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唯识
●作者:黄忏华居士
(一)五法事理唯识
此宗言一切有情,各各有八识,遍行等六位心所,各各自体分,及此所变相见二分,及色心分位二十四不相应等,及彼二无我空理所显真如。盖森罗诸法,虽体性万殊,总束而言,不过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种。此中前四者,诸法之事相。第五无为者,诸法之理性也。事相中,前三者,种子所生实法。第四不相应者,依实法之分位建立之假法也。实法中,前二者,有缘虑用之心法。第三色者,有质碍性之色法也。心法中,前一者,主。第二心所者,其伴属也。兹列表如下。
心王…………主┐
心所…………伴┴心法(缘虑)┐
色…………………色法(质碍)┴实法┬事相
不相应………………………………假法┘
无为…………………………………………理性
然心王者,识之自相。自相者,本相也。心所者,识相应法。识现起时,彼六位法,随顺和合,得现起故。色者,八识及六位心所法之所变现。不相应者,上三法之分位差别。无为者,上四法之实性,即是诸法自体性。如是等事理五法,总摄万有,皆非离识别有自性,是故总立识之一名,言诸法皆唯识。此中初就五法各别谈唯识义,故名之为别门唯识。次通以不离识义谈唯识,故名之为总门唯识。兹列表如下。
别门唯识 总门唯识
┌心王───识自相故┐
├心所───识相应故┤
五法事理唯识┼色────二所变故├不离识
├不相应──三分位故┤
└无为───四实性故┘
(二)五种唯识
义林章以境教理行果五种唯识,及境唯识六门,该摄一切经论所说唯识。五种唯识者,一境唯识,谓经论中就境明唯识义者。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喻云,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意谓鬼傍生人天四类有情,各随其类,同于一处,所见各异,天见是宝严地,鱼见是窟宅,人见是清冷水,鬼见是脓河猛火。等同一事而所见成四者,以能观见分心异故也。即此四类有情能变之识各相违故,其所变之境亦各相违。故知更无外境,唯识所变。唯识所变,故非真实。二教唯,谓经论中说为识义者。如小乘阿含经等说爱乐欣喜四阿赖耶。大乘华严经说三界唯心,解深密经说唯识所现等。皆教唯识。三理唯识,谓经论中成立唯识道理者。如三十颂说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唯识,成立唯识道理。四行唯识,谓经论中明唯识观行者。行谓修行,对治有漏,熏习无漏,戒定慧三,及四寻思,四如实智,六度万行,及所对治,皆行所摄。此亦唯识,故云行唯识。五果唯识,谓经论中明佛果胜妙境界者。果谓果地,通则诠三乘圣果,别则显佛不共功德。佛地庄严唯识等经论中,所说大圆镜智无垢识法身等佛果胜妙境界,皆行唯识行所得果故云果为识。此中教唯识者,总体能诠。他四唯识者,所诠别义也。
诸经论说唯识,不外前之五种。然诸教中,或就义,或随机,于境唯识,复有种种异说。义林章举六门类摄诸教。六门者,一依所执辨唯识,如楞伽说由自心执意著,心似外境现,以彼境非有,是故说唯心。二依有漏明唯识,如华严经说三界唯识心。三依所执及随有为辨唯识,如三十颂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四依有情辨唯识,如无垢称说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五依一切有无诸法辨唯识,如深密经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六随四趣有情所变各别辨唯识,如阿毗达磨说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此六门中,理义尽者,唯第五深密,总说一切皆唯识故。
(三)唯识九难
二十唯识设七难,成唯识论设九难,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义。九难者,第一唯识所困难,初外人问,依何教理,成立起唯识义。论主举六教四比量,为唯识义之教证理证。六教者,一十地经(华严经)三界唯心文,此依有漏法以明唯识。二解深密经所缘唯识所现文,此依心生境以明唯识。三楞伽经诸法皆不离心文,此依不离以显唯识。唯此一门,具摄诸法。四无垢称经有情随心垢净文,此依内异熟以明唯识。五阿毗达磨经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等文,此依修因以明唯识。六厚严经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文,此亦以说缘名为唯识。四比量者,第一量立宗云,极成眼识,定不亲缘离自识(眼识)色。因云,五识中随一摄故。喻云,如余耳等四识。此量成立五尘相分,皆不离五识。第二量立宗云,极成余识,亦不亲缘离自识法。因云,是识性故。喻云,如眼等识。此量成立第六识,并闇成立七八二识,皆缘之亲相分,不离于识。已上二量,成心外境非内心所缘。第三量立宗云,六识亲所缘缘(相分),定不离六识。因云,相见二分中随一摄故。喻云,如彼能缘见分。此量成立前六识亲所缘缘相分,不离心体。第四量立宗云,一切自识所缘,决定不离我之能缘心及心所。因云,以是所缘法故。喻云,如相应法,此量成立一切疏所缘缘境,皆不离心。已上二量,成心内境不离于识。是以心外实我法非有,二空理及能缘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
第二世事乖宗难,外人又问,若一切法皆是唯识,无心外境,如何现见世间情与非情等物,有处定时定身不定作用不定等。此中有四难,第一处定难云,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时。如正缘终南山时识起,异时不起。第三有情身不定难云,同一处时,有多相续(有情异名),何不决定随一识生。如有众多有情,同一时间,于同一山处,皆共缘见。何不决定随一有情缘山识生,所余不起。第四非情用不定难,于中有三,第一云,何因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无发蝇等用。不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有发蝇等用。第二云,何因梦中所得饮食刀杖毒药衣等,无实作用。觉时若得,便有实用。第三云,何因寻香城等,无实城用。余砖土城等,有实城用。答处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于某处见村园男女等物,余处不见。答时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于某时见彼村园等物,非一切时皆恒得见。答相续不决定难云,如诸恶鬼,同业者,同见脓河。别业者,随自业力,所见不定。答作用不决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有损失精血等用。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等四义皆成。
第三圣教相违难,外人又问,若言一切皆是唯识,无心外实境,何故佛世尊于阿含经中说有十二处。答云,六内识,从自种子生现行时,其现行识,变起色等境相,非外实有色等十处。佛为破于众生一合相我,故依其能生种子及所变相分,假说有内六处外六处。非说离识心外,别有眼等色等。若了知六识从内六处外六处和合生,唯眼能见乃至唯意能知,都无常一主宰之见者乃至知者,即能悟入有情无我,由知唯有根境识等无实我故。此佛密意趣说也。复次,若了知一切法唯有内识,此识能现似色等法起,都无色等体用相法,即能悟入诸法无我,由知诸法唯有识故。此佛显了真说也。
第四唯识成空难,外人又问,若言诸法皆空,唯识岂不亦在空列。答云,言法空者,谓凡愚遍计所执诸法,理不可得,故说为空。非谓诸佛根本后得二智所知依他圆成法,亦毕竟无。即于遍依圆三性,但说初无。余二性有
第五色相非心难,外人又问,若言一切色法皆识所变,以识为体。何故所变色相有形碍,又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复无间断,得多时住。答云,此以一切有情,无始时来,名言虚妄熏习,住在身中,由彼势力,有此相现,非真实有心外坚色等。
第六现量违宗难,外人又问,色等外境,分明五识现量所证。何故拨无。若无,云何世人有我今见色乃至触触等现觉。答云,现量五境,是五识所变自识相分,故五识现量缘境时,不生分别,不作心外实境解。五识灭已,后念意识起时,始妄生分别,作外境解,起我今见色等现觉。如梦等中。亦得有如是现觉,而非实境。此顺他宗(小乘,)若依自宗(大乘,)五识及同时意识现量缘境时,皆不执为心外。
第七识觉相谓难,外人又问,若一切觉时之色,皆如梦中之境,不离于识。何故从梦觉时,便知梦境唯心。而现觉了时,于所取境,不知唯识。答云,如梦未觉,不能自知梦心所见定非实有,觉时方知,现觉了时亦然,未得真觉,恒处生死长夜之梦中,不能自知所取境定非实有。至得真觉之时,方知先生死梦境,一切皆是唯识。
第八外取他心难,外人又问,外色实无,可非内识之境。他心实有,宁非自心所缘。此意若自心能亲缘他心,即心缘外境,所说唯识,理应不成。若自心不能亲缘他心,即有境而不缘,云何说之为他心智。答云,他心亦自识所缘境,故有他心智。但他心非自心亲所缘,唯以他心为质,自变相分而缘。即非自实心能取他实心,但识生时,心似彼他心相现,名取他心,故非缘心外境。
第九异境非唯难,外人又问,虽非亲所缘,然离自心外有他心异境,何成唯识。答云,唯识之言,非但说唯我一人之识,更无余法。若但说唯有我一人之识,岂有十方凡圣尊卑。虽有十方凡圣尊卑,而皆唯识。在甲者,一切诸法,皆不离其识心。在乙者,一切诸法,亦在其识心之内。
二、转变
(一)因能变果能变
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一因能变者,谓第八阿赖耶识所持种子。第八所持种子,若名言若业种,有能变之力用,能转变生自类种子同类现行及异熟果,故名因能变。此种子复有二种,即等流异熟二种习气。自性亲因,名等流种。异性招感,名异熟种。一切种子,二种摄尽。因者,所由义。等流习气者,等流果生之所由。异熟习气者,异熟果生之所由。故名因。变者,转变义。此因能转变生现行及种子故,因即能变,名因能变。而其所变,在等流,为八识三性现行,及后时自类种子。在异熟,为第八识及六识中异熟无记现行法。又七识等诸现行法,能转变熏生种子果故,亦有名因能变义。二果能变,谓诸八识之自体分。诸识之自体分,能变现生见相二分,故名果能变。此识自体者,等流异熟二因所生果。即第八识及第六识之一半(异熟)者,等流异熟二因所生。第七识及六识一半(非异熟)者,等流因所生。故名果。变著,变现义。此所生现果,能变现生见相分故,果即能变,名果能变。其所变,即见相二分。要之,八识通称能变者,果能变义,非因能变义。此二能变,梵本安慧三十唯识释,作因变果变,如原释云,我法假说所依之识变,又以因性果性有异,因变者,谓藏识中异熟等流习气之增长。果变者,谓由宿业引满,异熟习气启用故,藏识于余众同分中现行。又等流习气起用故,转识染意皆从藏识现行。
(二)生变缘变
因能变,亦称生变。如第八识中种子生前七识等诸现行法。及前七识等诸现行法,熏生第八见相分种。又第八种子,前后相引生。转变而生,故名生变。果能变,亦称缘变。如第八识缘种子及有根身等,眼等转识缘色等。变现而缘,故名缘变。
(三)能变所变
如前所述,诸八识之自体分,能变现生见相二分,即三能变识及其相应心所之自体分,能变起能分别之作用,又能变起所分别色心万差诸法。如识论云,变谓识体转似二分。又云,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尔。似所缘相,说明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即自体分变现起依他见相二分,如一体上有二影生,更互相望,不即不离。见相与自体分别,故言不即。离自体分,无别见相分,故言不离。即见相分者,所转变,而能转变者,自证分也。见相二分,是自体分之所变故,是自体分之用。故虽云能变所变,然无别体,但是体用相对而谈一切诸法,其数虽无量无边,然不出能缘所缘二者。凡目视为色,耳听为声,鼻嗅为香,舌尝为味,身触为冷暖,意虑知为法者皆所缘法也。法中,有事有理,有实有假。其缘之为色为声为香为味为触虑之为事理假实法者,能缘也。能缘作用,所缘境相,皆识体之所转变。故一切有为无为假实诸法皆不离识。
(四)因缘变分别变
有漏诸识变现境相,有因缘变分别变二种。因缘变者,所谓随因缘势力故变,即五八识,随增上异熟因即先业为缘,名言实种为因之势力,故变于境。此境不借能缘心之分别力,唯从自种子因缘任运生,有色心之实体实用,即三类境中性境。分别变者,所谓随分别势力故变。即六七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故变于境。此有二类,一偏随能缘之分别力,既无能生种子,亦无所托本质,即独影境。二带本质亦有能生种子,然借能缘之分别力故,不称境之自相,无色心之实用,即带质境。
所言三类境者,二种识变之相分,有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类。一性境者,枢要云,诸真法体,名为性境,色是真色,心是实心。即性者,实义。此竟相皆从自己各别实种子生,有实体实用能缘心不谬,真实称彼境之自相而缘,故名性境。如五识及五俱同缘意识之见分所缘色声等五境。及阿赖耶识见分所缘三种境等之相分是也。二独影境者,义灯云,谓能缘心,但独变相,无别本质。即独影者,能缘心独变影像,无别本质义。此境相与能缘同一种生,无实体实用,唯能缘之见分,以自分别力,独变影像而缘,故名独影缘。如第六意识构画分别缘空华等无体法时之相分是也。三带质境者,义灯云,谓能缘心缘所缘境,有所仗质,而不得自相。即带质者,挟带本质带似本质义。此境相半与本质同一种生,半与见分同一种生。即此境此实本质,然能缘心缘彼境时,虽带本质,而作异相之分别,依自力变现而缘,不称`彼境之自相,故名带质境。如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又独散意识缘五根五境时之相分是也。三类境与二种识变相摄如下。
┌性境────因缘变
├独影境───分别变
└带质境───因缘变、分别变
(五)共变不共变
第八阿赖耶识,变似色等器世间相,有共变不共变二种。所言共变不共变者,第八所持种子,有色心有漏无漏等别。于中色法种子,复有共相种子不共相主子二类。共相种子者,生自他共受用果之种子。不共相种子者,生自他不共受用果之种子。然此二种子者:名言种子也,必藉善恶业种之增上缘,始能生自现果。业复有二,若业种之利用,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谓之共业。又若业力,能令有情世间种种差别,谓之不共业。于此,共相亲因缘种,由共业种为增上缘,变生现行,曰变共。不共相种,由不共业种为增上缘,变生现行,曰不共变。如外器世间者,共变。内有根身者,不共变也。即器界者,诸有情共同之业力所变。而有根身者,各有情别异之业力所变也。共不共中,总分为四。一共中共,即共种所变,共受用。如四趣有情共变山河等,又共受用之。二共中不共即共种所变,不共受用。如己田宅衣服等,余人不能受用。又如饿鬼所见猛火鱼所见水等,余趣不能受用。三不共中共,即不共种所变,共受用。如扶根尘等,自识所变,然有少分他受用义。四不共中不共,即不共种所变,不共受用。如胜义根等,自识所变,唯自识依用。此宗谈人人各自唯识,虽云共变,非众多有情共同变作一器世间,兼用他所变意。实各自变作一器世间而受用之。然各有情能感之业力相似故,所感器界其相相似,互为增上缘,令自他共受用,故名共变。此众多有情各自第八本识所变器界,一一各别,而相相似,同在一处,不相障碍。如一室中,有百千灯,别别放光。多光似一,而光光各别。一一各别,而互不相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