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太虚大师 振兴佛教事业
缅怀太虚大师 振兴佛教事业
智敏法师
被推崇为我国近代佛教史上著名革命大师的太虚大师,他对当时佛教所作出之丰功伟绩,必有其一定之依据。并非如一般所想像,从其个人的敢想敢闯之个性而出现。据个人之分析,乃是从佛教之基本原则,即三主要道中发展出来者。虽然,大师示现凡夫身,不能如佛陀那样证得圆满,于度生事业能做到丝毫不爽、恰如其分,然其大方向正确,虽不中、不远矣!
早在1928年时,大师提出“三佛主义”,迄今仍为照耀着振兴我国佛教前途发展之指路明灯,而八十年来之实践,越发证明其准确性和必要性。
大师宿根深厚,十九岁时在西方寺读《般若经》即得到悟境,其后廿六岁与廿八岁时,又历二次悟境,契入般若正见。大师自谓:“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萨瑜伽戒本。”是具有大乘菩提心者。而菩提心必建立于出离心之基础上。个人出离,故属二乘,度一切众生出离,即菩提心也。于是出离心、菩提心、般若正见,大师于此三主要道,兼而有之,则其思想,必不凡也。以其契悟般若,故思想解放,能不拘泥于中国具体历史社会反应于佛教内之各种保守条框,这些保守思想,在当时普遍存在,甚至现在还有。
尤其对藏传佛教,有视为洪水猛兽者,有视为婆罗门教性力派者,有显密不分、竟以《菩提道次第广论》视为密法者,甚至有将藏密与政治一并联系而观者。诸如此类,皆是对藏密未经真正研习了解,而率尔作出的主观上之误解。
唯大师能拨除一切成见,独具慧眼,如云:“中国至清季,除参话头念弥陀外,时一讲习者,亦禅之《楞严》、净之《弥陀疏钞》,及天台《法华》与《四教仪》,或《贤首五教仪》,附《相宗八要》而已。经律论古疏早多散失,保之大藏者亦徒资供奉,及翻阅以种善根耳。空疏陋之既极,唯仗沿习风俗以支持。学校兴而一呼迷信,几溃颓无以复存。迄今欲扶掖以经论律仪,亦尚无以树立其基础。而借观西藏四五百年来之黄衣士风教,独能卓然安住,内充外弘,遐被康青满蒙而不匮,为之胜缘者虽非一,而此论(指《广论》)力阐上士道必经中下士道,俾取密之士, 亦须取一切经律论所诠戒定慧遍为教授,实为主要原因。论云:‘若于此次第决定、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当决定知不成菩提。’”“于是不没自宗,不离余法,而巧能安立一切佛教,皆趣修证。故从天竺相性各判三时,以致华日诸宗之判摄时教,皆逊此论独具之优点。”在藏译资料缺如之当时,能做出如此正确圆满之结论,真是令人钦佩之至。
总观大师之三佛主义,首先是建立有组织有纪律之僧团,提倡僧教育。今则佛学院及佛教书刊,全国已普遍发展。而建立如法僧团一事,则愈见松弛,戒律一般亦不重视。第二建立居士组织,在海外似乎已经兴起,国内则居士矛盾甚多,宗派与宗派之间,甚至同一宗派同一师父教导下,亦分数派,分裂不和。此种状态,亟需改正。且居士组织必依赖于僧团,故其组织原则,亦当依僧团之结戒十义、六和等法则,不可效法世间社团组织。第三人间佛教,应如赵朴老所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促进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二种文明之发展,尤其在国内安定团结,国际世界和平上起特殊作用。而必以成就佛之三身、普利群生为最高目的,不能仅为顺世逐流,搞庸俗化之相似佛法。是以三者之完成,尚待努力。
大师曾云,西藏佛教,至元明间,变猥杂垂尽,幸赖宗喀巴大师救之以正法时期戒律、教理,卒获重兴。而其中尚有重要一环节隐而未说者,乃宗大师继承阿底峡尊者等一切清净传承。因此,三主要道之原则,必配之以清净法流之传承,佛教中兴之缘乃具。近代海公上师,几经险阻,赴藏亲近当年大德康萨仁波卿,尽得显密清净传承;且在汉地组织如法僧团,已略具规模;同时效法宗大师,发愿转末法为正法,住五六百年。
中兴我国佛教之宏伟事业,六百年前,有宗大师在雪域倡导,获大成就,堪为借鉴。完成因缘,大德高僧,前仆后继,有志者,事竟成,发心济世救民,广度一切者,盍兴来夫!
多宝讲寺 智敏
八月二十三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