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忍法师著:佛教手册(9)
第三节 佛 塔
历城四门塔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塔年代过去根据塔内造像题记认为不晚于东魏武定二年(544),1972年大修时发现塔顶内拱板上刻有“大业七年造”字样,确知为隋大业七年(611)所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塔身为大块青石砌成,单层方形,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明清以来习称“四门塔”。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收缩叠筑,成四角尖顶锥形。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塔室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有后人移置的石雕佛像一尊。佛座上旧有东魏武定二年杨显叔造像记和唐景龙三年(709)尼无畏等造像记,解放前已毁,今据原题记拓片重制。
西安大雁塔
在陕西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本名慈恩寺塔,因埋落雁建塔纪念,故名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初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长安年间,纯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七层,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遭战火破坏,剩下七层,明代塔又残坏,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即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东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1米。塔南面两侧镶嵌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文,为唐褚遂良所书,是唐代遗留于后世的两通古碑。塔的门楣、门框,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重要资料。历代文人墨客都在塔上题诗吟赞,故至今有“雁塔题诗”的美谈。
西安小雁塔
在陕西西安市南约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级,后经多次地震,塔顶被震坍,塔身破裂,现余13级,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层每面长11.83米,通高43米。
长安兴教寺塔
全称兴教寺玄奘墓塔,在陕西长安县少陵原畔。玄奘圆寂后,原葬在西安东郊沪河东岸的白鹿原上,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修寺建塔以资纪念。塔高20米,五层,外形和大雁塔相似,塔内供奉玄奘法师坐像。
大理崇圣寺三塔
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三座砖塔鼎足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大塔方形,中空,名千寻塔,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高69.13米,为密檐式建筑,共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建于南诏保和时期(824~839)。南北两小塔,实心,八角,各10层,均高42.19米,两塔均白色,各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两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建于五代。1978年三塔重修,至1980年12月竣工。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在北京房山县南尚乐水头村,距城75公里。寺,中路原有五重院落,六进殿宇;南北两路有僧房客舍及行宫院落,为隋代幽州智泉寺静琬所建,抗日战争期间毁于炮火,仅存一座北塔及其四隅的小石塔。1986年大殿、天王殿重建竣工。石经,是静琬发愿创刻,从隋大业年间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圆寂,30年间刻石不辍。尔后历代有人续刻,自隋至明在石经山共开凿经洞九个,收藏石经版4978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0082块。辽
天庆七年(1117)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南塔,也称压经塔。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将洞内和穴下石经版全部取出拓印、整理。计划编成56册,陆续出版,1987年第一册已经影印出版。现存的北塔,名舍利塔或罗汉塔,高30米,塔身二层,锥形顶,为辽代所建。四角尚存有四座唐代方形小石塔。云居寺及石经山附近,还保存有唐代、辽代石塔及辽代砖塔共6座。这些佛塔和石经,都是研究中国书法和佛教历史、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北京妙应寺白塔
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当时,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曾参加设计与修建工程。白塔为藏式喇嘛塔,高50.9米。塔身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半圆突起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使塔从方形基座过渡到圆形塔身。塔身有七条铁箍围绕,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周边悬挂18对铜质流苏风铃。华盖顶的铜质小塔,高近5米,重4吨。这是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1978年维修中于塔顶发现清乾隆时的一批珍贵佛教文物,现大部分陈列在白塔寺内文物馆中。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在北京海淀区动物园后长河北岸真觉寺内。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塔一式五座,分五方拱立于金刚宝座之上,仿照中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建造。中间主塔高8米,四方小塔均高7米。塔身内部砖砌、外表甃石的砖石结构。金刚宝座前后辟券门,内有石阶梯,盘旋而上,可直达座顶。顶上除五座小塔外还有一座琉璃罩亭,塔身及金刚宝座上雕刻有佛像、足迹、梵文及宗教纹饰,颇富密宗内容。造型虽近似印度,结构和雕刻手法则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创造性作品。
苏州云岩寺塔
俗称虎丘塔,在江苏苏州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平面八角形,七层广砖建仿楼阁式。从南宋建炎年间至咸丰十年(1860),曾七次遭火灾,顶部和层檐均毁坏,仅存砖砌部分。塔身由底向上逐层收小,每层每面用檐划分为三间,中为塔门,左右是砖砌直棂窗。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外壁塔门回廊有一过道,廊内是塔心,八角,四面开门,从塔门经过道进入塔的中央小室。塔身结构复杂,色彩瑰丽,砖砌部分因多模仿木构形式,·有白石灰粉和红黑二色绘制的彩画,彩色调和,图案优美,是国内较早的建筑绘画之一。
开封祐国寺塔
俗称铁塔。在河南开封市东北隅。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八角,十三层,高54.66米。外壁镶以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故名。因黄河泛滥,塔基已淹没于地下。塔身细部的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等花卉人物50余种,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的佳作。历经地震、河患,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仍巍然屹立。塔南八角亭内有宋金时期的铜佛一尊,高5.14米,重11.7吨,亦为珍品。
正定开元寺塔(料敌塔)
在河北正定城开元寺内。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乾宁五年(898)重修。砖塔平面作正方形,密檐九级,高48米,最下层有圆洞门,但不能攀登。上八层皆有小窗。此塔虽经明清两代重修,仍保存唐代风格。
正定广惠寺花塔
又称多宝塔。在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始建于唐贞元年问,金、明、清等代皆有修葺。塔高40.5米。第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原在其四个正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俗称小塔。第二层为乎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窗棂及长方尖形砖砌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但塔身骤小,四面为方门、斜棂假窗。第三层以上呈圆锥形,上为塔刹,今已残损。塔原为广惠寺内之建筑,寺因有此塔又称为华塔寺。乾隆帝曾多次到寺拈香礼佛,并题额“妙光演教”。
赵州陀罗尼经幢
俗称石塔。在河北赵县城内。原系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北宋景祜五年(1038),赵州人王德成所建。全部用石料砌成,共七级,高约18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平面为八角形,建于方形石基上,石基周围刻有“妇女掩门”图案,四角刻有金刚力士。台基上是方形须弥座,周围雕刻伎乐、佛像、莲花等。经幢一至三层刻陀罗尼经,其余各层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狮象花卉等装饰图案。幢顶以铜质火焰珠宝为刹,展现了宋代造型艺术的高度成就。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俗称应县木塔,塔内供有释迦佛像,故名释迦塔。在山西应县城佛宫寺内,辽清宁二年(1056)建。八角,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总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木结构塔式建筑。塔建成200多年后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近年来修理塑像时,发现一批辽代写经、刻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在进一步研究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六和塔
又名六合塔。在浙江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俶为镇江潮而建。塔身九层,高64米。塔上装灯,江上夜航船只赖以引导。宣和三年(1121)毁于兵火。现存砖构塔身系南宋二十三年(1153)重建,塔刹系明代遗物,外部木构檐廊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今塔高59.89米,八面,七级,每层中心都有小室。四周廊子都有踏磴,可通顶层。每层廊子两侧都有壶门,内通小室,外通檐廊。塔内的须弥座上,有砖雕神像,飞天、花卉、鸟兽等图案。与《营造法式》如出一辙,是我国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
银川海宝塔
又名赫宝塔,黑宝塔,因在宁夏银川寺北郊,俗称北塔。始
建年代不详,相传为五世纪初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清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1712和1778)均因地震破坏再修,塔身为砖砌楼阁式建筑,连同塔座和九层之上未开券门的一层共为十一层,通高53.9米。平面呈方形,每边正中设券门,塔室为方形,门向东,内有四道拱券通向四面。空间以楼板铺隔,有木梯可以盘旋上登第九层。1963年董必武登塔,并为其赋诗赞叹。
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又名西夏碑。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立。高2.6米,宽1米,厚30厘米。碑首呈半圆形,边呈杀角,四周刻忍冬花纹。两面刻字,正面刻西夏文,背面刻汉文。两侧各有线刻伎乐诸天,袒胸系裙作舞蹈飞翔状。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28行,每行65字。内容叙述古代凉州(今武威)护国寺有佛塔,前凉时(314~376)曾显灵异,西夏时更多。西夏天祐民安三年(1092)地震,佛塔被震倾斜,西夏皇太后、皇帝下诏重修,并立碑记事。背面首刻汉文小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为汉文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是我国保存最大最完好的西夏文碑。
吴县保圣寺罗汉塑像
在江苏吴县的水乡用直镇保圣寺内。塑像原有18尊,相传为唐开元时雕塑家吴县杨惠之所作。1927年寺遭火灾,大殿半壁坍塌,塑像受损,后经蔡元培、叶恭绰、顾颉刚等筹建古物馆,将残存的9尊移入馆内。塑像附于塑壁之上,构成以山水云为背景的罗汉群像。
第十章 佛教组织
第一节 中国佛教协会
1952年11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详细研究和讨论了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任务和组织等事宜。1953年5月30日在北京广济寺召开成立会议,选举了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6月3日闭幕。
中国佛协的主要任务是:广泛组织爱国主义的学习,积极参加爱国主义运动,坚定人民立场,继续划清敌我界限,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与全国人民结成巩固的爱国统一战线,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建设祖国与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中国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参加爱护祖国及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联系各地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
第三条 第三条 本会设理事若干人,组织理事会,由国内佛教界代表会议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四条 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及常务理事若干人,由理事会互选之。
第五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组织常务理事会。
第六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干人。
第七条 本会视工作需要,设各项工作机构,分别处理本会事务。
第八条 本会全国性的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讨论有关会务的重大问题,并选举新理事会、由理事会召集之,本会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由常务理事会召集之。必要时得召集临时会议或延期召集。
第九条 本会经费由各地佛教徒自由乐助。
第十条 本会会址设于北京。
第十一条 本章程经本会成立会议通过后施行。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发起人和代表名单
发 起 人
虚 云 喜饶嘉措 噶喇藏 圆 瑛 柳霞·土登塔巴 丹巴日杰 罗桑巴桑 多吉占东 能 海 法 尊 巨 赞 陈铭枢 吕 徵 赵朴初 董鲁安 叶恭绰 林宰平 向 达 周叔迦 郭 朋
西 藏
公德林·洛桑土登·晋美吉村 兑龚·晋车益西多吉 赤追·土登却列 夺札·格桑朗吉 土登崔成 甲央钦资 土登塔也 洛桑曲批 江巴格桑 噶马德钦 次登桑布
华 北 区
圣 泉 圆 觉 祥 林 伊什噶瓦 惠 文 隆 光 赵罗藏尼玛 智 峰 隆 煜 灵 信 静 如 查 斡 敖斯尔 鲁布桑 萨木腾
丹比札拉桑 李一平 周月卿 董晓轩
东 北 区
札木映拉花 惺 如 导 尘 洗 尘 仁 信 韩炳南
西 北 区
妙 阔 慈 云 月 庵 嘉木错 郭 嘉 火尔藏仓 夏日仓 赛 池 乌 兰 松 布 古嘉赛 源 森 戒 成 段嘉错 贡 明 朗 照 圣 莲
路禾父 关符清 杨丹珠
西 南 区
江 克 祜 巴 素 乾 惰 圆 朗德格 弘 伞 慈 青 罗桑金巴 寂 慧 太 空 阿旺嘉错 甲央旨古 根 桑 怀 一 定 安 孙乐斋 刘亚休
中 南 区
净 严 心 道 济 广 明 真 博 明 纯 信 大 鑫 超 荃 韩大载 姚雨平 根 铨 弥 宝
华 东 区
应 慈 持 松 大 悲 苇 舫 达 圆 阿 檀 妙 华 映 澈 范 成 静 权 亦 幻 月 涛 善 灯 澹 云 崇 善 月 西 月 海 义 方 根 如 慈 舟 盛 惠 妙 莲 隆 海 真 寂 续 道 高鹤年 简玉阶 徐森玉 袁家声 方子藩 黄忏华 锤慧成 游有维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
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名单
名誉会长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虚 云 查斡葛根
会 长 圆 瑛
副会长 喜饶嘉措 公德林·晋美吉村 能 海 赵朴初 噶喇藏 枯 巴 阿旺嘉错
秘书长 赵朴初(兼)
副秘书长 巨 赞 周叔迦 郭 朋
常务理事 公德林·晋美吉村 圆 瑛 喜饶嘉措 兑龚·晋车益西多吉 能 海 赵朴初 噶喇藏 祜 巴 阿旺嘉错 敖斯尔 夏日仓 杨丹珠 吕 徵 罗桑巴桑 董鲁安 巨 赞 周叔迦 郭 朋
理 事 (依姓名第一字笔划为序)
土登崔成 土登塔也 大 鑫 大 悲 太 空 公德林·晋美吉村 月 海 月 庵 方子藩 甲央钦资 古嘉赛 巨 赞 弘 伞 亦 幻 江巴格桑 伊什噶瓦 多吉占东 次登桑布 李一平 赤 江 戒 成 兑龚·晋车益西多吉 吕 徵 周月卿 周叔迦 阿旺嘉错 阿 檀 林宰平 林扬增 松 谋 松 布 帕波拉 法 尊 明 真 卓藏仓 净 严 持 松 洛桑曲批 洛登协绕 夏日仓 郎德格 贡 明 纯 信 敖斯尔 徐森玉 孙乐斋 乌 兰 朗 照 柳霞·土登塔巴 高鹤年 祜 巴 根 桑 根 诠 盛 慧 郭 朋 郭 嘉 能 海 隆 海 隆 煜 游有维 喜饶嘉措 杨珠丹 叶恭绰 超 荃 义 方 路禾父 圣 泉 圆 瑛 圆 觉 达 圆 董鲁安 慈 云 慈 舟 慈 青 嘉木样 嘉 雅 苇 舫 赵朴初 刘亚休 范 成 噶喇藏 导 尘 静 权 静 修 赛 池 应 慈 萨木腾 济 广 韩大载 罗桑金巴 罗桑巴桑 怀 一 锤慧成
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
1957年3月16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个民族的代表213人;修改了《中国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了新的理事会和领导成员。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中国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参加爱护祖国及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联系各地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
第三条 本会以全国代表会议为最高机构。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议本会方针任务、选举理事会,修改本会章程及办理其他应办事宜。
第四条 本会理事会每届任期三年,如果全国代表会议延期举行,理事会行使职权到下届理事会选出的时候为止。本会理事连选得连任。
第五条 本会理事会互选常务理事若干人,组织常务理事会,任期三年。在理事会会议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依照理事
会决定的工作方针,领导会务的进行。
第六条 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由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会长对外代表本会,对内综理会务。副会长协助会长执行职务。
第七条 本会理事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由理事会选任之,秘书长辅佐会长、副会长分别领导和推动理事会各部门的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执行职务。
第八条 本会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项工作部门,分别研究和处理会务。
第九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干人。由全国代表会议或理事会礼请之。
第十条 本会全国代表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理事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均由常务理事会召集之,常务理事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这些会议必要时均得提前或延期召集。
第十一条 本会得根据实际情况在若干省(市)、自治区设立分会。
第十二条 本会的经费由各地佛教徒自由乐助,必要时得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十三条 本会会址设於北京。
第十四条 本章程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后施行,修改时同。
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会长、副会长名单
会 长;喜饶嘉措
副会长:噶登赛持 应 慈 静 权 松榴·阿戛木尼亚(景洪) 能 海 赵朴初 噶喇藏 阿旺嘉措 巨 赞 周叔迦 悟古纳
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名单
应 慈 阿 檀 持 松 苇 舫 静 权 吕 徵 映 彻 大 悲 慈 舟 义 方 巨 赞 石鸣珂 李一平 法 尊 周叔迦 周月卿 赵朴初 郭 朋 圆 觉 能 海 大 鑫 明 真 济 广 朗 照 杨丹珠 喜饶嘉措 夏日仓 宫 明 阿旺嘉措 隆 莲 悟古纳 导 尘 松榴·阿戛木尼亚(景洪) 朗德哥 静 观 兑炯·晋车益西多吉 坚白成烈 赤 江 林 仓 帕布拉 洛登协绕 荣增嘉雅 噶登赛持 噶玛巴 欧 居 萨迦法王 敖斯尔 噶喇藏
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后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赵朴初(兼)
副秘书长:巨 赞(兼) 周叔迦(兼) 郭 朋 义 方 李一平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
1962年2月1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有代表12个民族的代表244人参加会议。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
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 应 慈
会 长:喜饶嘉措
副会长:阿旺嘉措 噶丹赤巴·土登贡嘎 赵朴初 能 海 松榴·阿嗄木尼亚(景洪) 噶喇藏 巨 赞 周叔迦 悟古纳 嘉木样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后理事会理事
王 赞 巨 赞 正 果 石鸣珂 叶恭绰 叶 均 李一平 李荣熙 法 尊 周叔迦 吴金鼎 茂 林 赵朴初 济 广 观 空 能 本 高观如 郭 朋 圆 觉 虞 愚 金巴降错 罗布桑西拉布 中 定 方子藩 如 三 亦 幻 自 安 余伯贤 阿 檀 明 肠 持 松 徐森玉 游有维 惠 宗 苇 舫 锤慧成 张伯麟 隆 光 暖 瑞 力 空 三 义 明 达 能 海 轩 智 章木样 深 德 净 如 隆 煜 巴拉登 老布僧隆德格 吉格密德 阿旺束龙 萨木腾 敖斯尔 乌 兰 围 金 噶喇藏
嘎拉僧旦比扎拉僧 嘎拉僧普日来扎木苏 王扎拉 导 尘 逝 波 智 悲 仁 信 中 权 慈 法 慧 观 静 观 大 昶 圣 莲 关符清 朗 照 常 明 慈 云 众 钰 劳尔保 桑木旦 马 龃 郭 嘉 杨丹珠 杨海莲 嘉木样 戒 成 丹德尔 古嘉赛 松 布 俄合保 格桑嘉措 喜饶嘉措 阿尔普嘉 宫 明 嘉 雅 仁 德 真 法 隆 海 绪 道 吕 徵 妙 华 妙 真 宏 量 松 涛 明 开 映 彻 徐平轩 道 航 月 海 正 善 妙 行 秉 初 懒 悟 大 悲 月 涛 月 西 从 善 尘 空 同 梅 性 空 黄忏华 深 日 宽 润 澹 云
广 心 会 觉 妙 莲 普 雨 福 慧 德 钦 自 如 净 严 妙 湛 弥 宝 超 荃 超 明 善 住 曾 泰 融 广 韩大载 心 专 戒 圆 明 真 曼 慈 心 道 性 福 云 蜂 周月卿 纯 信 觉 澄 志 禅 清 凉 梁文通 宽 能 太 空 开 一 王恩洋 永 光 宋甲桑 劳让金巴 阿旺嘉措 卓苍藏 香根巴登多吉 莫 扎 隆 莲 普 超 慈 青 福 田 演 义 怀 一 定 安 莫运钢 月 沧 甘滴亚 专 片 伍嘎英大 伍便亚 伍末利亚 伍炳亚 伍半底 更 觉 白 性 孙乐斋 宋长老 松 谋 英德嘎 松留·阿嘎牟尼(景洪) 松留·阿嘎牟尼(勐混) 松留曼皮 松留布朗山 祜巴勐龙 悟古纳 朗德哥 格 达 张本牙 督 噶 萨米勐海 线永荣 土登塔也 土登克宗 云仲加瓦 扎西绕登 丹增桑姆 丹增塔钦 生钦·洛桑坚赞 江措林· 土登格桑 江洋群则 吉仲·降白江村 向秋泽仁 多吉帕姆 多吉占东 赤列加措 居免仁增 帕巴拉·格列朗杰 兑炯·益西多吉 洛桑诺朗 洛桑群培 恩久·洛桑群培
康拉·洛桑班典 索 朗 坚白乘列 钦泽洛布 噶丹赤巴·土登贡嘎 (名次依地区按笔划排列)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大 悲 土登克宗 月 西 月 海 仁 信 正 果 生钦·洛桑坚赞 云仲加瓦 巨 赞 石鸣珂 江措林·土登格桑 吉仲·降白江村 导 尘 多吉帕姆 吕 徵 坚白乘列 兑炯·益西多吉 妙 莲(福建) 阿旺嘉措 帕巴拉·格列朗杰 明 真 阿 檀 李一平 松留·阿嘎牟尼(景洪) 性 福 周叔迦 周月卿 法 尊 赵朴初 映 彻 弥 宝 持 松 香根巴登多吉 济 广 能 海 宫 明 思久·洛桑群培 悟古纳 敖斯尔 逝 波 郭 朋
喜饶嘉措 朗德哥 朗 照 钦泽洛布 隆 海 隆 莲 杨丹珠 慈 青 圆 觉 苇 舫 嘉木样 嘉 雅 宽 能 嘎丹赤巴·土登贡嘎 噶喇藏 嘎拉僧旦比扎拉僧 静 观 (名次按笔划排列)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秘书长、副秘书长
秘书长:赵朴初
副秘书长:巨 赞 周叔迦 石鸣珂 明 真 正 果 逝 波 隆 莲
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
1980年12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有八个民族的代表250人出席会议。会议修改了《中国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了新的领导成员和组织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通过)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第三条 本会的任务是,
一、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二、在爱国爱教的立场上,维持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利,推动教徒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令,做到爱国
守法,支持教徒管好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三、积极开展佛教教育和学术研究,出版佛教书刊,协助政府保护佛教文物古迹,
四、发展与各国佛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第四条 全国代表会议为本会最高机构,每四年举行一次,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本会方针任务,修改本会章程,选举理事,成立理事会及决定其他重要事宜。
第五条 本会理事任期四年,连选得连任。如果全国代表会议延期举行,理事会行使职权到下届理事会选出的时候为止。
第六条 本会理事会互选常务理事若干人,组织常务理事会,任期四年,在理事会会议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依照理事会决定的工作方针领导会务。
第七条 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由全国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之,任期四年,连选连任。
会长对外代表本会,对内综理会务,副会长协助会长执行职务。
第八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千人,由全国代表会议或理事会礼请之。
第九条 本会理事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辅佐会长、副会长分别领导和推动理事会各部门的工作。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任之。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由常务理事会通过任命之。
第十条 本会聘请顾问若干人,组成顾问组。顾问由会长提名,经常务理事会认可聘任。
第十一条 本会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项工作部门,兴办各项佛教事业,如佛学院、佛教图书文物馆等。
第十二条 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常务理事会每半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得提前或延期召集。
第十三条 本会全国代表会议、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对会务进行切实的讨论和认真的协商,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对本会工作作出决定。
第十四条 本会得根据必要情况在若干省,市、自治区设立分会。
第十五条 本会的经费由各地寺庙和广大佛教徒自由乐助,必要时得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十六条 本会会址设于北京。
第十七条 本章程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后施行,修改时同。
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后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会 长:赵朴初
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 坚白赤列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 夏茸尕布 巨 赞 正 果 明 真 宫明·姜巴曲日木
秘书长:赵朴初(暂兼)
副秘书长:巨 赞 正 果 明 真 隆 莲 逝 波 李荣熙
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土登唐巴(藏) 云中嘎瓦(藏) 丹增旺扎(藏) 巴苏·土登曲吉坚赞(藏) 巴登旦增(藏) 公觉塔杰(藏) 比龙·白马旦增(藏) 仁本·阿旺加措(藏) 生钦·洛桑坚赞(藏) 东嘎·洛桑赤列(藏) 布米强巴洛卓(藏) 吉仲·降白坚村(藏) 多吉占东(藏) 多吉扎·降白洛桑(藏) 伦珠陶凯(藏) 向秋泽仁(藏) 地珠·江白洛桑(藏) 坚白赤列(藏) 孜珠·嘎旺朗加(藏) 阿旺尼玛(藏)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 金巴列措(藏) 杨化群 洛桑诺朗(藏) 桑顶·多吉帕姆(藏、女) 热振·单增晋美(藏) 哲乌生嘎·强巴扎西(藏) 强巴旺姆(藏,女) 策墨林·单增赤列(藏) (以上西藏) 刀述仁(傣) 光 量(纳西) 向活佛(藏) 果利凹(傣) 英德戛(傣) 格 达(藏) 桑卡拉扎(傣) 寂 润 萨米勐海(傣) 智 知 (以上云南) 广 度 永 光 竺 霞 居里法海(藏) 昌都(藏) 格桑将措(藏) 宽 霖 妙 谈 香根·巴登多吉(藏) 普 超 隆 莲(女) 贾题韬 海 灯 莫 扎(藏) 遍 空(女) 遍 能 福 田 (以上四川) 邵怀一 宗 满 实 参 性 定 莫运钢(以上贵州) 古嘉赛(藏) 加 赛(藏) 孙 果(藏) 却 西(藏) 却 藏(藏) 尕卜藏(蒙) 阿 嘉(蒙) 更尕仍吾(藏) 松 布(土) 参直合(藏) 俄后保(藏) 索南则毛(藏) 夏茸尕布(藏) 嘉 雅(蒙) (以上青海) 宫明·姜巴曲日木(蒙) (新疆) 续 早 (宁夏) 三木旦(藏) 才旦夏茸(藏) 马迦佛(蒙) 贡唐仓(藏) 杨丹珠(藏) 杨海莲 郎进荣(裕固) 赵法云 浪 仓(藏) 热旦加措(藏)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 德哇仓(藏) (以上甘肃) 圣 莲(女) 许力工 常 明 常 慧 (以上陕西) 性 因(女) 圆 觉(女) 高全寿(蒙) 修 明 根 敦(蒙) (以上北京) 严六符 周叔弢 (以上天津) 乌 兰(蒙) 那日松(蒙) 吉格木德(蒙) 老布僧隆德格(蒙) 围 金(蒙) 罗布僧(蒙) (以上内蒙) 三 义 成 佛 明 达 净 如 请 佛 通 愿(女) 隆 煜 根 通 章木样(蒙) (以上山西) 登 全(河北)、 卢秀清(女) 观 性 李若人 吴企尧 邵 钟 明 旸 竺 耀 苏渊雷 钟吉宇 真 禅 宽 定(女) 梁孝志 倪正和 游有维 淦 泉(以上上海) 正 品(女) 通 宝 续 道(女) (以上山东) 仁 德 自 安 妙 安 彻 凡 张汝舟 超 然 晋 全 (以上安徽) 王慎轩 吕 徵 宏 量 明 开 明 学 育 枚 洪 德 郭元兴 茗 山 真 慈 能 勤 雷 顿 (以上江苏) 王静远 妙 果 妙 莲 妙 应 妙 湛 梵 辉 普 雨 圆 拙 蔡吉堂 德 钦(女) (以上福建) 广 修 月 西 妙 善 性 空 俞昶熙 根 源 唯 觉(以上浙江) 印 慈 果 一 演 成 (以上江西) 净 严 海 法 德 禅(以上河南) 万松亭 昌 明 显 光 常 乐 曾 太 超 明 融 广 道 根 慈 学(女) (以上湖北) 戒 圆 明 真 曼 慈 惟 正(以上湖南) 云 峰 宏 愿(女) 惟 因 智 成 蕴 空 (以上广东) 志 禅 宽 能(女) 清 凉 梁文通 (以上厂四) 中 权 (古林) 土扎拉 (蒙) 果 智 逝 波(女) (以上辽宁) 慈 法(黑龙江) 王 新 巨 赞 正 果 叶 均 刘 锋 林子青 任 杰 李荣熙 李一平 观 空 通 一 周绍良 赵朴初 张克强 虞愚(以上佛协) (以上共二百一十八人,名次依地区按笔划排列)
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土登唐巴(藏) 云中嘎瓦(藏) 云 峰 仁 德 月 西 乌 兰(蒙) 生钦·洛桑坚赞(藏) 巨 赞 正 果 那日松(蒙) 孙 果(藏) 吉仲·降白坚村(藏) 多吉占东(藏) 多吉扎·降白洛桑(藏) 伦珠陶凯(蒙) 观 空 吕 徵 贡唐仓(藏) 坚白赤列(藏) 妙 莲 李荣熙 李一平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 杨丹珠(藏) 性 因(女) 性 空 周叔弢 净 严 明 旸 明 真 明 开 明 学 昌 明 宫明·姜巴曲日木(蒙) 香根·巴登多吉(藏) 英德戛(傣) 赵朴初 夏茸尕布(藏) 索南则毛(藏) 桑顶·多吉帕姆(藏,女) 热振·单增晋美(藏) 真 禅 隆 煜 隆 莲(女) 逝 波(女) 宽 能(女) 能 勤 茗 山 唯 觉 强巴旺姆(藏,女) 遍 能 普 雨 嘉木祥·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 嘉 雅(蒙) (以上共五十四人,名次依笔划排列)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
1987年2月23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270人出席了会议,修改了本会章程,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赵朴初会长作了《团结起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的报告。
中曰佛教协会章程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通过)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中国务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第三条 本会的任务是:
一、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维护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利,推动教徒学习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令,做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支持教徒管好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制订寺庙管理、收徒传戒等具体办法。
二、 举办佛教教育事业,开展佛教文化研究工作,出版会刊,刊行佛教书籍,保护佛教文物古迹。
三、 团结和引导各民族佛教徒积极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兴办和赞助社会福利事业。
四、 积极开展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佛教徒的联谊工作。
五、 发展与各国佛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第四条 全国代表会议为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每四年举行一次,根据具体情况,可提前或延期举行,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本会方针任务,修改本会章程,选举理事,成立理事会及决定其他重要事宜。
第五条 本会理事任期四年,连选得连任。如果全国代表会议延期举行,理事会行使职权到下届理事会选出的时候为止。
第六条 本会理事会互选常务理事若干人,组织常务理事会,任期四年。在理事会会议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依照理事会决定的工作方针领导会务。
第七条 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由全国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之,任期四年,连选得连任。会长对外代表本会,对内总理会务。副会长协助会长执行职务。
第八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干人,由全国代表会议或理事会礼请之。本会设名誉理事若干人,由常务理事会聘请之。
第九条 本会理事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辅佐会长,副会长分别领导和推动理事会各部门的工作。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任之。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由常务理事会通过任命之。
第十条 本会聘请顾问若干人,组成顾问组,从事调研,咨询等工作。顾问由会长提名,经常务理事会认可聘任。
第十一条 本会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项工作部门,兴办各项佛教事业,如佛学院、佛教图书文物馆、佛教文化研究所、金陵刻经处等。
第十二条 理事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常务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得提前或延期召集。
第十三条 本会全国代表会议、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对会务进行切实的讨论和认真的协商,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对本会工作作出决定。
第十四条 本会得根据必要情况在若干省,市、自治区设立分会,本会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佛协组织,在业务上进行联络和指导。
笫十五条 本会的经费由各地寺庙和广大佛教徒自由乐助,必要时得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十六条 本会会址设于北京。
第十七条 本章程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后施行,修改时同。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选出)
名誉会长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会 长 赵朴初
副会长 帕巴拉·格列朗杰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 夏茸尕布 正 果 明 真 宫明·姜巴曲日木 李荣熙 色结堪苏·伦珠陶凯 贡唐仓 嘉 雅 乌 兰 圆 拙 隆 莲 刀述仁 周绍良 多吉扎·江白洛桑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后理事会名誉理事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聘请)
净 严 吕 徵 观 空 智 诚 蔡吉堂 张克强 妙 善 能 勤 印 慈 洪 范 宽 能(女)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副秘书长
秘书长 周绍良(兼)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任)
副秘书长 刀述仁(兼) 游 骧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任命)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后理事会常务理事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出)
刀述仁(傣) 土登尼玛(藏) 王 新 云仲嘎瓦(藏) 云 峰 仁 德 月 西 乌 兰(蒙) 正 果 本 焕 布米·强巴洛卓(藏) 生钦·洛桑坚赞(藏) 弘 川 许力工 传 印 伍并亚·温撒(傣) 任 杰 多吉扎·江白洛桑(藏) 色结堪苏·伦珠陶凯(藏) 那日松(蒙) 定 持 启 功(满) 贡唐仓(藏) 却 西(藏) 苏渊雷 李一平 李荣熙 杨丹珠(藏) 佛 源 妙 莲 妙 湛 宝 菡 净 慧 林子青 果 一 果 智 明 开 明 旸 明 学 明 真 明 哲 昌 明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 竺 霞 周绍良 宫明·姜巴曲日木(蒙) 赵朴初 茗 山 香根·巴登多吉(藏) 俞昶熙 高全寿(蒙) 郭元兴 宽 霖 根 通 贾题韬 真 禅 夏茸尕布(藏) 热振·单增晋美(藏) 圆 拙 通 愿(女) 桑顶·多吉帕姆(藏,女) 雍曾·土登唐巴(藏) 清 定 常 明 唯 觉 隆 莲(女) 遍 能 策墨林·丹增赤列(藏) 虞 愚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 嘉 雅(蒙) 噶 达(藏)
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后理事会理事
(一九八七年三月一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选出)
北 京 吕香光 启 功(满) 苏晋仁 图布丹(蒙) 修 明 高全寿(蒙) 黄念祖
天 津 李可家 严六符 宝 菡
河 北 有 明 哈尔木(蒙) 袁鸿寿 登 全
山 西 三 义 达尔计(蒙) 成 佛 净 如 明 达 请 佛 根 通 圆 相 通 愿(女) 藏 明
内蒙古 扎木苏(蒙) 乌 兰(蒙) 吉格木德(蒙) 那日松(蒙) 罗扎木苏(蒙) 罗布僧(蒙) 隆德格(蒙)
辽 宁 王扎拉(蒙) 果 智 照 元
吉 林 息 梵
黑龙江 慈 法
上 海 卢秀清(女) 观 性(女) 苏渊雷 吴企尧 陈从周 邵 钟 郑颂英 欧国藩 明 旸 竺 耀 度 寰 倪正和 郭大栋 唐淞源 真 禅 顾毓琼 梁孝志 游有维
江 苏 安 上 陈文银 妙 生 育 枚 性 空 松 纯 明 开 明 学 茗 山 真 慈 雪 烦 慈 舟 瑞 祥 德 林
浙 江 广 修 月 西 性 空 俞昶熙 根 源 通 一 梁友栋 唯 觉 道 生
安 徽 仁 德 自 德 妙 山 妙 安 果 圆 悟 觉 普 全
福 建 传 常(女) 萧体泯 陈珍珍(女) 陈宽传 妙 应 妙 果 妙 莲 妙 湛 圆 拙 理 文 梵 辉 毅 然 慧 瑛
江西 一 诚 果一 演 成
山 东 正 品(女) 圆 持 续 道(女)
河 南 弘 川 行 正 海 法
湖 北 万松亭 明 玉 昌 明 显 光 道 根 常 乐 隆 树 曾 泰 慈 学(女)
湖 南 圣 辉 戒 圆 明 真 绍 宗(女) 惟 正 博 明
广 东 云 峰 本 焕 定 持 佛 源 惟 因 新 成 慧 原
广 西 达 本(侗) 昌 慧(女) 荣 波 清 凉
四 川 广 度 土登尼玛(藏) 毛尔盖·三木旦(藏) 永 光 圣 湘 向巴昂翁(藏) 余昌文 妙 谈 昌 都(藏) 呷马生根(藏) 竺 霞 居里·曲吉降措(藏) 香根·巴登多吉(藏) 海 灯 宽 明 宽 霖 莫 扎(藏) 格达·扎西绒布(藏) 贾题韬 格桑降措(藏) 清 定 惟 贤 隆 莲(女) 遍 空(女) 遍 能 喜饶俄热(藏) 联 波(藏)
贵 州 性 定(倮) 宗 满 明 照 莫运纲 慧 海
云 南 刀述仁(傣) 广 法 开 思(藏) 伍汉地亚(傣) 伍并亚·温撤(傣) 向活佛(藏) 苏米达(傣) 法 英(佤) 罗桑益西(摩梭人) 朗 然 康朗扁(傣) 萨米勐海(傣) 常 慧 噶 达(藏)
西 西藏 云仲嘎瓦 云登加措(杨化群)仁布·阿旺加措 公觉塔杰 丹增旺扎 比龙·白马单增 巴登旦增 布米·强巴洛卓 东嘎·洛桑赤列 生钦·洛桑坚赞 加那朱古·甲央克珠 地珠·江白格桑 达扎,单增格列 多吉扎·江自洛桑 色结堪苏,伦珠陶凯 玛吾觉·旦增加措 贡嘎曲桑 孜珠·嘎旺朗加 拉达克·阿旺单增 帕巴拉·格列朗杰 金巴列措 洛本·强巴旺姆(女)恰扎·强巴赤列 索朗顿珠格西拉让巴·益西旺久 格西林色·扎西才旺 格西林色·登增塔青 哲乌生嘎·强巴扎西 热振·单增晋美 桑顶·多吉帕姆(女) 措如·次朗 策墨林·丹增赤列 雍增·土登唐巴
陕 西 许力工 果仿(女) 常明 澄观
甘 肃 巴迦佛(蒙) 光日仓(藏,女) 贡唐仓(藏) 杨丹珠(藏) 杨海莲 郎进荣(裕固) 秦赛义(藏) 热旦加措(藏) 赛仓(藏)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 德哇仓(藏) 融开 融照
青 海 云增夏茸(藏) 吉嘉赛(藏) 加赛(藏) 尕布藏(蒙) 却西(藏) 却藏(藏) 更尕仍吾(藏) 克增龙柔·尖措(藏) 阿嘉(蒙) 松布(土) 参直合(藏) 秋吉(藏) 俄合保(藏) 夏茸尕布(藏) 源森 嘉雅(蒙)
宁 夏 续 早
新 疆 宫明·姜巴曲日木(蒙) 夏立宛(蒙)
中国佛协本部 王 新 正 果 田光烈 刘 锋 传 印 任 杰 巫白慧 林子青 李一平 李 安 李荣熙 净 慧 明 哲 周绍良 赵朴初 姚长寿 郭元兴 圆 湛 能 行 虞 愚
(缺表格)
续表
第三节 中国佛教院校
支那内学院
1918年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设筹备处。1920年?月正式成立。创办人为著名佛教学者欧阳竟无先生。内院设学、事两科和学务,事务,编校流通三处。其发展分四期:
第一期(1922~1927)着重办学和编刊唐代著述。设研究部试学班。习法相、唯识要典。后改组为问学、研究、法相大学三部。另开设内学院二院,招收法相大学特科生一班。立院训:“师、悲、教、戒”,倡在家居士可住持佛法之义。同时编刊唯识、法相要典和章疏。
第二期(1928~1937)着重整理教典和组织道场。选择要典,校刊文字,辑印《藏要》编成三辑,收佛典50余种,300余卷。1937年因日军入侵,欧阳率众移至四川江津。
第三期(1938~1943)在江津设内学院蜀院。从1938年起,每年正月初七会院友讲学。院学分毗昙,戒律、瑜伽、般若涅槃五科。1944年欧阳病卒,吕徵继任院长。
第四期(1944~1952)吕徵对院学五科主张从“心性本净”、“转依”、“三法界”三方面论释说明,提出讲习要典50部,对佛学作系统研究。1952年秋,学院停办。先后在该院研究者达200余人。原在南京刻经110部1055卷,入蜀后又刻经30部50余卷。
武昌佛学院
1922年太虚大师创办于武昌,太虚任院长,梁启超为董事会第一任董事长。第一届学僧80余人,为专修科性质,二年制。教师有太虚等佛学大德外,还有原北京大学教授数人。学僧以学修并重,除学习外,早晚上殿坐香一小时。第一届毕业后,改专修科为大学部,另成立研究部。1926年因北伐战争停办,1929年复课,组织新董事会。时太虚大师在法国发起世界佛学苑,该院成立世院筹备处,出版《海潮音》月刊。1932年在该院筹备世界佛学苑图书馆。1933年和1935年分别招生,1952年停办。
闽南佛学院
1925年创办于福建厦门南普陀寺。院章规定:院长由该寺住持兼任,学制三年。首任院长会泉。1927年太虚接任院长后,增设锡兰(斯里兰卡)留学团于漳州南山寺,并改南山学校为闽南佛学院第二院。1930年又增设研究部,太虚辞去院长职务,由常惺(1896~1939)继任。
闽南佛学院自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中止。中辍48年之久的闽南佛学院,于1985年5月17日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复办暨开学典礼。南普陀寺方丈妙湛法师出任院长。复办第一届录取青年僧尼学员各40名(男班设在南普陀寺,女班设在万石岩万石莲寺),这批学员是从全国十个省市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僧侣中经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分预科和本科两班。预科学制两年,本科学制四年。该院本着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的精神,以“学贵知要,不在贪多,用贵适时,不专泥古”的遗训为教学方针。1989年1月12日妙湛院长向首届45名毕业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汉藏教理院
1932年秋,由太虚法师倡议、川军刘湘等赞助,在重庆北碚缙云山缙云寺,兴办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50年夏停办。
汉藏教理院首任院长为太虚法师,何北衡任院护兼训育主任;1933年8月由法尊法师代理院长,苇舫任教务主任,严定任藏文主任。课程以藏文、佛学为主,兼授历史、地理、法律、农业、伦理、卫生等学科。招收学生一般限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僧俗兼收。规定普通科四年,专修科两年。1932年秋开学时,仅招普通科甲,乙班共40人,1935年上期增设专修科一班共20人。到1950年停办,前后招收五期,总数约450人。除中途退学以外,五届普通科和专修科的毕业生约130余人。其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学生被留院任职或入藏、赴印深造以及其他寺庙、佛学院、佛教组织担任了各种职务。
汉藏教理院开学以后,先后有西藏的土登喇嘛、安东格西、喜饶嘉措、悦西格西、桑吉格西等来院讲学。1938年,该院在 “双柏精舍”成立了编译处,由法尊法师主持,编译书籍共40余种,已出版的有20余种。还开辟了佛教文物陈列室,兴办了小学、中学和工人夜校,以及筑路、垦荒和整理森林等。
中国佛学院
1956年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法源寺。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育、行政一切事宜。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分设本科,专修科二班,共100人。喜饶嘉措任校长。1961年设研究部,次年开办藏语班,学员来自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省。10年间共培养300多人,现大部在各地寺庙任住持和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66年停办。1980年复办,设二年制专修科1班,1982年设本科2班。后又在苏州灵岩山和南京栖霞山各设分院1所,培训全国寺院和佛学院的学僧。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灵岩山佛学院是中国佛学院第一所分院。1980年12月10日开学,院址设在苏州木渎镇灵岩山寺,首届招收学员40名,课程设有语文、佛学史、佛教史、八宗纲要、印度佛教史等。学制两年。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该院于1984年12月1日在南京栖霞山寺举行开学典礼。该院的教学方针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亦即面向四化,这是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培养僧伽人材工作也不能离开这个中心。面向未来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的方向,须同时代发展的步伐相一致。面向世界才能使教育内容丰富,教育事业获得发展。这是该院的教学第一原则。第二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的问题。第三是:学修并重,以学为主。佛法是智慧之学,实践之学,学与修不能偏废。
该院由赵朴初会长任院长,茗山、圆湛、梅冰任副院长。首届学员55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41座寺院,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学制二年,要求达到中专文化程度,主要为中国佛学院输送人才,其次是为各地寺庙培养管理人才。
天台宗佛学研究社
天台宗佛学研究社成立于1940年,文革期间停办,1985年1月恢复。该社由天台山国清寺方丈唯觉法师主持,聘请苏州西园寺、杭州灵隐寺及天台山四位法师担任讲师,有正式学员16人,旁听生5人,主要来自天台山各寺。课程设有语文、佛教史、天台宗发展史、《妙法莲华经》、梵呗等,学制三年。
四川尼众佛学院
该院于1985年1月15日在成都铁像寺开学。由赵朴初任名誉院长,隆莲任院长。该院学制四年,设佛学、佛教史和宗教修持等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佛学知识及文化水平,专职从事佛学研究、寺庙管理的尼众人才。
首届学员39名来自九个省,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经过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青海省藏语佛学院
该院为青海省第一座藏传佛教高等学府,1985年2月在塔尔寺成立、开学。
这所高等学府全部采用藏语教学。学员在六年就学期间,将系统学习藏语佛教经典哲学和民族宗教政策、文化知识等,并将在塔尔寺等著名寺院进行观摩教学。这所学院的培养目,是职业宗教研究和教学人员。
该院学员学习期间,由国家发给助学金,并享受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1989年8月47名学员获得毕业证书,成为青海省藏语佛学院首届毕业生。
四川藏语佛学院
该院于1985年4月25日在甘孜康定县塔公寺正式开学。该院专为四川、云南两省34个县的藏区佛教寺庙培育接班人。第一届录取学员49名,学制四年。
甘肃省佛学院
甘肃省佛学院于1986年7月12日开学,院址设在拉卜楞寺。院长为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贡唐仓·丹贝旺旭、褚荣华任副院长。首届招收学员60名,学制六年。
普陀山佛学院
普陀山佛学院是普陀山佛教协会所主办的一所中级佛教院校,于1988年3月22日开学。课程设有中国佛学史、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梵呗课诵等,学制四年。首届招收全国各地寺院学僧30名,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妙善法师任院长,圆真法师任教务长。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是藏传佛教培养高级传教人才的学府,它是十世班禅大师创办的我国藏传佛教培养活佛的教育将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新式的课堂集体教学的学校。1987年9月1日在北京西黄寺正式开学。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任院长。聘请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高级顾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任务之局长为政策顾问。该院办学方针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藏传佛教,培养懂国家法律和政策、精通佛学的爱国爱教的高级宗教人才。根据办学方针,该院将办成以佛学专业为主体,藏传佛教为特色,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高规格、多层次的藏语系佛教综合学校。
首届有来自西藏和内蒙古等地的42名活佛学员,系统地学习了《藏传佛教史》、《宗教仪轨》、《藏浯文》等课程,学制为一年。1989午6月9日举行第二届大专班毕业庆典,有37名活佛学员荣获毕业证书。
第四节 中国佛教文化设施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该所于1987年4月23日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内成立。
该所的重要课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和继承我国佛教文化的精华,丰富社会主义的文化内容,重振我国佛教研究的国际地位。将对佛教教理、教史以及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产进行如实的研究,注意延揽研究佛教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培养年轻的佛教人员,同国内外佛教界、佛教学术文化团体进行学术交流。
由敦煌学专家周绍良居士担任所长,聘请观空法师为顾问,梁漱溟、启功、常任侠、常书鸿、吴晓铃、陈明远、巫白慧、潘絜兹、虞愚、金维诺、苏渊雷、苏晋仁、王森、王尧担任特约研究员,隆莲、土登尼玛、林子青、郭元兴、贾题韬、田光烈、李安等为高级佛教研究员。该所设编辑室和研究室。
北京佛教音乐团
一个旨在发掘、整理佛教音乐,培养新一代佛乐人才的佛教音乐团,1986年3月30日在北京广化寺成立。该团是由北京市佛教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组建的。正果法师、吴祖强任名誉顾问、袁静芳、吕香光任顾问,陈洁伟任团长,团员包括以佛教音乐闻名的北京智化寺第26代至28代佛音传人绪增、增远、秀全、明声等30余人。
我国的佛教音乐是根据佛教的精神,吸收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养分而创造的一种善与美相结合的音乐。建国初期,在赵朴初居士和杨荫浏先生的倡导下,佛教界与音乐界共同创立了北京京音乐研究会,发掘、抢救这一音乐遗产。“文革”时停顿。
金陵刻经处
1866年杨文会居士创办,初设于南京北极阁,继迁常府街,后搬到延龄巷今址。杨通过日本佛教学者南条文雄从日本寻回中国已佚之隋唐佛教著述《中论疏》,《百论疏》、《成唯识论述记》等刻印流通。1907年设祗园精舍,门编课本、讲习佛典,聘苏曼殊讲梵文、英文以赞助斯里兰卡摩河菩提会创始人达摩波罗从事复兴印度佛教的运动。组织编刻《大藏辑要》选佛典460部,3300余卷,进行严格的校订。同时编定经目,将藏经内容分为华严、方等、净土、法相、般若、法华、涅檠以及传记、纂集、弘护、旁通、导俗等21部,各部列举代表著作数部。1911年杨文会逝世前,嘱咐刻经处事业由其弟子欧阳竟无、陈樨庵、陈宜甫3人分别负责编校、流通、交际等工作。1914年欧阳竟无在刻经处成立研究部,聚众讲习,兼事刻经。从学者有姚柏年、吕徵等人。解放后,上海佛教界人士圆暎、应慈、赵朴初、方子藩等25人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逐步恢复了刻经流通业务。此后又陆续将原江北刻经处、支那内学院、北京刻经处、天津刻经处、三时学会等单位的经版共5万余片,全部汇集到金陵刻经处。1957年起,金陡刻经处隶属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经版达15万余片,并继续刻印佛教典籍,发行国内外。
四川德格印经院
’ 设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东欧普龙山沟口,原名德格贡钦寺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被尊为法王的第12代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加以扩建,前后历16年始具规模。印经院大量刻印藏传佛教各派典籍,还刻印各派学的著作,涉及到佛教哲学、历史传记、地理方志、医药、历算、语文、诗词等多方面的内容,既不囿于一家之言,又不拘泥于宗教经论。印经院共积有2l万余块经书刻版和少量佛教画版,笔划雕深刻细,别有风格,在刻印之前,对文字工作尤为重视,负责校雠书稿和缮写的印经院秘书,都是博学之士。
印经院创始人第12代土司主持镌刻甘珠尔时,曾收集当时流传的板本,聘请八邦寺著名学者司徒·却吉迥乃整理,精心审阅校订,历时5年共刻经版33748块,丹珠尔的刊刻历时7年,共刻经版64512块。这部德格版藏文大藏经闻名于世,并使印经院山此享有盛名。
此外,印经院还藏有不少其他珍贵的书版,如西藏医学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是印经院创建时最早完成的一批刻板。又如《汉区佛教史》、《印度佛教史》等,不但是研究汉藏关系和印度古代史的难得资料,其书也极为稀有。这里是藏族地区藏版最多的印经院,被誉为藏族文化宝库。
北京三时学会
是研究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1927年成立于北京。先是1921年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名法相研究会,开讲《成唯识论》,1927年,据法相宗判教将释迦一代时教分为有教、空教、中道教为三时教,而法相宗为中道教,故改名三时学会,推韩清净为学长。学会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事业则专在讲习、研究、译述并刻佛教经典。全盛时期约有会员60人,每周讲学,间至各大学作公开讲演,出版亦以法相唯识典籍为主,校刊精细。1956年停止活动。
中国佛学会
1929年成立,太虚大师为会长。该会原拟名为中国佛教会,后接受蔡元培建议,为便于吸收不信仰佛教但又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土参加,故定名为中国佛学会。会址设于南京毗卢寺,后迁至张府园。该会的活动主要是在星期研究会上举行佛学座谈。其后,又相继在上海、厦门,九华山、汉口等地成立分会。抗日战争时期,该会迁至重庆,不久即停止活动。
第五节 国际佛教组织
一、各国佛教组织
全日本佛教会
会址: 日本东京都港区芝公园四一七一四
会长:阿部野珑正
泰国佛教会
会址:泰国曼谷
会长(僧王):素迪特·帕拉·纳纳赛瓦拉
缅甸联邦佛教会
会址:缅甸仰光和平塔
会长:吴顿,副会长:吴哲貌,秘书长:吴千吞
印度摩诃菩提会
会址:印度加尔各答
会长:波尔顿·董度普·兰木格雅尔 秘书长:法理性海
尼泊尔佛教复兴会
会址:加德满都
会长:甘露喜(“世佛谊”副主席之一)
全锡兰佛教会
会址:斯里兰卡科伦坡
会长:马拉拉色拉拉(“世佛联”主席)
斯里兰卡摩诃菩提会
会址:斯里兰卡科伦坡
会长:金刚智
柬埔寨佛教会
会址:金边
主席:桑平
中国佛教协会
会址.中国北京
会长:赵朴初
二、摩诃菩提会
为印度佛教复兴运动团体,系一国际性组织。又称摩诃菩提社、摩诃菩提协会、大菩提会。原名为菩提伽耶摩诃菩提会。目前于英国、美国、西德、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皆设有分支机构。
该会于1891年5月由斯里兰卡的达摩波罗在美国神者奥尔科特等人支持下于科伦坡创立。奥尔科特任会长兼首席顾问,达摩波罗任秘书长。1891年10月在菩提伽耶召开首次会议,有斯里兰卡、中国、日本、缅甸和印度等国佛教代表出席。1892年出版《摩诃菩提与联合佛教世界》杂志,后改名《摩诃菩提》,总部由科伦坡迁到印度加尔各答。1920年在加尔各答建造该会总部法芥子寺,后又在鹿野苑、盂买等处兴建寺庙、学校、图书馆、施诊所等机构,并从事巴利文佛经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在印度的菩提伽耶、鹿野苑、山奇、新德里等地及英国、西德、美国、斯里兰卡等设有近20个中心。总部设有管理部、执行委员会、财政委员会等机构。
三、世界佛教联谊会
1950年5月25日在锡兰(今斯卫兰卡)科伦坡举行开幕典
礼,有26个国家、229名代表参加,于6月6日在根地的佛牙寺成立,制定佛教教旗为五色旗(蓝黄红白橙),教徽为八柱法轮。
历届会议时间、会址、会长:
第一届(1950年5月25日至6月6日)
会址:斯里兰卡科伦坡
会长:马拉拉色拉拉
第二届(1952年9月25日至30日)
会址:日本东京都
会长:马拉拉色拉拉
第三届(1954年12月3日至17日)
会址:缅甸仰光
会长:马拉拉色拉拉
第四届(1956年11月“日至21日)
会址:尼泊尔加德满都
会长:马拉拉色拉拉
第五届(1958年11月24日至30日)
会址:泰国曼谷
会长:宇振东
第六届(1961年11月22日至24日)
会址:柬埔寨金边(1963年总会会址迁往曼谷)
会长:宇振东
第七届(1964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
会址:印度沙拉斯(鹿野苑)
会长:潘公主(泰国王姑)
第八届(1966年11月6日至12日)
会址:泰国清迈
会长:潘公主
第九届(1969年4月13日至20日)
会址: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槟榔屿
会长:潘公主
第十届(1972年5月22日至27日)
会址:斯里兰卡科伦坡
会长:潘公主
第十—届(1976年12月20日至25日)
会址:泰国曼谷
会长,潘公主
第十二届(1978年10月1日至6日)
会址:日本东京和京都
会长:潘公主
第十三届(1980年11月22日至28日)
会址:泰国曼谷及清迈
会长:潘公主
第十四届(1984年8月2日至7日)
会址:斯里兰卡科伦坡
会长:申雅达磨沙(设副会长十二人)
第十五届(1986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
会址:尼泊尔加德满都
会长:申雅达磨沙
四、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
这个会议是由日本立正佼成会会长庭野日敬的倡议、并日本宗教联盟和美国宗教界共同发起成立的组织。
会议宗旨:促进各宗教间的对话和合作,争取国内社会的和谐和国际合作,主张裁军和禁止核武器,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更新更完美的典型社会——世界共同体。
第一次大会: 1970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有3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10个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由宗教者召开的世界规模的和平会议。
第二次大会: 1974年8月在比利时古都鲁汶召开。有50多个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