍惜拥有
觉悟无常珍惜拥有
文/普化精舍艺文组组长 江旻修(传旻)
国二时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外婆的往生,当时心里的难过是因不舍;出殡时,看到舅舅和舅妈们“呼天喊地”的悲伤方式,心中纳闷──悲伤真的需要以如此的方式表现吗?
从生离死别中坚强站起
廿七岁那一年,父亲因脑部肿瘤,经过半年三次的手术,终敌不过病魔的侵袭,在母亲和姊弟四人的殷殷期盼中,依旧悄然地走了;父亲的往生,对当时的我们,冲击非常大。隔年,早已出阁的大姊,亦因“肝癌”而往生。母亲是受日本教育的传统妇女,面对这一切无常,她让我们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夕之间,一家人从顿失依靠中独立地站起来,这时自己才深刻体会到“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的道理。
无常世间的最大依靠
去年,母亲因积劳成疾,罹患了“肺癌”而撒手人寰。十八年的岁月,虽会使人成长,但是面对至亲的死别之痛,还是沉潜在内心最害怕的事。百感交集,椎心之痛,即使自己已过“不惑”之年,还是摆脱不了失去亲人的不舍。然而和十八年前丧父之恸,最大的差别是当年是茫然不知所措,只能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情面对,完全使不上力。而去年,陪伴母亲就医住院的最后半年里,庆幸自己已到精舍参加禅修班,所以在最悲痛无助时,藉由住持法师的慈悲开示,让心灵有所依靠;藉由佛法让自己在悲伤的情境中迅速转念,积极地帮助母亲在最后的病苦阶段,坚定信心诵念佛号,万缘放下,安详地往生西方净土。这一切全仰仗佛力加被,感恩大和尚不舍众生苦,慈悲地建立精舍,让无知的弟子有所依循,如获重生,并能助益家母。
世事本无常,我们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面对亲人的往生,却常常无法坦然面对,身陷痛苦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甚至一蹶不振,如此不仅对生者不利,更无法利益往生的亲人。其实一切无常的道理,本来就是如此的清楚明白,我们却常因业障蒙蔽,而看不清、视不透。《佛说无常经》云:“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上至非想处,下至转轮王……,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释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即悟到“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在在处处的谆谆教示世人无常之理,但愚痴如吾辈者,仿佛皆要身历其境,始能刻骨铭心,有所醒悟。
佛法让自己了无遗憾
最近,再次深刻地体悟到无常的无所不在,无论男女老幼、贤愚贵贱,大限当前,“须臾不暂停”。同修有五位弟弟,老二自幼聪颖,尤其是数理方面表现优异,台大数学系毕业后,公费留美,四年内完成美国纽约大学数学系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并曾在普林斯敦大学及马里兰大学任教。正值壮年,前途大有可为,却抵不过业力的牵引,短短数月间在癌细胞的侵蚀下,往日的风采,已不复现。同修及家人,无不为之错愕、悲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戚已溢于言表!眼见周遭亲友陷于悲苦愁城中,于是自己开始绞尽脑汁,希望倾囊所学,以佛法带领家人脱离苦海,但亲人们却未能信受,仿佛溺水者遇到绳索却视而不见,众生福报深浅之别,当下得证。经云:“佛度有缘人”,是自己薰修不够,亦是因缘不具足,始终就是无法让家人深信佛法,从中获得解脱。情急之下,求助精舍的住持法师,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的慈悲,要有智慧,保持心念镇定及平和,不要操之过急,并指导自己如何用功回向给小叔。当下内心觉得平静而踏实,能够在小叔临终前助其一臂之力,超生西方净土,已了无遗憾。
把握当下,面对无常心无畏
人生在世,究竟为何?“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了生脱死,证悟涅槃,才是最究竟的路。今生既有幸得遇大善知识,必当珍惜把握此难得因缘,岂容再蹉跎岁月,祈愿有生之年,竭尽所能精进修习,自度度人;祈愿天下人,皆能认识佛法,离苦得乐,共证菩提。
“老”、“病”、“死”,虽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它却如同夜与日、暗与明、有凋零必当有盛开,是天地间大自然的轨则,岂容怀疑?把握每个当下,尽力圆满,吃饭、睡觉、走路,都要用心。如此,纵使潜藏暗处的无常业力骤然降临,亦不致于扰乱阵脚,乱了方寸。“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愿与所有的有心人共勉,在菩提道上永不缺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