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火葬应在7天后举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蜀中净土》编辑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关于火葬,过去佛教大丛林非常重视,一般均在七天后举行。这是有依据的,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死者的神识(阿赖耶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二是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复苏)的可能。苏州灵岩山了然法师,是近代高僧、净宗大德,特别在《饬终须知》一书后,写了一篇“跋语”,对此事作诚恳的告诫,并举所见闻的事例,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将了然法师原著语译并解释如下:
  首先,人在临终时,从医学诊断,虽已确定为死亡。可是神识(一般称为“灵魂”,佛法说的“阿赖耶识”)的离体则有早迟的差异。古德曾说:“三七(二十一日)犹有余识”意思说人死后二十一日还可能有神识未离体的。因此,对火葬时间必须郑重,如果不到七天就火化,是对死者不负责任,也是很危险又很残忍的事。下面了然法师举了两件事例为证:
  1、江西省广昌县龙凤岩圆明上人圆寂,刚沐浴换衣后坐在椅上,这时他的徒弟圣金师翻阅历书说,今天是好日子,可以火化。午饭后便连椅子抬进化身窑,举火以后,看见他两手向上举。说明神识未离体,还有知觉,还有疼痛的感受,但已无法补救。
  2、省南昌市承恩寺某比丘圆寂,该寺监院某临时用木板钉一副棺材,次日早斋后抬往城外荒郊火化。当火势熊熊时,忽然看见死者两手从棺材两边伸出来。
  从上述两例看,不到七天就火化,实在太危险,也太残忍!这样的结果,不仅死者的神识不能往生;因烈火烧身产生嗔恨心,使他反堕恶道!我们学佛的人难道这点悲悯心都没有吗?
  其次,人死亡后,由于各种因缘,也有回阳(复苏)的可能,例如:
  1、江西省黎川藻林庵比丘德若,一次在大病中死去。众师父给他沐浴换衣后,把遗体停放床上,并轮班为他念佛。第二天,他忽然苏醒,大家问他死后看见什么境界?他说:“我觉得一个人正向河边走着,这时,忽听有声音呼唤说:快转来,不要去!我便苏醒过来。”当时大众师正在虔诚给他助念,看见他苏醒,都十分惊喜,并告诉他:“你已经死去一天一夜了!你知道吗?”
  2、江西省宁都县莲花山惟崇师,绰号“魔王”。一次,死去已经六天(装龛后在如意寮停放三天,送进化身窑又停放三天),到第六天半夜,惟崇师在窑内忽然回阳,没人知道。到第七天,通慧师等前去举火,忽听窑内大喊:“我没有死,烧不得呀!” 通慧师他们大吃一惊,说:“魔王,你不要吓人哦!” 惟崇师说:“通慧师,我真的没有死,烧不得呀!”这下,大家把窑门拆开,从龛里把他扶出来,扶回寮房休养,不久身体复常。我(了然法师自称)后来会见惟崇师,曾问起这件事。他说:“确实这样。”问他:“看见什么境界?”他说:“看见一道大门,许多人都向门内走,我也跟着去。守门的人拿着鞭子,不准我进去,我便惊醒过来。这时候觉得背上很冷,用手摸四面都是木板,摸下面都是木柴,才知道已经坐在化身窑里了。后来经众师父扶回寮房,可能我的苦还没有受完罢!”后来,他又活了十几年才圆寂。
  以上都是了然法师开示,人死后神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和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的可能,并举出当时江西省四个寺庙所发生的事例作证明。读后使人深感对于火葬时间应当持郑重态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再干冒危险和残忍的事情。
  火葬问题,过去仅限于寺庙僧人,范围小,人数少,问题虽不算多,但如果按比例说,已值得引起重视。现在情况不同,普遍实行火葬,这是利国益民的好事,它可以革除厚葬的积弊;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家庭丧葬费用;对学佛的人说更有利于放下躯壳、破除我执。不过,对火葬时间的问题,连有些学佛的人都不了解,当然也不会重视。据我们所知,目前存在一些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如像有些作子女的人,认为既然临床诊断死亡,当天或次日便火化。如果他们知道神识离体有早迟,事后有复苏的可能,那么对父母遗体这样处理,实在太冒危险,也可能留下无法弥补的内疚。
  有的在家助念时间过短,便送进殡仪馆,将遗体放置冰冻中,就万事大吉。其实在家助念很重要,这时正是亡者能否往生净土的关键时刻。除非气候特别炎热,在家助念1—2天是完全能办到的。如过早放进冰冻棺材,这时死者神识尚未离体,等于把他送进寒冰地狱,会起嗔心,会堕恶道。
  有的因殡仪馆费用高,只停放两三天便火化,停放七天以后火化的非常稀少。当他们一旦明白这样做是冒险,是残忍,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属,到那时后悔莫及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前人留下的警诫,使我们对火葬应在七天后举行会有正确认识。
  四川乐至报国寺 2004.10.12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