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如何实践布施行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见昙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实践布施行门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昙法师
  大部分的学佛者都能了解布施的重要性,并将之视为行菩萨道的必修课程。但是,倘使论到要具体地实践时,却又裹足不前。这一方面是内心缺乏布施的动机,或是尚未养成布施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方便入手的方法,或是无善友从旁提携。因而始终随顺过往悭贪的习气,不能敞开心胸,付出自我。反之,若能强化内心布施的动机,找到简易的下手法门,将会发现修习布施法门不再像移山填海般遥不可及。
  扩展心量 随处行舍
  凡夫的心态总是先顾自己,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仔细分析,不想布施是因为对方并非自己的亲眷或好友,以致觉得事不关己。然而,冷淡的态度正是滋养慢心的温床,令我们的生活无可避免地愈来愈封闭。魏征曾谏唐太宗言:“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彻悟禅师亦云:“未成佛果,先结人缘。”要想拥有宽广的天地,先须涵养宽广的心胸。能容纳每一个人,珍惜每个当下的因缘,并将之视为亲眷般地关怀,偏狭的眼界将会渐渐拓宽。再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少有人可以一辈子一帆风顺,泰半都有伸手求援的一天。想想,若此刻对方不理不睬,或不能甘心情愿地帮助,乃至帮助后觉得我们还欠他些什么,情何以堪?因此,面对他人的无助,我们不应犹豫,也不该在帮助后还想得到任何报偿。反而更该于助人时,附上一个灿烂的笑容与温暖的言语。如此,良好的布施动机即逐渐养成。
  展现一个温暖关怀的眼神就是眼施;慈悲地倾听别人的心声就是耳施;推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清新即是鼻施;赞叹他人的善行就是舌施;在车上让座、见跌倒者予以搀扶、进电梯不争先就是身施;学习放下自己的想法或不计较他人的过失就是意施。以这样的角度布施,效法佛陀施头目脑髓予一切众生的精神即有了具体落实的机会:谦冲自牧似头施,引人正途似目施,思惟佛法似脑施……时时细心地观察周遭,布施的功德唾手可得。
  财物难长存 能施福无量
  假使一想到布施金钱,便对数字产生计较之心或鄙其俚俗,这不仅是悭贪习气的现形,更是对金钱价值的误认。只要金融市场波动,这些财物的价值可能就打了折扣。不论多新的车或房子,在买入的第一天即开始折旧。世人为了不让自己的财产在无常的激流中冲蚀得太快,只好拚命地积聚。不过佛陀曾说,钱财乃五家共有──水灾、火灾、盗贼、官府、败家子。所以我们并未拥有永不散坏的财物,而只拥有暂时的使用权。然而,真诚的布施却可使其真正保值而永不坏散。因为受施者的内心欢喜,将留下一个不坏的善因种子,使心中的净土拓展。倘若因护持道场或善知识而让更多众生得到解脱,则其衍生的福利更将无以数计。重要的是,布施的当下埋植了一颗不再悭贪的清净种子,这酝酿究竟幸福的因地心,是任何市场交易所无法达到的。
  总之,利他的强烈动机如同埋下活化的种子,能启发布施之心。寻得方便入手的方法,仿佛阳光、水分等助缘,能令布施之行萌芽。体知财物无常如添加养分肥料,能使布施功德迅速茁壮。消减悭贪恶习,如除蠹害之虫而令实践布施无有障碍。若更发长远心,耕耘培育布施之果,将可让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的第一念就是布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