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智慧人生真富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见箴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慧人生真富贵
  文/中台女众佛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箴法师
  记得多年前有则汽车广告是这样的:身为一级主管的男主角从繁忙的办公室出来,开著名贵雍华的跑车,绕过晚霞晖映的满山橘红树林,回到他那像古代城堡般壮丽的郊外别墅,开门迎接他的是娇艳如仙的妻子及聪明伶俐的小孩。
  从小到大,不论父母、师长、朋友乃至于社会,无一不是在教导我们所谓成功富贵的人生,就应当如这则广告所描述的一般:有份人人称羡的事业、名贵的跑车、温柔的娇妻、豪华的别墅、聪明可爱的小孩。所以从稚幼的童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编织成功的愿景。走过少年、青少年、乃至于成年,我们生命的一切所为,无不是在为圆满这个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论达到目的与否,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一点,这样的人生追求真的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和谐、安详、光明、幸福、自在吗?就如同我们从来就无法确定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嫁给王子之后是否从此真的就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了呢!
  一般人常将生命完美的定义解读在名利、权势、及物质享受的成就上,却忽略名利、权势、物质的追求是一场永无止尽的体力与精神的竞逐,这些东西即使追求到手,亦难保证永远不会失去,人的烦恼就由此而生,甚或愈来愈炽盛,为保有这些东西,不择手段打击他人,却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埋下无量的恶业果报,乃至良心不安,精神惶惶度日,在光鲜耀人的外表下,隐藏地却是一颗烦恼忧沉的心,这样的日子何来幸福、快乐、美满呢?
  到底,我们所应追求的幸福人生为何?又该如何圆满我们的目标呢?在佛法中,佛陀教导我们,要踏上安稳的人生大道,首先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亦即儒家所阐释与发扬的伦理、道德。以此为准绳,则我们的行为就有了依循,不致犯错,招致过失。在佛法来说,真正的“完美人生”,是要达到生命的解脱与自在,而这种提升必须具有佛的智慧──清净、光明与慈悲,清净的智慧是每个人本来就具足的,佛是彻底的契悟、开发,进而运用这一念清净的智慧心;而我们则常为烦恼妄想左右,不能确实、清楚地掌握自心,因此智慧忽明忽灭,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佛法告诉我们,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就如同在黑暗中,不见前路。幸福美满的人生须以智慧为前导,才不致努力错了方向,虚耗生命。甚而怨天尤人,充满了郁抑不平及愤恨,造成人格的严重偏差,危害到家庭、社会乃至于整个人类。
  智慧与慈悲是佛的本质与内涵,也是每个人圆满生命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富贵。既然慈悲与智慧为本具,只因迷悟而有别,如果我们能落实修行,就能开启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慈悲与功德,创造幸福完美的生命。佛法中将修行的体悟,分为二类:一是渐修、二是顿悟。渐修就宛如读书,从幼稚园到小学、高中、大学循序而上;藉由渐次地修正我们不好的习惯及心念,达到身心的清净,进而开启自心本具佛性的智慧及慈悲。而顿悟则是,当下即是,当下契悟这念无言无说,绝言、绝虑的心性──如六祖慧能大师,因宿世的薰习,在因缘和合下听闻到佛法或大乘经典,一刹那便契悟了本心,开启本具的自性智慧与慈悲。  
  在落实修行上,依著戒、定、慧三个层次,第一步必须先“持戒清净”,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能生种种解脱功德,三皈、五戒、八关斋戒都是在家居士的“戒”,可以逐次的受戒,而这其中,戒的层次是愈来愈细。当戒持得清净了,烦恼愈来愈少,心自然的就“定”下来,亦即儒家所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我们的心到达了随时都能专一、虔诚,没有妄想或昏沉,革除颠倒、邪见,维持在绝对平静的境界,就能启发本有的智慧。能让我们以更宏观的眼光来观察人事,更冷静的态度来判断是非及时局;明达的智慧,让我们对人事物有透彻的判断力。依此来发展事业、研究学问、经营人生,一定都能有所成就。 
  开启清净的智慧,再运用慈悲与平等来待人处事,相信不但可以睿智的解决人事等问题,更能进一步地圆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光明。要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中即是实践“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表现。一个有智慧、有慈悲的人,必然能够掌握每一个人事时节因缘,做最佳的自性诠释,最完美的生命演出,而此表现就是敬、慈、和、真精神的展显。
  战国时代有位隐士颜斶回绝齐宣王的召请时说:“吾乃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一般人总认为钱财多就是“富”,名气大就是“贵”,却忽略了富贵不过是昨日黄花,虽有盛开的一日,最终亦会凋零,并不实在,反而增添许多无谓的烦恼。颜斶就是因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拒绝当官,选择自在的隐士生活。在佛法中,最富有的人就是懂得知足的人,《佛遗教经》言:“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因为知足,所以无所匮乏及希求,是为最富。而最贵的人就是心中没有贪嗔痴,念念皆是清净的正念,皆是慈悲与智慧,心中没有“恶念”的垃圾,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尊重及喜爱,这才是真正的贵,永远的贵。把握每一个当下,将生命至真、至善、至美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造福他人。运用佛法的智慧与慈悲,就能够创造我们真正完美、自在、解脱的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禅与人生
下一篇:生存智慧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