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赵州录(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于《景德录》。
  179、问:“毫厘有差时,如何?”师①云:“天地悬隔。”云:“毫厘无差时,如何?”师②云:“天地悬隔。”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②“师”永乐本无。
  180、问:“如何是不睡底眼?”师①云:“凡眼,肉眼。”又云:“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学云:“如何是睡底眼?”师②云:“佛眼、法眼是睡底眼。”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②“师”永乐本无。
  181、问:“大庾岭头趁得及,为什么提不起?”师拈起衲衣,云:“你甚处得者个来?”学云①:“不问者个。”师云:“与么,即提不起。”
  校记
  ①“学云”,底本无“学”,据对校本补。此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182、问:“不合不散,如何辨?”师云:“你有一个,我有一个。”云:“者个是合。如何是散?”师云:“你便合①。”
  校记
  ①“合”,永乐本误作“答”。
  183、问:“如何是不错路?”师云:“识心见性是不错路。”
  184、问:“明珠在掌,还照也无?”师云:“照即不无。唤什么作珠?”
  185、问:“灵苗无根时,如何?”师云:“你从什么处来?”云:“太原来。”师云①:“大好无根。”
  校记
  ①“云”,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186、问:“学人拟作佛时,如何?”师云:“大煞费力生。”云:“不费力时,如何?”师云:“与么,即作佛去也。”
  187、问:“学人昏钝,在一浮沉。如何得出?”师只据①坐。云:“某甲实问和尚。”师云:“你甚处作一浮一沉?”
  校记
  ①“据”,“踞”之音误。
  188、问:“不在凡,不在圣,如何免得两头路?”师云:“去却两头来,答你。”僧不审。师云:“不审从什么处起?在者里①,从老僧起;在市里时,从什么处地?”云:“和尚为什么不定?”师云:“我教你,何不道‘今日好风’?”
  校记
  ①“在者里”后,径山本有一“时”字。
  189、问:“如何是大阐提底人?”师云:“老僧答你,还信否?”云:“和尚重言,那敢不信!”师云:“觅个阐提人,难得。”
  190、问:“大无惭愧底人,什么处著得?”师云:“此间著不得。”云:“忽然出头,争向?”师云:“将取去。”
  191、问:“用处不现时,如何?”师云:“用即不无。现是谁?”
  192、问:“空劫中还有人修行也无?”师云:“唤作什么空劫?”云:“无一物是。”师云:“者个始称修行。唤什么作空劫?”
  校记
  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空劫中还有人修行也无?’师云:‘汝唤什么作空劫?’僧云:‘无一物是。’师云:‘这个始称得修行。唤什么作空劫?’僧无语。”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所收,略同于《景德录》。
  193、问:“如何是出家?”师云:“不履高名,不求垢壤。”
  校记 
  永乐本无。
  近,《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如何是出家?’师云:‘不履高名,不求苟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几同于《景德录》。
  194、问:“不指一法,如何是和尚法?”师云:“老僧不说茅山法。”云:“既不说茅山法,如何是和尚法?”师云:“向你道不说茅山法。”云:“莫者个便是也无?”师云:“老僧未曾将者个示人。”
  195、问:“如何是目前独脱一路?”师云:“无二亦无三。”云:“目前有路,还许学人进前也无?”师云:“与么,即千里万里。”
  196、问:“如何是毗卢向上事?”师云:“老僧在你脚底。”云:“和尚为什么在学人脚底?”师云:“你元来不知有向上事。”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云:‘我在你脚底,’僧云:‘师为什么摩在学人脚底?’师云:‘为你不知有佛向上事。’”
  197、问:“如何是合头?”师云:“是你不合头。”云:“如何是不合头?”师云:“前句辨①取。”
  校记 
  ①“辨”,底本作“弁”,永乐本作“辩”,皆“辨”之形误或音误。今从径山本。
  198、问:“如何是①和尚的的意?”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校记
  ①“是”,底本、永乐本无。据径山本补。
  199、问:“澄澄绝点时,如何?”师云:“堕坑落堑。”云:“有什么过?”师云:“你屈著与么人。”
  200、问:“未审出家誓求无上菩提时,如何?”师云:“未出家被菩提使。即出家,使得菩提。”
  201、有秀才见师手中拄杖,乃云:“佛不夺众生愿,是否?”师云:“是。”秀才云:“某甲就和尚乞取手中拄杖。得否?”师云:“君子不夺人所好。”秀才云:“某①甲不是君子。”师云,:“老僧亦不是佛。”
  校记
  ①“某”,底本作“专”,形误。据对校本改。
  202。师库存出外,见婆子插田。云:“忽遇猛虎,作么生?”婆云:“无一法可当情。”师云:“唋。”婆子云:“啥。”师云:“犹有者个在。”
  校记
  ①“唋”,永乐本作“除”。“唋”,《集韵》通都切,平模透;今音tu。《玉篇 口部》:“唋,吐也。”此当读如“余”,记录表示语气的声音。
  ②“唋”,永乐本作“除”。当读若“余”。
  ③“犹”,底本作“难”。据以对校本改。
  203、有秀才辞去,云:“某①甲在此括挠和沿多时,无可报答和尚。待他日作一头驴来报答和尚。”师云:“教老僧争得鞍?”
  校记
  ①“某”,底本作“专”,形误。据对校本改。
  204、师到道吾处。才入僧堂,吾云:“南泉一枝箭来。”师云:“看箭!”吾云:“过也。”师云:“中出。”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又到盐官。云:‘看箭!’盐官云:‘过也。’师云:‘中也。’”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一日又到茱萸。才上法堂,萸云:‘看箭!’师亦云:‘看箭!’萸云:‘过。’师云:‘中。’,雪窦云:‘二俱作家,盖是茱萸、赵州;二俱不作家,箭峰不相拄。直饶齐发齐中,也只是射垛汉。’”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于底本。
  赵州和尚语录卷中
  205.师上堂。示众①:“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②;心若不异,万法亦然③。既不从处得,更拘什么?如羊相似,更乱拾物安口中作么?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但交合取狗口。’老僧亦道。‘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猎狗相似,专欲得物吃。佛法向什么处著?一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者个更向外觅作么?与么时,莫转头换面,即失却也④。”
  校记 
  此则,永乐本、径山本皆在第220则(“问:‘觌面事如何?’……”)之后,并以此则为另一卷(永乐本卷第十五,径山本卷第十四)的开头。
  ①“示众”,永乐本作“云”;径山本作“示众云”。
  ②“捉”,度本作“捉”。据对校本改。
  ③“亦然”,径山本作“亦如”。
  ④“也”,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八《诸方广语·赵州从谂和尚语》:“赵州从谂和尚。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且实际理地,什么处著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道,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什么?如羊相似,乱拾物安向口里。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便教合却口。”老僧亦教合却口。(此处当脱一“不”字)取是觅作佛汉子,于中觅一个道人无。若此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间时,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一个主人公。这个更用向外觅物作什么!正恁么时,莫转头转脑;若转头转脑,即失即也。’”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也有数处重要的异文:“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帖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且实际理地甚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乱拾物安口里,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便教合取口。”老僧亦教合取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猎狗相似,专欲吃物,佛性义在甚处?这里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自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这个更用向外觅作么!正恁么时,莫转头转脑;若转头转脑,即失却去也。’”
  又,《景德传灯录》、《联灯会要》等,下连第445则。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有著录,惟言辞少异于底本。
  206、问:“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时,如何?”师云:“今朝又风起。”
  207、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水牯牛生儿,也好看取。”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我亦不知。”
  208、问:“万国来朝时,如何?”师云:“逢人不得唤。”
  209、问:“十二时中,如何淘汰?”师云:“奈河水浊,西水流急。”云:“还得见文殊也无?”师云:“者蒙瞳汉,什么处去来?”
  210、问:“如何是道场?”师云:“你从道场来,你从道场去。脱体是道场,何处更不是?”
  211、问:“萌芽未发时,如何?”师云:“嗅著即脑裂。”云:“不嗅时,如何?”师云:“无者闲工夫。”
  212、问:“如何数量?”师云:“一,二,三,四,五。”云:“数量不拘底事,如何?”师云:“一,二,三,四,五。”
  213、问:“什么世界,即无昼夜?”师云:“即今是昼,是夜?”云:“不问即今。”师云:“争奈老僧何?”
  214、问:“迦叶上行衣,不踏曹溪路。什么人得披?”师云:“虚空不出世,道人都不知。”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迦叶上行衣,什摩人合得被(“披”之古体)?’师云:‘七佛虚出世,道人都不知。’”
  215、问:“如何是混而不染?”师云:“老僧菜食长斋。”云:“还得超然也无?”师云:“破斋也。”
  216、问:“如何是古人之言?”师云①:“谛听!谛听!”
  校记
  ①“师云”,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217、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云:“与么,嫌什么!”
  218、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得七斤。”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衫,重七斤。’”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倍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大略同于《景德录》。
  219、问:“如何是出家儿?”师云:“不朝天子,父母返拜。”
  220、问:“觌面事如何?”师云:“你是觌面汉。”
  221、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云:“只者牵耕牛底是。”
  校记
  此则处,对校本在为第205则;对校本并从此处始,另别为一卷(永乐本卷第十五,径山本卷第十四)。
  222、问:“如何是急?”师云:“老僧与么道,你作么生?”云:“不会。”师云:“向你道:‘急急着靴水上立,走观到长安,靴头犹未湿。’”
  223、问:“四山相逼时,如何?”师云:“无格是赵州。”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亦载,辞全同。
  224、问:“古殿无王时,如何?”师咳嗽一声。云:“与么,即臣启陛下。”师云:“贼身已露。”
  225、问:“和尚年多少?”师云:“一串数珠数不尽。”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下,注文曰:“有人问师:‘年多少?’师云:‘一串念珠数不尽。’”
  226、问:“和尚承嗣什么人?”师云:“从谂。”
  227、问:“外方忽有人问‘赵州说什么法’,如何祗对?”师云:“盐贵米贱。”
  228、问:“如何是佛?”师云:“你是佛么?”
  229、问:“如何是出家?”师云:“争得见老僧。”
  230、问:“佛祖不断处,如何?”师云:“无遗漏。”
  231、问:“本源请师指示。”师云:“本源无病。”云:“了处如何?”师云:“了人知。”云:“与么时,如何?”师云:“与我安名安着①。”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
  232、问:“纯一无杂时,如何?”师云:“大煞好一问。”
  233、问:“无为寂静底人,莫落在沉空也无?”师云:“落在沉①空。”云:“究竟如何?”师云:“作驴作马。”
  校记
  ①“沉”,永乐本作“沈”。“沈”为古字。
  234、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床脚是。”云:“莫便是也无?”师云:“是即脱取去。”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如何是祖师意?’师乃敲床脚。僧云:‘只这莫便是否?’师云:‘是即脱取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敲床脚示之。僧云:‘莫只这是么?’师云:‘若是,便脱取去。’”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大概同于《景德录》。
  235、问:“澄澄绝点时,如何?”师云:“老僧者里不着①客作汉。”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澄澄绝点时,如何?’师云:‘我此间不著这个客作汉。’”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和尚》:“僧问:‘澄澄绝点时,如何?’师云:‘这里不著客作汉。’”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几同《景德录》,惟少一“僧”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大致同于《景德录》。
  236、问:“凤飞不到时,如何?”师云:“起自何来?”
  237、问:“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时,如何?”师云:“一切总在里许。”
  238、问:“如何是一句?”师应喏。僧再问,师云:“我不患聋。”
  239、问:“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师云:“急流水上打球子。”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亦有著录,惟言辞小异。如:“急流水上”作“急水上”。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多出数句:“问:‘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师曰:‘急水上打球子。’僧却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子曰:‘念念不停留。’”
  240、问:“头头到来时,如何?”师云:“犹较老僧百步。”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头头到这里时,如何?’师云:‘犹较老僧一百步。’”
  241、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老僧自小出家,拦擞破活计。”
  242、问:“请和尚①离四句道。”师云:“老僧常在里许。”
  校记
  ①“和尚”,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243、问:“扁鹊医王,为什么有病?”师云:“扁鹊医王不离床枕。”又云:“一滴甘露,普润大千。”
  244、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云:“者畜生。”
  245、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云①:“侧目②视之。”僧云③:“犹是隔阶趋附在。”师云:“老僧无工夫趋得者闲汉。”
  校记
  ①“云”,对校本无。
  ②“目”,底本作“耳”。据对校本改。
  ③“僧云”,“僧”字底本无,据对校本改。又,此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246、问①:“才有心念,落在人天。直无心念、落在眷属时,如何?”师云:“非但老僧,作家亦答你不得。”
  校记
  ①“问”前,径山本有一“僧”字。
  247、问:“凡有施为,尽落糟粕。请师不施为答。”师叱尼云:“将水来添,鼎子佛。”
  248、问:“如何是般若波罗蜜?”师云:“摩诃般若波罗蜜。”
  249、问:“如何是咬人师子?”师云:“皈依①佛,皈依法,皈依僧。莫咬老僧。”
  校记
  ①此处之三,“皈依”,永乐本皆误作“皈依”。
  250、问:“离却言句,请师道。”师咳嗽。
  251、问:“如何得不谤古人,不负恩去?”师云:“阇梨①作么生?”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252、问:“如何是一句?”师云:“道什么?”
  253、问:“如何是一句?”师云:“两句。”
  254、问:“唯佛一个是善知识,如何?”师云:“魔语。”
  255、问:“如何是菩提?”师云:“者个是阐提。”
  256、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云:“好个儿孙。”
  257、问:“如①寂寂无依时,如何?”师云:“老僧在你背后。”
  校记 
  ①“如”,永乐本无。
  258、问:“如何是伽蓝?”师云:“别更有什么?”云:“如何是伽蓝中人?”师云:“老僧与阇梨①。”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259、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云:“老僧只管看。”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云:‘老僧只管看。’雪窦云:‘看即不无,争即不得。肯道扶这僧?扶赵州?’”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收录,几同于底本。
  260、问:“如何是离因果底人?”师云:“不因阇梨①问,老僧实不知。”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261、问:“众盲摸象,各说各端。如何是真象?”师云:“无假自是。不知?”
  262、问:“如何是第一句?”师咳嗽。云:“莫便是否?”师云:“老僧咳嗽也不得?”
  263、问:“大海还纳众流也无?”师云:“大海道不知。”云:“因什么不知?”师云:“终不道‘我纳众流?’”
  264、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云:“毗卢。毗卢。”
  265、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云:“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有人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僧进云:‘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阿弥陀佛!’又师云:‘僧是弟子。’有僧问长庆:‘赵州与摩道阿弥陀佛,是道底语?是嗟底语?’长庆云:‘若向两头合,尽不见赵州意。’僧是云:‘赵州意作摩生?’长庆便弹指一声。”
  266、问:“如何是学人师?”师云:“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云:“不问者个。”师云:“是你师,不认?”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如何是学人师?’师云:‘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僧云:‘不问这个。’师云:‘是你师,不问?’”
  267、问:“诸方尽向口里道,和尚如何示人?”师脚跟打火炉示之。云:“莫便是也无?”师云:“恰认得老僧脚跟。”
  268、问:“不行大道时,如何?”师云:“者贩私盐汉。”云:“却行大道时,如何?”师云:“还我公验来!”
  269、问:“如何是本来身?”师云①:“自从识得老僧后,只者②汉,更不别。”云:“与么,即与和尚隔生去也?”师云:“非但今生,千生万生亦不识老僧。”
  校记 
  ①“师云”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②“者”,对校本皆作“这”。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如何是本来人?’师云:‘自从识得老僧后,只这个汉,更无别。’僧云:‘与摩,则共和尚隔生也?’师云:‘非但二生;与万生,也不识老僧。’”
  270、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东壁上挂葫芦,多少时也?”
  271、问:“方圆不就时,如何?”师云:“不方不圆。”云:“与么时,如何?”师云:“是方是圆。”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方圆不就时,如何?’师云:‘不方不圆。’云‘与摩时,作摩生?’师云:‘是方是圆。’”  
  272、问:“道人相见时,如何?”师云:“呈漆器。”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所录,辞同。《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收,辞几一致。
  273、问:“谛为什么观不得?”师云:“谛即不无,观即不得。”云:“毕竟如何?”师云:“失谛。”
  274、问:“行又不到、问又不到时,如何?”师云:“到以不到,道人看如滋唾。”云:“其中事如何?”师唾地。
  275、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如你不唤作祖师,意犹未在。”云:“本来底如何?”师云:“四目相睹,更无第二主宰。”
  276、问:“不具形仪,还会也无?”师云:“即今还会么?”
  277、问:“如何是大无惭愧底人?”师云:“皆具不可思议。”
  278、问:“学人拟向南方学些子佛法去,如何?”师云:“你去南方,见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不得住。”云:“与么,即学人无依也?”师云:“柳絮!柳絮!”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僧辞赵州和尚。赵州谓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争走过。三千里处逢人,莫举。’法眼代云:‘恁么,即不却也。’”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有僧辞,师问:‘甚么处去?’云:‘诸方学佛法去。’师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僧云:‘恁么,则不去也?’师云:‘摘杨花,摘杨花。’”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言语近于《联灯会要》。“师云”,作“师竖起拂子曰”。
  279、问:“如何是急切处?”师云:“一问一答。”
  280、问:“不藉①三寸,还假今时也无?”师云:“我随你道,你作么生会?”
  校记
  ①“藉”,以校本作“籍”。通。
  281、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茫茫宇宙人无数。”云:“请和尚不答话。”师云①:“老僧合与么。”
  校记
  ①“师云”,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282、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云:“失者无亏,得者无用。”
  283、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云:“是什么?”
  284、有俗士献袈裟,问:“披与么衣服,莫辜负古人也无?”师抛下拂子,云:“是古?是今?”
  285、问:“如何是沙门行?”师云:“展手不展脚。”
  286、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云:“饱柴饱水。”云:“见后如何?”师云:“饱柴饱水。”
  287、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也未?”云:“吃粥也。”师云:“洗钵盂去!”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了也未?’云:‘吃粥了。’师云:‘洗钵盂去。’其僧言下大悟。云门云:‘且道有指示?无指示?若言有,赵州向伊道甚么?若言无,这僧因甚悟去?’雪窦云:‘我不似云门为蛇画足。直言向你道:问者如虫御木,答者偶尔成文。然虽与么,瞎却衲僧眼。作么生免得此过?诸仁者!要会么?还你赵州吃粥了也未?拈却这僧吃粥了,雪窦与你拄杖子。归堂。’云峰悦云:‘云门恁么道,大似为蛇画足,黄门载须。云峰则不然。这僧于此悟去,入地狱如箭射。’妙喜云:‘云门、云峰更数百生为善知识,也未梦见洗钵盂话在。’又云:‘诸方瞎长老,往往尽作洗钵话会。’”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乃综合《景德录》与《联灯会要》而成。
  288、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云:“白①驼来也未?”云:“来也。”师云:“牵去畏草。”
  校记
  ①“白”,底本原处空一格,无字。  
  289、问:“如何是无师智?”师云:“老僧不曾教阇梨①。”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290、问:“如何是亲切一句?”师云:“话堕也。”
  291、问:“不借口,还许商量也无?”师云:“正是时。”云:“便请师商量。”师云:“老僧不曾出。”
  292、问:“二祖断臂,当为何事?”师云:“粉骨碎身。”云:“供养什么人?”师云:“来者供养。”
  293、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你是阇梨①。”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294、问:“昼是日光,夜是火光。如何是神光?”师云:“日光火光。”
  295、问:“如何是恰问处?”师云:“错。”云:“如何是不①问处?”师云:“向前一句里辨②取。”
  校记
  ①“是不”,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②“辨”底本作“弁”,音误,永乐本作“辩”,通“辨”。
  296、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以手摸面,叉①手敛容。
  校记
  ①“叉”,对校本皆作“义”。“义”。“叉”之俗体。
  297、问:“如何是无为?”师云:“者个是有为。”
  298、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栏中失却牛。”
  校记
  按,《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八《颂古门·虔州慈云圆照禅师二则》,所举话头有云:“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栏中失却牛。’”
  299、问:“学人远来,请和尚指示。”师云:“才入门便好。”蓦面唾。
  300、问:“如何是直截一路?”师云:“唯地船①子到也未?”云:“学人不会。”师云:“且喜到来。”
  校记  
  ①“船”,永乐本作“舡”。同。
  301、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云:“几时成佛?”师云:“待虚空落地。”云:“虚空几时落地?”师云:“待柏树子成佛。”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僧云:‘几时成佛?’师云:‘待虚空落地。’僧云:‘虚空几时落地?’师云:‘待柏树子成佛。’”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著录,语句稍同。
  302、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①:“因什么向院里骂老僧?”云:“学人有何过?”师云:“老僧不能就院里骂得阇梨②?”
  校记 
  ①“师云”,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②“梨”,径山本作“黎”。
  303,问:“如何是西来意?”师①云:“板齿生毛。”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304、问:“贫子来,将什么过与?”师云:“不贫。”云:“争奈觅和尚何?”师云:“只是守贫。”
  305、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如隔罗縠。”
  306、问:“诸天甘露,什么人得吃?”师云:“谢你将来。”
  307、问:“超过乾坤底人,如何?”师云:“待有与么人,即报来。”
  308、问:“如何是伽蓝?”师云:“三门佛殿。”
  309、问:“如何是不生不灭?”师云:“本自不生,今亦无灭。”
  310、问:“如何是赵州主?”师云:“大王是。”
  311、问:“急切处,请师道。”师云①:“尿是小事,须是老僧自去始得。”
  校记
  ①“师云”,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312、问:“如何是丈六金身?”师云:“腑下打领。”云:“学人不会。”师云:“不会请人裁。”
  313、问:“学人有疑时,如何?”师云:“大宜?小宜?”学云①:“大疑②。”师云:“大宜东北角,小定僧堂后。”
  校记
  ①“云”,永乐本作“人”。
  ②“大疑”,底本作“不疑”。据对校本改。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收录,略同于底本。
  314、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下禅床,上下观瞻,相云:“者汉如许长大,截作三橛也得,问什么向上向下!”
  315、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①之。云:“和尚犹有者个在。”师云:“是你有者个。”
  校记
  ①“掐”,底本作“恰”。音误。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之。尼曰:‘和尚犹有这个在。’师曰:‘却是你有这个在。’”
  316、师示众云:“老僧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着①。”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师示众云:‘我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炉头,举无宾主话,直到如今无人道著。’有人举问雪峰:‘赵州无宾主话,作摩生道?’雪峰便踏倒。”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垂语云:‘我向行脚到南方,时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到如今无人举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则曰:“师谓众曰:‘我向行脚到南方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着。’”
  317、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师云:“念佛。”云:“贫子也解念佛。”师云:“唤侍者净一钱与伊。”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如何是报国王恩?’师云:‘念佛。’僧云:‘街头贫儿也念佛。’师拈一个钱与。”
  《祖堂集》卷第十九《灵树和尚》,称提此问之僧乃灵树:“灵树和尚,嗣西院安禅师。在韶州。……镇州大王请赵州共师斋次,师问赵州:‘大王请和尚斋,和尚将何报答?’赵州云:‘念佛。’师云:‘门前乞作,也解与摩道。’州云:‘大王!将钱来与灵树!’”
  318、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屏风虽破,骨格犹存。”
  319、问:“如何是不迁之义?”师云:“你道者野鸭子飞,从东去?西去?”
  320、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什么处得者消息来?”
  321、问:“如何是尘中人?”师云:“布施茶盐钱来①。”
  校记
  ①“来”,永乐本作“米”。形误。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之文,可参考:“问:‘如何是密室中人?’师展手,云:‘茶盐钱布施。’”
  322、问:“大耳三藏第三度觅国师不见,未审国师在什么处?”师云:“在三藏鼻孔里。”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五《西京光宅寺慧忠国师》,在注文曰:“僧问赵州曰:‘长耳三藏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什么处?’赵州云:‘在三藏鼻孔里。’”
  《联灯会要》卷第三《西京光宅寺惠忠国师》,亦有双行小注:“僧问赵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甚么处?’州云:‘在三藏鼻孔里。’”
  323、问:“盲龟值浮木孔时,如何?”师云①:“不是偶然事。”
  校记  
  ①“师云”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324、问:“久居岩谷时,如何?”师云:“何不隐去。?”
  325、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礼拜着①。”僧拟进话次,师唤沙弥文远。文远到,师叱云:“适来去什么处来?”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326、问:“如何是自家本意?”师云:“老僧不用牛刀。”
  327、问:“外向①赵州石桥,到来只见掠彴子。”师云:“阇梨②只见掠彴子,不见赵州石桥。”云:“如何是赵州③石桥?”师云:“过来!过来!”
  校记 
  则此,永乐本无。
  ①“向”,底本作“响”。误。据径山本作。
  ②“梨”,径山本作“黎”。
  ③“赵州”,径山本无。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久响(当作“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师云:‘汝只见略彴,且不见石桥。’云:‘如何是石桥?’师云:‘度驴度马。’,雪窦颂:‘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堪笑同时灌溪老,解言劈箭亦徒劳。’”
  328、又僧问:“久向①赵州石桥,到来只见掠彴子。”师云:“你只见掠彴子,不见赵州石桥。”云:“如何是石桥?”师②云:“度驴度马。”
  校记
  ①“向”,底本作“响”。误。据文义改。
  ②“又”字后,“僧问……如何是石桥师”等数字,径山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如径山本一样,将第327和328两则视为一次问答的内容:“僧问:‘久响赵州石桥,到来只见掠彴。’师云:‘汝只见掠彴,不见赵州桥。’僧云:‘如何是赵州桥?’师云:‘过来!过来!’又有僧同前问,师亦如前答。僧云:‘如何是赵州桥?’师云:‘度驴度马。’僧云:‘如何是掠彴?’师云:‘个个度人。’云居锡云:‘赵州为当扶石桥?扶掠彴?’”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亦将两则连在一起,然文字有异:“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师曰:‘汝只见略彴,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曰:‘如何是略彴?’师曰:‘个个度人。’后有如前问,师如前答。又僧问:‘如何是石桥?’师曰:‘过来!过来!’云居锡云:‘赵州为当扶石桥,扶略彴。’”
  329、问:“和尚姓什么?”师云:“常州有。”云:“甲子多少?”师云:“苏州有。”
  校记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则少末一“有”这,颇能误导此标点:“问:‘和尚姓甚么?’师曰:‘常州。’有曰:‘甲子多少?’师曰:‘苏州。’”
  330、师①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有僧出,抚待者一下,云:“何不祗对和尚?”师便归方丈。后侍者请益:“适来僧是会?不会?”师云:“坐底见立底,立底见座底。”
  校记
  ①“师”,对校本皆无。
  331、问:“如何是道?”师云:“墙外底。”云:“不问者个。”师云:“问什么道?”云:“大道。”师云:“大道通长安。”
  校记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有异文:“问:‘如何是道?’师曰:‘墙外底。’曰:‘不问这个。’师曰:‘你问那个?’曰:‘大道。’师曰:‘大道通长安。’”
  332、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云:“拨尘即不无,见佛即不得。”
  333、问:“如何是无疾之身?”师云:“四大五阴。”
  334、问:“如何是阐提?”师云:“何不问菩提?”云:“如何是菩提?”师云:“只者便是阐提。”
  335、师有时屈指,云:“老僧唤作拳,你诸人唤作什么?”僧云:“和尚何得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若将境示阇梨①,即埋疫阇梨②去也。”云:“争奈者个何?”师便珍重。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②“梨”,径山本作“黎”。
  336、问:“一问一答,□①落天魔外道。设使无言,又犯他匡网。如何是赵州家风?”师云:“你不解问。”云:“请和尚知话。”师云:“若据你,合吃二十棒。”
  校记
  ①“□”,对校本作“总”。“□”乃“总”的本字。
  337、师示众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笑话分也无?”有僧出,将沙弥打一掌,便出去。师便归方丈。至来日,问侍者:“昨日者师僧在什么外?”侍者云:“当时便去也。”师云:“三十年弄马骑,被驴子扑。”
  338、问:“与么来底人,师还接也无?”师云:“接。”云:“不与么来底人,师还接也无?”师云:“接。”云:“与么来从,师接。不与么来,师如何接?”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校记
  永乐本无。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与摩来底人,师还接也无?’师云:‘接。’‘不与摩来底人,师还接也无?’师云:‘接。’僧云:‘与摩来底人,从师接。不与摩来底人,师如何接?’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则载云:“僧问:‘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师云:‘接。’僧云:‘不恁么来底,师还接否?’师云:‘接。’僧云:‘恁么来者,从师接。不恁么来者,如何接?’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文几同于《景德录》。
  339,镇府大王问:“师尊年有几个齿在?”师云:“只有一个牙。”大王云:“争吃得物?”师云:“虽然一个,下下咬着①。”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按,宋僧宗杲(1089——1163)《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三,上堂所举有云:“镇府大王问赵州:‘和尚年尊,有几个牙齿在?’州云:‘只有一个。’王云:‘争吃得物?’州云:‘虽然一个,下下咬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收录,文略异。如“镇府大王问”,则为“师因赵王问。”
  340、问:“如何是学人殊?”师云:“高声问。”僧礼拜,师云:“不解问。何不道:‘高不即不问,如何是学人珠?’何不与么问?”僧便再问,师云:“洎合放过者汉。”
  341、问:“二边寂寂,师如何阐扬?”师云:“今年无风波。”
  342、问:“大众云集,合谈何事?”师云:“今日拽木头竖僧堂。”云:“莫只者个便是接学人也无?”师云:“老僧不解双陆,不解长行。”
  343、问:“如何是真实人体?”师云:“春夏秋冬。”云:“与么,即学人难会。”师云:“你问我真实人体。”
  344、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你名什么?”云:“某甲。”师云:“含元殿里,金谷园中。”
  345、问:“如何是七佛师?”师云:“要眠即眠,要起即起。”
  346、问:“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道?”师便打云:“和尚莫打某甲。已后,错打人去在。”师云:“龙蛇易辨①,衲子难瞒。”
  校记
  ①“辨”,底本作“弁”。据对校本改。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认为此则内容乃赵州问、南泉答:“师问南泉:‘古人道:”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非道?’泉便棒。师云:‘莫错打。’南泉云:‘龙蛇易弁,纳(“衲”之音误)子难谩。’”
  《景德传灯录》卷第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亦曰:“赵州问:‘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道?’师便打。赵州捉住棒,云:‘已后莫错打人去。’师云:‘龙蛇易辨,纳(“衲”之误)子难谩。’”
  《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则将问的内容析为两部分。分别归于南泉和赵州所说:“示众云:‘道非物外,物外非道。’赵州出问:‘如何是物外道?’师便打。州捉住,云:‘和尚莫打某甲,已后错打人去在。’师掷下棒,云:‘龙蛇易辨,衲子难瞒。’”
  347、师见大王入院,不起,以手自拍膝,云:“会么?”大王云:“不会。”师云:“自小出家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一日,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不无力下禅床。’王公犹加礼重。”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真定帅王公来。师坐而问云:‘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下接与第435则类似的文字。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几同于《景德录》。
  《释氏通鉴》卷第十一《癸丑景福二[年]》,次此事于赵王第一次见和尚时,文云:“又赵王携诸子谒赵州。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曰:‘自小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赵王加礼而去。”
  348、问:“如何是忠言?”师云:“你娘丑陋。”
  349、问:“从上自今不忘底人,如何?”师云:“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
  350、问:“如何是忠言?”师云:“吃铁棒。”
  351、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便抚掌大笑。
  352、问:“一镫①然百千灯,一类未审从什么处发?”师便趯出一只履。又云:“作家即不与么问。”
  校记
  ①“镫”,对校本作“灯”。《正字通·金部》:“镫……俗作灯。”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一灯燃百千灯,未审一灯是什摩灯?’师跳出只履。又云:‘若是作家,不与摩问。’”
  353、问:“归要得旨、随照失宗时,如何?”师云:“老僧不答者话。”云:“请和尚答话。”师云:“合与么。”
  354、问:“如何是思处?”师云:“快道!快道!”
  355、问:“夜升兜率,昼降阎浮。其中为什么摩尼不现?”师云:“道什么?”僧再问,师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校记
  永乐本无。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夜升兜率,昼降阎浮。其中摩尼为什摩不现?’师云:‘道什摩?’僧再问,师云:‘不见道“毗婆尸体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僧问:‘夜升兜率,昼降阎浮。于其中间摩尼为什么不现?’师云:‘道什么?’其僧再问,师云:‘毗婆尸体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昼生兜率,夜降阎浮。于中摩尼为甚么不现?’师云:‘道甚么?’僧再问,师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约同于《景德录》。  
  356、问:“非思量处,如何?”师云:“速道!速道!”
  357、问:“如何是衣中宝?”师云:“者一问,嫌什么?”云:“者个是问,如何是宝?”师云:“与么,即衣也失却。”
  358、问:“万里无店时,如何?”师云:“禅院里宿。”
  359、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家家门前通长安。”
  360、问:“觌面相呈,还尽大意也无?”师云:“低口。”云:“收不得处,如何?”师云:“向你道低口。”
  361、问:“如何是目前一句?”师云:“老僧不如你。”
  362、问:“出来底是什么人?”师云:“佛菩萨。”
  363、问:“灵草未生时,如何?”师云①:“嗅着②即脑裂。”云:“不嗅时,如何?”师云:“如同立死汉。”云:“还许学人和合否?”师云:“人来莫向伊道。”
  校记
  ①“云”,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②“着”,对校本作“著”。通。
  364、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云:“才出家,未受戒,到①处问人。”
  校记
  ①“到”,底本作“则”。据对校本改。
  365、问:“如何是圣?”师云“不凡。”云:“如何是凡?”师云:“不圣。”云:“不凡不圣时,如何?”师云:“好个禅僧!”
  366、问:“两镜相向,那个最明?”师云:“阇梨①眼皮盖须弥山。”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367、问:“学人近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苍天!苍天!”
  368、问:“前句已往、后句难明时,如何?”师云:“唤作即不可。”云:“请师分。”师云:“问!问!”
  369、问:“高峻难上时,如何?”师云:“老僧不向高峰顶。”
  370、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云:“非人。”
  371、问:“请师宗乘中道一句子。”师云:“今日无钱与长官。”
  372、问:“学人不别问,请师不别。”师云:“奇怪。”
  373、问:“三乘教外,如何接人?”师云:“有此世界来,日月不曾换。”
  374、问:“三处不通,如何离识?”师云:“识是分外。”
  375、问:“众机来凑,未审其中事如何?”师云:“我眼本正,不说其中事。”
  376、问;“净地不止,是什么人?”师云:“你未是其中人在。”云:“如何是其中人?”师云:“止也。”
  377、问:“如何是万法之源?”师云:“栋梁椽柱。”云:“学人不会。”师云:“拱斗叉①手,不会?”
  ①“叉”,底本与对校本皆作“义”。“义”乃“叉”之俗体。
  378、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师云:“放下着①。”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379、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师云:“人从陈州来,不得许州信。”
  380、问:“开口是有为。如何是无为?”师以手示之,云:“者个是无为。”云:“者个是有为。如何是无为?”师云:“无为。”云:“者个是有为。”师云:“是有为。”
  381、师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校记 
  请参看第122则。
  382、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师云:“佛!佛!”
  383、问:“尽却今时,如何是的的处?”师云:“尽却今时,莫问那个。”云:“如何是的。”?师云:“向你道莫问!”云:“如何得见?”师云:“大无外,小无内。”
  384、问:“离四句、绝百非时,如何?”师云:“老僧不认得死。”云:“者个是和尚分上事。”师云①:“恰是。”云:“请和尚指示。”师云:“离四句、绝百非,把什么指示?”
  校记
  ①“师云”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385、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386、问:“如何是归根得旨?”师云:“答你即乖。”
  387、问:“如何是疑心?”师云:“答你即乖也。”
  388、问:“出家底人,还作俗滞?”师云:“出家即是。座主出与不出,老僧不管。”云:“为什么不客?”师云:“与么,即出家也。” 
  389、问:“无师、弟子时,如何?”师云:“无漏智性,本自具足。”又云:“此是无师、弟子。”
  390、问:“不见边表时,如何?”师云:“因什么与么?”
  391、问:“澄而不清、浑而不浊时,如何?”师云:“不清不浊。”又云:“是什么?”师云:“也可怜生。”云:“如何是通方?”师云:“离却金刚禅。”
  392、问:“如何是囊中宝?”师云:“嫌什么?”云:“用不穷时,如何?”师云:“自家底,还重否?”又云:“用者即重,不用即轻。”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393、问:“如何是祖师的的意?”师嚏①唾。云:“其中事如何?”师又唾地。
  校记
  ①“嚏”,底本、永乐本作“□”,径山本作“涕”。同音替代字。
  394、问:“如何是沙门行?”师云:“离行。”
  395、问:“真休之处,请师指。”师云:“指即不休。”
  396、问:“无问时,如何?”师云:“乖常语。”
  397、问:“四山相逼时,如何?”师云:“无出迹。”
  398、问:“到者里道不得时,如何?”师云:“不得道。”云:“如何道?”师云:“道不得处。”
  399、问:“但有言句,尽不出顶。如何是顶外事?”师唤沙弥文远,文远应喏。师云:“今日早晚也?”
  400、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云:“莫恶口!”
  401、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得不拣择?”师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此犹是拣择。”师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一《永福和尚》称,问之僧乃永福:“永福和尚,嗣雪峰。在福州。……有人问赵州:‘古人道:“至道无难,唯嫌拣(原作‘栋’,下同)择。”如何是不择拣江?’赵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儿是拣择底法。’州云:‘田舍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什摩外是拣择!’”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此儿是拣择。’师云:‘田库奴!甚么处是拣择?’”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文又稍异:“又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曰:‘此犹是拣择。’师曰:‘田库奴!甚处是拣择!’僧无语。”
  402、问:“如何是三界外人?”师云:“争奈老僧在三界内。”
  403、问:“知有、不有底人,如何?”师云:“你若更问,即故问老僧。”
  404、师示众云:“向南方趋丛林去!莫在者里。”僧便问:“和尚者里是甚处?”师云:“我者里是柴林。”
  405、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云:“性是弟子。”
  406、问:“归根得旨时,如何?”师云:“太慌忙生。”云:“不审。”师云:“不审从甚处起?”
  407、问:刘相公入院,见师扫地,问:“大善知识,为什么却扫尘?”师云:“从外来。”
  校记
  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扫地,有人问云:‘和尚是善知识,为什么有尘?’师曰:‘外来。’又僧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师曰:‘又一有点也。’”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扫地次,僧问:‘大善知识,为甚么却有尘?’师云:‘外来底。’云:‘即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师云:‘又一点也。’”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亦如《联灯会要》一样,称扫地者为僧。但“却有尘”作“扫地”。
  408、问:“利剑出匣时,如何?”师云:“黑。”云:“正问之时,如何辨①白?”师云:“无者闲工夫。”云:“叉②手向人前,争奈何?”师云:“早晚见你叉手?”云:“不叉手时,如何?”师云:“谁是不叉手者?”
  校记
  ①“辨”,底本作“弁”,音误。据对校本改。
  ②此则之数“叉”,底本及对校本皆作俗体“义”。
  409、问:“如何是沙门得力处?”师云:“你什么处不得力?”  
  410、问:“如何是和尚示学人处?”师云:“目前无学人。”云:“与么,即不出世也?”师便珍重。
  411、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作拳安头上。云:“和尚犹有者个在。”遇卸下帽子,云:“你道老僧有个什么?”
  412、问:“心又①不停、不住时,如何?”师云:“是活物,是者个正被心识使在。”云:“如何得不被识使?”师便低头。
  校记 
  ①“又”,径山本无。
  413、问:“道从何生?”师云:“者个即生也。道不属生、灭。”云:“莫是天然也无?”师云:“者个是天然。道即不与么。”
  414、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云:“会得祖意,便会教意。”
  415、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师云:“唵□啉,唵□啉。”
  416、问:“高峻难上时,如何?”师云:“老僧自住峰顶。”云:“争奈曹溪路侧何?”师云:“曹溪是恶。”云“今时为什么不到?”师云:“是渠高峻。”
  417、问:“如何是宝月当空?”师云:“塞却老僧耳。”
  418、问:“毫厘有差时,如何?”师云:“粗。”云:“应机时,如何?”师云:“屈。”
  419、问:“如何是沙门行?”师展手拂衣。
  420、问:“祖佛命不断处,如何?”师云:“无人知。”
  421、问:“未审权机唤作什么?”师云:“唤作权机。”
  422、问:“学人近入丛林,不会,乞师指示。”师云:“未入丛林,更是不会。”
  423、问:“从上古德,将何示人?”师云:“不因你问,老僧也不知有古德。”云:“请师指示。”师云:“老僧不是古德。”
  434、问:“佛花①未发,如何辨②得真③实?”师云:“是真④?是实?”云:“是什么⑤人分上事?”师云:“老僧有分,阇梨⑥有分。”
  校记
  ①“佛花”,《古尊宿语要》作“觉花”。
  ②“辨”,底本作“弁”,音误;永乐本作“辩”,通“辨”。据径山本改,
  ③“真”,底本作“贞”。据对校本改。
  ④“真”,底本作“贞”。据对校本改。
  ⑤“什么”,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⑥“梨”,径山本作“黎”。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则将此则与下面第428则糅合:“僧问:‘觉花未发时,如何辨贞实?’师云:‘开也。’僧云:‘是贞?是实?’师云:‘贞是实,实是贞。’僧云:‘什么人分上事?’师云:‘老僧有分,阇梨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纳,是如何?’师佯不闻,僧无语。师云:‘去。’”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略近于《景德录》。
  425、问:“如何是佛?”师云:“你是什么人?”
  426、问:“蓦直路时,如何?”师云:“蓦直路。”
  427、问:“如何是玄中不断玄?”师云:“你问我,是不断玄。”
  428、问:“觉花①未发时,如何辨②得真实?”师云:“已发也。”云:“未审是真?是实?”师云:“真即实,实即真。”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觉花”,径山本作“佛花”。
  ②“辨”,底本作“弁”,音误。据径山本改。
  按,此则,《景德传灯录》与第424则糅为一则。请参看第424则校记。
  429、问:“还有不报四恩三德①者也无?”师云:“有。”云:“如何是?”师云:“者辜恩负德汉!”
  校记
  ①“德”,对校本皆作“有”。
  430、问:“贫子来,将什么物与他?”师云:“不欠少。”
  431、问:“如何是赵州正主?”师云:“老僧是从谂。”
  432、有婆子问:“婆是五障之身,如何免得?”师云:“愿一切人生天,愿婆婆永沉苦海。”
  433、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云:“犹是阶下汉。”云:“请师接上阶。”师云:“月落了来相见。”
  校记
  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亦录此则:“僧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犹是阶下汉。’僧云:‘请师接上阶。’师云:‘月落后来相见。’”《大正新修大正藏》据日本宽保元年刊大谷大学藏本排印,其后有小字注:“赵州语录同此,今并存之。”
  434、师有时示众云:“老僧初到药山时,得一句子,直到如今□□①地饱。”
  校记
  ①“□□”,同“齁齁”。
  赵州和尚语录卷下
  并对机勘辨(底本作“弁”。据文义改)偈颂等
  435.师因在室坐禅次,主事报和尚云①:“大王来礼拜。”大王礼拜了,左右问:“例②土王来,为什么不起?”师云:“你不会。老僧者里,下等人来,出三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不可唤大王作中等、下等人也,恐屈大王。”大王欢喜,再三请入内供养。
  校记
  则此,永乐本无。
  ①“和尚云”三字,径山本无。
  ②“列”,底本作“烈”。径山本无。“烈”误。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大王礼拜师,师不下床。侍者问:‘大王来,师为什摩不下地?’师云:‘汝等不会。上等人来,上绳床接;中等人来,下绳床接;下等人来,三门外接。’”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将此则此第347则连在一起:“……翌日,令客悟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少间,侍者问:‘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什么却下禅床?’师云:‘非汝所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绳床接;下等人来,三门外接。’”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后军将来,师却下绳床。侍者问:‘和尚见大王,不下绳床;军将来,为甚么却下绳床?’师云:‘非汝所知。上等人来,绳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绳床接;下等人来,三门外接。’”上面乃第347则的内容。
  《释氏通鉴》卷第十一《癸丑景福二[年]》,亦与第347则一体:“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接之。少间,侍者问:‘和尚!昨日大王来,却不下禅床。今日军,为甚么却下绳床?’师云:‘非汝所知。上等人来,绳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绳床接;下等人来,三门外接。’”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于《景德录》。
  436、师因问周员外:“你还梦①见临济也无?”员外竖起拳,师云:“那边见?”外云:“者边见。”师云:“什么外见临济?”员外无对。
  师问周员外:“什么处来?”云:“非来,非去。”师云:“不是老鸦,飞来飞去!”
  校记
  ①“还梦”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437、师示众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后有僧举似洛浦,洛浦扣齿。又举似①云居,云居云:“何必!”僧举似师,师云:“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僧云:“请和尚举。”师才举,僧便指傍僧,云:“者个师僧,吃却饭了,作什么语话!”师休去②。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似”,底本作“侣”。据前后文及径山本改。
  ②“师休去”三字,据径山本补。
  按,若依《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洛浦(“乐普”乃同音替代字)、云居与赵州好像同时在场:“师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乐普在众扣齿。云居云:‘何必!’师云:‘今日大有人丧身失命。’有僧云:‘请和尚举。’师便举前语。僧指傍僧,云:‘这僧作恁么语话!’师乃休。”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从谂禅师》,乃综合之辞:“示众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后僧举似洛浦,浦扣齿。又举拟云居,居云:‘何必!’僧回,举似师,师云:‘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僧云:‘请和尚举。’师才举,僧指傍僧,云:‘这僧作恁么语话。’师便休去。”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又是糅合底本、《景德录》和《联灯会要》而成。
  438、师因看《金刚经》次,僧便问:“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菩提,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云:“《金刚般若波罗蜜①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僧云:“不是。”师云:“我自理经,也不得?”
  校记
  ①“蜜”,永乐本作“密”。
  439、因僧辞去,师云:“阇梨①出外,忽有人问:‘还见赵州否?’你作么生祗对?”云:“只可道:‘见。’”师云:“老僧是一头驴,你作么生见?僧②无语。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②“僧”,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僧辞次,师问:‘外方有人问“还见赵州也无”,作摩生向他道?’僧云:‘只道见和尚。’师云:‘老僧似一头驴,汝作摩生见?’僧无对。
  440、师问新到:“从什么处来?”云:“南方来。”师云:“还知有赵州关么?”云:“须知赵州①关者。”师叱云:“者贩私盐汉!”又云:“兄弟!赵州关也难过。”云:“如何是赵州关?”师云:“石桥是。”
  校记
  永乐本无。
  ①“赵州”,径山本作“有不涉。”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问新到僧:‘什么处来?’僧云:‘从南来。’师云:‘还知有赵州关否?’僧云:‘须知有不涉关者。’师云:‘这贩私盐汉!’”
  宋代睦庵善卿撰、大观二年(1108)即已刊行的《祖庭事苑》,卷三《雪窦祖英上·赵州关》授用,文字次序大为不同:“谂和上示众云:‘赵州关也难过。’僧云:‘如何是赵州关?’师云:‘石桥是。’又僧云:‘甚么处来?’‘南泉。’师云:‘还知有赵州关否?”僧云:’须知有不涉关者。师云:‘者贩私盐汉。’……”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僧:‘甚处来?’云:‘南方来。’师云:‘还知有赵州关么?’云:‘须知有不涉关者。’师云:‘这贩私盐贼!’”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语句近于《景德录》。
  441、有僧从雪峰来。师云:“上座莫住此间,老僧者里只是避难所在,佛法尽在南方。”云:“佛法岂有南、北?”师云:“直饶你从云居①、雪峰来,也只是担板汉。”云:“未审那边事如何?”师云:“你因什么②夜来尿床?”云:“达后如何?”师云:“又是阿③屎。”
  校记
  永乐本无。
  ①“云居”,径山本作“雪峰”。
  ②“什么”,径山本作“甚”。
  ③“阿”,径山本作“屙”。“阿”为“屙”的古体。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新到僧参,师问:‘什么处来?’僧云:‘南方来。’师云:‘佛法尽在南方。汝来这里作什么?’僧云:‘佛法岂在南北耶?’师云:‘饶汝从雪峰、云居来,只是担板汉。’崇寿稠别云:‘和尚是据客置主人。’”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僧:‘甚处来?’云:‘南方。’师云:‘佛法尽在南方,汝来这里作甚么?’云:‘佛法岂有南北?’师云:‘饶汝从雪峰、云居来,也只是个担板汉。’”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言辞大致同于《景德录》。
  442、示众云①:“我此间有出窟师子,亦有在窟师子,只是难得师子儿。”时有僧弹指对之,师云:“是什么?”云:“师子儿。”师云:“我唤作师子儿,早②是罪过,你更行趯踏。”
  校记
  ①“云”,永乐本无。
  ②“早”,底本作“是”。据以校本改。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师示众云:‘我这里亦有在窟师子,亦有出窟师子。史是无师子儿。’有僧出来,弹指两三个。师云:‘作什摩?’僧云:‘师子儿。’师云:‘我唤作师子,早是罪过。你又更蹴踏作什摩?’”
  443、师问①新到:“离什么外?”云:“离雪峰。”师云:“雪峰有什么言句示人?”云:“和尚雪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什么外阿②?”师云:“阇梨③若回,寄个锹子去。”
  校记
  ①“师”,底本无。据对校本补,“师问”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②“阿”,对校本作“屙”。“阿”、“屙”是古体字和今体字的关系。
  ③“梨”,径山本作“黎”。。
  按,此则文字,大致同于第463则。
  《祖堂集》卷第七《雪峰和尚》,亦有类似文字:“雪峰和尚,嗣德山,在福州。……僧问福州西禅:‘三乘十二分教则不问。祖师西来的的意,只请一言。’西禅竖起拂子,其僧不肯。后到雪峰,师问:‘什摩处来?’对云:‘西禅来。’师云:‘有什摩佛法因缘?’僧举前话,师云:‘你还肯也无?’对云:‘作摩生肯?’师云:‘作摩生说不肯底道理?’对云:‘什摩生问,师将境示人。’师云:‘是你从西禅与摩来这里,过却多少林木,总是境。你因什摩不(原衍一“不”字)肯?只得不肯拂子。’僧无对。因此,师云:‘尽乾坤是一个眼,上你诸人向什摩处放不?’庆对云:‘和尚何得重重相欺?’有人持此语举似赵州,赵州云:‘上座若入闽,寄上座一个锹子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僧:‘发足甚处?’云:‘雪峰。’师云:‘有何言句?’云:‘寻常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甚么外屙?”’师云:‘上座若回,寄个锹子去。’雪窦云:‘这僧既不从雪峰来,可惜赵州锹子。’琅瑘觉云:‘众中有云寄锹子去,埋却赵州;若道寄钵盂去,便道盛粥饭。用狂解梦见,作么商量?不是僧繇手,徒说学丹青。’”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赵州录(1)
下一篇:赵州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